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活记-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刚才听到的那些,除了知道父母打算让自己继续学音乐外,并没有什么特别有用的信息,或者可以这么说,关于唐振国的过去,他前生早就知道了。

    不过,也正因为早就知道,所以他才更加的唏嘘。

    唐欢从小不缺亲情,不过这种亲情并不完美,因为他没有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只有姥爷姥姥阿姨舅舅。也就是说,他只有母亲家的亲戚,没有父亲家的。至于那个父亲口中的赵大娘,其实就是自己记忆中的奶奶,虽然唐欢前生总叫他奶奶,小时候也经常去走动,但那毕竟不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说到这,就要先说他父亲唐振国的经历。

    有句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意思也就是说,家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同样的,唐振国的故事也是十分的曲折离奇,如果写成小说或者拍成电视剧,肯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题材。

    首先要说,唐家的祖上,或者说唐欢的祖籍并不在这北方的北城县,而是江苏的南京,也就是说,在北城县,他这个唐姓是个外来的姓。

    那么,究竟唐家是怎么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北城县定居的呢?这又要从唐欢的爷爷唐报国说起。

    唐欢的爷爷,也就是唐振国的父亲唐报国本名唐逸云,是南京一个经营面粉厂的大资本家唐绍荣的三儿子,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大哥跟一个二姐,分别名叫唐逸风跟唐婉容。其中,唐逸风曾经留学美国,好像还拿了一个医学硕士的学位,回国后成了一名医生;而唐婉容在女师范毕业后嫁给了一个国民党黄埔军校出身的少校军官,成了一个贤妻良母,只有唐逸云还小,一直在唐家大院里生活。

    可以说,唐报国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大哥跟姐姐也都十分疼爱他,他的童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但好景不长,当年日寇全面侵华,短时间就侵占南京并搞了个大屠杀,唐逸云跟家人事先一起逃难到重庆,而唐逸云无忧的童年就此结束,转而在不断的飞机轰炸中的重庆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后来,唐逸云长大了,面对满目疮痍,他跟当时许多实心报国的热血青年一样,因为不满国民党的妥协路线,怀着对日寇的痛恨,走上了跟家族反目的道路,毅然改名唐报国,偷偷参加了**的队伍,北上去抗日救国。

    他参加革命的时候是1944年,日本在中国的攻势虽然咄咄逼人,但已经是穷途末路,不过是最后的疯狂,马上就要完蛋投降,所以实际上,唐报国真正抗击日寇的战斗并没有多少。他参加最多的战争其实是打击国民党的战斗,而唐报国参加的序列,正是**率领的四野。因此,唐报国可以说是转战大江南北,脚步从来没有停顿过。

    再后来,全国解放了,唐报国也因为多次立功当上了某加强团团部参谋长,但从此跟亲戚失去了联系。在战争年代中,这种事情很平常,所以他也没有多少太多的感怀,而是部队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后来他所在的部队长期驻防北城县,他就干脆在北城落地生根,期间与一个文工团的女战士相爱,并很快在北城县结了婚,生下了唐振国。

    抗美援朝的时候,唐报国所在的团队也要参战,可就在全军开拔之前,唐报国居然发了高烧住进医院,病情还十分严重,恰好当时部队马上就要出发,所以他也就没有随着他的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后来他的病好了,但听说他那个加强团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被美军打残了,整个加强团只剩下一百一十二人,幸亏红旗没有被夺走,又打得很顽强,否则可能这个团就要被取消建制了。

    虽然唐报国逃过那一劫,不过老祖宗说过,福祸两相依,他逃过这一劫,未必就是好事。之后的文革动乱,造反派为了夺军权,就从他这个团参谋长下手,不断的批斗他,而批斗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参加抗美援朝这个事情。后来在批斗中,造反派发现这个事情不够充分,期间居然还把他的老底揪了出来,说他有亲戚在香港跟美国,所以他是间谍,是打入人民军队内部的反动派。

