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启高一-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看到合淝龙虾节征集主题曲,张谭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首歌。写好了歌词,张谭又尝试着去演唱了一遍。
  歌曲还可以,作为龙虾节的主题曲,应该没问题。
  不过总感觉有些不够完美。
  没有合淝的特色。
  拿起稿纸,张谭左看右看,想要去补充一二。但是搜遍记忆,也找不出比这首歌更应景龙虾节了。
  龙虾节在中国,有两个地方比较出名,一个就是合淝市,这里是渔业协会钦定的中国淡水龙虾之都;另一个就是盱。眙县,请了大量明星助阵,后来升格成中国龙虾节了。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新的潜。江龙虾节。
  未来十年里,从上不上台面的一道菜,红遍大江南北,小龙虾也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盱。眙龙虾节的晚会,我也是经常看,经常征集跟龙虾节有关的歌曲,但是好像都没有一首关于小龙虾的歌曲走红。”张谭摇头。
  “龙虾节的主题曲,要么突出龙虾,要么突出合淝……要不然我再来一首比较家乡味的歌,凑上去算了。”
  总会有那么一首歌,听到了就会想起一座城。
  合淝的音乐人不多,关于合淝的歌也不多。不过有一首歌,基本上只要唱出来,是个合淝人就应该听过。
  “三孝口、四牌楼、女人街,叉到长江路口。”
  这首歌,张谭都不需要看歌词,直接就能弹唱:“向前走,还是向后走,东边吹来一阵包河的风。麻辣锅和大田螺,整个夏天吃着龙虾过。”
  歌声柔和,娓娓道来。
  “大声说,我是酒吧的歌手,你是独一无二我的女朋友。”
  “总在人来人往大的闹市口,我会紧紧抓着你的手不松。”
  “可是人山人海你得跟着我,我怕你又买了贵的便宜货。”
  那一年合淝唯一一只本土乐队——飘乐队横空出世,一首《合淝的石头》响彻合淝的大街小巷,基本上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这首歌外地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张谭他们这一代的合淝人,对这首歌太熟悉了。
  每次一听这首歌,眼前就仿佛浮现了在合淝生活的点点滴滴。
  三孝口、四牌楼、女人街,这些个地方,来回千百次行走,都踏破了不知道多少双鞋。麻辣锅、大田螺还有小龙虾,经常邀上三五个朋友,夜里一起坐进大排档,点上一盘,就着啤酒,滋味别提多爽。
  “《麻辣小龙虾》和《合淝的石头》,这两首歌寄过去,基本上就完美了吧,不管主办方选哪首,都很有代表性。《麻辣小龙虾》突出龙虾节的卖点小龙虾;《合淝的石头》突出龙虾节的地理标志,适合给合淝打名气。至于哪个更好,让主办方头疼去吧。”
  “不过,《合淝的石头》要稍微修改润色一下歌词。”
  张谭放下吉他,又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瞎琢磨到半夜。
  张谭终于把两首歌给磨了出来,在画了五线谱的稿纸上誊抄好,然后套进信封里,准备寄给龙虾节的组委会。
  黏好信封封口,伸了个懒腰,熄灯入睡。
  躺在床上,两眼望着黑暗中的天花板,心思又不知道飘哪去了。
  “我在信里面提到了,我可以自己演唱这两首歌,不知道组委会能不能答应呢?万一答应了,是不是就要录制歌曲,或者在龙虾节那天登台表演?表演成功的话,是不是就有公司签我出唱片?我歌这么多,一张唱片全整成经典,还不得爆红?万一爆红了……哎呀,真有点小激动。”
  “睡觉,睡觉!”
