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搏浪-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我和现在的男朋友分手的话,你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她突然发问。



沈沉一愣,说道:“这、这是为什么?”



“我对他并没有感情,我不爱他。”



“那你怎么会跟他处朋友呢?”沈沉大惑不解。



“那是在学校,也算是一种风气吧。”她说得轻描淡写。



“如果真是这样,那不就要痛苦一辈子?你应该认真考虑。”沈沉思索了一下,“这种情况下,我当然不会对你有看法的。”



“这么说,你是支持我的啰?”



“嗯,支持。”面对期待的目光,沈沉当然答应。



以后,她经常叫沈沉到她的家去修理各种家庭日常用具,沈沉成了她家的常客,休息天时常在她家度过。



她的男朋友碰巧是沈沉的街坊,原先与沈沉的关系也不错。为了她,他找沈沉交涉了好几次,直搞到两人翻脸。他使用各种手段,想让她回到他的身边,并扬言,要让她付出代价。因此沈沉只能每天陪伴着她上下班,在单位吃饭的时候也跟她在一起。



她比沈沉小几岁,清秀的瓜子脸上,五官端正美丽。躯干、手臂和修长的腿,匀称得令人神往。一头乌黑锃亮的长发,把她的脸映衬得更加白皙。更让人叫绝的是,她的两道秀眉间,居然长着一颗胎记,不用化妆就比印度电影里美丽的明星更妩媚。单位里发的普通工作服,穿在她的身上,同样会像异常得体的时装,光彩照人,的确是个美人胚子。她的一颦一笑、一怒一嗔,举手投足,都是一幅幅上佳的艺术作品,实在令人销魂。



“我以后如果不是和你在一起,而是跟了别人,你会怎样?”她问得很认真。大部分的女孩子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吧?她们需要怎样的回答?是发疯?是不顾一切的争斗?甚至是杀人?反正是要失去理智才是真爱?



“我和你在一起,必须以你的幸福为前提。只要你真的能够幸福,你就应该去做。”沈沉的回答非常理性。“当然,我会很痛苦。”他不允许自己的理性失却,哪怕只是片刻。“试想,如果我天天看着一个不高兴的你,我岂不更痛苦?”



和她在一起,沈沉的孤独感荡然无存,完全沉浸在幸福感之中。她时常从家里带些食品到厂里与沈沉分享,同事们都羡称他们是天成一对、地就一双。



她让沈沉看她家里叠着的一大堆崭新的、包装都未拆除的陪嫁物品,她说是为她的妹妹准备的,为那个尚在学堂的小姑娘所准备?



她的父母是一对非常慈祥的长辈,他们对沈沉很客气,看来最幸福的时刻马上就要到啦!沈沉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一阵揪心的痛直钻他的心窝:我怎么能这么自私,让她去承受整日的担心受怕或戴上反革命家属帽子的孤苦伶仃的生活?



沈沉的政治观点,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到哪里去阐述呢?报章上都是一个调子,像沈沉的观点如果一见光,肯定是个现行反革命,不是死刑也会终生监禁。于是沈沉就写了一篇题为《无中生有》的短篇小说,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揉合到这篇小说之中,想以当时流行的手抄本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对手抄本的发布传播者的追查,也是非常的严厉,沈沉一直想找个合适时机,因此没有轻易行动。



这是一条不归之路。沈沉想对她摊牌,尽管沈沉在与她交谈时,有意无意间说到过自己的政治主张,但这只是说说而已,与付之行动有着很大的距离。即使她同意,甚至参与进来,岂不毁了她的一生?



