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霍英东全传-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月2日,霍英东率队回港。一下火车,队伍就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火车站一片欢呼声,场面甚为热闹。霍英东双手高擎起两个奖杯,一个是友谊杯,一个是亚军奖杯,频频向前来迎接的市民致意。
  霍英东曾多次率香港足球队到外地参赛,也曾多次到外地参加有关的体育活动,但这次北上之行,却是霍英东最为愉快、最为难忘的一次。
    相邀何贤回乡寻根问祖
   霍英东密切留意内地政策的变化。
  1977年8月,中共召开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周恩来总理在1975年初提出的在本世纪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口号;1978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再次提出了建设“四化”(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是中国的根本任务。
  眼见内地形势好转,历经磨难的内地同胞可以休养生息,霍英东甚为欣慰。他知道到内地投资办企业、效力祖国建设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一天,霍英东与澳门华人代表何贤在一起,谈到内地的新形势,谈起家乡的建设。言谈间,霍英东说起自己很想寻根问祖。
  何贤一听,说:“霍生,你已经是几十岁的人啦,但连自己的乡下都没回过,是该回去
  看看了!”
  虽然何贤早年已经到港澳谋生,并在港澳开枝散叶,但他生于番禺,青少年时期在番禺生活过,故对番禺有深厚的感情;加之他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就与中共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自那时起,何贤就时常慷慨捐赠钱物给番禺,长期支持家乡的建设,并不时回乡寻亲访友。
  可霍英东的情况有些不同,他祖父辈已到香港谋生,并在香港生根。直到他向何贤提出
  想寻根问祖时,他尚不确定自己祖籍何方。可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恋乡、思归的情结
  ——即使他不曾在那里出生和生活;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恋乡、思归的情愫会变得强烈起来。
  霍英东就是这样。那时,“回乡”走走、看看的念头,已十分迫切。
  “我可以先和内地有关部门打个招呼……”何贤说。
  “那就多谢贤哥费心劳神了!”
  当即,两个好朋友约定时间,一起回广东。在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的通力协助下,经过一番考证,最后确定霍英东祖籍是广州市番禺县。
    第一次踏上故土
   1978年夏秋之交的一天,霍英东带领全家大小,由何贤当向导,第一次回去故乡——番禺县。
  内地有关部门很重视霍英东这次回乡观光,出动了代表中国最高礼遇的红旗牌轿车迎送他。回到番禺,有不少人夹道欢迎,令霍英东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热。
  有关人士向霍英东讲解番禺县显赫的历史:几千年来,番禺一直是岭南首邑;民族英雄
  邓世昌,爱国诗人屈大钧,民主革命家史坚如、朱执信,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岭南画派奠基
  人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为番禺人。以往,霍英东对番禺的情况了解不多,如今听到这么多关于番禺的历史,霍英东第一次以自己也是番禺人感到自豪。
  家乡的历史无疑是值得骄傲的,家乡的风光也无疑是迷人的:一望无涯的稻海蔗林,星罗棋布的桑基鱼塘,明丽清亮的珠江水……但是,霍英东在称赞家乡美丽景致之余,心里也掠过一丝丝惆怅和伤感——因为,当他极目望去的时候,几乎望不到一幢像样的楼房,映入他眼中的全是那破旧的茅屋和低矮的平房……
  “家乡还很落后!”霍英东对自己说。
   。。

第三十四章豪门婚宴   迎娶港姐为媳(6)
在番禺县城市桥镇,霍英东一家人还碰上一件这样的事:儿媳朱玲玲问负责接待他们的一位番禺姑娘:“哪里有洗手间?”这位姑娘二话不说,旋即端来一盆热水,热情地说:“喏,你可以洗手啦!”
