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水迢迢-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宁剑瑜大笑道:“宇文小子,咱们改日再战!”率着后营三千余人缓缓退过镇波桥。 

  炎炎夏日,雨势一停,便是丽阳当空。 

  宁剑瑜退过镇波桥,向崔亮大声道:“子明,你帮我看着!”急奔向帅旗所在。 

  帅旗下,卫昭手中运力,猛然撕开裴琰的甲胄。裴琰左肩血流如注,他却浑然不觉,只是面无表情,坐落于地,紧紧抱着安澄的尸身。 

  宁剑瑜赶到,抢步上前,扶住裴琰:“侯爷!” 

  卫昭站起,退开两步,看着裴琰神情,微微摇了摇头。 

  江慈挤开围着的长风卫,入目正见裴琰肩头伤口。她见崔亮不在近前,凌军医等人也未赶到,强自镇定心神,迅速取出囊中药酒与伤药,蹲在裴琰身前,道:“宁将军,点他穴道止血!” 

  宁剑瑜忙挥手如风,点住裴琰肩头数处穴道。 

  江慈迅速将药酒涂上裴琰伤口,裴琰身躯一震,抬起头来。江慈只当他疼痛,忙道:“相爷,你忍着点,马上就好!” 

  裴琰目光徐徐扫过宁剑瑜与卫昭,又木然望向围拥在四周的长风骑将士,愣怔良久,终缓缓望向怀中被乱箭射成刺猬一般的安澄。 

  他双目血红,咬紧牙关,颤抖着伸出手去,一根,又一根,将安澄身上的箭矢用力拔出。 

  “噗”声连连,黑血流淌,安澄身上箭洞一个个呈现,他面上满带着愤怒和不甘,双目睁得滚圆,无言向天。长风骑将士俱是心头绞痛,不知是不忍看安澄惨状,还是不忍看侯爷痛苦的神情,都偏过头去。 

  裴琰一根根利箭拔着,眼中痛悔之意渐浓,宁剑瑜与卫昭默然立于一旁,俱各无语。 

  裴琰将安澄身上最后一根利箭拔出,再将正替他敷药的江慈一推,身形稍向前俯,将安澄紧紧抱于胸前。 

  江慈被他推得跌倒于地,抬起头,正见裴琰紧闭的双眸,颤抖的身躯,也清晰地看见,两行泪水,急速地,自他紧闭的眼角滑落。 

  那泪水,似都带上了几分血红。裴琰慢慢仰起头来,视线模糊中,头顶炎炎烈日,恍如安澄灿若阳光的笑容,他再也无法抑住心头一阵狂似一阵的巨浪,仰天长嘶一声:“安――澄!”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中的长风歌,乃长风卫简队长所作。 

  九一、羁鸟投林 

  华朝承熹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桓军攻破青茅谷,华军阵亡万余人,退守河西。 

  四月二十六日夜,桓军攻破河西府,华军云骑营全军覆没,长风骑阵亡万余人,河西府青壮年男子,在巷战中与桓军血拼,十死七八,河西府郡守及高国舅殉国,高氏宗祠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四月二十七日,田策率残部四万人边战边退,其中万余人在河西渠以北与桓军主力血战,无一生还,长风卫统领安澄阵亡。 

  同日,裴琰率三万长风骑赶到河西渠,与桓军激战后力守镇波桥,回撤到河西渠以南,并与田策残部三万人会合。 

  四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三十日,六万长风骑以河西渠为凭,沿这条宽三丈半、深约两丈的长渠,东西绵延上百里,与桓军展开大大小小数十场血战,主力死守镇波桥,付出沉重代价,终将桓军铁蹄暂阻于河西渠以北。 

  与此同时,桓军左军相继攻下河西府东面的寒州与晶州。 

  “河西之败”,是裴琰的长风骑自创建以来遭遇的首场大败,不但损兵折将,主帅裴琰也身负重伤。 

  月落日升。 

  黎明时分,崔亮松了一口气,自最高的哨斗下来,一脸疲惫,仍打起精神嘱咐了田策和许隽一番,才回转中军大帐。 

  河西渠是河西府百姓为灌溉万亩良田而开凿的一道人工水渠,宽约三丈半,水深两丈。崔亮耗尽心智,哨斗、传信烟火、尖哨、水网、刀藜全部用上,还派人在渠边不断巡回警戒,经过连场血战,方阻住桓军大大小小上百次沿河西渠发动的攻袭。 

  见他入帐,宁剑瑜迎了上来:“子明辛苦了,前面怎么样?” 

