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业绩增长,所以投资这种企业也会获得超过该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第三,这个车夫在上述哲学及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了系统的方法:一是选择适当的地方,这种地方搭乘出租的乘客较多,比如高档写字楼和宾馆;二是在上述地方选择出正确的乘客,这包括许多经验的总结。投资也是这样,首先要选择可能出现牛股的行业或板块,比如2006年的消费、房地产、金属及自主创新的企业,如果你买了这些行业或板块中的领先企业,几乎不用做很深的个股研究也能挣很多钱。当然选择正确的个股差别也很大,比如同是零售企业,现代连锁零售业如大商、苏宁可能给投资更多的赢利,而传统的零售业收益则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这个车夫很快乐是因为他能挣比别人更多的钱。做投资也这样,如果不快乐那一定是上述三个环节中的某些地方出了问题,否则,你一定也是一个快乐并挣钱的投资者。
  

估值就像选美
2005…02…24
  了解市场的主流怎么看公司的基本面是盈利的根本
  这两年相信大家对汽车、钢铁等行业股票的大起大落印象深刻,不少投资者可能还在这些股票上亏了钱。可是这些股票的每股收益仍然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谈谈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在股市中挣钱最重要的部分,即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或者说估值。
  在说估值之前先谈两个观点。一是估值就像选美,因此不是选你认为最美的,而是选大家觉得最美的。市场永远是对的,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不能理解市场的运行,就很有可能会亏损。二是投资股市有很强的专业性,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并扬长避短,是不适合直接投资股市的。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告诉我们,股票的价格由一种叫“净现值折现”的方法来决定,也就是把一个公司今后的所有现金流按一个内部收益率折现,再除以总股本得到一个价格。这种方法是所有估值方法中最完美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方法是最不实用的。因为知道一个企业一年后的经营状况其实已经比较困难了,如果要想知道以后所有年份的经营状况,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所有股票在市场上的涨跌,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企业经营状况及人们对其预期的改变而发生的。所以“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重置估值法”等方法本身都与“净现值折现法”一样,不是最根本的,基本面变化可能更能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
  基本面不确定给估值带来的难题,无论中外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过,否则投资股票就像投资债券,不会有太大的收益率差异了。专业的投资机构在估值时,考虑最多的不是这些估值方法得出的价格,而是基本面。因此作为个人投资者,知道市场的主流怎么看公司的基本面是盈利的根本,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想投资盈利就会比较困难。而要判断一个公司发展的趋势则要从宏观经济、行业动态、公司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但企业的发展往往会出人意料。微软从一个小公司成长成一个巨无霸,以至于其分红可以影响整个美国GDP的增长,但AT&T这个美国著名的蓝筹公司却落得被收购的结局。不过,专业投资人员还是把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总结,这些规律性的经验对每个投资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

大牛市是怎么产生的
(漫谈对市场趋势的研究和判断)
  交易者的学习消除了泡沫
  亚当?斯密一生只写过两本书,一本是给他带来一生荣耀的《国富论》,其核心论点的基础是人的自私本质;第二本书的名字叫《道德情操论》,实际上他在哥拉斯哥教授的也是道德哲学,这才是他的专业,而经济学可以说是他的业余爱好。这里介绍亚当?斯密并不是想讨论他的生平,只是想说说自私和道德这两个完全相反的特质可能并不相互矛盾。
  股市里的投资者是完全自私的,所以最初的盈利模式大都是追涨杀跌。所有的证券市场也都出现过类似郁金香球茎的泡沫事件。这种事件的结果是所有的参与者都受到极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将对下一次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就像这两年房地产价格在珠三角的涨幅远小于长三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上一次房地产泡沫中,珠三角的损失要远大于长三角。
  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史密斯,他是做实验经济学研究的。这种研究的方法是找一些自愿参加者,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实验。他做了一个有关泡沫产生和消失的实验,参加者在一个模拟的市场中交易,目标是收益最大化。第一次交易时,这些参加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哄抬物价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肯定不能持续,于是当价格下跌时,几乎没有赢家。所以第二次交易时,泡沫明显下降,但仍然存在。令人惊异的是几轮交易结束后,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放弃了泡沫,选择互相合作。他最后得出结论:交易者的学习消除了泡沫。
  如果看一看国内A股的市场,我们发现学习也在改变着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当坐庄的盈利方式破产后,人们仍想通过短期投机来盈利,但是总体而言参加博弈的人是亏损的,所以每次反弹的高度总是比最保守的估计要低一点,而且一次反弹比一次弱。2005年某大盘蓝筹股增发时,有许多投资者虽然对钢铁的基本面并不是非常看好,但是考虑到增发的增厚效应,所以仍重金参与。可是增发一结束,这些投机的资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接了最后一棒,于是反手做空,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这次解决股权分置试点的方案出台后,市场就更缺乏追涨的意愿了。可以看出投资者完全是自发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当然也可以形象地说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电影《无间道》中有一句台词“出来混,迟早都要还”,如果投资者面对的都是与自己一样的对手,你昨天挣了别人的钱或者骗了别人的钱,迟早会还给别人,那投资者为什么不放弃博弈呢。而且操纵股价制造泡沫有一个最大的坏处是上市公司可以圈钱。投资者要控制上市公司圈钱,最好的方法是股票价格低得让上市公司无法圈钱,除非上市公司是真的可以通过融资获得更好的收益。所以投资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判断企业,并让企业为流通股股东创造价值。这个逻辑迟早会被国内市场接受,就像人类从自私的本质出发,最终都会发现道德只不过是维护个人利益的另一种形式。
  

