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你的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革开放之前下乡插队、青年阶段生活在改革开放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身上,总有着某种挥之不去的使命情结:一方面恪守着中国古代士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兼济天下的理想,另一方面又兼具现代公共知识分子探索真理和用知识发言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多年来,我也总在探索思考:个人兼济天下有什么最佳之道?我能否为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国千年儒家传统,把“立功、立德、立言”当作人生三不朽之大事。而今天,面对日益开放的中国社会,我的选择也丰富起来,用自己的见识和研究为读者勾勒时代趋势,献言大时代下的人生成功之道,无疑也是我能够欣然为之并或许能真正切实见效的事。
  过去的30年和未来更悠久的世纪,“开放”无疑都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国家和社会的继续改革开放,势在必行。但是,中国开放的深化和发展,成为遍及整个社会的共识与现实,要在整体上呈现开放、自由、民主、多元、和谐的形象,就必须推动个人走上开放之路。同时,个人要在开放时代中同步而行,乃至超前发展,甚至是要在任何一个时代自主人生,也都必须走向人生开放之路,践行开放式人生!而游走东西方的经历,也让我更加坚信:在开放的时代想获取个人的成功,个人的“基本国策”也必须写上“开放”。
  作为改革开放30年的见证者,我的个人经历正是一面小小的镜子,以之能窥见个人成功与时代开放的诸多关系。少年时代,因为父母在铁路部门工作,在那个并不开放的年代我有机会坐火车游历各地。每每北上,通过宝成铁路翻越秦岭,越过横亘在盆地与中原之间的这道巨大屏障时,我总是彻夜难眠——秦岭那边就是外面的世界了。在秦岭诸峰中有一座峰名为定军山,那里埋葬着诸葛孔明。两千年前,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从此又有多少蜀人,走出剑门关,冲出夔门化鱼为龙。成都武侯祠祭奠的诸葛孔明不是蜀人,但他却成为深居盆地的蜀人走向更广阔天地的一个指引。生长在四川盆地的人常常有自得的心理,天赐天府,富饶安逸常使人乐得其所,不思进取,所以有“少不入川”的说法。年少的我并不安分,崇拜诸葛亮,不仅因为他是传说中的智慧化身,更因他六出祁山的开放之举。30年前的高考,使我真正有机会翻越秦岭走出封闭的盆地迎向开放的人生。在广州,面朝大海的改革开放前沿让我知道外面世界的广阔,在开放的时代个人该应时而动。从广州求学,到北京工作,再到北美留学、打拼自己的国际化事业,继而回归创业,后又创办海归组织。世界在缩小变平,而我的心却在变得开放广阔,个人的经历在变得厚重,心中的那座秦岭已经被我真正翻越。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序(2)
20余年来,我留学、工作、访问和游历过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置身祖国之外,也有机会拉长距离去学习、比较、体味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之根的差异,同时更对30年来中国人的开放和崛起带给世界以及中国自身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感受。
  这些年,我在海内外结交了众多人生成功的朋友。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通过采访、书面约稿和平素接触等方式,我深入研究了200多位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与这些公认的成功者们共事、交流、沟通中,我发现他们性格各异,背景不同,成功轨迹大相径庭,同时,身上无不闪烁着开放的智慧,身后无不隐藏着突破常规的人生抉择。要寻找他们的共性,总结他们的成功之道,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成功者辈出的时代,经常有人在总结和研究成功的秘方和捷径,但个人真正成功的价值观和理念要素是什么,却鲜有人进行过基于大量案例和实证研究后的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跨越30年的历程,并且在进一步深化之中,确实有必要将那些30年开放大潮中获得成功的中国式人生模式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归纳,将其成功要素提炼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中国人。我还很庆幸我经常有条件、有机会、并且能以客观开放的心态去跟这些成功者交流和沟通,并能总结这批开放时代如鱼得水者的人生实践历程和人生智慧。
  我在研究这200多位开放型成功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发现:当代成功者除了有着中国人一贯秉有的勤奋、执著、聪慧外,还具有开放的人生理念和开放的人生经历,并且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开放自己的人生,解放自己的人生,自主自己的人生。因此,我把这一批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成功人群体称之为“开放式人生的成功者”。
  时代也呼唤着我们力倡个人开放,只有个人开放了,国家才能最后开放。我之所以大力倡导个人开放的人生理念,不仅仅因为中国今日的崛起,得力于过去30年宏观性的国家对外开放,而且真正能长久支撑中国成为大国还必须有具备大国开放心态和素质的公民作为基础。何之谓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家虽小,开放兼容乃大”。个体必须走向人生开放,使开放成为人生的“基本国策”,成为一种民族和社会的共识,才能汇促中国实现“大国崛起”,才能聚促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自身也才能与时代大潮同步前行并自主人生。我认为这也正是我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
  一个兼容和谐的国家,其向心力归根到底莫过于拥有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任何变革都是由器物始,进而制度,最终文化。改革开放30年,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器物的学习中进步、在制度上日臻完善,这些都举世瞩目。但是真正的文化和心态开放,根本是个体的人的开放。过去30年,我们在逐步进行前两者的变革,那么未来30年或更长时间呢?
