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高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启高一-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次办签书会,张谭不忍心拒绝,只好点头答应,继续埋头签名。
  到了四点半,终于把剩下的一百多人给签完了。在读者的告别声中,离开了签书会现场。
  等下要去跟安微文艺出版社的几个领导一起吃饭,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逃脱不得。好在也就是一个小型的聚餐,人不多,气氛还不错,也没怎么强求喝酒。吃饭的时候,正好包厢里有电视,能收到合淝电视台。
  李艳早早就把电视打开,锁定了合淝电视台,等吃饭到了八点,《晚间新闻》开始了。
  鸡毛蒜皮的新闻过去之后,终于看到了有关张谭的报道。
  “今天下午,我市著名畅销书作家、武侠小说名家谭张,在元一时代广场举办了签名售书会,现场人气非常火爆。张谭是我市长沣县岗集镇人,出生于1986年,今年正读高二,被誉为80后作家的代表。下面请看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电视画面中,看着很热闹,因为排队等签名的队伍,实在是太长了。还有很多围观群众,在周围凑热闹。
  旁白结束后,女记者入镜,开始采访张谭。
  张谭没有看镜头,眼神应该是看向记者在,他毕竟不经常上电视,不知道这时候应该看镜头。张谭的回答没任何特色,所以只是一掠而过,随后就是读者的采访,各种美誉、各种夸张、各种激动、各种兴奋。
  总而言之,侧面凸显张谭的效果很好。
  “小张,很上相吗。”姓赵的一位主任,笑呵呵的指着电视。
  电视上,张谭的确还不错,起码有白面书生的儒雅气质,人靠衣装马靠鞍,张谭长得不丑,皮肤还挺白,穿衣服都是名牌,气质自然不会差。
  “一般一般。”张谭谦虚的说。
  “哈哈,这样看,还有点像明星呢。”
  才说笑了两句,新闻就报道完了,看样子那个女记者根本没有搞什么大新闻,就是平常的例行报道。
  大家没有在新闻报道这话题上停留太久,毕竟本来就是安微文艺出版社联系的电视台,不新鲜。
  饭桌上主要还是聊《射雕》的出版发行事宜。
  《射雕英雄传》一共要出版八册,为了跟盗版竞争,定价并不高,而且很多地方还是打折销售,所以相应的实洋就要少一点。目前前面五册的销量加起来,足足有四百万册,分到张谭口袋里的版税,就有两三百多万了。
  可以说,这一本书赚的钱,就能让张谭挤进年度作家版税前十名了。
  这赚钱速度,已经是80后作家第一位了,力压被吹上天的韩敬明、今年的新书《像骚年啦飞驰》,夺得了年度全国图书畅销榜第一名。不过《射雕》是计算五册加起来的销量,《像骚年啦飞驰》只是薄薄的一本书。
  从这一点来看,青春文学在年轻人当中的受众,比武侠小说的受众,大了太多。
  不过武侠文化在港台、东南亚等地,却是很强势的,张谭今年是一个大收获年。四大名捕、射雕繁体版,在东南亚华人圈,同样火得不得了。像是张非凡、李铁臂这些当代的武侠名家,他们的繁体版销量,一册也就二十来万本到三十来万本这样子。
  张谭的《四大名捕会京师》已经卖出了十八万本单册的数字,《射雕英雄传》更是卖出了三十五万本单册数字。
  有恢复六七十年代武侠巅峰时代的气象。
  ……
  元旦了,各类数据都已经开始统计,图书销售自然不例外。
  李艳这个助理当的跟称职,早早就把各大媒体公布的数据整理出来,交给了张谭。
  大陆这边,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自然是《射雕英雄传》排在第一位,《像骚年啦飞驰》第二。但论及每周图书销量,《射雕》和《骚年》都排不上号,而是一本老外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已经超过一百多周,雄踞各大媒体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这本书张谭听过,但没看过,不知道有什么魅力,引得全球震动。
  而张谭的另一本书《四大名捕会京师》也凭借着三册加起来九十多万本的销量,排在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第六位。
  台弯地区,《射雕英雄传》夺得年度武侠小说销量冠军,香巷地区,《射雕英雄传》同样夺得年度武侠小说销量冠军。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三个华人比较多的国家,《射雕英雄传》同样挤进畅销图书榜。
