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虞白他一眼道:“这地方说白了成昆也知道,只是他不懂入阵之法,又怎么敢擅入?你站在外头,成昆若来了,岂不是进退两难?”
青书恍然道:“噢,原来如此。让小虞姑娘费心啦!”
小虞嘻嘻笑道:“别拍马屁了,跟我走吧!”一溜小跑,上得桥来,青书但觉周遭环境陡然一变,恍如一切都在迷雾之中,仿佛伸手可及,却始终触之不到。再看脚下,竟是一片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他一脚踩上,又觉十分平坦,不由古怪之极。却听小虞低声道:“跟紧了,踏着我的步子走。”步法一转,忽左忽右,忽前忽后。青书留了个心眼,他几有过目不忘之能,将小虞走过步伐强记于心,不多时便过了那座小桥,
小虞边走边说道:“你小心点,这里大小石块布置都大有玄机,五行术数,八卦九宫,无物不包,陷进去了可不得了,跟紧啦。”
青书道:“这是个幻阵么?”小虞笑道:“没错,这是老主人从当年的‘东邪’黄药师的手札里览百家阵法,独出机杼创出的‘红尘炼心大阵’,人心不死,则阵势不休,厉害非常的哦。据说是十三年前想出的高妙法子,但七年前才在此处布置完成呢。”
青书“啊”的一声,点头道:“黄药师老前辈,我可是好生仰慕,其风采气度,堪称当年五绝第一。”
小虞对这阵法走势早已熟极而流,脚下不停,嘴上不服道:“东邪西狂,他和杨祖师齐名当世,可却是垂垂老矣,但神雕大侠却是风华正茂,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青书摇头笑笑,不与小虞争辩,他心中却道:“这两人都是当世英杰,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而且一邪一狂,性子相投。争论他两人谁高谁低,这两位九泉之下听见,只怕都得哑然失笑,然后各浮一大白。”
小虞见占得上风,得意洋洋,步子轻快,不多时便要走出阵中。青书踏着她步子,用心记忆,但见两间茅舍出现在视线之中,“咦”了一声,问道:“怎地有两间茅舍?还有谁同你小姐一起在这里练功么?”
小虞笑道:“这里是我古墓派历代祖师修炼之地,是杨祖师和龙祖师晚年隐居的地方,他们神仙眷侣,真是羡煞旁人呢。”说到这里,又兴致勃勃的道:“据说杨祖师和龙祖师坐化的时候,走到百花深处,并肩躺下,左手拉右手,面貌还是三十来岁年纪,头发还是乌青乌青的,一个俊一个美,这一躺下大家还以为是睡觉呢,但三天三夜都不起来,这才有些慌了,他们的一双儿女怕是假死,等了一月有余,再看时才知道两位祖师确是生机已绝,已经羽化了。”说到后来,眼中满是憧憬,竟似是丝毫不以死亡为惧。青书轻轻笑道:“死能同穴,真的是很大的幸福呢?小虞姑娘,你一口一个羽化,要知道杨龙两位前辈,可不是修道之人呢。”
小虞哼道:“你懂什么,两位祖师一躺一月有余,全身弥漫沁人芳香,经久不息,肉身不腐,这是神仙才有的手段,不是羽化又是什么?”
青书听得杨过和小龙女竟是这般死去,心道:“也只有这般死法,方才配得上孤高傲世的神雕大侠和冰清玉洁的小龙女了。”嘴上却笑道:“的确是神仙手段,但年深日久的,你年纪轻轻的,又怎知道的这般清楚?”