  张谭重生以来,其实规划性一直都很差,可能是“胸无大志”吧,胸脯又白又嫩别说一颗痣,就连一根毛都没有。
  他总是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而不是主动去引领自己的生活。
  搁别人身上,早写一大堆歌曲,寄给各大唱片公司,用才华征服唱片公司老板,然后强势出道了。
  但他总是有些随遇而安,并美其名曰“厚积薄发”。
  写小说也纯粹是为了赚点钱,让生活好起来。生活现在过得不错了,码字的动力也就不足了,过年那一个多月,才写了两万字的稿子。
  如果不是去武汗一趟,遇到了恶心的人,决心发奋,很可能就得拖欠杂志社稿子了。
  写歌也是一样,如果不是这次龙虾节征集主题曲的东风吹过来,他可能还在继续在家里闷着,自弹自唱自我陶醉。
  纯属赶上了时机,才去迈一下步子。
  懒散。
  不过他倒也不是那种四肢不勤的人,真要做事了,张谭可以很认真很投入。尤其是他认定的事情,他就会坚持不懈。每天晚上的跑步,除了下雨他从未缺席过,早晨上课也从来没有迟到过,到了该醒的时间,就不会去拖拉睡懒觉。
  从这一点上来看,张谭算得上是自律的人。
  他的懒散只是因为对待生活,并不是那种强迫自己一定要红、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态度。能红固然风骚,但悠哉生活不也挺好。每日辛苦奔波,人前光彩人后憔悴,何苦来哉。自己过得爽了才是真的爽。
  ……
  歌曲第二天就寄出去了。
  因为是同城信件,不出五天时间,信封就到了龙虾节组委会的办公室案头上。为了这次的主题曲,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制作人刘易成,担任主题曲的评审。只要是过得去的词曲,都会呈交刘易成鉴赏评定。
  此刻,刘易成捡起了张谭的两份曲谱。


第095章 结书款

  刘易成在音乐制作人这份职业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他只是自己开了一家小型工作室,因为跟安微电视台的一个副主任有点亲戚关系,经常能从电视台接一些编曲、配乐的工作。久而久之也让他在合淝市扯出来一张关系网。
  这一次市旅游局和合淝晚报社联合主办龙虾节,就邀请了他担任主题曲的评审。
  当拿起张谭写的两首歌,《麻辣小龙虾》和《合淝的石头》时,刘易成习惯性的先看曲谱,在心里默默的跟着谱子哼出来。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他哼的是《麻辣小龙虾》这首歌,一遍哼完,心里有数了:“曲子不错,编排有点新意,朗朗上口,有点味道。看看歌词写得怎么样。”
  歌词看完,刘易成先是点了点头:“小龙虾,麻辣小龙虾,拿小龙虾来比喻爱情,挺有意思的,跟龙虾节十分应景。”
  随即又叹着气摇了摇头:“不过,总体感觉差了点,写爱情大过写龙虾节啊,用爱情歌曲来宣传龙虾节,不知道主办方能不能点头。”
  想着,刘易成把这份曲谱,单独放在桌子的左边。这边只有寥寥几份歌曲,都是刘易成感觉还可以的歌曲。搁置了这份曲谱,刘易成接着看起来《合淝的石头》,一样是先哼一遍曲子,找感觉找味道。
  一遍哼完,眼睛就陡然一亮:“风格好正点,淡淡的温柔,沁人心脾。”
  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看歌词:“三孝口、四牌楼……这都是合淝的标志地方,写得就是身边,感觉很新奇……我唱唱试试。”
  刘易成毕竟是个音乐制作人,有一定的演唱水准,对照着曲谱就开嗓子唱起来。
  唱得似模似样,声线还算好听。
  一曲唱完,刘易成激动起来,婆娑着曲谱,爱不释手:“好啊,这首歌要是唱出来,太有合淝的味道了。《合淝的石头》,唔,歌名也很有质感,合淝人,在这个社会里,就像一块石头一样,承诺不变吗?”
  感慨了好一会,刘易成又抓起《麻辣小龙虾》的曲谱,两相比较。
  “这两首歌是我这几天看投稿,最大的收获了,比其它的投稿歌曲,明显高了一个档次。这个词曲作者张谭,是个人才啊,曲好、词也好,就凭这两首歌,就值得我把他拉进我的工作室了。”
  有了张谭的投稿歌曲,刘易成再看后面的投稿,只觉得全都索然无味起来。
  秉持着职业素养,他还是把所有投稿的歌曲全都浏览了一遍之后,这才将挑好的几份歌曲,整理起来,向主办方汇报去了。
  ……
  张谭并不知道刘易成对他的评价,但他很有自信,迟早龙虾节的组委会会来电话。
  不过组委会的电话没等来,反而是等到了台弯那边的消息。
  鲜鲜文化的总经理,联系张谭,准备派人来大陆这边结算繁体版《四大名捕震关东》的稿费,同时也想要跟张谭继续合作,出版《四大名捕会京师》。有《震关东》的成功在前,对方对《会京师》的期待更大了。
  因为《会京师》还在连载,出版需要涉及到杂志的连载进度,今古传奇杂志社也得参与商榷。而且鲜鲜文化跟今古传奇杂志社本身也有事情要面谈,所以见面地点定在武汗,三方都在武汗见面。
  4月20日,张谭再次请假,准备去武汗。
  原本他还打算一个人去,谁知道刚好谭明霞打电话来,张谭一不小心说漏嘴。结果谭明霞坚决不同意张谭一个人去武汗,既担心张谭的安全,又担心十几万的稿费。当下就派遣张全顺赶去合淝,与张谭一起去武汗。
  跟老爸一起,自由肯定受限制,张谭无奈问说:“家里不忙么?网吧不要人看着么?爸去了武汗,妈你一个人忙得过来么?”