    天可怜见,要不是神通广大的造反派给他找到所谓海外的亲戚,他都不知道他居然还有亲戚健在呢。

    唐报国的性子比较刚烈,或者说是热血比较多的那种,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孤身离家出走去参加革命,也不会以一介书生当上团参谋长这种并非只靠耍笔杆子的高级战斗指挥员。所以,他仗着自己有战功,仗着自己对革命的热诚,对造反派不屑一顾,自然了,他这个态度,受到的迫害就格外严重。

    后来,他受不了造反小将的各种极端侮辱,结果愣是没有熬过去,1968年的时候自己留下血书一封,然后以头撞墙而死,不过可惜的是,这份血书被造反派烧毁,所以并没有留存下来,就连知道内容的人,也基本找不到了。更为惨烈的是,唐振国的母亲,也就是唐欢的奶奶听到唐报国自杀的事情之后,一个想不开,自己也喝药自杀殉情。

    就这样,当时已经18岁的唐振国就成了一个孤儿。

    唐振国那个时候已经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而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就因为这个突然的变故,他的高考之路被封闭了。与此同时,造反派没有因为他父母的死而放过他,反而要求他这个右派后代继续去交代问题。而就在这个时候,当时唐报国的上司兼战友,李云中团长保护了他,先是把他安排到了部队避风头,之后又迫于造反派压力,让他远离城市去山区放羊,名义就当作上山下乡劳动改造,总之是不让他去省城那个所谓的“学习班”。

    从此以后,唐振国就在山区当了一个羊倌。

 

    唐振国刚上山那会儿,很多地方都不适应。(//。yxgxsw。…手机小说)

    想想也是,一个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备受众人呵护的团参谋长的儿子,又才刚满18岁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去山区放羊,其艰苦可想而知。

    幸亏当地百姓比较淳朴,没有歧视他是什么右派分子,反而因为他读过许多书,认字多有学问,对他多有帮助,这其中,赵大娘就是最照顾他的一个人。

    这个赵大娘,其实就是唐欢那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不过,虽然是奶奶,但唐欢对她的记忆并不多,因为在唐欢还小的时候,大概1987年的时候,赵大娘就病死了。再加上赵大娘住的地方跟县城很远,坐车去要走一个半小时,后来唐振国全家调动到北海市后就更远,坐车去要两个多小时。因此,在现实中唐家跟赵大娘家彼此来往并不多,只在节假日或者有空的时候,全家才会回去去看,就算去,在一起住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说,对这个赵***切实印象,唐欢除了记得她爱笑之外,更多的反而都是听说。

    赵大娘本名叫赵秀英,是一个绝对的贫农,她父亲曾经是游击队长,当年被鬼子扫荡的时候打死了;她自己早年也参加过儿童团,少年时代也一直在游击队里度过,而她丈夫也是游击队出身,后来成了正规军,并且参加了抗美援朝,不过不是一线战斗部队,而是那种运输部队。结果,她丈夫打日本鬼子跟国民党没死,却在一次运输中在朝鲜被美军飞机炸死了,所以赵大娘是个典型的烈士家属。

    唐振国来到那个村的时候,这也不会那也不行,没被整死却差点饿死冻死,多亏了赵大娘关照他,唐振国这才在村里生活下去。

    后来,唐振国干脆认了赵大娘做干娘,赵大娘呢,没有儿子,只有四个闺女,而且还都嫁出去了,并且她平时虽然乡里乡亲挺热闹,但实际上也很孤单,自然也希望有个儿子在身边,于是也就欢欢喜喜的认下了唐振国这个儿子。

    就这样,一个在当时很普通但却很感人的亲情故事开始了,也就是在那种单调但朴实的生活中,唐振国火爆的性子被磨平了,养成了他豁达又不拘小节的性格,只不过骨子里的倔强却依然没变。

    1971年,他跟下乡的知青王慧琴认识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秋天,大概是8月份,他跟刚认识不久的王慧琴在一个地方躲雨的时候,不自觉发生了关系,然后唐振国一枪中标,让还不满十八岁的王慧琴怀上了孩子。

