《民国课堂:军阀总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课堂:军阀总统-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名:民国课堂:军阀总统

    作者:温菲菲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温菲菲,女,祖籍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媒体人,前后发表社会新闻和文化领域的专访、评论等稿件百余篇。近来专注于民国时期,尤其是民国早期历史资料的阅读和相关写作。

    内容简介:

    本书用通俗的笔法,结合历史大事件讲述了多位北洋时代的“军阀+总统”的有趣故事。

    北洋时期战乱连连,民众堪言。可是在史学界,那却是基本顺着“辛亥革命”理念行进着的时代。只是它太年幼,走路不稳甚而屡次跌倒而已。那么呈现这一承继革命理念,又不时踉踉跄跄乃至跌倒的历史原因何在?。buuyu。

    本书独辟蹊径,从大众容易接受的角度,选取了当时的各派势力的领头人——著名的8个军阀:徐世昌、袁世凯、吴佩孚、张作霖、曹锟、段祺瑞、冯国璋、黎元洪(也分别做过总统或者一方一时的老大)的故事,生动有趣地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书摘正文

    一“总统诗人”徐世昌

    徐世昌是北洋时代为数不多的文人出身的总统。他在任期间,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有意思的是,他从来没有主动想当总统,而是在各方势力角逐不下的情况下当上总统的。

    他是袁世凯的至交好友、贴身智囊团成员,他的一生中帮过袁世凯无数次,甚至袁世凯能当上大总统,也是拜徐世昌的大力支持。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徐世昌毅然与之决裂,并到处发表反袁声明,联合各方势力抵制复辟;袁世凯弥留之际,他又从袁最大的敌对势力变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不仅多次看望、照料他,还答应帮他料理后事——徐世昌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只有了解了他的一生之后,我们才能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但不贪恋权位的政治家,一个贴心的不离不弃的好朋友。
第2节:
    随母长大,家教甚严

    19世纪中叶,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前后两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结束了长久以来的闭关锁国,不少仁人志士也开始放眼看世界,国外先进的思想、技术也得以传入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久,两广地区暴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起义大军由南向北,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土地,同时也受到了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徐世昌的祖辈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关于徐世昌的出生地,历来有两个说法,一种认为他出生于河南卫辉府城内,另一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天津,而在徐世昌所修《天津徐氏家谱》中则写到徐家“自浙江鄞县西南乡绕湖桥崇祯年间北来”。徐世昌的高祖徐诚曾经在河南安阳担任知县,葬于河南汲县,三世祖徐学渊因为入赘到天津一户张姓人的家中,自此自立门户,这也是后来徐世昌迁到天津居住的源头。因此,关于徐世昌的籍贯,历来有浙江、河南、天津三个说法。

    徐世昌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官宦之家,从他的高祖徐诚开始,徐家人就世代为官,如果放到今天,徐世昌算得上是一个“高干子弟”了。徐诚有两个弟弟,二弟徐孙森,在康熙年间被派往山东长清县当知县,在当地颇有政绩;三弟徐学渊,入赘到天津的一户张姓人家当中,从此定居在天津。徐世昌晚年寓居在天津,与他的三世祖定居天津是有一定关系的。

    到了徐世昌的祖父徐思穆,担任的官职就更为显赫了。在徐世昌的高祖一辈,最高官职还不过是一县之长——知县,而到了徐思穆,就成了直隶州的知州(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市长),并且被“赏戴花翎”。花翎是清朝贵族的冠饰,武职五品以上有重大军功的人才有可能被皇帝赏戴。有人统计过,从乾隆年间到清朝灭亡,被赏赐三眼花翎(花翎中的最高等级)的人只有福康安、李鸿章、傅恒、徐桐等七个人,被赏赐双眼花翎的人也只有二十人,可见花翎的尊贵与荣耀。

    咸丰三年(1853年),徐思穆正随督师大臣讷尔经额在河南怀庆一代(今沁阳、武陟附近)办理粮台事宜(粮台是清朝军队行军时沿途设置的军粮供给机构),太平军转眼攻破郑州,到了黄河南岸。眼看太平军就要渡过黄河,继续北上,徐思穆奉命率军进行抵抗。太平军想要过河,徐思穆就带兵用木筏渡黄河与太平军交战,筏子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太平军在对岸开炮,打得清军无法上前,正在清军踌躇不前之际,徐思穆年仅十七岁的儿子徐嘉贤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带兵出击。在击退太平军之后,他又单枪匹马潜入敌军营地探取情报。年纪轻轻却英勇果敢,徐嘉贤得到了讷尔经额的赏识,他的事迹也很快在当地传开。这个年轻有为的徐嘉贤,就是徐世昌的父亲。

    提到徐世昌的父亲,就不能不提他的母亲刘氏。徐刘氏是徐嘉贤的继夫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刘大櫆,是轰动一时的桐城派代表人物,刘氏自小耳濡目染,温柔贤淑,深明大义。可以说,如果没有刘氏的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诗人大总统徐世昌。

    咸丰五年九月十三日(1855年10月23日),徐世昌诞生。当时,他的祖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而高祖母朱太夫人仍在世,徐世昌的诞生,使这个家庭沉浸在五世同堂的喜庆氛围当中。朱太夫人喜上眉梢,给他取了乳名叫增福,意在他的降生为徐家增添福气。
第3节:
    然而,“增福”不但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福气,他的降临反而使这个家庭一下子由盛而衰。徐世昌出生后第六年,刚过二十五岁的徐嘉贤突然患病,不治身亡,只留下徐世昌、徐世光两兄弟,徐世昌这个所谓的“高干子弟”还没来得及享受父辈祖辈给自己留下来的荣华富贵,就一下子从名门望族变成了孤儿寡母。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如果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她就有可能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夫人变成任人欺凌的寡妇。幸运的是,徐夫人至少有两个儿子“撑腰”,这让她或多或少能得到乡邻们的尊重。