沈沉写了一张纸条,让自己最要好的同事给她送去。片刻,她的一个小姐妹过来问沈沉:“这是你写给她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离去了。



那个要好同事回来跟沈沉说:“她哭得很厉害,你去看看她吧。”



看到沈沉无动于衷,那同事就自己去了。



其实,沈沉何尝不痛苦,他的心里正淌着血!他多么想冲过去安慰她,多么想跟她说明原委,请求她的原谅!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如果她来找沈沉,那时的沈沉肯定守不住防线,肯定会宁愿放弃政治追求而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是她也没有这样做。



沈沉给她的那张纸条,到底写着什么呢?其实是他那篇《无中生有》中的《序》里所挑出的几句话:



“可敬而不可望,可望而不可即。不可即,勿如离,离则疼,勿如抹去!然……”



她身边的人,一致认为那是一封绝交信,于是她就跟沈沉绝交了。



本书的《序》,完全保留了沈沉《无中生有》中的《序》的原貌,仅改动了一个字,就是把“萦绕脑中近十载”,改成了“萦绕脑中数十载”。



沈沉之所以引用《无中生有》中的话,潜意识里已作好了她来兴师问罪的准备,果真有那一刻的话,他必定会抛出《无中生有》,向她彻底投降。



少女神圣的自尊心被沈沉在无奈间摧损,她再也没有跟沈沉说过一句话。沈沉的那个最要好的同事,也与沈沉断了交往,并与她匆匆地结婚了。结婚喜庆的当日,不说没有邀请沈沉,只要是沈沉的好朋友,都被拒之门外。她还带着无限的怨恨?她的婚姻会幸福吗?沈沉知道,她的心被深深地刺痛,沈沉的心何尝不是深深的揪痛着呢?



这个时期的生产过程中,工具很原始,设备时不时地会出故障。不管是机械维修工还是电气维修工,在设备维修时,总能得到沈沉对他们有益的建议或帮助。厂领导决定将沈沉调到了机修组,沈沉的维修工作做得很好,尤其是液压设备和电气设施,别人修不了的,他都能修好。



厂里有个奇怪的现象,职工们家里的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需要修理的时候,不是搬到电工组,而是往机修组搬,因为沈沉在机修组。



领导总算有了慧眼,把沈沉调到技术部门,并提供了一切学习深造的机会,使沈沉游刃有余,为厂里设计制造出许多专用设备,大大地减轻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年的中秋,沈沉写下了这些文字:



月半得盈,盈而则亏;人合不易,离却匆匆。翘首度日,拨指顾盼,只为月园花好。可悲是,月虽园而瓦已碎,不用花儿开。愁思固然绵长,月下孤影更长。罢,罢,罢,先把酒儿斟。



略抬朦胧醉眼,熙攘人群似不见,万千彩灯糊一片,把眼闭了,怎禁得阵阵飘来的欢声笑语扰心怀。



不是灯亮,亦非语烦,是那酒力太浅微。



再执酒来回,欲诉衷肠向谁曰,手持酒盅酌一杯,邀月举箸独思醉,何须高友亲朋随。



昔日故去。情亦去,爱亦去,愁亦去,思亦去。去,去,去,乘鹤归去,去那清幽极处下榻去!



求索,浩瀚无际;求索,永无止息!



在沈沉的生活开始纳入正常轨道之际,已很少见面的石音丰却拿着调令来找他了。



“调我到‘明山市自来水厂’?老同学,你在跟我开玩笑吧?我在电机厂刚有起色,你就叫我到水厂,让我另起炉灶,重打江山?”沈沉的神情满不在乎。



“你是真不知,还是装糊涂?这牌子虽然是水厂,但‘二二一’你听说过吗?它的面积为啥是全市所有企业之最?就是这个‘二二一’在里面,所以这里的设备要比一般的水厂多得多。”石音丰认真地说道。



“它是搞什么的?”沈沉也认真了起来。



“重水你知道吗?”



沈沉感到很意外,“跟核武器有关?”他明白重水是原子弹生产的减缓剂,还是氢弹的主要原料。



“还有更大的科研项目呢!”石音丰有些神秘兮兮,“我们喝的是恬河水,它水厂为啥建在朝湖边?”他似乎知道得很多,“就因为朝湖的重水含量更高些。不是现在才开始,它早就在生产重水了。”



“那最近为什么还在不断地添加新的设施?”



“就是为了那个更加重大的科研项目。”



“故弄玄虚,还有什么比核武更重大?水厂不可能造卫星!”沈沉笑着说:“别拿我开涮了,这‘二二一’我是进不了的,听说他们政审很严格。”



“你担什么心,这不是你的调令吗?”石音丰狡黠地一笑,“告诉你,我不仅已在里面,而且这招收人员主要就是由我负责的,这重大的项目我是负责人之一。”



“嗬,你这个丝绸厂的化验员,摇身一变,当刮目相看啦!”