小虞道:“你不也年纪轻轻的么?还好意思说我,真是。这话是老主人亲自对我们说的,杨祖师是他爷爷,羽化的时候老主人也有二十来岁了。那时候杨龙两位祖师都年近百岁啦!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事,老主人还说,都是杨龙两位祖师年轻的时候都受过重伤奇毒,不然以他们功参造化,活过百岁,如你太师傅那般,也容易的很。”
青书叹道:“神雕侠侣,旷世绝恋,其间滋味,当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两人说的这几句话,已然走出阵势,青书但觉眼前豁然开朗,阳光和煦,天朗气清,微风拂过,鸟语花香。
两间茅舍前的百花丛中飘来一阵阵沁人芳香,缓缓渗进肺里,当真是此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留。
小虞将他领到一间茅舍内,说道:“这舍中自有水食,足堪半旬之用,你若腹中饥饿,则自可取来吃喝。半日之后,我再来此处找你。”
青书点头笑道:“如此便劳烦小虞姑娘通传了。”
小虞呸的一声笑骂道:“酸里酸气的酸书生,好好呆着吧!”身子一晃,便出了门去。
青书尾随而出,高声道:“小虞姑娘,青书在此恭送啦。”
小虞娇笑道:“酸书生,你品性颇是端正,随我入此大阵也丝毫不疑,本姑娘会为你美言几句的!”
青书长揖到底,缓运丹田内力,笑道:“如此便多谢姑娘啦。”
小虞咯咯娇笑间,人已走的远了,青书运足目力,定定望着阵中小虞步伐转动,心中暗道:“小虞姑娘,或许你是一片好意,但人心隔肚皮,我可不得不防,暗中记诵入阵出阵之法,也是无奈,万望见谅。”
他目力超卓,自幼又熟读经史子集,玄门道藏,易经更是精研甚久,这“红尘炼心大阵”虽然含纳百家阵法之长,有五行八卦之妙,奇门九宫之玄,奇奥异常,但青书得见小虞步法,有易经道藏为底,窥一斑而见全豹,虽不能破阵,但也多有心得。
青书盘膝而坐,缓缓用功,心道:“如此便先等候一日吧,若是小虞没来,则是她有意困我,那时再出去不迟。”
正文 第五十六章 化势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5 0:56:28 本章字数:2799
圆真功夫卓绝,内力深湛,单以战力而论,当世除却寥寥数人,几乎无人是他敌手,外加他计谋又富,智识超凡,这一路追杀青书,可算是全力而搏,用尽机巧心思。但究竟青书名门高第,智略也是不凡,又有张三丰手把手相授绝技,又得“太极十三势”法意,体用之道,动静之理,了然于心,虽是打不过他,但到底逃亡千里,给他逃出生天。
此刻青书盘膝而坐,却是在体味这一路的生死相搏,武当的各种武学渐渐在“太极十三势”导引之下,不断融合。青书脑中蓦地生出一个念头:“太师傅是真真正正的大宗师,古往今来,能比得上太师傅的,也不过寥寥几人。达摩的东传武学纵然精妙,但也未必及得上太师傅即将创制成功的太极拳剑。”
太古之处,光阴至此,奔流不息,而逝者如斯。天才绝世,才华横溢者,虽不甚多,但也能有数百千余,但能为大宗师者,无论文武,皆是寥寥。
君不见唐诗宋词、歌赋文章千古传颂,称大家者几何?又观少林寺传承千年,七十二门绝技多为何人所创?
能开前人未有之先河,别出机杼,自成一体,流传千古者,皆为大宗师。
奇才和大师是不同的,大师好比巍峨的山脉,既无异峰凌空,亦无低洼幽谷,通体浑浑融融,无凹凸,无缺欠,雄厚壮阔;而奇才则是异峰突起,某一处可能要高过宗师,但挺拔有余,厚重不足,是以奇才可创出一门绝学大放异彩,或是将本门绝技发扬光大。然而开创武学体系,流传千古,却是任何奇才都做不到的。他们,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典范。
诸如萧峰,杨过,黄蓉,段誉,独孤求败,无涯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乃至于现今圆真,谢逊,张翠山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学奇才,天资卓越,横绝一时,但终究不可长久,不过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杨过创下的“黯然销魂掌”,固然别出机杼,厉害非常。但究其根源,不过在“九阴真经”“蛤蟆功”“独孤重剑”等多门绝艺基础之上,再独以霸道内力取胜,更进一步而已。
而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精妙绝伦,无物不破,但无筑基武功,不成体系,且要求太高,非资质悟性俱臻上乘者不能学。
至于无涯子、李秋水两人要创一门无物不包的绝世神功,也不过说说而已,终不能成。
换言文坛,又何尝不是如此?几百年来,浩浩然数十万人,唯唐宋八大家独领风骚,何也?各独树一帜,开创先河,能称宗师也!
