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交际与口才全集-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剧院和音乐厅的规矩相当严格。首先,必须按时到达,准时入场。如果迟到,看戏必须等待一幕演完,音乐会必须在奏完一曲后,来者方可入场。有时甚至要等到中间休息后,才能入场就座。
  在剧场观看演出时,观众的热情很高,尤其是看到喜爱的演员、歌星出场时,更是掌声雷动。但也有个别观众遇到不喜欢的演员登台时,就喊倒好、鼓倒掌,甚至喊“下去吧”,表现出极低的素质,这是对演员和艺术的不尊重,也妨碍他人观看。
  场内要保持安静,特别是音乐会,在演出过程中,除了演奏的音乐声外,应该鸦雀无声。谈话、品评、有时甚至翻阅节目单的沙沙作响,都会使邻座的人不高兴。咳嗽也要尽量避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称谓得体,见面之道(1)
和别人打交道,总是以称谓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谓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谓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谓才算得体呢?这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和交往的场合,以及双方的关系来决定,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的经验积累。
  1.不能随便称谓
  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老汉从这儿路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见了陌生的长者,一定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您老”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就会使别人不高兴。
  2.职业区分称谓
  有人在承德避暑山庄碰到这样一件事情。几个年轻人结伴去旅游,这天他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伙子上前去问路,正遇上一个卖蛋的农家姑娘。一个小伙子上前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开始这姑娘没有答应,小伙子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一声,这下可激怒了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饶人,气呼呼地说:“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两个小伙子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愿意听你称她“小师傅”呢?两个小伙子遭到痛骂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称“师傅”,难免不使人反感。可见在称呼上还必须区分不同的职业。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让人听着不舒服。对不同职业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同志”这个称呼,本意是指志同道合者,在革命年代,一般把革命同仁战友称为同志,这便赋予了它的政治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内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之间一般互称同志,使人们感到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现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频繁和复杂,人们相互之间的称呼也就越来越多样化,既不能都叫“师傅”,也不能统称“同志”。比如,对外企的经理,对外商,就不能称“同志”,而应称“先生”、“小姐”、“夫人”等。再如,对刚从海外归来的港台同胞、外籍华人,若用“同志”称呼,有可能使他们感到不习惯,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称呼倒会使他们感到自然亲切。这种称呼,在开放特区也逐渐为国内的一般工作人员所接受。比如,到沿海地区国营旅馆或商店称年轻的女服务员“小姐”,她们是欢迎的,在内地这类称呼目前也渐渐流行开来。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的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叫了声“师母”。她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大学生大10岁左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称谓得体,见面之道(2)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还要看对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是“师母”,这是旧称,人家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3.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
  在日常交往中,对领导、对上级最好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称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王经理”、“张厂长”、“赵校长”、“孙局长”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和领导的权威性和法人资格,是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需的。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车间班组的伙伴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更是显得亲密无间、欢快自然,无拘无束。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班长”、“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外道、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4.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