  多年来,我一直在国内外几所大学做兼职教授,对于中国和西方的大学生有过全面接触,当然也熟悉中国青年的经历:一方面在中学课堂里抛开教材胡思乱想,另一方面却连吃饭时间都在聚精会神地看课外书;一方面在大学校园里经常逃课,另一方面却热衷于交费考证和参加培训班;一方面毕业前为“高学费”和“高消费”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毕业后低薪就业,还被企业“指责”为眼高手低、功利浮躁、“什么都不会做”;一方面迫于人才过剩的就业压力,一方面又受到自由创业大潮的蛊惑……
  没有人不渴望成功。假如学习能帮助成功,也没有人会排斥学习。我认为,其实大多数青年都很渴望得到一些有实践经验的“过来人”的建议和启迪、帮助和支持。他们并不排斥学习,也都非常上进,渴望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拿出相当一批在开放式实践中成功和特别有说服力的案例供他们参考。不同的时空会造就不同的人才。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正好三十年,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如果过多地强调外国的、古典的励志事例,我想会显得有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少些切实可行。因而,本书中的数百个案例几乎都是当代中国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个人开放鲜活的历程。这也正是我抽出时间和精力对成功群体进行实证研究,并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
  梁启超说“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本书的写作非为遍行于市的众多励志书增添数量,本人更不是要以“青年导师”自诩,只是想通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观察和研究,结合自己的体会,为愿意阅读本书的人,尤其是人生刚刚起步的青年人和还在奋斗中前行的人带来一些启发。
  谨以《开放你的人生》献给开放时代30年的过去以及更加开放的未来,也献给不断加入开放行列中奋勇前行的人们!
  王辉耀
  2008北京奥运之年5月
  

导言 开放的时代(1)
——成就开放式人生
  这些年来,特别是在做社团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经常接触青年人,有时去各大学演讲,也经常会有很多人来向我倾诉自己的失败:
  ◆一个寄宿中学的高中生说:他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因为他在生活当中没有成就感和被尊重感。父母规定好了一切:读哪所学校,选哪个专业,假期培养什么爱好,甚至交什么样的朋友;学校又规定必须留短发、穿校服、接受寄宿的封闭式管理,甚至连喜怒哀乐都作要求——一次考试发挥不好,他没有表现出沮丧,老师因此当众不点名地批评他没有上进心。
  ◆一个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说:自己的人生糟糕透了。他在一个连一家上市公司都没有的小城市读书,处处讲人情关系,假期找不到好的企业兼职或实习;学校三流,老师们不能给予任何就业帮助;学的是最冷门的哲学专业,市场没有这方面需求,能提供就业机会的研究教育机构已经饱和。而如果跨专业找工作,大学等于白读了,工作也一样不好找。因此,他认定自己很失败,认定自己将来会加入“毕业就失业”的百万大军。
  ◆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说: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很失败。他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从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一帆风顺,读研也顺理成章,他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读研后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结果,毕业之后,他发现那些已经工作三年的大学同学,有的已经开始创业,有的已经成为中层主管或经理,就连一些工作一般的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脉、业绩和资金。而自己这个过去的“尖子生”,在相关专业和职位上的竞争力却反而“高不成,低不就”,创业更是不敢奢谈。
  ◆一个毕业后立刻回国的海归说: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去获得成功的感觉。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从美国留学回来,发现自己花掉父母几十万的大半积蓄后,却陷入于“失败”的包围当中。他没有成为无业的“海带”,也没有成为“金龟”,但跟身边的人比,明显付出与产出不成正比。他所在那个中产社区的不少童年伙伴,用相当于他学费的钱做生意,早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因此,社区里的人凡谈“留学无用”和海归“水土不服”,就必举他为例。
  ◆一个工作已经几年的年轻人说:他觉得自己天天就是在混日子。虽然专业对口,并且从一毕业就做这份工作,富有经验,但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学是被调剂录取的),也不喜欢这份工作。这类技术型工作永远是年轻人的“专利”,他迟早也要面临转型。可是,创业缺乏条件,转行转业又没有经验、业绩、专业,以他现在的“工龄”,如果要像一个新手一样低薪换行又于心不甘,即将三十成家而立的现实状态也不许可。于是,他也只能一直这样混着:不满意现状却又一直安于现状。
  ◆还有一个呆在机关的中年朋友告诉我:他很迷茫。到了他这个年龄,升职的希望已经很小,做现在的工作又没有激情,每天朝九晚五,日日机械重复,时刻应付办公室内复杂的“人际政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可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多年没有经历过市场“风雨”。所以,风险和压力又迫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他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
  这些疑惑都只指向一个问题——如何拥有自己的成功。
  成功的人生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
  成功的途径也是多元而各式各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
  有人渴望的成功是拥有身份、地位、名誉、权力,站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有人渴望的成功是豪宅、跑车、亿万的家产、完美的伴侣,得到大多数人都想要的成功;有人渴望的成功是成为魅力领袖,总是被掌声和鲜花包围;有人渴望的成功是使人生有更大的社会意义,能够服务公益和慈善事业乃至拯救世界;有人渴望的成功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通过卓越的成就获得个人意义;当然也有人渴望的成功就是平凡也不为衣食担忧,居于市井或山林,一杯清茶几许安静。
  事实上,成功是没有标准的,但有个双重认可的原则:一是时代和社会的最底线认可;二是个人内心的高层次认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导言 开放的时代(2)
人之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正是为了成就“社会中的自己”和“内心中的自我”。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生本就是追求“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
  每个人都期望拥有自己渴望的成功,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但我不知道大多数人是不是都像我一样,经常会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成功?我想要什么样的成功?我应该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吗?我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成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