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区域经济学原理-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80 RICHARDSON  H  W。 Growth Pole Spillovers:The Dynamics of Backwash and Spread'J'。Regional Studies;1976(10):1…9。
  281 程必定采用的术语是〃区域传递〃或〃经济发展的区域传递〃。
  282 程必定。 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和内部性外部化'J'。经济研究,1995(7):61…66;程必定。 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01…102、117…118。
  283 〃位势差〃是借用气象学上表示不同高度空间大气压力差的常用术语,反映区域间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的经济术语。其中,〃绝对位势差〃包括区域间经济总量差异;由自然、地理因素形成的带有〃总量〃意义上的区域差异。〃相对位势差〃反映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综合位势差〃包括绝对位势差、相对位势差和物价位势差。参见程必定。 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73…81。
  284 程必定。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87…100。
  285 程必定。 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和内部性外部化'J'。经济研究,1995(7):61…66;程必定。 区域经济空间秩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19…128。
  286 厉以宁等采用的术语有〃中心城市联网辐射战略〃、〃中心辐射战略〃、〃经济发展的辐射〃等。本书根据该理论的内容,统称之为〃区际经济辐射理论〃。
  287 厉以宁,等。 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246。
  288 马海霞采用的术语是〃区域传递〃。 
  289 马海霞。体制转轨中的区域传递机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22。
  290 马海霞。体制转轨中的区域传递机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37…52。
  291 马海霞。区域传递两种空间模式的比较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1(2):30…32;马海霞。体制转轨中的区域传递机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58…82。
  292 郝寿义,安虎森,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86。
  293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06。
  294 Hoover。E。M。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M'。New Rork: Alfred A。knopf;Inc。1975; '美'埃德加·M·胡佛。 区域经济学导论'M '。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13…128、254…360、361…365、381…382。
  295 夏禹龙,冯之浚。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研究与建议,1982(8):15…18。
  296 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 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27。
  297 1980年代以来,对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及实践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理论主要有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包括点轴系统等新拓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
  298 郭凡生,王伟。 贫困与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1…128。
  299 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 区域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51。
  300 郭凡生。评国内技术的梯度推移规律……与何钟秀、夏禹龙老师商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12):19…21;魏后凯。 我国宏观区域发展理论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1990(1):76…80。
  
  
 301 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51。
 302 李国平,许扬。 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 经济学家,2002(4):69…75。
  303 魏敏,李国平。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1):33…37。 
  304 本书强调,与宏观经济学考察的基本单位为国家、微观经济学考察的基本单位为企业不同,区域经济学考察的基本单位为国内〃区域〃(即经济区域,专指一国范围内的地域空间);一国范围内的产业空间转移现象宜采用〃区际产业转移〃术语命名。
  305 本书认为,陈建军采用的〃产业区域转移〃概念术语是一个笼统概念,它实质上涵括了〃国际产业转移〃和〃区际产业转移〃。
  306 陈建军。 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2:2。
  307 王忠平,王怀宇。 区际产业转移形成的动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1):22…26。
  308 王先庆。 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J'。商学论坛,1997(2):31…36。
  309 陈计旺。 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1999(1):64…67。
  310 陈刚,陈红儿。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4):2…6。
  311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11…15。
  312 陈刚,陈红儿。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4):2…6。
  313 本书仅选取〃区域经济政策〃、〃区域治理〃,分二章加以阐述。
  314 张可云是国内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其代表作有:《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
  315 国内有不少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了覆盖其所在行政辖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如:广东省政府的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政策;江苏省政府的苏南与苏北协调发展政策。
  316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317 MARION  TEMPLE 。Regional  Economics'M'。ST:Martin's  Press; Inc。1994:225。
  318 张可云。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 '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452…453。;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6…27。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11。
  319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47。
  320 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2…45。
  
  321陈栋生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58)提出〃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替换关系〃示意图,陈耀在《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1…32)进一步拓展为〃效率与公平的权衡〃示意图。出
  
  322 张可云。 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
  323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64…265;吴殿廷,等。 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44…445。
  324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02、252。
  325 '美'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 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12…340; '美'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学导论'M'。郭万清,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340…361。
  326 陈栋生,等。 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65…271;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5…41。
  327 安虎森; 等。 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10…816。
  328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02…219。
  329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7。
  330 荷兰经济学家、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丁伯根在《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1962)一书中提出,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331 张可云。 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80…381。
  332 DIAMOND  D  K; SPENCE  N  A。 Regional Policy Evaluation: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and the Scottish Example 'M'。 Gower; 1983。
  333这一方法是由穆尔与罗兹提出并完善的,国内对这一方法的介绍多有缺漏,本书的表述综合借鉴了以下文献:金锋等编译。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95…298;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18…420。
  334金锋,等。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10。
  335 国内学术界对此论题尚未采用统一的术语,存在〃城市治理〃、〃城镇治理〃、〃城市管治〃、〃城市管制〃、〃区域治理〃、〃区域管治〃、〃区域管制〃、〃地方治理〃、〃空间管治〃等多种说法。本书统称〃区域治理〃,并视〃城市治理〃、〃大都市区治理〃、〃城市圈区域治理〃等为〃区域治理〃的特例。
  336 魏后凯,等。 现代区域经济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27…633。
  337 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1…320。
  338 李小建,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8…230。
  339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0…342。
  340 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1。
  341 张京祥、黄晓春。 管治理念及中国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的重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38(5):111…116。
  342 孙兵。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0…41;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2…293。
  343 参综自胡萍,卢姗。 国外区域管治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M'。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27…30。
  344 参综自孙兵。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7…112;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5…300。 
  345 参综自孙兵。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3…112;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95…300。 。
  346 参综自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00…302。
  347 FAINSTEIN  N  I; FAINSTEIN  S  S。。Regime strategies; munal resistance; and economic forces'G' // FAINSTEIN S S and FAINSTEIN  N I( eds)。 Restructuring the City。 New York: Longman。 1983 :245…282。
  348 ELKIN  S L。 City and Regime in the American Republic'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349 参见洪明、徐逸伦。 中国小城镇管治研究初探 'G' // 顾朝林,等。 城市管治……概念·理论·方法·实证。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8…132。 
  350 靖学青。 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组织管理模式……兼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协调管理机构的创建'J'。 社会科学,2002(12):22…25。
  351 孙兵。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71…193。
  352 孙兵。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15…216;郝寿义。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18…320。
  353 孙兵。 区域协调组织与区域治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86。
  354 靳景玉,刘朝明。 城市联盟的动力与价值机制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6):33…38;靳景玉。 城市联盟行为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6(3):112…113;靳景玉,刘朝明。 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联盟动力机制'J'。 系统工程,2006,24(10):15…19;靳景玉.城市联盟的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6;靳景玉,刘朝明。 城市联盟动力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69…74。
  ??
  
  ??
  
  ??
  
  ??
  
  
  
  
  
  
  
  
  I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