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经济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解中国经济之谜-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往被忽略。国有企业在面向资本市场融资的同时,并没有建立适应市场运作机制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证券市场股份制改制的功能已经出现严重缺陷,上市公司筹资功能强化,而转制功能无法凸现。
  中国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预算软约束”找到解释。上市公司虽经改制成为公众公司,但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现象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行政机构作为国有产权的代理而承担“隐性担保人”角色,因而一旦上市公司出现问题,面临ST、PT甚至摘牌时,行政机构就不得不出面组织“资产重组”,于是出现“报表重组”、“题材重组”等现象,证券市场优化社会资源的功能根本无从体现。国有企业内在体制性缺陷转移给上市公司。证券市场无法对绩差公司行使“退出”的惩罚权利,高额的社会资本并没有高额的资本形成,而是成为对体制性补贴的积累。
  在行政管制性市场中,政府监管部门与市场参与主体处于一种信息的非对称状态,行政管制并不能按照市场内在规律进行规制市场,必然造成上市公司追求自身相关利益最大化为其行为最佳理性选择。在监督政策缺乏效率,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市场参与主体利用信息的非对称性,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动机利用现有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对利润进行操纵,从而达到再融资资格。这种引起证券市场失效的信息不规范,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内在缺陷;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不完备契约的制度缺陷,非市场化监管刚性制约的负面效应,使证券市场的内在传导机制扭曲化结果。
  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依靠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规律,而不是以行政命令来达到市场均衡。针对中国证券市场不断显现的各种内在矛盾与制度缺陷,在推动新兴证券市场深化发展的制度安排上,必须解除政府“隐性担保契约”,按照市场性、效率性和竞争性原则,推动证券市场制度创新。
  4。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社会构架龙,蛇身、马头、鹿角、鱼鳞、鸡爪…,是一个组装品。市场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论、体制、机制、规则…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四不象,不能是组装品或仿制品。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劳务,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金融是特殊的商品,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构成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裁判员,不是服务者,这是笔者的见解。正如足球比赛,主体是双方的队员,除了观众,还有裁判员,另外还有服务人员。政府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对任何主体,政府都要按规则行事。现在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还不够,企业把社会职能的部分剥离出去,政府也要把管理之外的服务职能分离开来。笔者曾经把这一部分称之为‘第三域上的社会’。这一部分如:中介机构、各种协会、社团组织、司法体系等,总之既不属于企业,又不行使政府管理职能。政府和‘第三域上的社会’、企业、金融这‘四位一体’构成社会运做的科学构架。最近我们关注到政府已经改进了国有资产的评估,把具体的操作改由中介进行,既有利于公正进行,又便于监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公正的前提是社会多元主体均衡发育,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