  到年底,书款结算,李艳给张谭做了评估,起码有四百万的版税收入。
  比张谭预期的高太多。
  主要就是《射雕英雄传》太火了,赶上了武侠最后的辉煌时刻,简繁体加起来,卖出了单册过百万的超级数字,雄冠近期武侠小说家之首。金庸当初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写了这么一本,张谭半年就给鼓捣出来了,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
  一个月出一本,极大的开发了读者们的热情,看得过瘾,买的自然就多。
  书卖得火,张谭喜不自禁,感觉生活质量又能再提高:“李姐,帮忙催书款,我想早点拿到钱,最讨厌的就是拖欠我钱。”
  “没问题,我会跟几家出版社沟通,现在你的小说人气非常高,出版社还想跟你继续合作,应该不会拖欠书款。”
  “那就好。”
  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张谭双手抱着后脑勺,枕在椅背上,嘴里面含糊不清的哼着小调:“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诺基亚,右手摩托罗拉……”
  ————————————
  新的一周,求推荐票、收藏、点击。


第130章 奥迪

  李艳直接将张谭开车送到了大洋镇。
  因为网吧的关系,张全顺夫妻在大杨镇龙王村租了一套房子,这地方就成了临时的家。龙王村位于四里河路岔路口,是合淝市连通北边主要道路206国道的必经之地,以目前的势头来看,这里很有发展潜力。
  张谭记忆中,不出几年,廈门明发集团就会在这里圈地兴建合淝明发商业广场。
  只不过很可惜,明发集团在其它城市的商业广场都很成功,唯有在合淝这边被坑惨了,因为合淝重心南迁,北边没落,未来明发商业广场开盘时,冷清似鬼,用了好几年都没有营造出来多大人气,跟差不多时间开盘的万达商业广场比较,差距十万八千里。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龙王村,还是有投资意义的,买房拆迁后,拆迁款不会少。
  张谭跟父母提了一句,让他们不要租房子了,直接买吧。
  当然他并未太在意这点蝇头小利。
  这次元旦放假,他准备在市里好好逛一圈,物色两套房子。以合淝楼市的发展,其实只要不买在北城这边,基本都有的涨。现在合淝的房价均价才两千多一平,未来可是涨到了八千多一平,差不多三四倍。
  而涨势最旺的,无非是高新区、政务新区、滨湖新区这三个地方。
  除了找房子,张谭还要办一件事,就是给张全顺买辆车。
  张全顺在部队学过开车,现在有重新捡起来了,也是家里开始赚钱,顿时有些想要讲究场面了。看到别的老板们都开车,心痒痒的。谭明霞也是爱面子的人,因此没有反对。儿子张谭如此能赚钱,网吧也赚钱,没理由太节俭。
  买车的打算不是一天两天形成。
  张全顺看上了日系的本田,但张谭坚决不同意,而是撺掇老爸买奥迪a6。这款车可以说是大众在中国最经典的一款,奥迪一向受政府欢迎,政府公车大部分都是采购的奥迪,而且奥迪也以低调的豪华,受到很多成功人士的欢迎。
  a6款一改100款的形象,圆润的屁股,憨憨的前脸,流畅的整车线条,就是放在十几年后依然不显过时。在这个四方四正的捷达满地跑,连帕萨特都不多见的年代,奥迪a6绝对是回头率超高的轿车。
  经典手工内饰,更低调的彰显奢华。
  不过作为目前国内高档车,a6的价格比较贵,裸车价都要48万,配置好怎么也要五十多万。
  “要买就买a6,不要怕花钱,我年底就能结书款了,买十辆都买得起!”张谭豪气干云的说。
  谭明霞瞪眼:“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心疼钱呢,他爸,就买本田雅阁,奥迪太贵,雅阁我觉得挺好的。”
  张全顺皱着眉头不说话。
  很显然,他被张谭撩拨起了念头,身为爷们,当然是更喜欢好车。之前看上本田雅阁是觉得价钱不算太贵,而且档次算是中高档了,比较适合。可是转念一想,有儿子资助,买辆奥迪a6咋了。
  “别人开得起奥迪,我张全顺就开不起?”这是张全顺的心里话,不过,终究是有点怕老婆,没敢开口。
  只是拿眼神示意张谭。
  这话还是张谭说比较有份量,他说的话底气不足。
  张谭回报一个放心的眼神,转而对老妈说:“妈,本田雅阁是日本车,我最讨厌的就是小日本,我们家绝对不能买。而且奥迪怎么就贵了,就算是贵了点,但是档次放在这里放着,开奥迪出门,去哪里都不掉价。”
  谭明霞语气松动了一点:“真不买本田雅阁,大众的帕萨特也行,奥迪那么贵。”
  “贵点算什么,妈,我有钱了,你儿子赚大钱了。”
  “还要买房子呢!”
