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浣岸拧保睬缀汀⒆鹬卮蟪迹姓裎卧紫喟殉郑罟偃问乱膊恍砗床蝗媒杳歉稍こR虼耍龀苑缯濉N扌皞A之气。狄仁杰等人还看到,女皇一边宴游玩乐,一边处理政务,二者相得,并未因宠“二张”而费政务。同时,皇帝晚年,广建宫宇、吉爱游乐,但即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国力未受多大损失。尤其能让狄仁杰等可以接受的是,女皇已是高龄老人,高宗已离她十几年,身为万乘之君,却又是孤寡老人,宠几个男侍,消遣暮年之寂寞,能算个什么大事呢?不要说老人已难有男女欢爱了,就是有此又能说明什么?帝王三宫六院,佳丽千万;一个大臣也都是妻妄成群,女皇也是皇帝,作为皇帝就不能有几个男妻妄?总而言之,作为女皇的股肱大臣,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应该相互理解才对。所以,狄仁杰等虽也劝谏女皇,让她别太出格,女皇也深知其意,所以没出大格,他们君臣之间许多年相处融洽,狄仁杰去世时,女皇当着众官员的面,大哭不止。女皇帝,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

    尤其让大臣们高兴的是,晚景的女皇帝性格变的温柔而有趣,大小事任你劝谏,不再动气发火。即使是关于“二张”的劝谏,有时很让她面子上过不去,她也都不发火。如前文提到的那个宰相韦安石,当着皇帝的面,逐走了“二张”的友人四川宋霸子等商人。女皇不仅未加罪,还表扬韦安石直言劝谏,这种风度让在场的官员无不叹服。又如前文提到的右补阙朱敬则好言劝谏女皇,说出那么难听的话来,武则天还赏赐他东西,也不追究侮辱她的侯祥等人。

    久视元年(700年)十二月,凤洛舍人崔融上奏,要求取消屠宰和捕鱼的禁令。他认为烹杀猪羊,连古圣人都不禁止,还用来祭祀天地祖宗。南方人吃鱼,北方人吃肉,这是民间百姓古来养成的习惯,又有多少渔民和屠户以此为生,怎么可以禁止呢?武则天看罢奏折后,立即下诏取消禁令。

    长安元年三月,宰相苏味道与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锡,因选官泄露了机密,张锡更因之贪脏当斩,临刑前女皇绕恕不死,流放循州。苏味道被牵连下狱,女皇见他在狱中表现得好,便放出官复原职。苏味道感谢女皇,因三月底下了一场大雪,便率领百官入贺,宣称是“瑞雪”。殿中侍御史王求礼却奏言:“三月雪为瑞雪,腊月雪为瑞雷乎?”苏味道仍坚持说是“瑞雪”。王求礼又说:“今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贺者皆谄谀之士也。”武则天听从王求礼的话,下令罢朝,以避禳雪灾。正巧又有人向女皇献一头三足牛,一些官员又表示祝贺,王求礼又奏:“凡物反常皆为妖,此鼎足非其人,政教不行之象也。”就是说:“凡万物反常就是怪物,这个三条腿的牛如果承认他是祥瑞,那么国家的政教也就无法推行了”女皇看了三足牛已惊恐不已,又听王求礼一解释,赶紧命令把三足牛牵走'《资治通鉴》,卷207,长安元年三月。'。

    这些献祥瑞的事似乎很小,但在朝中却是大事,因其关系皇帝的政教是非。若换个皇帝,或在前些年,王求礼反对“瑞雪”,怕是难逃惩处;而如三足牛是妖物献给女皇可定论,献者也会大有干系。如今女皇皆就事论事,从谏如流,同时也不罪非者,一带而过,甚至和平。

    但是,武则天却与魏元忠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弄得无法调和。原因是魏元忠对她宠“二张”不予原谅。他见武则天宠幸小人,心里憋奴在街上闹事,便带着手下赶过去,下令把那人当场打死。接着,武则天内定张易之的兄弟、歧州刺史张昌期为雍州长史。在朝廷上征求宰相们意见,众宰相都表示同意,魏元忠却说:“张昌期不堪为长史”女皇问他原因,他回答:“张昌期不懂政事,以前任职歧州,户口都逃亡殆尽。雍州是京畿地区,事务重大,薛季昶精明强干,应当由他担任。”女皇见他说的有道理,也就同意了。而且,还重用了他推荐的薛季昶,让他做右御史台谏议大夫,充山东道防御大使,节制幽、沧、瀛、定、桓等州诸军,以防突厥,说明女皇帝对他信任的程度很深。而魏元忠对皇帝宠“二张”就是主谅解,他又向武则天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左侧,臣之罪也”'《资治通鉴》,卷207,长安三年九月。'武则天听了自然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心里不高兴,认为他管的太多。

