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柏论财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柏论财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我们投资动机多样,大家尽可以将其综合起来进行考虑。不过我建议大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这样一来我们不但可以对它们各自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资产分配是否体现了个人的投资喜好。
  

第4章 我们的目标是增值(1)
当你对你的个人净资产有了一个全新的深入了解,你一定马上就想着手增加自己的个人资产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天生不愿意冒风险,试图刚好在自己生命终了之时耗尽自己的全部资产。与此相反,你总是尽力使个人财富的增长速度跟上或是略高于自己的负债和支出的增长速度。但是,不断增长的不仅仅是你的负债和支出。你的“完结支出”——这是我对你死时要花费的那部分资产的婉辞——也将不断增长。我衷心希望,你的“完结支出”阶段尽量慢一点到来,但是正如税收一样,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你的负债、支出和“完结支出”会逐日增加呢?答案源于两个必然性和一个可能性。第一个必然性是通货膨胀的必然性。通货膨胀在近些年来已得到相对的控制,但即使是控制下的通货膨胀也会逐渐蚕食你的资产。年均仅3%的通货膨胀率就会在24年内蚕食掉一份无收益账户资产,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到6%,这个时间就会缩短为12年。在随后几年,通货膨胀的速度说不定会大幅加速。而商品的供需平衡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是另一个令人忧心之处。第二个必然性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性。我们巨大的创造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促使我们不断创新,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譬如通信领域、医药领域、影视技术领域的巨大发展——这也会让你掏更多的腰包。一个可能性指的是卷入各种纷争的可能性。无论是被公认的合法继承人还是其他想要分得一杯羹的非赢利性机构,都在尽力提升自己的继承顺位,他们希望你能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你在他们身上投入的时间越多,自然而然地,你去世时他们被分到的遗产份额就越大。我发现这个小伎俩屡试不爽。
  有人可能会说,“钱够用就足够了”,再要增加资产就是一种贪婪。确实,从通常的财富心理学来看,只有恐惧和贪婪两个因素会驱使我们做出投资决策。这是我们财富人生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思考方法。也许我这么说你会吃惊,但是我发现,哪怕是最富有的人在为增加资产而做出投资决策时,驱动因素也几乎都是源自内心的恐惧。贪婪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最有效的一个定义是强烈的以超过需求的速度给资产增值的欲望。对于那些真正贪婪的人来说,解决问题很简单,即多挣钱。这比应对人的恐惧心理要困难得多。人们都不希望感到恐惧,而想致富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摆脱对贫穷的恐惧。富有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总是担心会不会令自己或自己财富的受益人失望。然而对贪婪的人来说,钱挣多少都不够,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您财务状况和投资心理的合理而规范的分析来平缓您的恐惧心理。
  忆及您最近几次在公开场合有关财务问题的谈话,您可以确定驱使您积累财富的主要动机是对失去财富的恐惧还是对财富的贪婪。通常当某人在人群中大吹大擂其投资战绩时,他可能并未向人们透露其整个投资账户的运行情况。这时你可能猜测这位爱吹嘘的投资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对财富的贪婪,但是如果您多听几次他的吹嘘,你就可以认定,他这么做完全出于恐惧,他担心如果自己不这么做的话,周围的人将会瞧不起他,甚至将其看做无能之辈。然而他忘了那句老话——你不开口,人家猜你是哑巴,一旦你真的开口时,人家更确信你是个“哑巴”了。在英语中,dumb既是哑巴的意思,又有愚蠢的意思,此处为一语双关。——译者注 。。

第4章 我们的目标是增值(2)
与以上吹嘘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曾经与一些交往多年的优秀基金经理人(甚至可以称他们为“传奇人物”)谈论过他们的投资战绩。在与他们的谈话中,重点大多并不在他们的辉煌战绩上,而是在他们理财表现相对较差的时段和错失的投资机会上。甚至可以这么打比方,他们就像渔夫几个小时喋喋不休地讨论他们丢掉的那条大鱼。这些投资天才并不是在人们面前故作谦逊。相反,他们通过这种意在交换经验的谈话来理出头绪,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探寻以后可能给自己带来利润的新的投资领域。他们是一群真正贪婪的人,希望在这场金钱游戏中获得可持续的长远利益,而金钱本身只是衡量比赛胜负的一个工具而已。他们的行为正应了高盛有关市场战略的格言——公司本质上是一个希望获得长期持续利润的贪婪者。
  作为一个主导因素,对失去金钱的恐惧,其实左右着两种看起来关系不大,事实上却很有关联的投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信托责任。假设你是一个受托人,受托管理他人的资产或者权利,而委托人和你的关系是建立在其对你的信托、信任和责任的基础上的。
  你可以是一个正式的受托人——信托基金管理人或基金董事,在法律上,你会因为自己的不端行为受到惩罚,但是不会为投资判断失误而承担法律责任。更有可能的是,你是一个非正式受托人,出于道义上的责任帮助他人看管和打理资产。无论你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受托人,你都不希望令自己的委托人失望。也就是说,你不愿因为疏于职责或是犯下不可原谅的投资失误而为人诟病。解决之道就是时刻保证你账上的资金足以在很长时期内应付通货膨胀和红利税的不利影响,并能应付其他各种资金需求。
  第二个概念,也是受托人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控制支出。非营利组织的正式理财受托人,也就是掌管这些机构资金运作的人,非常熟悉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控制用于支出的资金占其所管理总资产和投资回报之和的比例。在支出控制适宜的情况下,理财水平最好的机构年投资回报率约为总资产的20%。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水平,因为通常要考虑到一年投资回报为负值的情况。大多数此类机构的年支出比例约为被管理资产总额的4%~6%。如果年支出额高于该比例,机构将无法承受,并在市场表现不好导致投资回报降低时削减该支出比例。如果年支出额低于该比例,在高通货膨胀率的年份,实际上是削减了实际支出成本,可能会导致一些管理任务无法完成。
  这种受托人和控制支出的概念也可同样运用在个人财富的管理上。对富有的人来说,受托管理资产就等同于他们调整后的个人净资产。请注意,这里“调整后”一词相当重要。在计算富人净资产作为支出的基数时,有两个重要调整事项:第一个调整事项我们曾在本书的第二章中讨论过。我们要扣除你余生的生活成本以及你需要支付给继承人或慈善机构的部分。第二个调整事项就是一个老会计术语——“净现金资产对净市值”。在那本广为人知的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投资圣经”《证券分析》中,这一术语专指在投资一家公司时,其股票市值最好低于其公司净资产,并且还要去掉净资产中无法快速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很少有人能够在90天内顺利将自己的房产或是其他不动产迅速变现。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你很富有,但是你的资产大多是房地产或是土地,手上现金不多,那么计算你个人支出额的基数还是你的流动资产。这种计算方法可能令很多人震惊,对于计算结果他们感到一筹莫展。