    1972年,唐振国跟再也瞒不住肚子的王慧琴在一个小木屋里奉子成婚,之后没多久,唐欢就在小木棚里被赵大娘给接生了出来。那年,唐振国22岁,王慧琴18岁。

    1977年,恢复高考,平日放羊之余经常靠读书打发时间的唐振国也参加了,结果一举高中,成了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那年,唐振国刚刚27岁,王慧琴23岁,唐欢5岁。

    1978年,王慧琴被调回到了北城县,成了棉纺二厂一名工人,而唐振国却依旧在大学里学习,至于6岁的唐欢,则被带到了北城县,主要有王慧琴的母亲,也就是唐欢的姥姥抚养。

    1981年,唐振国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家乡北城县广播站,成了一名编辑兼记者,全站仅有的三个本科生之一。

    1983年年初,广播站升级广播局,而这,也成了唐振国事业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一来,上面第一次下文件要求大力提拔有学历有能力敢闯敢拼的年轻干部;二来,唐振国那段时间因为写了几篇歌颂农村改革开放的新闻稿,也就是所谓的农村大合唱,结果在省报刊登,还被其他报纸转载,结果被上面点名表扬,终于在1983年8月份中旬,也就是上个月,被提升为编导科科长,整个广播局最有前途的年轻人之一。

    “唉……”想到这里,唐欢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当时唐欢知道这些内幕的时候,正好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那时候第一个想的不是父亲的经历多么坎坷,也不是爷爷奶奶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而是想的能不能跟海外的亲戚认亲。不是说有香港亲戚么,要知道在90年代初的时候,有海外的亲戚一般就等同于有钱的代名词。

    90年代跟文革期间不一样,跟80年代初走一步看两看的情况也不同,那时候如果一个家庭能有个海外亲戚,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很多人都认为,有个海外亲戚,只要相认,就能得到多少多少钱,多少多少好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不是每个有海外亲戚的都如此。

    果然,后来他曾经就这个事情问过父亲,说海外亲戚有没有来认,有没有给点遗产什么的,而父亲当时也就这个问题作了说明。

    他的答案很简单,就俩字:没有。

    换句话说,所谓让唐欢的爷爷奶奶凄惨死去的所谓“海外亲戚”,根本就没有来认过亲,甚至连一点音讯也没有。所以说,唐振国一直都认为,那什么海外亲戚根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造反派要整他父亲唐报国的手段而已。至于唐报国是大资本家出身这一点,这虽然是真的,不过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家族就此湮灭,说不定家族的人早都死了也说不定。

    当时唐欢听了这话很失望,再加上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外海亲戚的音信,所以他渐渐的也认为,可能那什么海外亲戚,真的是父亲说的那样,是造反派给爷爷安得一个帽子而已。

    不过但很快的,就在他知道这个消息的同一年,也就是1990年年底,等他已经上了大学的时候,他的所谓海外亲戚突然来来了,来看自己一家了。

    那个时候,他正在外市上大学,等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所谓海外亲戚已经走人了,他只是知道,来的这个人叫唐嘉铭,按照族谱来说,是他老爸唐振国的堂兄,也就是唐报国的大哥唐逸风的儿子,换句话说,这个人也就是唐欢的大伯。

    等他知道这消息,兴冲冲回家问有没有留下啥遗产什么的时候,又被老爹一顿说教,说人家只是来探探亲,重新把唐振国给续上唐家的族谱,然后他又陪着唐嘉铭去拜祭了他父亲,也就是唐欢爷爷唐报国的坟墓而已,什么遗产不遗产的,根本没有。当初唐振国说这个的时候,唐欢还不信,结果唐振国挨不住,只好给他解释起来,解释为啥不会有遗产的原因。

    因为首先,唐报国的父亲早在国民党全面败退之前就病死了,而那时候唐报国已经舍弃了家族,改名不换姓的在北方激战,并且唐报国也早在他出走的时候就被他父亲唐绍荣为了避嫌剔除出了家门族谱,所以理论上说,唐报国不是唐家人,没有丝毫的唐家财产继承权。

    其次,就算重新让唐振国续上唐家的族谱,唐家根本就没有财产可以给后代继承。虽然在之前唐家确实是个大家庭,有钱人,但战乱中这些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