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微博传情-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时候变成一起吃饭啦!!!!
  苏献抬头看了眼被无视的□□对话框,粉红色的小老鼠正抱着鼠标发散出粉红色的爱心。之后是作者大人的回复:
  小献献!你果然是爱我的。
  

  ☆、扒马甲是个技术活

  苏献终于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到了如何从自己公司跑去对方家里,虽然他直到抄下了公交车路线为止还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要被“发配”去和对方一起吃晚饭。主要是对方不容置疑的决断力让他不敢说个“不好”出来。
  连带着之前关系不怎么融洽的同事都开始用带有一点“和亲”意思的眼神看他。
  所以文学网站的编辑在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导致脑补太多太丰富这种情况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等到糟糕的公交系统把苏献送到小区门口时,已经是日暮西下,夕阳余晖落在安静的十几层楼洋房上,绕过一幢楼便有水池假山,还有条人工溪流蜿蜒着穿过整个楼盘,马路上车来车往的嘈杂被郁郁葱葱的树木隔绝在外。
  果然有一点广告词里所说的“闹市中的山水人家”的味道,苏献羡慕嫉妒的哼了声,按下了电梯上行按钮。
  此前他脑补了很多遍第一次跟一笔十年见面应该是怎么样的情况。
  也许是一笔十年大人的签售会,他作为编辑坐在他身边,看他低头意气风发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对每一个排队的读者说谢谢。尽管只是看客,也有一点自豪的感觉。
  也许是作家年会,对方可能会穿正装,从声音脑补形象后觉得一笔十年一定长得也不赖,西装革履的对自己说“嘿,不干杯祝我的书大卖吗?”
  也可能是邀请对方一起去出版社,两个人坐在公交上跟着摇摇晃晃。
  脑补不是病,泛起来要命。
  但是总归,在苏献的脑补里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电梯直接入户,然后站在玄关犹豫着要不要赤脚踩在地毯上。放眼望去,一沙发乱七八糟的书刊杂志摇摇欲坠的摆着,甚至有几本已经蔓延到了地毯上。空气里还有一丝晚饭的香气。
  然后看起来非常居家并且顶着一头乱毛的男人卷着袖子温柔笑着说:
  “随便坐,随便看,想吃点心冰箱里有。”
  当时苏献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微博上大批量的排队转发一句话:
  “嫁了吧。”
  不对!什么坑爹的想法!
  小编辑摇晃着脑袋将它甩出自己的大脑,慢吞吞的左右寻找拖鞋,还没等找到就被厨房里扔出来的话砸到了头:“赤脚吧,别客气。”
  苏献被如此亲民且不拘小节的手下作者震惊到了。
  事实上,在刚才的脑补里还漏了一条,大概就是他的作者大人如同皇帝一般坐在沙发上翘着腿腹黑一笑。
  苏献在书海中勉强理了个位置坐下,然后无所事事的左看右看,最后按耐不住摸去了厨房。
  居家好男人正哼着歌煲汤,厨房香气四溢,馋得泡面炒饭党的苏献一阵阵口水。
  不过话说回来,他皱眉,似乎哪里见过自家的作者大人啊?
  苏献呆呆的缩在周身包围着书刊杂志的沙发里发呆思考这个问题,他不看娱乐八卦,也不看游戏测评,所以能直接剔除娱乐明星和游戏策划。如果是出现在报纸民生板块,似乎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即视感。苏献探头看了眼还在厨房忙碌的一笔十年,何况这种家里蹲怎么也不像是会上民生板块的。唯一一个让他大面积接触的圈子,只有报纸文化版面、作家年会名录、以及包罗万象的书刊杂志。
  今年才签了网站的一笔十年,当然是不会出现在基基网历届作家年会名录这种地方了。
  思来想去的时候,脑内中心的那位已经端着汤出来,并且招呼着自家小编辑:
  “过来坐,菜都好了。”
  “哦……”苏献挠头,莫名有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感觉,“要帮忙吗?”