第4章 我们的目标是增值(3)
“我觉得我很富有。”你会听到他们抱怨。对此的适宜回答是:“是的,您的确很富有,但是您就像许多类似境遇的百万富翁一样,尽管个人支出有些受限,却仍被公认为富有的人。”
  为了简化说明有关个人支出的问题,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是否乐意只穿定制的衣服?或者现成的衣服能否满足你的需求?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杰克?鲍格(Jack Bogle)都以个人生活极度节俭而闻名,但是他们都是相当富有的人。让你的个人支出变得更有价值是你控制个人支出的重要一步。
  如果你是一只信托基金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管理人,在信托条例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以侵蚀本金为代价提高支出比例,也就是说,支出金额高于资产的投资回报金额,因此导致支出蚕食了资产本金。但是我预先警告你:如果你的财富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话,你那些久已长眠的祖先可能会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他们在当初积攒这笔钱时可没想到有人会侵蚀这笔信托资金的本金。但是现在有为数不少的有钱人,特别是一夜暴富的人,乐于花掉他的每一块钱,甚至心安理得地不留一分钱给自己的家庭和子孙。我对此无话可说。但是我建议这类人预存一笔紧急备用金以备世事难料。一场大病就可能耗费数十万美元。
  正如一个理财顾问为他富有的客户服务一样,我也建议那些投资模型的设计者不要过于拘泥于要让投资对象在特定时间达到特定投资回报。要对投资中的不确定性抱有容忍的态度,要相信凭借合理的管理支出水平,可以吸引到客户与你一起容忍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可以设计出这种投资模式。投资对象和投资回报左右着人们的投资决策。本书中有多处提及你的投资目标和投资心态将会如何影响你的投资组合。
  我们已经说过,对失去财富的恐惧和对财富的贪婪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原动力和调节器。但是还有一个投资中的调节器在财务规划系统中甚少提及。我早先就指出你的朋友和同事圈子是极其重要的,很难估量其价值,但它也属于你个人净资产的一部分。我们一生都在和人打交道,其中很多都成了我们社交圈里的一部分。我们经常会忘记与他人互换理财经验的时刻。我们在这种交流中获益良多,你越多地和人们或是相关机构交流,他们对你来说就越有价值。这种社交圈子的优势就在于它好比一个非正式的“利益银行”。你从中得到的利益不可胜数,大到托人找工作,被推荐进会员俱乐部,或是托人联系一位不再接受新客户的高水平的大夫或是理财师,小到托人弄到一张高中棒球联赛的入场券。这种“利益银行”使助人者和被助者同样受惠,因为这种相互的交流使双方关系更加密切。你的社交圈可以使你找到感兴趣并愿意为之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投资领域,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有益的影响,使你能不时调整个人支出来提高你的生活水准。如果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入手点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不妨试着去打打高尔夫、画画,或是从事公益事业,这些活动可以使你与这些兴趣相投的人关系更加紧密。这种人际投资所带来的回报绝对会令您满意。
  

第5章 改变财富公式迫在眉睫(1)
很多富人们在其还未发迹之前往往有着更多的、与自身资产不相称的“需要”(包括债务)。在此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竭尽所能去创造或积累更多的资产,并以此来博取自己心理上的自由。用类似于数学方面的公式来表达就是:资产(Assets)=自由(Freedom)。然而,当我们面对这一公式时,却往往极容易忽略夹在中间的“=”。确切来讲,我们忽略是等式两边的平衡性。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越多,自身背负的来自政府、家庭、亲友、慈善组织及各式各类零售商的期望也就越多。
  如果等式始终保持平衡,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我们所盼望的自由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改变这一等式!
  那些经久不衰的富翁们善于控制自己的开销。这通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此过程中,任何一个愚蠢的举动都可能将他们洗劫一空。在这里,我们将前一等式略作修改,使其能够更加完整地表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Assets(资产)…Liabilities(债务)+Ine(收入)…Spending(支出)=Excess Assets(超额资产)
  而超额资产是一切投资的基础,这也是以上等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所在。超额资产是不能单单以数字来衡量的,其中还囊括了生活享受水平方面的东西,也就是说,至少从财富层面上来讲,需要拥有足够数量的资产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许多人总是通过拿自己的有形资产同别人做横向比较来衡量自身资产的多寡,却很少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绝对财富水平。举例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一位来自佛罗里达的富婆到加州参观,当看到那些通过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