  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在向人打招呼时,要使对方有一见如故之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他(她)的名字。美国交际家代尔?卡耐基说:在交际中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人家的名字,使他有受到重视的感觉。
  有一位师范毕业生到某中学实习,在短短的一个月的共同生活中,他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在实习结束的欢送会上,他没有讲故事,而是含着泪花一口气背诵出全班48个同学的名字!当时同学们又惊讶,又激动,一个劲地鼓掌。在任教的老师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时间最短的一个。然而他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班上的一位学生也当了一所师范学校的教师,并且每年都当班主任,他也就学着那位实习老师的做法,新学年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记住学生的名字,这办法果然很灵,不出一个星期就和全班学生建立了感情,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15年后的今天,仍然还有许多当年的学生和他保持联系。还有一位记人名字的能手,他是一所大学德育领域的专家,他能熟记全国各省市高校德育研究会的理事长、秘书长,以及全国几百所大学德育研究室主任的名字,难怪他在全国高校德育界享有不小的名气,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记住别人名字的多少与交往范围的大小和事业的成败成正比。一个政治家,记住幕僚的名字可博得拥戴;一个管理者,记住下属的名字能指挥自如;一个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可赢得威信;任何一个人,记住他所结识过的人的名字,都会受到对方的喜爱。这是因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记住他的名字,是尊重他的最简单的表示。
  遇见熟人,脱口叫出他的名字,显得自然而亲切。如果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就会感到语塞,或称呼失当,交往的大门就不容易打开。和陌生人第一次接触,应先问问“您贵姓?”、“您怎样称呼?”要尽可能在不十分熟悉之前就记住他的名字。否则一旦很熟悉了还叫不出名字,这时再去问“您贵姓”,就有点问不出口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交际开始,介绍得当
有人说,介绍是一切社交活动的开始。这种说法是颇有见地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都要从不认识到认识,尔后方能进行交际;就连婴儿认识父母,也少不了反复的介绍或自我介绍。可见,掌握一些必要的介绍用语,往往能使交际活动一开始就出现一种礼貌、和谐的气氛,有助于达到交际的目的。
  介绍的对象,一般有三种:人、事、物。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人与人之间的介绍活动与技巧。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把介绍分为“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一个人的“亮相”,人们的评价就从此时开始。因此,要谨慎选择介绍用语,给人一个最佳的“第一印象”。
  自我介绍的内容,通常包括本人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简历、特长、兴趣等。至于是否要“和盘托出”,你可根据交际的目的、场合、时限和对方的需要等做出恰当的判断,尽量使介绍能满足对方的期待。介绍用语一般要求重点突出、简洁明确、得体有礼。
  比如,当你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你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有分寸地用好表达歉意的语言(“恕我冒昧”、“打扰您了”等),适当表示渴望结识对方的愿望与原因。而当对方同意之后,自我介绍者还要用一定的应答语,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与感谢。如“久仰大名,认识您非常荣幸”或“认识您太高兴了”等。
  有时,自我介绍的对象是一个集体。这种情况下,如果可能,自我介绍不但要注意到大家期望了解你的程度,也要尽可能使自我介绍同时成为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因此,这时的介绍用语还要富有个性色彩,突出自己的特点,不讲泛泛而谈的空话。
  2.居间介绍
  居间介绍,是介绍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使被介绍双方相互认识并建立关系的一种交际活动。这是一种“复合”的交际活动;一方面,被介绍双方以介绍者为中介,开始交往;另一方面,介绍者以介绍为手段,同时与双方交际。因此,介绍者既要做好“媒人”,促成双方关系的建立,又要兼顾自己同双方关系的发展,这就是介绍者选择自己的介绍用语和介绍方式的双重出发点。
  作为双方中介的介绍人,介绍时说话必须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拖泥带水。举一个例子:如向人介绍“胡先生”时,最好补上一句“古月胡”;介绍“吴先生”时,紧跟着补上一句“口天吴”。这样就会使人听来更明确,可免误会。其实介绍人在介绍时,如果知道被介绍者及对方朋友有一定职位时,最好介绍时连同单位、职位一起简单介绍,如“××××公司黄经理”或“×××单位陈先生”之类,这样,可使对方加深印象,易于记忆,又使别人知道被介绍者的身份,这是双方都会欢迎的。如果有一些人不喜欢别人知道他的工作住所,而事先又已经关照,那就要尊重他的愿望了。
  在居间介绍时,要避免把某一个朋友过分颂扬。一般来说,比较谦虚的人,尽管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也是不喜欢自夸的,更何况是新朋友。如果你不问情况,替他人大肆吹嘘,会使他不好意思。同时这样会使他人对你产生替人“吹牛拍马”的感觉,这容易引起别人反感,造成尴尬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介绍异性朋友时,尤其值得注意。
  在居间介绍时,还要注意到介绍顺序的问题。在国际礼仪中,自古以来介绍顺序原则上是这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