  “不用,你尝尝味道怎么样。”一笔十年把剩下的两个菜端出来,一副小学三好学生等着老师表扬的表情看向苏献,“怎么样?我最拿手的番茄牛腩芝士浓汤。”
  苏献拼命点头,嘴里含着大块牛肉和番茄不便开口,只能竖着拇指示意。等到他终于解决了贪心吃进嘴的美食后才夸奖道:
  “好吃!不过……那就是罗宋汤加了芝士吧,说什么番茄牛腩搞的很高级一样。”
  “习惯凑字了。”一笔十年厚颜无耻。
  “……”
  在轮番夸奖了两菜一汤后,找不到话题的小编辑埋头吃饭,顺便继续思考刚才那个问题,冷不丁一笔十年问道:“你想什么呢?一脸若有所思。”
  苏献还未来得及思考就脱口而出:“我觉得哪里见过你……”
  “哦?”一笔十年淡漠的看了他一样,似乎对这个话题没什么兴趣,“哪里呢?”
  小编辑懊恼的抓头自言自语:“记不得了……我只能是在书和杂志里见过吧……可是什么书呢?”
  文学杂志可不会大刺刺的把人相当插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苏献烦躁的抬头仔细端详对方的五官。
  一笔十年笑了笑:“书?你的意思应该是在书的靳口吧?”
  “哎?”苏献呆。
  “我是说,如果你觉得眼熟,只能是在书的靳口见过我的照片了。除此之外,我应该没有外放过个人形象相关的图片。”一笔十年老神在在的说完,末了还不忘给对方添了勺汤。
  苏献的大脑在电光石火间闪过诸多关键词,终于在复杂的各种词条中抓到了最重要的那条线索:
  “你!你你你你!!!”
  “我怎么了?话说回来你看过我的书?真是荣幸。”
  “你是顾言!”整理完线索的苏献只觉得自己犹如发现了重要证物的万年小学生侦探。
  一笔十年点头。
  “可是……可是你跟我签合同的时候不叫这个啊……”小编辑还没从对方的坦然和身份落差里反应过来,语句逻辑都跟着混乱了,“而且……而且你……你都各种杂志连载出书了,干嘛还要来网站?又没什么赚头的……”
  被扒了马甲的大神笑出声:“谁跟你说顾言是我本名的?我身份证上写着明明白白的路江城啊,我的小编辑。”
  “可……可是……”
  苏献茫然的辩白,这才意识到,出版界大神,各类型小说长篇短篇信手拈来的顾言大作家,确实从来没有说过这个略带小清新感的名字到底是笔名还是真名。
  结果好好的晚饭就在不明不白的气氛下沉默的结束了,居家好男人总算是还记得要洗碗,留下苏献一个人继续坐回沙发上梳理思路和情绪。
  如果说几个月前一笔十年用的是顾言这个名字,那么大概整个网站都不会有几个人跳出来说他是初出茅庐的小子不懂怎么写文了。
  就跟那个小清新名字一样,少年时期的顾言以青春文学出名,伤春悲秋颓废疼痛,怎么折腾怎么来,句子各种彷徨迷茫,还有媲美宫斗的校园生活,大红过一段时间,很快也被批判成了只会娘们儿唧唧的东西、三流文学等等,之后销声匿迹了。
  在诡异的沉寂了大约一年时间,顾言迅速的抛出了新作品,一改往年青春疼痛文学的无病□□,笔下的少年在纸醉金迷的上海重逢,家国仇恨横亘在了昔日的青梅竹马之间,之前被诟病的娘娘腔文笔几乎看不见踪影。唯有花旦在诀别前唱的那一曲惊艳了观众和读者。
  然后,然后这位带着黑历史的名字一路大气的写了下去,直到苏献印象里的最后一本书是军事题材,就似乎没有写过什么新书了。而当年那本《戏》,也是唯一一本在靳口上登了作者正面清晰□□免冠照片的书。
  文艺小青年苏献献,把整个人蜷缩进沙发里,目光呆滞的盯着正前方,也说不清脑子里在想什么,混混沌沌中摸出了手机,发了条意义不明的微博:
  苏献献v:我似乎突然发现很不得了的事情,现在脑子很晕。'生病'
作者有话要说:  具体解说请看下一章【你滚
值班太苦逼了,只有中午更了点加刚才补的……
大家晚安。(*′▽`*)

7。3检查是发现漏了一段,补上orz

  ☆、不思量,自难忘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推荐BGM:
胡夏…那些年
  在一笔十年还在用顾言这个笔名写黑历史,初出茅庐便大红大紫,带着点恃才傲物和什么眼看人低的时候,曾经摸索到一个点击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名字叫“梦笔居”的博客。 
  博客的主人很勤奋,虽然写的烂,白话文和小清新混杂偶尔还词不达意,但是每天会坚持写一点东西。有时候是练笔,有时候是人生感言,也有时候是对学校的抱怨,总之一眼就知道是一个私人到不能再私人的地方。博客最右的小公告栏里写着的则大概算是博主的愿望和目标:
  “我想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想要有很多人看。这是我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到达。” 
  彼时正被舆论追捧着说文坛新星之类夸张的表扬,年轻气盛的一笔十年不屑的哼了声:“就你这样的文笔?” 