第二十八章 颠倒黑白 冠冕堂皇暗另谋



 明山市自来水厂,坐落在城南的朝湖边上,占地面积很大,有十多万平方米。另一边也快倚着恬河了,仅隔着一条公路。恬河的岸侧,能看到公路的下方,有几根粗大的管道通到恬河,管道里流出的水倒是蛮清澈的。



整个水厂,不仅有特多的水池、水槽,更多的是那些奇形怪状的竖塔,形态各异,高低落差很大,有的似特别粗大的烟囱,有的如低矮的碉堡,有方有圆,还有不少是长方形的,也算是琳琅满目。里面的房屋建筑,齐齐刷刷,整整好几排,人员一定不少。这里到处看得到持枪把守的军人,戒备森严。



真正的水厂,其实只占据着很小的一部分,“二二一”才是这里的主力。新近所筹建的是被他们称为“二二一一”的新项目,是由秦部长亲自过问的重点工程,它几乎占却了“二二一”的一半地盘。



“二二一”,说穿了就是重水的生产线。而“二二一一”则是一个地下核试验,但加了一些新的测试,主要了解地下核试验对地震的影响。



事实上国外的许多次与国内的前几次的地下核试验,均在二日后至几个月内,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地区,总有一处会测到地震的报告。地下核试验能引发地震,已是勿容置疑。但爆炸源和地震点之间联系,却是变化多端,毫无规律可循。



找出其中的规律,使“人造地震”成为可控,是各国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试想,如果不出一兵一卒,就能杀人于无形,将敌国在地震中摧毁,甚至还能堂而皇之地派出全副武装的军队前去进行“人道主义的援助”,这将是一件多么有用的秘密武器呀!



陈树华在秦部长的授意下,怂恿严立申请此项科研项目。于是,以严立、陈树华出面联名打报告,秦部长审核通过,明山市争取到了这个命名为“二二一一”的试验项目。



随着市委书记严立亲自押车,喜滋滋地将一颗最小当量的原子弹运到明山市,标志着由严立亲自挂帅的“二二一一”隆重上马。



地下核试验有两种方法:一是竖井法,在地上打一个深井,然后把爆炸原体及测试装置吊装进去,填埋后引爆;另一种是平洞法,在一个山体侧面开个平洞到山体底下,将核弹和探测装置装入以后再填埋。第二种方法成本低,但有环境条件要求,就是一定要有大山。



明山市,偌大的明山就在眼前,当然应该用它。在市区一侧直接开个平洞,虽然方便,成本也低,但这可是核爆炸,若有闪失,面对市区,这后果谁担当得起?



为了稳妥起见,严立和研究组的成员一致决定,在明山脚下开山砍树,开出一条公路,绕到明山的背后,从明山的西侧开个平洞到明山的底下。就在严立他们砍树开路之时,秦部长找上了严立。



“严兄,工程进行得还顺利吗?”他们是战争年代的老战友,之间说话很随便。



“公路已修好,平洞也打得差不多了。”严立笑着,轻松地说道:“顺利的话,后两天就可装设备啦。”



“你估计,地震的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放心,秦兄。在境外的可能性很大。”严立指着一叠资料,“根据国内外以前的记载显示,用我们这种方法,就算在境内,也是很边缘的地区。”



“你可是大错特错了。这次试验是为了搞清如何引导地震,你却把它当成一般的地下核试验。地震在境外,你如何收集地震资料呀。不行,你要把地震引到这里,”秦部长拿出一张纸给严立,“就按照这个经纬度。”



“这是在内地嘞。”严立看着纸上写着的经纬度,翻开地图,哈哈大笑起来,“秦兄,这张纸是哪个昏了头的家伙给你的?这里是京城呀!”



“没错,就是京城!”



严立一惊,“你也昏头了?什么地方都可以,京城怎么行!”



“有啥不行!”秦部长很认真,说:“我们这颗核弹的当量很小,引发的地震不会超过三级,你不用怕。”



“秦桥新!你到底是什么用意!”严立跳了起来。



“你激动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