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mihua。com

    新一届中央政府更多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将是李克强未来的〃操盘〃计划。所谓〃用好增量〃,即要把银行业的新增贷款用在中央领导认为〃好的〃实体经济、微小企业、农业等领域上面,减少资金空转或流向股市楼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所谓〃盘活存量〃,即当前中国虽然有104万亿资金(存量),非常〃不差钱〃,但货币流转率只有约4倍,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是8倍,因此,看来有些〃差钱〃。所以,不但要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要令资金〃活〃起来。

    即使现在家里的大米(存量)和每年新增的大米(增量)都不少了,但不能老把大米放在仓库,造成闲置、积存,也不能把大米乱拿出去浪费掉。因此,不但要拿出来用(盘活),而且要用在实体经济这个刀刃上(用好)。

    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在新的货币政策思路中,〃市场化〃占有很大比重。要看懂本届政府未来如何依靠市场,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读者可以紧盯着政府下面两个〃大动作〃:

    (一)利率市场化

    这个新名词的意思是,一向以令外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来加息减息著称的人民银行,将逐步解除对利率的管制。

    这对银行会造成怎样的改变呢?首先被放开的会是贷款利率限制。过去银行给企业贷款利率受到限制,不能超过基准利率的某一个比例。没有银行愿意为这么低的收益背上高风险,因此为了〃求稳〃都喜欢把正式贷款贷给大型国企,部分资金则通过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来谋求更高收益。未来贷款利率〃松绑〃以后,银行就可以选择用高利率贷款给中小企业,以高风险赢取高收益。这样一方面银行业务透明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更容易从正式渠道融到资金。

    再下一步,利率都可以自己定了,银行之间要争夺存款,就会竞相调高利率来吸引储户。对我们的读者来说,以后大家存款利息可望越来越高喽。

    如此若干年后,市面上钱多了利率将下调,钱少了利率就上升,银行利率将直接地反映资金供求。这样,一方面外界不能老催中央印钱,中央也不用老担心钱印多了还是印少了。

    (二)资产证券化

    我们继续回到上面的〃盘活存量〃。社会上有很多钱其实是不流动的,也就是银行放出去的钱还不能〃转〃回来,比如向银行贷款建设但还没有卖出去的楼,又比如个人、企业或政府的债务。这部分钱如果能够〃转〃起来,市面上可用的资金当然就更多了。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创新,就是将这些流不动的〃钱〃打包成为金融产品再卖给投资者,甚至放到交易所上市。投资者为它们支付了现金,就能让这些钱流动起来,重新回到银行里,回到经济中。例如房地产信托基金,就是将一些房地产(譬如几栋办公楼)打包成为金融产品,这些房地产的收益(譬如租金收入)就能为投资这些产品带来回报;又譬如将银行的个人贷款打包为一个产品,贷款人为贷款支付的利息就带来了这些产品的回报。

    或许有读者狐疑起来,〃这听起来跟美国的次级债很像啊!〃的确,美国的金融创新远远早于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几乎任何债务都拿来打包,甚至将已打包的产品按照不同的信用级别二次、三次打包。一来二去,大家都搞不清〃包〃里的内容了,一旦有些债务违约,每一次打包后的投资者都背上了风险。不过大家不必担心,经历了次级债危机后,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已高度警惕过度资产证券化的恶果。而且,目前中国还处于资产证券化的早期,国务院也已再三强调,只有优质资产才能拿来打包,而且要保证产品的透明度。

    说白了,上面这两个做法的目的,就是不能老盯着家里的大米,也要想着到市场上去搞到外边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的大米(市场化),要不万一哪天发生火灾了,就断炊了。

    与此同时,发展经济单靠货币政策还不够,还要有财政政策。在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时,就把财税领域管得很细、对财税领域了解很深的李克强,没有把〃行动总纲领〃中的那句〃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放在一边,而是将采取比上一届政府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即继续发〃糖果〃给大家吃)。

    至于如何个积极法呢?首先是在2013年6月27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向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关于2012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的报告时,突然提出让外界意外、让地方政府颤抖的建议:深化财税改革和加强对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监管。接着,财政部在6月底发文,要求各地方政府就欠银行的债务,与银行进行对账,即先看看有多少债务。在数日之后,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指出,要〃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至此,中央政府未来的财政政策也很清楚了。一言概之,就是〃盘活〃财政资金:一方面是调动闲置财政资金,用以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在税务领域进行〃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等的结构性减税;之后还会充分运用地方有限的财政资金,全力压缩〃三公〃开支。这些政策,正与汉文帝、景帝时实行较紧的货币政策,加上开放市场,同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思路相似,为经济繁荣、发展创造更有利条件。

    看到这,或许有不少读者要〃投诉〃,花了几十元买这本书,竟然是这般米饭来、米饭去的,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关心的是我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别急,读者只要翻到下一节,就知道如何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的要诀了。
第13节,新货币政策下的投资关注点
    新货币政策下的投资关注点

    尽管市场化在不断深入,今天中央对市场的主导力量仍然很大,哪个行业缺乏中央的重视,要发展是难上加难的。作为平民百姓,投资、买股票只有深入解读和认识中央的政策,才能敏锐捕捉到什么行业受惠,什么行业有危机,以此早作部署、抢占先机。