  谭明霞豪气的说:“网吧已经请了三个网管,有我盯着帐,出不了错。”
  “那啥……武汗飞机票挺贵的。”
  “坐火车去好了。”
  最终张谭没能拗过谭明霞,乖乖的去跟张全顺商量出行注意事项了。
  一天之后,父子两人到了武汗。
  见到了主编王从伦,以及鲜鲜文化派来的负责人陈献民。握手之后,在王从伦的办公室里,就开始聊了起来。
  有张全顺在,张谭也就不好自作主张,干脆让张全顺去谈事情,他打酱油。不说话挺无聊,便从王从伦的桌子上,拿了一份稿子准备看看:“老王,这些都是寄过来的投稿信?”
  王从伦将一堆稿子往张谭面前推来:“是啊,全国各地寄来的,底下的编辑筛选了一遍,我还要再审核一遍。你要是有兴趣,帮我看看这些稿子,有没有中意的。”
  “反正也无聊,我看看先。”
  对于张谭,王从伦没怎么客套,张谭也没跟王从伦客套。
  他已经是《今古传奇·武侠版》的重量级约稿作者了,从《武侠版》试刊号开始,就没有一期落下,如今《武侠版》已经出了6期,发行量节节攀升,张谭功不可没。杂志的读者,很大一批都在追着他的四大名捕系列。
  几可堪称是《武侠版》打天下的头号悍将。
  看看稿子还不是小意思。
  当下,张谭一边侧耳倾听谈话,一边快速的翻看投稿信。
  他的阅读速度是经过网文时代的轰炸,不但能一目十行,还能大概记住刚才看过的内容,不至于前面看过后面就忘了。
  投稿信里面的稿子,质量层次不齐,不过可能是经过了编辑的筛选,剩下这些,文笔都还可以,只是在故事内容上,要差强人意。
  没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勉强算得上可以的,是一篇署名“萧拂”的投稿信,写的是一篇《红颜祸水》,文笔和故事都有些老辣。
  除此之外,其它就没有让张谭能坚持阅读下去的文了。
  ……
  张谭看稿子的期间,张全顺已经跟陈献民把《四大名捕震关东》的款项,交割清楚了。
  《四大名捕震关东》总共印刷了三版,一共三万两千本,按照合同的规定,一共支付税后十二万五千八百元人民币。
  原本他的版税应该是十三万多一点,不过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码洋、实洋的问题。码洋就是书本的定价,但是在书卖到最后时,会采取一定量的折扣,折扣后的书价就是实洋。作者所得的报酬,一般是码洋和实洋结合的支付方式。
  之前跟鲜鲜文化签订的合同,是销售总额的13%,这里面就是包含了码洋和实洋的总价格,换句话说,卖书卖了多少钱,张谭就从这些卖书的钱里面分钱,无需考虑成本、利润这些出版社该考虑的问题。
  出版合同只涉及实洋和码洋,这对作者是有利的,因为只计算销售额的话,就不用跟出版社勾心斗角了。
  否则出版社要在利润上做假账,能把作者坑得死去活来。
  如此。
  和鲜鲜文化愉快的交接了稿费后,《四大名捕会京师》的出版合同,谈起来就更顺利了。
  ——————————————
  求推荐票和三江票,喜欢本书的朋友们还请收藏一下。


第096章 接连喜事

  大陆与台弯2001年才实现小三通,往来一次并不容易,陈献民决定在武汗多待几天。
  张全顺难得离开一次老家,也准备在武汗游玩几天,正好跟陈献民一道,逛逛武汗各景区的景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