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文抓起酒壶。帮赵武酒杯满上,笑道:“武弟你去年不是带舰队去了高丽、日本?对马、济州都是你打下来的,何必看着别人眼热!”

    赵文把话挑明。赵武也不再绕弯子。一拍桌。大声道:“几个小岛算什么?绞杀一群土著又算得上什么功劳?!现在那些毛头小子都跟俺平起平坐了!……二郎!你带野战部队去支援长生岛。俺这个镇守外岛地总督是插不上趟。但现在战事已经结束了。要选人镇守辽南。为何不选俺。而让陈五去!俺那点不如他?!若让俺当上辽南总督。一年内。俺便把整个辽南都给你打下来!”

    “就是怕你会这么做。所以我才不让你去。”赵瑜心平气和地说着。看看亭外。三人地妻妾儿女还有一众宫女都被赵武地声音惊得望了过来。他一摆手。示意众人往外退去。

    “难道辽南不好?!那块地可不比台湾小!”赵武反问道。

    “辽南是不错。地面够大。土壤肥沃。不论种田放牧都是块好地。而且那地方山高林深。有得是上好地造船木料。物产也丰富。各色兽皮药材都是一等一地上品。”赵瑜一条条地赞着辽南优点。

    “但是!”他话锋一转。“你想过没有。要保住这块地。我们东海要在那里放上多少兵?……至少一万啊!现在只守着长生、旅顺。有两千陆军、一千水军就已经绰绰有余。但要守好辽南。陆军要增兵到八千。水军也要增加到两千人!”

    “但辽南地出产足够支持我们部署那么多兵!”赵武不服气地反驳着。“再多一万也够!”

    “没错,三四万都足够!”赵瑜附和了一句,又立刻反问道:“但值得吗!?说到土壤肥沃,南洋的哪块土地不肥沃?说道地面广大,南洋的岛屿又有多少?要放牧,有济州岛,还有在日本北面的虾夷岛!放牧几十万匹战马都够的。要树木,这台湾岛上,又有多少上好的巨木藏在山中?要药材兽皮,有长生、旅顺在,过上一年半载,女真人又会拿着过来卖。而这一切,都不需要我用上一万人去驻守……”

    “南洋地岛屿,殖民地村寨自己就能把土著解决,放牧的岛屿,有牧人就够了!只要照常派战船过去巡视,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地安全,也不用付出额外的军费和粮草,更不用花钱修筑军营和寨堡,这些辽南能比得上吗?……杀头买卖有人干,亏本生意谁愿做?!吞并辽南虽然算不上亏本,但也绝非多赚钱地买卖,弃之可惜食之无味鸡肋而已!”

    在赵瑜看来,辽南的那点利润根本不值得让他把东海六分之一的兵力投放到他难以直接掌控的四五千里之外,他与赵武不同,是精打细算、小心谨慎的性格,危险性和收益不成比例的生意,他是绝对不会做。他一句句地训斥着。连同文武二人一起:“做生意,有了三成利润。就已经一般人心满意足;如有一倍之利。那是多少人争得头破血流去抢着做;而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便可以让人舍生忘死;但若是有着不冒风险就有百分之五百地利润地买卖,谁还会为那个百分之三百冒生命危险?!起码我不会,你们……会不会!?”

    赵文、赵武哑口无言,好半天,赵武犹犹豫豫的开口。“可是那么大的一块地啊……”

    “大宋更大!在吞掉大宋之前,没必要把过多的精力分散到北地去要分清主次留下两个据点就够了。”

    赵瑜一通训斥,过节的气氛荡然无存。向亭外看去,女人孩子们都静静站在十丈开外。他苦笑着摇摇头,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招招手,“过来罢,没事了!”

    拿起酒壶,先给赵文赵武满上,又给自己到了一杯,叹了口气:“喝罢。今天是高兴地日子,何必说这些败兴的话!”

    赵瑜刻意安抚,气氛缓和下来。吃喝一阵,赵武又问道:“那二郎你命俺回岛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总不会为了一起过中秋罢?”

    赵瑜笑道:“是让你见见你自家的小子。你在外面一年也回不来一次,他们站到你面前,你都不认识。”

    赵武皱眉向小孩子们那里看了看,的确分不出个一二三来,“管他们那么多。只要跟俺姓就够了!与其窝在家里。还不如在外面痛快。”他对赵瑜道:“二郎,如果你要把俺调回来坐班房。俺可不干!”

