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元刀-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中国政府也以“所得倍增”作为口号;
  2中国从2003年开始投资水平就居高不下;
  3中国从2007年开始出现消费拉动增长的势头,政府强调说,以往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4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很高,信贷大幅增加;
  5工资和物价都处于上升趋势;
  6 2005年以后中国出现了股票热;
  7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8 2007年中国股市暴跌70%;
  9中国也举办了奥运会,相关投资增加;
  10美元也在2002年之后发生了严重贬值的信用危机。
  当然,另一方面,目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当年存在很多不同,主要表现在:
  1当时日本经济出现过热之际,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但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在扩大;
  2当时日本金融机构陷入了慢性信贷过剩,但现在中国银行信贷低于存款;
  3当时日本实行固定汇率,而中国现在实行管制下浮动汇率,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
  4当时日本初级产品价格基本稳定,而中国的物价处于上涨趋势;
  5当时日本还没有出现土地泡沫,而今天中国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
  6当时日本市场还不够开放,而今天的中国对外开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从这些不同点来看,现在的中国经济似乎更像当年日本在遭受美元危机和石油冲击时的情景。换言之,现在中国的内部环境方面与1965年经济不景气前的日本非常相似,而外部环境则与1971年至1973年时日本的处境相类似。
  日本之所以能摆脱60年代的不景气局势,重新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应该归功于很多因素。
  当时的技术革新给日本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日本也加强了出口竞争力;掀起了耐用家电产品的消费热;将设备投资投入更具增长潜力的部门;发展了新的流通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期间,日本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的投资始终有增无减,并且提出由过去的“技术立国”转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知识产权立国”。 2001年,日本在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还提出50年内培养3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诺贝尔奖计划”,至今已有7名科学家获此殊荣,反映了日本原始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失落的十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日本正是利用这个时期实现了经济结构新的转型,并且积累起了更加丰厚的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
  从日元升值的最后结果看,人民币的升值虽然能相对解决中美贸易的顺差问题,但是升值后减少的顺差会很快被其他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所代替。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不顺差,台湾地区、泰国或者说越南就会顺差。
  因此,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顺差并不会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减少,相反,人民币升值将会带来出口产品价格上升的冲击,将会助长美国的通货膨胀。这种迹象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很明显了。
  美国不会看不明白这种国家分工下的贸易转移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而逼人民币升值只是美国的借口和幌子,背后的美元战略图谋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有评论认为,日本的经济大起大落、日元的命运跌宕起伏,固然与本国宏观货币政策连续失误有关,与美国施加的外部压力有关,但更与日本自身的决心和目标有关。
  在几次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总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让妥协,以息事宁人,虽暂时缓解了争端,却为日后长期衰退埋下了伏笔。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日元跟风贬值,以为能挡住热钱狙击,保护资产安全,却失去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
  日元与美元之争,让我们看到了围绕世界货币背后,是国与国的全方位较量。除了拥有财富和梦想,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更重要的还得看这个国家是否敢于面对压力,是否敢于承受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起巨大的责任……
  国家意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元打败英镑,固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元霸权的建立,固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但是美元的去黄金化,美元贬值等过程,美国经济政策的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却是清晰的美国意志体现。相反,面临美元对其他货币主权的挑战和财富剥削,欧洲、西德和日本从来都是退缩忍让,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今天。
  秦国灭亡后,杜牧的《阿房宫赋》结尾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意思是说,秦人没有闲暇哀叹自己的过错,后人如果只为秦人的种种过错哀叹却没有从中借鉴吸取教训,也会让后人的后人再次哀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元猎杀日元,给了我们教训和启示,美元刀的破坏力,也值得我们警惕。
  

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
一、从“玛雅文明”到美国经济殖民地
  有人说,美洲印第安人来源于古代中国,是武王伐纣后的原殷商人逃亡到南美洲并在这块大陆上繁衍生息。他们每天见面都说“殷地安”,意思是“殷人新地平安”。 也许,当哥伦布初次踏上这神奇的土地,见当地居民友好地向他道“殷地安”,他便以为是传说中的“India”了。
  这也许不是事实,但有一个事实是,印第安人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玛雅印第安人而得名,史称“玛雅文明”。
  就是这样一块有着悠久文明的美洲大陆,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探险队第一次踏上了美洲的土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拉开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殖民地运动的序幕。西班牙人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领土;葡萄牙人则占领了占拉丁美洲全部领土3/7的巴西。后来欧洲强国法国和英国也加入到美洲大陆的殖*义运动中,开始了长达300年对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