  但是鬼使神差的,他记下了博主的名字:苏献。 
  没过多久,他被此前还夸到天上的媒体踩到了地上,各种批评嘲讽嗤笑铺天盖地的压了过来,忍不住百度顾言这个名字,搜出来的结果也多是些“我早就说这人红得莫名其妙”“又没什么文笔还自以为是”等等的评论。 
  那大概是一笔十年过的最难的一段时间,没人陪着他一起,没人替他说话,没人跟他说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 
  某天晚上开着文档一个字都写不下去的时候,有些绝望得想就此搁笔的一笔十年,搜了埋没在记忆深处的那个名字,却愣是在搜索引擎里整整翻了十页,都没有找到那个博客。无奈之下他凭借着记忆里不多的一点日志关键词,才勉强搜到了那个博客。 
  点击率没涨多少,还是可怜兮兮的三位数,博主却还在坚持着每日一更的写他自己的梦,最近的几篇练笔都在模仿着古龙,一笔十年看着对方很牵强的写着“那是一柄剑,一柄锋利的剑,一柄锋利到可以吹毛断发的利剑。”忍不住笑起来,然后可耻的笑着笑着就开始哭。那个晚上,一笔十年就边哭边笑的翻完了博客主人所有的只言片语,笑对方的可爱和坚持不懈,也笑自己的玻璃心和幼稚。 
  那个晚上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博客放到了收藏夹的第一位。 
  之后的日子就是没有间歇的泡图书馆、读书、练笔甚至是练字,写随笔写日记写各种各样的大纲,然后不断的完善修改。当然还有时不时的去那个博客看看,看着博客的主人练笔写段子和自言自语着生活细节,事无巨细到校门口的胖猫和羡慕同学家能赤脚走路的地毯,也看他从金庸古龙模仿着写到了老舍巴金。 
  而这时候的一笔十年,已经开始重新回到杂志投稿的日子,时不时也有些随笔发表,只是还不用顾言那个笔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仍然心高气傲的一笔十年,笃定的要求自己一定要用“顾言”这个名字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一直到他陪着博客主人把四大名著都仿了一遍。 
  而距离他第一次看见那个博客,已经三年有余了。他看着博客主人兴高采烈的说自己考上了中文系,未来也要努力写自己的东西。然后他把名为《戏》的小说原稿发去了曾经合作过的出版社。 
  没过多久就是修文定稿等出版期,曾经合作过的出版社带着点高高在上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心思看他,甚至提出还不如拿照片炒作这样的话题,一笔十年都忍了,直到稿子压了几个月终于印成了铅字,从开始的无人问津到慢慢的被人所知被人所推。紧接而来的是文娱板块各式各样的报道,诸如“少年作家荣光回归”的标题再次铺天盖地而来,一笔十年却不再如以前那样得意和骄傲,他收集了能搜到的有理有据的批评,认认真真的看完并且自己在电脑里修改了重新很多遍文稿,才接下去写了第二本书。 
  往后是第三本第四本,一直到被提起笔名能够被人记起的不再是黑历史。而那个没什么人看的博客,至始至终也只有他一个专心致志看每一个字的忠实读者。 
  他回到那个博客下,博主又兴高采烈的分享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有什么人看的博客里贴了个围脖地址和几句很简单的毕业汇报,以及博主说:“我终于进入了梦想中的基基文学网啦。”此时距离一笔十年第一次摸索到那个博客嘲讽对方的文笔时,已经将近十年光景,期间彼此都成长了许多。 
  而一笔十年,则顺着链接点击了基基文学网的网址,他自认为终于有实力能够伸手勾搭他的博客主人。 
  既然那个愿望对你来说有点困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