    赵瑜摇头失笑,也就是赵武会这么跟他说话。若是有其他将领敢明着说宁可在外,也不愿调回中枢,他当时就会把那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一贬到底。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赵文笑道,“二郎让你回来,也是另有任用。等你陪陪老婆孩子,过上一阵子,就让你去昌化。”

    “昌化!?”赵武惊讶的叫起,从衢山总督转任昌化,那可不是调任,是贬官了,“俺可不会开矿!”他立刻摇头。

    “不是让你去开矿,是让你去做南洋总督。”赵瑜说道

    当年的琼州之乱,已于一年前平定。在东海水军的协助下,三千广西刀牌手从岛北登陆,一日之间,占据琼州近两年的贼首王居想便告伏诛,琼州顺利光复。但除琼州以外,琼崖岛上其余三军昌化、朱崖、万安,却都落到了东海的手中。根据赵瑜和童贯之间地秘密协议,琼州守兵不出本州地界,而东海也不得入琼州一步。同时东海还要保证每年的土贡不得断绝所谓土贡,地方向朝廷进献当地土产,有时也会折合成银两,是一个地方归附王化的象征,并非税赋,其实是很小的一个数目,通常是上贡朝中后,会供给太庙使用,而这三个军每年要上缴的土贡是几十篓高良姜,以及三四百两白银仅此而已。

    此三军,对大宋来说只有流放犯官之用,只要不明着脱离大宋,由谁来管治并无区别。而对于东海,却不仅仅是石禄铁矿那么简单,而是掌控南洋的基地。

    “南洋总督?那衢山呢?”赵武问道。

    “由陆贾接任。”赵瑜道,“武兄弟你应该也听说了,最近工部的探矿队,在麻逸又发现了一个大铜矿,连同前次在这台湾岛上发现的金矿,奴工的人手是越来越缺。不再想办法开辟新地奴工来源,许多计划就要耽搁了!”

    “不是在辽南捉到了一万多奴工吗?先用他们顶上不行?”

    赵文立刻训道:“别说蠢话!北人南来,三个月内就会死个精光,哪能那么浪费!”见赵武低头受教,他又道:“交趾四王争位,争到现在也没争出个结果,李乾德地三个弟弟和黎伯玉都不想再打了,再想从他们手上弄到俘虏,也越来越难;而占城也有新王登位,前些日子还受了大宋的册封真不知道他们地贡使是怎么跑过去的其国中一旦安定,我们混水摸鱼也难了。这两个最主要地奴工来源即将要断绝,所以……”

    “所以要派武兄弟你过去!”赵瑜接口道:“我给你一支舰队,五千水兵,从明年起,不论你用什么手段,每个月你都要给我上缴三千奴工。”

    “三千!?”赵武惊叫。

    “没错,三千!”赵瑜点头道,“环南洋的国家这么多,麻逸、三岛、勃泥、三佛齐、真腊,你可以随意攻击,战利品照规矩上交三成,其余你自行分配。我只要人!”

    赵文也道:“莫说麻逸、真腊,就是交趾、占城,只要你觉得有把握,也可以去他们那里做做生意。香料等各色南洋特产,从我们东海控制的岛屿上就有出产,可以直接供给大宋,他们这些小国能提供的,也只有奴隶了!……记着,别挂东海旗!”

    赵武听得兴致高昂,搓着手笑问道:“挂骷髅旗也可以吗?”“当然!”赵瑜大笑起来:“就是让你做回老本行!”

    “知道了!”赵武狞笑起来,“当年的本事不知还剩几成,正好用土著来练练!”

    “当年因为兵力不足,无法控制地方的反抗,才不得不用贸易来交换奴隶,但现在,我们已有足够的实力!”赵瑜站起身,走到赵武身边,用力按着他的肩膀:

    “去吧!把南洋给我征服!!”