  崔亮苦笑一声:“昨晚又偷袭了数次,好在发现得及时,挡了回去,现在消停了。” 

  “我去桥头,侯爷正要找你,你进去吧。”宁剑瑜拍了拍崔亮的肩膀,出帐而去。 

  崔亮走入内帐,见裴琰正低咳着,将手中的密报收起,微笑道:“相爷今日可好些?” 

  “好多了。但内力还是只能提起三四分,易寒那一拳,真是要命。”裴琰抬头微笑:“这几日,真是有劳子明了。” 

  “相爷客气,这是崔亮应该的。”崔亮忙道,又犹豫了一阵,终将心头那事压了下去。 

  陈安在外大声求见,裴琰道:“进来吧。” 

  陈安似一阵风卷入帐中,单膝下跪:“禀侯爷,粮草到了,共一百五十车。” 

  裴琰与崔亮同时一喜,裴琰站了起来:“去看看。” 

  陈安忙道:“侯爷,您有伤―――” 

  “只是肩伤,又不是走不动。”裴琰往外走去,二人只能跟上。 

  陈安边行边道:“据押粮官说,这批粮草,是河西府失守前就从京城运出来的,战报送回京城后,董学士是否会紧急送批军粮过来,他也不知道。” 

  长风卫簇拥着三人,穿过军营。正逢一批将士自前面镇波桥头轮换回营,见他们个个面带倦色,其中数十人身负有伤,裴琰大步上前,右手抱起已伤重昏迷的一人,长风卫欲待接过,见裴琰面色,退了开去。 

  裴琰将伤兵送入医帐,凌军医忙接了过来,语带责备:“你自己的伤都没好,怎么这样不爱惜身体?!” 

  裴琰看了看满是伤兵的医帐,目光在某处停留了一瞬,神色黯然,走出帐外。他拍了拍一名伤兵的肩膀,在众人崇敬的目光中,依然带着崔亮等人,走向后营。 

  三人查看了一番粮草,回转大帐,裴琰心情略略好转:“这批粮草,解了燃眉之急,只要能守住这河西渠,总有反攻良机。” 

  “是,桓军士气也不可能持久,这几日熬过去了,他们攻击的力度也有所减弱,看样子,咱们要和桓军在这里耗上一段时间了。” 

  江慈左手拎着药罐,右手提着药箱进来,崔亮忙接过,裴琰一口将药饮尽。 

  江慈看了看崔亮,犹豫了一下,崔亮接过药箱:“我来吧。” 

  江慈走到裴琰身前,轻声道:“相爷,该换药了。”裴琰看了看她,并不说话。江慈微垂着头,替他除去上衫。 

  崔亮托着草药过来,替裴琰换药。裴琰瞄了瞄站于一旁细看的江慈,道:“小慈不是早已学会敷药了吗?怎么还总是依赖子明?” 

  崔亮笑道:“这药一敷上,我就得替相爷针灸,所以还是我来比较好。”江慈递上银针,崔亮边扎下银针,边和声道:“你记住我下针的穴位,在这几处施针一刻钟,可以减轻伤口处疼痛,促进真气流动,生脉调息。” 

  江慈用心记住,肚中却“咕噜”轻响。裴琰微微皱眉:“怎么,没吃早饭?” 

  崔亮反手接过银针,在裴琰后颈处扎下,笑道:“她肯定没吃早饭,听凌军医说,伤兵过多,医帐人手不足,军医和药童们忙得一天只能睡个多时辰,有时饭都顾不上吃。” 

  裴琰细细看了看江慈的面色,未再说话。 

  崔亮转身向江慈柔声道:“昨晚是不是又没休息?” 

  江慈点了点头,犹豫片刻,道:“崔大哥,若是腿部负伤,要减轻疼痛,舒缓经脉,得扎哪几处穴位?” 

  “得扎环跳、风市、阳陵泉、阴陵泉―――”崔亮在裴琰右腿处一一指点,江慈用心记下,笑道:“我先出去了。” 

  “好。” 

  崔亮望着江慈纤细的身影消失在帐门处,语带怜惜:“真是难为小慈了,一个女子,在这军营,救死扶伤―――” 

  他回过头,见裴琰面色阴沉,忙唤道:“相爷。” 

  裴琰出了一口粗气,眼神掠过一边木柱上悬挂着的满是箭洞的血衣,又黯然神伤。 

  崔亮心中暗叹,道:“相爷,人死不能复生,您这样日日对着这血衣,徒然伤身,对伤势恢复不利啊。” 

  裴琰微微摇头,低声道:“子明,我得时时提醒自己,要替安澄、替长风骑死去的弟兄报这血海深仇。” 

  崔亮劝道:“仇得报,但还是让安澄早日入土为安吧,他的灵柩,也停了数日了。” 

  裴琰痛苦地闭上双眼,良久,轻声道:“是,得让他入土为安了。” 