    无论是投资办厂开公司,还是购买股票,都应事先了解中央未来所要推行的政策,对于中央未来政策倾斜的行业,别错过当中的投资机遇;其他的行业虽然也能获得一定发展,但在中国的大环境中也势必是难以长久的。毕竟,中央对市场的主导力量仍然很大,哪个行业缺乏中央的重视,要发展难上加难。

    作为平民百姓,投资、买股票是为了赚钱,只有深入解读、认识中央的有关政策,才能有助捕捉哪些行业受惠或受压,以此早作部署、抢占先机。;米;花;书;库; ;__

    在前面四节说到,中央政府未来两三年的货币政策思路是稍紧,也就是不大会继续以往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股市而言,相当于少了很多〃活水〃进入。回顾过去A股几轮大牛市,无不是在资金宽松的条件下展开,如今收紧货币政策,其实也就意味着股市难有大的上涨行情。

    具体到行业方面,稍紧的货币政策,会推高资产密集型行业的资金成本,因此对地产、电力、民航、通信、建筑、水泥等需要大量银行资金资助的企业负面影响特别大,这类投资的风险已经明显上升。因此无论是购买这些行业的股票,还是参加这些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都要加倍小心,谨慎选择。

    但读者也不用灰心,投资机会处处都存在,所谓一个铜板有两面,稍紧的货币政策对保险、券商和信托行业其实大为利好。因为国债、各种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优质的企业债券,是保险公司、券商和信托公司稳健投资的主要渠道,资金越紧缩将使债券利息越往上升,就越提高上述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虽然中央货币政策的整体基调稍紧,但仍会对一些行业很〃大方〃,以扶持这些行业发展。读者或许还不知道是哪些行业将受惠,笔者已经体贴地帮你归纳出来了:

    李克强总理在一个月内曾先后提了三次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至于具体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7月5日召开记者会,一项一项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未来中央将会在八大领域用钱很大方:

    (1)支柱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消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环保产业等;

    (2)过剩行业中的消化转移类企业,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和产品;

    (3)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

    (4)〃三农〃领域,重点是农户、农业现代化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产品批发业;

    (5)居民消费;

    (6)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产业;

    (7)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

    (8)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

    上面的八大领域是中央未来政策倾斜所在,投资机遇出现了,就看读者如何把握。至于要购买股票的读者,只要投资上述行业的龙头股,长期而言,都是能有不少收获的。

    至此,本章结束。不知读者看完这章后,有没有觉得无论是对政策理解还是投资思路都有收获,〃值回票价〃?要是觉得已经值了,那可以把书扔掉了,当然,如果觉得不值,或者想再收获多一些,那不妨接着看下一章:中央未来的楼市政策。
第14节,新房灯不亮就是泡沫?
    第二章

    楼市政策:逐渐交给市场

    房地产泡沫的〃证据〃

    说房地产有泡沫,一般是说粉丝卖出鱼翅价,大家买不起,所以不买了,这就出现泡沫了;现在的情况是,别说鱼翅价,粉丝都卖出金丝的价格,大家还是一边说贵一边买,这种情况能叫泡沫吗?再加上,按说泡沫那是吹弹可破的,但这个泡沫论从2002年讲到现在,尤其是最近三年,尽管推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对这个〃泡沫〃又捶又打,都没能把它击破,世上有这么硬的泡沫吗?

    一、新房灯不亮就是泡沫?

    住房问题,从大的方面讲是牵涉到国计民生,小的方面来说,对老百姓的吃喝拉撒都有影响,大家是不会不关心的,而且几乎都到了〃言必谈楼〃,不谈仿佛不是地球人的地步了。┳米┳花┳书┳库┳ ;__

    最近大家热烈议论的〃克强经济学〃,很少提及房地产,不过〃很少提〃不代表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的想法真的就很少。恰恰相反,彻底改革楼市体系,根除〃买房难〃问题,是新政的重要部分。然而,我们在分析、解剖中央房地产政策新思路之前,要首先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

    所谓房地产泡沫(Propertybubble),国外的解释说,房地产泡沫是一个周期性的全球或区域性不动产泡沫经济,表现为快速的房地产增值,最后价格到了相对收入或其他经济因素太高的一个位置。咱们中国对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则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卖出变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第15节,
    不知道读者读完这个中外名词解释后,是否感觉头晕、读不下去、越读越糊涂?如果会的话那就对了。这个房地产泡沫,说白了就是由于粉丝竟然卖出了鱼翅的价格,很多人都买不起了,因此不买了,所以就形成了泡沫。

    不少专家、学者乃至普通民众,都很容易觉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而且也相信这个泡沫很大,很快就会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依据之一是新楼房〃灯没有亮〃,所以楼市有泡沫。以新楼房的灯有没有亮、亮得多不多来证明房地产市场有无泡沫,是个很有趣的办法,而且还有很多人采用。早在2002年,北京就有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虽然他在位于北京四环的海淀区工作,但平时晚上总爱踩自行车到三环,去那里不是闲着无聊乱逛,而是去看三环的新楼房里的灯有多少没有亮。不看还好,一看竟然发现三环大多数新楼房都是黑灯瞎火的,这让忧国忧民的教授那个一步一惊心啊。↘米↘花↘书↘库↘ ;http://www。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