  在黄金成为通用货币和财富的象征后,到美洲寻找黄金是欧洲殖民者殖民的最原始驱动力。实际上,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的整个殖民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同一时期,葡萄牙也至少从巴西搜刮了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金银财富的掠夺,是造成欧洲16世纪价格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洲现在一般称为南美和北美,以巴拿马运河为界限。 除了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发达国家以外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统称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拉美国家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些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美国在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逐渐成为美洲大陆上的强国。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国家早也先后在19世纪初中期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拉丁美洲现有33个国家,总人口5亿多,经济总量高达18万亿美元,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出于地缘战略需要,拉美国家一向被视为“美国的后院”。因此,在欧洲殖民者退出美洲后,美国很快开始了自己的新的殖民行动。不同的是,野蛮的黄金掠夺和种植园的奴隶剥削被取代了,改为更隐蔽和更具欺骗性的新的殖民形式——经济殖民。
  经济殖民是指通过经济等非军事手段控制他国经济,使经济强国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主要手段包括: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甚至控制其关键产业;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垄断技术、获取高额利润;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培植当地“精英”作为利益代言人等等。
  新殖*义和旧殖*义虽然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的对发展中国家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的过程。
  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所著《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讲述了旧殖*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接着,该书又告诉我们,以美国为代表的新殖*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2)
就是这样一本书,前不久,被视为反美代表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了新任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其用意不言自喻,这是后话。
  美国对其后院的殖民控制过程,是列宁所谓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因此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对理解当今经济全球化下的美国殖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拉丁美洲由于长期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而又由众多国家组成,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军事能力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大陆。美国对其的战略,就是分而治之,有拉有打,避免其中出现超强国家。墨西哥(与美国接壤)、阿根廷(经济实力较强)、巴西(农业大国,矿产资源丰富)和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储备)是其主要的地缘政治博弈对象。
  在不可能有强大军事对抗的背景下,美国的经济殖民的战略,基本上就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实行组织实施、理论欺骗、经济控制等手段,从“门罗主义”到“泛美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就是其演变过程。
  在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中,1823年美国第5届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你们别插手”的对外政策的原则,实际上就是阻止欧洲列强继续染指拉丁美洲,史称“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19世纪初提出的“泛美主义”基本内容是:美洲各国人民团结、抵抗欧洲殖*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
  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主导召开了第一次泛美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美洲共和国联盟”) 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该联盟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从此美国接过泛美团结的口号,利用泛美会议,宣传美洲各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加强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下,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目标。
  一般认为,泛美主义是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这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泛美会议开过 8次,泛美联盟总干事始终由美国人独占。
  1948年第九次泛美会议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泛美联盟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79年,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包括美国和27个拉美国家。
  美国多次利用这个组织控制和干涉拉美各国内政——1959年6月,美国操纵雇佣军入侵危地马拉;1961年4月,美国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在加勒比海危机中,迫使苏联作出让步;1964年1月,美国直接干涉巴拿马;1965年美国出兵多米尼加*多米尼加人民武装起义;1983年美国与6个加勒比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出兵格林纳达。这些行动都可视为是门罗主义的继续。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在拉丁美洲推销“新自由主义”政策,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开发银行、美洲银行、WTO等国际组织,以美元汇率为武器,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进行了新一轮的拉丁美洲经济殖*动。
  经过20年的包括私有化、放松金融管制等内容的完全不对等的对外开放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使得拉美在经济上逐渐形成对美国为主的外国的依赖,支柱产业得不到发展,无休止的外债压力,经济根本呆滞,无休止地被要求调整,被要求私有化。拉美成为一个被剥削、贫穷、急速的财富两极化、社会边缘化、社会分化所毁坏的次大陆。 。。

逢敌亮剑清理后院—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