    虽然是大家闺秀出身,徐夫人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倒。在那个年代,但凡读过书的女人,身上都散发着坚忍不屈的品质。徐嘉贤亡故后,徐夫人独自一人为徐世昌、徐世光两兄弟撑起了一片天,这种坚忍不屈不仅支撑着她把两兄弟带大,还给了她把两兄弟培养成人中之龙的信念。

    刚开始,凭借深厚的家底,徐夫人尚可负担两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后来,家里的钱物越来越少,徐夫人就开始做针线活,换来的钱一部分补贴家用,另外一大部分留给两兄弟上学用。

    如果徐夫人仅仅是做针线活供两个孩子读书,那么她也没有资格成为后来的大总统的母亲。为了让两个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她宁可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请最德高望重的先生。每当两个孩子要去上学的时候,徐夫人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认真学习。两个孩子放学回到家,她也要屡次叮嘱他们温习史书。有时候,为了陪他们读书,徐夫人也常熬到半夜,实在熬不住了,竟手托额头睡在桌旁。如果她看到兄弟俩学业进步,就会非常高兴,不过,如果他们在学业上有所懈怠,产生厌学的心理,她也会亲自送二人到私塾,并嘱咐先生对两兄弟再严厉些。可以说,徐夫人在两个孩子学业上所下的苦功,一点不比两兄弟少。

    在对两兄弟品德的教育上,徐夫人也毫不懈怠。她不仅经常对兄弟二人讲述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树立他们重振家业的理想,教育他们尊师重道,还在细节上对两人严格要求。徐世昌后来回忆到,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经常饿肚子,看到桌上放着三份食物,就想把其中两份全吃掉。徐母认为他不够忍让,为了改掉他的毛病,宁可把三份食物都扔掉,母子三人饿肚子,也不会对徐世昌有丝毫的纵容。

    待到徐世昌年龄渐大,交往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对于交友,徐母也非常慎重。徐世昌每交一个朋友,徐母都会让他把朋友带到家里来吃饭,顺便观察此人的品性是否端正,谈吐是否得体。如果是品行端良的人,徐母就会热情款待,如果不是,徐母则严厉地要求儿子断绝与其来往。徐世昌成人后,身边的朋友多为当地名人雅士,后来又能与袁世凯结为兄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他的母亲。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4节:
    经过几年的私塾学习,徐世昌也逐渐成长为一个聪敏好学、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但是,随着徐家两兄弟的逐渐长大,徐家的家境也一日不如一日。这一天,鄢陵县的知县、徐世昌的叔曾祖徐士醇派人找到徐夫人,再次提出要把他们母子三人接到鄢陵的事。徐士醇见他们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一直想向他们伸出援手,但徐夫人却再次拒绝了。她推辞道:万万不可,我们家经历了极盛而衰,如果现在接受别人的接济,孩子们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日子,将会碌碌无为,那我们徐家就再也没有复兴的一天了。听了这话,徐士醇再也不多说,只是感叹“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

    为了继续供徐世昌兄弟读书,徐夫人开始变卖自己的珠宝首饰,直到家中已再无可变卖的器物。1868年,徐家的生活已经贫困不堪。这一年,河南卫辉府下了一场大雨,这场雨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徐家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房顶不断漏雨,书房的墙壁出现了坍塌,无奈之下,徐世昌只好停止读书,文献记载他“辍读累月”。几年之后,徐世昌已经长到十七岁,已经有能力分担母亲的负担了。1871年,为了继续自己的学业,他到表叔陈仲英家设馆,一边给低年级的学生当家教赚钱,一边自学。以后的几年,徐世昌先后到沁阳、太康、淮宁等地游历,一边广交文人雅士、贤师益友,一边教书授课,补贴家用。慢慢地,徐家的生活也就稍稍宽裕了。◇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儿时困苦的家境,母亲的严格教育,不仅让徐世昌兄弟两人继承了徐母坚忍、进取的品质,更成就了他们出众的才华。能够赚到一些银两之后,徐世昌便带着弟弟到处游学,尽自己所能照顾弟弟。后来,两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举,一时间传为佳话。

    结盟袁世凯

    徐世昌父亲早亡,家境贫寒,童年拮据的生活,使他必须寒窗苦读,从而造就了他中庸内敛的性格;袁世凯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呼朋唤友,性格慷慨任侠。两人性格迥异、出身不同,他们的不期而遇,不仅改变了各自的人生,也对清末民初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光绪八年(1882年)年底,河南开封在几场北风席卷之后进入了深冬,天地间一片肃杀。腊月初八这天,本该清净的小纸坊街上却忽然热闹起来。这条街上居住的多是普通人家,而今天却突然来了很多衣着体面的人物,他们都是来向徐家兄弟道贺的。这一天是徐老夫人的寿辰,同时也是徐家庆祝两兄弟同榜中举设宴款待的日子。徐老夫人在院里乐得满面春风,对她而言,两个儿子的中举远比自己的寿辰更让她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她多年的劳累没有白费,徐家终于实现了光耀门庭的夙愿。

    这年6月,徐世昌和徐世光一起到顺天府应试,随后两人双双中举,“公中一百五十四名,弟世光中七十五名太夫人甚喜”。

    徐家兄弟同榜中举的消息很快在乡里传开,名人贤士纷纷前来祝贺。在人群中,有一个二十五岁上下的年轻人格外出众,他就是袁世凯。此时袁世凯已经参军多年,昔日的纨绔子弟早已变成训练有素的官兵,他的到来,让徐世光感到十分光彩。这个时候,袁、徐二人已经是多年的好友,他们的相识,要追溯到三年前。

    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