  他唤了声,长风卫安潞进来。裴琰沉默许久,方才最后下定决心,平静道:“今日酉时,为安澄举行葬礼,让长风卫的弟兄们,都参加吧。” 

  江慈浑身酸痛,将药倒入药罐内,向凌军医道:“凌军医,我送药去了。” 

  凌军医并不抬头:“送完药,回去歇歇吧,瞧你那脸色,你若倒下,咱们人手更不足了。” 

  江慈走至卫昭帐前,光明司卫宗晟挑起帐帘。卫昭正坐于椅中,执笔写着密报,抬头看了看她,也不说话。 

  江慈待他写完,将药奉上,卫昭闻了闻,江慈忙道:“今天加了点别的药,没那么苦了。” 

  卫昭一口喝下,仍是眉头轻皱:“我看倒比昨日还苦些。” 

  江慈不服:“怎么会?我明明问过凌军医才加的。”忽看清卫昭唇角微挑,眼神有几分戏谑之意,她劈手夺过药罐,嗔道:“我看,是三爷舌头失灵了,分不出什么是苦,什么是甜!” 

  卫昭看着她唇边若隐若现的酒窝,有些失神,旋即急速低头,将密报慢慢折起,冷声道:“军营之中,叫我卫大人。” 

  江慈笑道:“是,卫大人。”她打开药箱,道:“卫大人,得换药了。” 

  卫昭轻“嗯”一声,江慈在他身边蹲下,轻轻将他的素袍撩起,又轻柔地将内里白绸裤卷至大腿上方。 

  卫昭握着密报,坐于椅中,一动不动,任江慈敷药缠带,呼吸声也放得极低。 

  江慈将草药敷好,缠上纱带,觉有些手痒,终忍不住道:“卫大人,我想替您针灸,可能会好得快些。” 

  卫昭仍是轻“嗯”一声,江慈笑道:“您得躺下。” 

  卫昭还是轻“嗯”一声,在席上躺下,顺手拿起枕边的一本书。 

  江慈蹲下,在他大腿数个穴位处扎下银针。当她在“阳陵泉”扎下一针,她温热的鼻息扑至卫昭腿上,卫昭右腿微微一颤,江慈忙道:“疼吗?” 

  卫昭只是翻着书页,并不回答。江慈细心看了看,见穴位并未认错,放下心来,低着头,柔声道:“三爷,以后,对阵杀敌,您好歹先穿上甲胄。” 

  卫昭视线凝在书页上,却看不清那上面的字,腿部,麻麻痒痒的感觉传来,直传至心底深处。帐内,一片静默,只听见江慈细细的呼吸声。 

  过得一刻,江慈将银针一一取下,又替卫昭将裤子放下,白袍理好,站起身,拍了拍手,笑道:“好了,这可是我第一次给人针灸,多谢卫大人赏面。”微笑着出帐而去。 

  卫昭凝望着帐门,唇边渐露一抹笑意,良久,视线自帐门收回,扫过那份密报,笑容又慢慢消失。 

  他慢慢拿起那份密报,在手中顿了顿,唤道:“宗晟!” 

  夕阳残照,铺在河西渠上,反射着灼灼波光。 

  田野间的荒草,也被晚霞铺上了一层金色,暮风吹来,野草起伏,衣袂萧萧,平添几分苍凉。 

  长风卫们均着甲胄战袍,扶刀持剑,面容肃穆中皆透着沉痛与伤感。裴琰身形挺直,立于土坑前,面无表情,只是手中的血衣灼得他浑身发烫,痛悔难言。 

  宁剑瑜与陈安,一左一右,立于他身后,眼见黑色棺木抬来,齐齐上前扶住灵柩。 

  悲壮的铜号声响起,十六名长风卫将灵柩缓缓沉入土坑。灵柩入土,震动了一下,裴琰悚然一惊,大步向前,单膝跪落在黄土之中。 

  甲胄擦响,长风卫们齐齐跪落,低下头去。 

  远处,不知是谁,吹响了一曲竹笛,是南安府的民谣《游子吟》。长风卫们多为南安府人氏,听着这曲熟悉的民谣,想着曾朝夕相处的人不能再返故乡,埋骨战场,俱各悲痛难言,终有人轻声呜咽。 

  裴琰难抑心中痛楚,血气上涌,低咳数声,宁剑瑜过来将他扶住。裴琰微微摇了摇头,宁剑瑜默默退开数步。 

  裴琰缓慢撒手,血衣在空中卷舞了一下,落于棺木之上。他猛然闭上双眼,平静道:“合土吧。” 

  笛声顿了顿,再起时,黄土“唦唦”,落向棺木。 

  夕阳渐落,飞鸟在原野间掠过一道翼影,瞬间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