  此事惹得霍家大小笑了老半天。但霍英东并没有笑,他心里很辛酸,很难受。
  霍英东原想在番禺住上一晚,但那里连个像样的住宿地方都没有。番禺县委请他们在当地最好的招待所歇憩,他们一推开洗手间,一股尿臊味扑鼻而来;抽水瓷缸积了一层厚厚的黄色污垢,浴缸没有活塞,只用一个木质的热水瓶塞代替。
  吃了顿饭,一家人就去广州,从市桥至广州,路程不到20公里,但车过大石和洛溪渡口时,遇上车辆排队等候过渡,结果用了4个多小时才到广州。
  从番禺返港后,霍英东的心情很沉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一定要为故乡做点事!
  不久,港商张耀宗提议在番禺县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级宾馆。张耀宗祖籍也是番禺,他的提议随即得到何贤、何添兄弟的支持。霍英东听到此事,非常赞成,主动要求出资参与兴建。
  霍英东不但捐了钱,还亲自审看规划图纸,并且深入工棚,现场参与工程建设,了解宾馆建设进度……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园林式的豪华宾馆——番禺宾馆便落成开业。该宾馆占地6万平方米,环境清幽,富有江南园林特色。
  捐款,固然是为了振兴家乡经济,是支持家乡建设的一种善举。但霍英东是一个实业家,不是慈善家;慈善家惟施为乐,而实业家最大的乐趣,不在于做没完没了的捐赠,而是通过兴办实业,既能赚到钱,又能造福于社会,以此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霍英东看来,光靠捐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方的落后面貌。他始终认为:“送一条肥鱼,不如送一张网。”他只想堂堂正正地回家乡、回内地投资,兴办实业,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勃兴。
  “华侨和海外资本家回内地投资,向来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一天,霍英###然间对我谈起一段往事,“以前,港澳同胞和华侨在广东华侨投资公司入股投资,把钱放在那里,可领取定息,这本来是支持祖国建设的义举;其实我们把钱存进去,从来没想过要领回来。我在内地没有任何亲戚朋友,于是经何贤介绍,我把这些入股证交由何贤在番禺的一位亲戚保管。但‘文革’期间,股证放在这个人家里,反而使他担惊受怕,他打电话给我,说他不敢保管这些股证了,问我怎样处理。他说退回给我,但他又来不了香港,而我拿这些股票又有何用呢?于是叫他干脆把股证用火烧掉算了。有些人认为海外资本家到内地投资,纯粹是一种‘剥削行为’。对此,我不能不慎重考虑。”
  霍英东捐资兴建番禺宾馆之时,已是1979年底。当时,内地虽然正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四化”建设,但尚未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没有外商进入内地投资的先例。所以,对进入番禺、进入内地办实业,霍英东仍然有所顾忌。
  他惟有等候机会。
  但他怎样也没想到,机会,竟然这么快就来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六章捷足先登   兴建高级酒店(1)
  1978年底,霍英东和何贤率先进入内地,洽谈在中山县兴建高级宾馆事宜;1979年底,宾馆破土动工,一年后,中山温泉宾馆落成开张,成为内地第一间中外合作兴建的酒店。
    率先进入广东投资
  1978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刊载一篇题为“中山县翠亨村将辟为旅游区”的报道,称国家决定在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翠亨村建设旅游区,主要是为了吸引海内外游客,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回来旅游观光。
  那一天,霍英东正在澳门与何贤商量有关番禺宾馆的建设情况。他看到了这篇报道,第一个反应是:应该到中山县去看看,说不准这是进入内地投资的好机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何贤。何贤长期来与中山县有密切往来,时常捐赠钱物给中山县,对中山县有很深感情。听霍英东一说,非常赞成,当即和他一起前往中山考察。
  中山县当时的县委书记是李耀祺。对于两位港澳实业界巨子的到来,李耀祺欢迎之至。听了李耀祺的介绍,霍英东对中山县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孙中山先生青少年时期是在这里过的,因而有不少有纪念价值的地方;县里有一座罗三妹山,景色秀丽,附近还有温泉,是疗养、度假胜地……