千万不要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
2005…06…06
  2005年6月初时,大盘继续下跌,已逼近1000点,基金重仓股更是首次集体出现类似庄股崩盘一样的暴跌,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周之一。但市场整体市盈率仍有18倍,300指数的市盈率也有13倍多。这说明指数样本股的估值水平已与国际接轨,但非样本股整体而言仍然偏贵。所以本次下跌仍在由于解决股权分置所引发的价值回归的范畴之内。
  股票的波动是股市的本质特征之一,而蓝筹股的最终形成也必须经过市场波动的考验。基金是否重仓持有不是蓝筹股的决定因素,稳定的增长和持续的回报才是根本因素。所以这次大跌是一次考验,与其依靠“平准基金”托市,还不如相信市场本身。市场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效,大跌中从没有缩小的交易量说明,尽管市场在估值上存在分歧和混乱,但价值投资仍被市场普遍接受。
  如果以一列正从黑暗驶向黎明的列车比喻目前的股市,那还没有登上这趟列车的投资者可以等待黎明到来之后再上车,但还在车上的投资者千万不能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最低探至99823点,当日收于103438点,可谓是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至此之后牛市的列车轰然向前——编者注)
  

大牛市什么时候会结束?(1)
2007…04…02
  如果工资的上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中国的经济将发生逆转,资本回报也会恶化,也许那就是大牛市结束的时候
  经济学有一个关于效用的命题。所谓效用,是指理性的人在消费不同商品组合时获得的满足程度。比如简化模型只有两种消费选择,一种是住房,一种是其他消费(姑且用现金来替代)。
  设想一个人有100万元的资产,他在这两种消费中做选择,50万元购买了1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其余50万元用于其他消费,因为这个人是理性的,所以这种选择也肯定是所有选择中效用最高的一种。在这个消费组合中,增加或减少1平方米的住房与减少或增加5000元现金的效用是等价的。但是如果房价发生变化,这个人的效用会如何变化呢?如果房价下跌,大家很容易理解,这个人的效用应该是增加的;但如果房价上涨,可能就有不少人皱眉,担心效用是否下降了,这与人们的常识有关。可是正确的答案却是:无论房价涨跌,这个人的效用都得到了改善。
  如果房价上涨,这个人减少1平方米的住房可以获得超过5000元的现金,所以他的效用增加了;如果房价下跌,这个人减少5000元的消费,可以获得超过1平方米的住房,所以他的效用还是增加了。所以人们的感觉与经济学的分析经常是不一致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货币升值,几乎人人都在说,货币升值会使股票上涨,因为日本、中国台湾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如果在均衡分析的假设下,货币升值或贬值与股价涨跌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人民币升值了,这会造成中国商品更贵,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从而导致国内产能过剩,引起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的升值。但这个模型的结论与常识不符,主要是没有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经济学上有一个“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说的是生产率变化对汇率的影响,本文不做详细分析,根据其会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目前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如美国,过去4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比美国快1倍,这使中国的产品越来越便宜,必须用升值来抵消;但非贸易品如房地产的生产率则与美国相当,所以虽然房价上涨的速度可能太快,但房价上涨本身却不是任何调控可以阻止的,这是经济规律。因此升值与股市涨跌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只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现象。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大量进入制造业,而全球化不仅提供了技术也提供了市场,这又使中国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资本回报也随之不断改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牛市什么时候会结束?(2)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的劳动力进入生产领域,他们对工资的要求更高,付出却比上一代吝啬,这将使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如果工资的上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中国的经济将发生逆转,资本回报也会恶化,也许那就是大牛市结束的时候。这与投资者的常识是否相符呢?
  

市场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一下
2007…06…22
  2006年至2007年一年多的上涨中,无论是大盘还是从业人员,看起来都有些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什么时候大家都能休息一下呢?这可能要看成交量的变化了,因为成交量越小说明休息的人越多。
  不过从基本面的角度看,有些事还是值得投资者关注的。首先是通货膨胀,2007年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很可能会见到单月通胀超过5%的水平,所以升息或取消利息税是没悬念的结果(2007年以来,通胀迹象明显,CPI多次超过5%的水平,8月甚至达到659%的水平,创下11年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央行年内5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79%升至387%。8月15日,国务院宣布将利息税从20%调减为5%——编者注),但更大的悬念却是这次通胀是短暂的还是一次转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会给出不同的意见,但如果因通胀继续从而导致利息高企,对投资者而言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从GDP的构成分析,利息本身会侵蚀企业的利润,而可能引起的宏观调控也会降低GDP的增长速度。企业赢利对GDP的增长速度的弹性如果是1∶10,那么2008年如果GDP增速下降2个点,企业赢利将少增20%,这将给以2008年的赢利预测进行估值的股票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其次是汇率和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