 第三十三章 经济(上)

    大宋宣和元年十月十一。 甲申。西元111年11月15日

    台湾。

    已是晚稻的收获时节。

    张大牛驾着满载着稻谷的牛车。正往县城慢慢赶去。时不时的。他高高举起鞭子。跟从县里回来的乡邻打个招呼。这条三丈宽的从乡里往县城的水泥官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一辆辆四**车。回头的车上。装着锅碗瓢盆、绸缎布匹等日用杂物。而跟张大牛同方向的。则无一例外的都是装着满满一车近百石的稻谷。

    这种民用的大车。没有转向器。也没有减震装置。仅仅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一方车斗。结构十分简陋。但却也因此造的极为坚固。在又宽又长的车斗上。装满万斤粮食。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就仅仅五十贯的售价来说。的确物超所值。

    今年经过台湾的几场台风都不算强。并没有给收成带来太大的影响。他家的三顷多田。除了留下两亩的充作菜田。其他的一百五十亩的有一半种了双季稻。另一半则种了苜蓿。每年苜蓿能收割三次。出产的数万斤牧草绝大部分都给官中收购。剩下的一点。则留给家里的牛和猪。至于稻谷。由于田的太多。张大牛没法儿如在老家时那般精心服侍着的里的庄稼。都是漫种漫收。一年两收的上等肥田就只有三四石的收成。按二硕谷一硕米的比例。亩产仅有两百斤不到的大米。其产量竟只为台州家乡的一半。

    这么低的产量。若是还在老家。不但周围人会嘲笑他是个不会种田的夯货。佃主也不会再跟他续佃。甚至连赋税都别想交清。不过在台湾他却什么也不必担心。周围人种起田来都跟他一样水平。更不需要再担心佃租。同时东海国的税赋也并不重。没有什么杂变之税注1。仅有夏秋正税。何况他是三年免赋的时间才过去两年。的等到明年。他才需要开始缴纳田赋。

    只是田赋是田赋。人丁税却是少不了的。不过只要加入了乡里的弓箭社。每五日参加一次军事训练以及秋收后的半月集训。并签署同意在征兵令下达时加入东海军的合约。就可以免除每年高达五十贯的丁税——这个夸张到极点、比大宋的身丁钱高出百倍的数字。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征收过。其本意就是为了强迫所有东海国辖下的成年男子成为东海军的预备兵员。

    这种做法。类似于唐时府兵制。良家子皆有从军队义务。不过并不需要自备甲胄军器;也有点像后世的预备役。但覆盖面更广。乃是赵瑜为了几年后的战争布下的准备。东海军的各级野战部队都是三主官制。在必要时。抽出一部分军官另组新营。以一老营带两新营。转眼就可以扩军两倍。同时还能保证老营的战斗力不至于降低太多。新营也会拥有一定的作战实力——新营士兵的来源。就是如张大牛这样接受过初步军事训练的农夫。

    赵瑜的这个算盘并没有瞒着人。东海国中人人都知道保不准哪一天东海王就会下令征发乡兵。不过他们倒不是很担心。张大牛还记的几个月前辽南大捷传到岛上后。村里蒙学的先生在聊天时跟他们说的关于大宋、大辽、金国和东海之间军队实力的对比。

    大宋与大辽相持百年。军力都差不多——也许大宋还低一点——而大辽则不如金国。大辽皇帝带的七十万大军正是被两万金兵打的丢盔弃甲;不过金人虽强。却仍远不及东海。赵大王只带了五千人去北面。就把十万金兵全灭了。这样算来。东海国的十万水陆大军。足以抵的上两百万金兵。七千万辽军。如果是大宋的官军。说不定能抵的上一万万!

    当时张大牛听的这个数字。跟身边的人一样都是一阵发懵。继而想笑。但看着蒙学先生严肃的表情又不敢笑——十万抵上一万万。这实在是太离谱了。但回去后。让刚刚学了四则运算的大儿子算了算。那先生还真是没说错。既然如此。所有人都放心来。东海有如此强军。根本也轮不到他们上阵。就算被征入军中。还是看热闹的可能性居多。

    张大牛用力打了个响鞭。如果真的被征入军中。他可不希望在后面看热闹。再怎么说也的给自家挣个封赏出来。村子里。也有几户是军属。门口都钉着盾上双剑交叉的铜牌。村长、甲长还有里正。都是那几户的户主担任。平常里。个个走起路来趾高气昂。前些日。县里的主簿下来籍田。对着他们也是和和气气。可是他们家里的那几个小子。却都是实打实的大头兵。胸前没有一个有着日、月的标志。更别说星了。但就是这等不起眼的小兵。也能让县里的大官人不敢轻慢。

    哪像大宋。渡口撑船的是兵。店里跑堂的是兵。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