  霍英东认为,随着翠亨村辟为旅游区,将会有大批海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就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吃、宿之地,否则,就难以吸引和留住客人。于是,霍英东决定在中山县建一间高级酒店。
  霍英东在内地捐赠的第一个项目是番禺温泉宾馆,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在中山建酒店。他从来没有经营过酒店,但却热衷于建酒店,其实是有原因的。他曾对我说:“那个时候,在中国找个吃饭的地方不容易。”
  从20世纪70年代起,几乎每年,霍英东都组织香港地产界、工商界、体育界的知名人士回内地参观、访问。每次到内地,霍英东最不习惯的是,内地的旅游服务设施非常落后。有好几次,霍英东对我谈及他在改革开放前在大陆的一些所见所闻:“那时,每次讲大陆施行,都有很大感慨。比如有一次,我们住在北京饭店,那是北京最高级的酒店,但是洗手间里的浴缸却没有活塞,想找暖水壶塞来塞住,但那时酒店也没有暖水壶,我就干脆找条毛巾来塞住,不然怎么冲凉?想喝啤酒,但所有的酒店都没有雪柜,天时热,我们就从街上买啤酒回来房间,用水冷冻再喝,房间里,没有热水,我们只好喝自来水。1971年去延安参观,住的宾馆的厕所是没门的;有一年去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吃饭时总是停电。另外,物资供应也较缺乏,我们每次回大陆,都是自备三明治、面包和矿泉水。那时,真是想找家好的酒店住、找间好的酒楼吃饭都不容易,所以搞出很多笑话……”
  霍英东又说:“那时从澳门到广州,沿途没有饭店,只有中山石岐有一间华侨宾馆,我
  们就在那里吃饭。”
  正是有感于内地的旅游服务行业过于落后,霍英东才乐于建酒店,希望借此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行业起到促进作用。他每次对我讲:“我实说,当时若说我们搞宾馆是为了发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我看到内地在这方面很落后,觉得如果能起好、经营好一家酒店、宾馆,作用可能会很大。”
  霍英东对李耀祺说,希望和中山县合作,资金由他们全部负责,而中山县则在各方面予以配合。李耀祺对此甚感兴趣,两人随即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那时,尚没有中外合作建旅游酒店的先例。对此,中山县和广东省的某些领导人有不同看法。因为是新鲜事物,故有人有各种各样的疑虑,比如建涉外旅游酒店,是否会带来精神污染?海外旅客多了,是否会把内地的东西吃光吃贵?大宾馆耗电大,电力供应将更紧张,群众是否有意见?等等。
  也就是说,霍英东要在中山县建酒店,一开始就遇着阻力。
  霍英东第一次到中山县考察之时,北京正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将会制定什么新政策,海内外都非常关注。到了1978年1月,全会公报发表,中共第一次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准许吸收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用于内地的经济建设。
  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更加坚定了霍英东到中山投资建设旅游酒店的决心。
  几天之后,他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冒着小雨,沿着泥泞小路,到罗三妹山察看地形。罗三妹山环境幽美,山坡宽阔,上有温泉,下有河沟……
  “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且又有温泉,真是疗养、度假胜地;临近翠亨村,方便游客前来食宿;况且,山坡如此大,以后还可以在这里建高尔夫球场……”站在罗三妹山上,霍英东心里盘算着。他认准了这是建旅游酒店的好地方,于是当场拍板决定:宾馆就建在罗三妹山脚下。
  中山县是广东有名的富庶大县,但那时还很落后,到处是大沙田式的“茅坑”,像样的公厕没有几个。有人说:在这种遍地“茅坑”的地方建酒店,无异于把钱白白撒进“茅坑”里。这一点,并不是霍英东所担心的。他决定投资时,已先算了输数:如果血本无归,那就当是捐资给中山县建酒店。
  

第三十六章捷足先登   兴建高级酒店(2)
如果说,霍英东当时还有什么顾虑的话,那可能是担心改革开放政策的改变。
  这次,霍英东是要在温泉边建旅游酒店——其名称也叫中山温泉宾馆。那我们就姑且把霍英东率先进入内地投资的创举,喻为“温泉试水”。水温是高是低,会否烫手脚呢?
  霍英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硬着头皮,到温泉“试水”……
    “省港杯”的倡议者
   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