  “买别墅都够!”
  张全顺装作不经意的补充一句:“紫蓬山那边的别墅,好像只要两百多万一栋吧。”
  张谭立刻被别墅吸引了,转过来说:“爸,我想在元一高尔夫那边买别墅。”
  张全顺问:“元一?你们学校那边?”
  张谭点头:“对。”
  谭明霞粗暴的打断:“别墅暂时别想了,张全顺,你到底要不要买车?”
  “买!奥迪!”张谭站起来,挥了挥手,“我决定了,给老爸买一辆奥迪a6!”
  ……
  在张全顺父子的斗争下,最终还是改变了谭明霞的主意。
  答应买奥迪了。
  既然要买,那就赶快行动。
  张谭的书款虽然没有结清,但前面几次结款,还是存下了五六十万,付账完全够了。53万元,一辆簇新的、系着红布条的奥迪a6,在张全顺安全第一的缓慢驾驶中,开到了岗集镇老家。早就有张谭的大堂哥、二堂哥他们,去买了炮仗。
  车子刚到院前停下,炮仗就噼里啪啦的响起来。
  农村这边买了车,家里都要放鞭炮、请吃饭的,鞭炮放完,直接开车去镇南大酒店搓一顿。期间,张谭主动要求开车接送人,他谎称自己念书的时候,早就学会了驾驶,而且开车上路后,的确四平八稳。
  岗集这边也没有交警查,只要不上206国道,还是很安全的,张全顺也就让张谭过了过车瘾。
  上辈子张谭毕业后就学了驾照,但是一直没买得起车子,偶尔会借姐姐、姐夫的车子开,倒也熟练。
  好巧不巧,张全顺买车的消息,在镇上传开后,书记和镇长,都赶了过来。他们不认识张全顺,顶多是知道张贺农,毕竟张贺农是岗集的老干部。但他们知道张谭,张谭是连县里、市里都有名气的作家,到了镇上,自然又会有一番名望加成。
  顶个作家的头衔,文化圈子里的名人,仿佛激活了名流光环,去哪都受到关注,引以为座上宾。
  这就是名人的影响力。
  张谭一家,在岗集镇无疑已经是大家先聊八卦的主角了。
  “老张家老二发迹了。”消息灵通的人,会如此开头。
  另一个人就会接口:“你要是养一个好儿子,你也能发迹。”
  然后旁边人顺势感慨:“人家的小孩怎么就这么有才,我们家的小子就会皮脸。”
  有那见过张谭的人就会说:“哎哟,以前张全顺家小孩小的时候,我见过,呆呆傻傻的,谁知道能写书写出名呢。”
  “人家那是傻吗,那是有沉稳、有涵养,肚子里面装着都是墨水。”
  “神童哦。”
  “的确是神童。”
  大抵上,八卦都是这么聊的。


第131章 紧张

  元旦三天,匆匆而过。
  2003年的第一场雪,终于还是来了。
  漫天飞舞的雪花,让天地陡然改换了一种颜色。
  还要在学校熬一个半星期,再考完期末考试,就能放假回家了。大雪覆地,气温降低,把张谭因为年轻的身体而产生的荷尔蒙都给压制了。除了上课,剩下时间他都躲在自己用暖气片考得暖烘烘的出租屋里。
  弹琴唱歌、写书功课、仰卧起坐,倒也真心的安静了下来。
  偶尔累了,就看看新闻放松放松。
  不过,这一天看新闻,却令他眉头深皱。因为新闻上报道称,广枺潜叱鱿忠伤品窝椎难现睾粑来静。丫泻眉肝灰交と嗽北桓腥玖恕U庠蛐挛挪⒉黄鹧郏坪踔皇亲魑∑媸滤嬉獾谋ǖ懒艘幌隆
  但是却一下子令张谭的头皮炸开了,阵阵发麻。
  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