    张易之兄弟见魏元忠咬往他们不放,以“尽忠死节”表示不除他们不会罢休。这些灭值女皇身体不好,那年武则天已八十岁,张易之兄弟害怕一旦女皇不在,就会被魏元忠除掉,便想法利用女皇之手杀掉魏元忠'《唐会要?吏馆杂录下》,卷第1105页,长安三年。'。便诬控说:“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私议陛下,说:‘皇帝老了,不如挟太子为久长。’”武则天最恨的就是谋逆之事,魏元忠性格刚烈,敢作敢当,又对她宠幸“二张”终不释怀。听到张易之的密报,就有些相信。遂警惕起来,又以为魏元忠文武兼资,在朝中的权力已很大,威信也高,如果让他先发动叛乱,祸起萧墙,难以防范,乃把魏元忠和高戬下狱。但当把魏元忠拘捕后,又不想杀他,因为以前冤狱太多,如今形势变化,既已把他们控制了,得审理清楚,不能再冤枉好人,尤其是朝中的宰相。

    于是,武则天命令皇太子、相王和众宰相一起上朝,共听魏元忠与张易之对证。由于张易之的态度蛮横坚决,尽决大家都说没有这事,可也没有证据,几次对质都定不了案。张易之见硬诬不成,便找到年轻的凤阁舍人张说,许予高官,让他做伪证。张说是奉宸府的成员,平时同张氏兄弟关系很好,加上有高官yin*,就同意作伪证。

    张易之告诉女皇,张说知道魏元忠谋反的事。于是,又让张说对质。在张说要进朝堂时,凤阁舍人宋拦着他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当叩阁力争,也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殿中侍御史张廷也走过来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左史刘知几也说:“无污青史,为子孙累”就是说:“千万别在青史上流下骂名,让子孙后代跟着挨人的骂啊”这些官员你一言我一语,使张说大受刺激,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怎么说好了。

    他只好走进朝堂,皇帝让他谈谈所知情形,他一句话敢说不出来。魏元忠见张说来对质,心里知道活不成了,因张说平时同张氏兄弟关系好,也是皇帝闲下来喜欢的人物。但他终究是性情刚烈之人,便大声说:“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张说一听,也大声斥责魏元忠说:“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苍小人之言”张昌宗逼令张说快点说。张说便说:“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宗昌逼臣使诬证之耳”张易之、张昌宗一听可急了,赶紧大呼小叫:“张说与魏元忠同反”武则问其原因,张氏兄弟说:“说尝谓元忠为伊、周;伊尹放太甲,周公摄王位,非欲反而何?”意思是:“张说曾说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曾流放太甲,周公曾摄王位,这话不就是要造反吗?”张说听了又可气又可笑,乃慷慨激昂地反驳他们:“张易之兄弟啊你们这些无耻而无知小人,你们只听过有伊尹、周公的名字,哪知道伊尹、周化的品质呢?魏元忠初为宰相时,我是他手下的郎官,前往祝贺,魏元忠向我们说:‘无功受宠,不胜惭愧’。我当时的确说过:“明公位当伊尹、周公之任,怎么当了三品官就觉惭愧呢?伊尹、周公都是作臣子最忠心的人,人人都仰慕他们啊”然后又转向武则天说:“当今陛下任用宰相,不让宰相学习伊尹、周公,还要他们学习谁呢?臣哪能不知道,今日附于张昌宗便可马上升官,若附魏元忠则立致灭族但是臣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资治通鉴》,卷207,长安三年九月。'(末段未引原文,直译。)

    武则天生怕案子里仍有阴谋存在,对众人说:“张说反复无常,称魏元忠为伊、周,在张易之面前又说他谋反;先说魏元忠反,又说张易之诬陷。应该把张说押起来一起审讯。”第二天,武则天再问张说,张说仍坚持张易之等诬告魏元忠。武则天命宰相们与河内王武懿宗共同审问张说。但是,怎么问张说还是坚持说魏元忠不反,是张易之等诬陷。

    其他几位宰相不敢替魏元忠说话,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朱敬则抗疏为魏元忠鸣冤,说:“元忠素称忠正,张说所坐无名,若今抵罪,失天下望”当时有冀州名儒苏安恒,曾数度投书武则天言事,武则天很重视他,此时闻魏元忠遭陷害,也上疏说:“陛下**之初,人以为纳谏之王;暮年以来,人以为受侫之主。自元忠下狱,里巷恟恟。皆以为陛下委任奸宄,斥逐贤良,忠烈之士,皆抚髀于私室而箝口于公朝,畏忤易之等意,徒取死而无益。方今赋役繁重,百姓凋蔽,重以谗惹专恣,刑赏失中,窃恐人心不安,别生他变,争锋于朱雀门内,问鼎于大明殿前,陛下将何以谢之,何以御之?”'《资治通鉴》,卷207,长安三年九月。全文载:《全唐文》卷第3031—3032页。'张易之等见奏,都劝武则天杀死苏安恒。武则天虽未听,但苏安恒奏折实际未起好的作用,他把问题说的太严重,尤其从武则天的统治根本入题,认为她听信、依靠奸人,陷害忠良,已经弄得人们不敢说话。而且赋役繁重,百姓饥寒交迫,刑赏失当,人心不宁,人们就要造反打到宫殿里去了……。这是根本否定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已变成了暴君了。这那还是只想解救个魏元忠呢?如此一说,魏元忠真就成了一个造反的领袖了。

    正是从这个奏折里,她才真警觉起来,原来魏元忠等人并不是只想除掉张氏兄弟,他的背后一帮人是对武周朝不满,对她统治不满。魏元忠下狱,这么多人激动,要同他一起赴死,又迫得苏安恒说出这么一顿揭露她的话。所以,她决定绝不可能再把魏元忠留在朝内,就立即下诏把他贬到中国的南边陲高要县做小县尉。同时也把张说和高戬流放到岭南。

    魏元忠向武则天辞行,向她说:“臣老矣,今向岭南,十死一生。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时。”

    武则天让他说说明白,当时张易之、张昌宗都在武则天身边侍候着。魏元忠指着他们说:“此二小人,终究是祸乱之根”张易之等听了,吓得屁滚尿流,赶紧下殿叩头,捶胸顿首,直叫冤枉。

    魏元忠说罢叩首而去。女皇见魏元忠离去,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踉跄了几步,若有所失地说:“元忠真的走了吗?”

    殿中侍御史王晙还想上殿替魏元忠说理,宗拦住他说:“元忠幸得全身而退,你再多说,引起皇帝震怒,不知该有多狼狈呢”王晙说:“魏公以忠获罪,我以义再奏,即使也被发配流放也再所不辞”宋叹曰:“我不能为魏公申理,深负朝廷啊”

    魏元忠离京时,太子仆(掌管太子车與、乘骑、仪仗官员)崔贞慎等八人为他在效外饯行(因魏元忠兼太子左庶子)。张易之兄弟听说此事,便化名“柴明”投信铜匦,密告魏元忠与崔贞等继续谋反。武则天又令监察御史马怀素调查。武则天进一步认为魏元忠身为朝中首辅大臣,又在太子东宫任重要职务,他们生离死别,急中生变,可能做出不轨之事,因此想查出个水落石出。马怀素查案时,她同时派人监督、催促,以防保庇作弊。

    马怀素很快上奏说:“崔贞等人仅为饯行,并无反状。”并提出让柴明出来与崔贞等人对质,武则天闻奏说:“我并不知柴明何许人,你也不必让他们对质,只要根据密状报的案情审理就可以了。”马怀素说,实情就是送行。武则天大怒,说:“你是想纵容他们造反吗?”马怀素说:“臣不敢魏元忠以宰相被谪,崔贞作为故旧相送,要诬陷他谋反,臣不敢这么做。西汉时栾布上奏敕免彭越,汉高祖不认为栾布有罪。何况魏元忠的罪名实情和贬官的处理都不如彭越重,难道陛下还要杀死送他的人吗?陛下自操生杀大权,欲加之罪,陛下就亲自断案好了。而如今既委臣审理,臣不敢不据实上奏。”武则天听后口气缓和了些,说:“你想一点也不加他们罪吗?”马怀素说:“臣愚昧无知,着不出他们有什么罪状。”

    武则天见马怀素说得句句有理,对答如流,态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