其实天下各行各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不过皆为生计,佛说众生皆苦,其实并非没有道理。便是达到大宗师的境地,也免不了被七情缠上,不能脱身。
“武学一道,真正能称大宗师者,从古至今,太师傅算一个,达摩祖师算一个,其他的,却仿佛都淹没在漫漫时间长河里啦!”青书周身真气鼓荡,如是想道。
青书心中又想道:“天资横溢,优缺点并存,是奇才的最大特征,奇才本来就是一种缺欠,有优有缺,方能异峰突起。”想想又自嘲道:“或许我也只能勉强做奇才,而做不了太师傅那样继往开来、圆融无缺的大宗师吧!”
他脑中想了这许多,但“纯阳无极功”仍是自发自动,在体内自行运转,真气愈积愈厚,缓缓散入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之中,滋养营润。
约过了一柱香光景,青书渐觉一股热流自丹田中生出,沛沛然、暖融融,极是舒坦受用,他心中淡定,秉冲虚傲岸气机,将这股暖流向上导引。他内力本厚,经成昆一路,内息流转之际,自是更加的圆转如意。时辰不久,真气已渐渐遍布周身,到得后来,这件破烂的青衫被内气激荡,竟向外鼓胀开来。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青书已将此股热流在体内转了数遭,只觉得四肢百骸无一处不顺畅,无一处不坦荡,身子轻飘飘全不着力,仿佛凌虚浮在空中,施展“六穴返魂”所损耗的内力竟是恢复如初,还隐隐有那么一丝精进。
他心道:“这就是太师傅说的‘纯阳无极功’的‘太虚无极’的境地么?”这“太虚无极”之境,已是“纯阳无极功”极为高深的境界,再往上便是圆满之境,纯阳无极功功行圆满,武当上下,也唯有张三丰一人有此修为。
“太虚无极”冲淡平和,以“无为”固根本,正如道家所言的“怀抱金丹”一般,入神坐照,内力极为巩固,稳如山岳,岿然不动。唯有如此这般,方能修至“渊博似海”的圆满境地。
张三丰一身内力稳固如山,渊博似海,抑且精纯之极,着实已臻不可思议的境地。他三十六岁内力大成之后,日日锤炼,至此时百岁,已然六十四年。便是这一甲子的锤炼,外加通读道藏,时常纵横山水,抱膝长啸,动静体悟之间,渐渐悟出的“纯阳无极功”,又岂是泛泛?
但究竟如何,张三丰最先修习的,仍是那三四成的九阳功和玄门炼气之法结合而成的“武当九阳功”。“纯阳无极功”虽是武当派立派之基,积累真气也有非常手段,但到底根本重在锤炼,青书根骨资质悟性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修炼武当筑基内功已将内力积累到一个极为浑厚的地步,再而精修“纯阳无极功”,有菩斯曲蛇胆激发真气,乃至“龙入大海”,再至“太虚无极”,竟成张三丰二十四岁时方竟之功,足足早了他太师傅十年,精纯程度上,因有“纯阳无极功”易筋锻骨,也远远胜之。
此刻他内力修为更上层楼,内力在量上虽未增长多少,但于质而言,却是一个大飞跃。这境界一到,青书脑子里自然而然的掠过各式各样的奇招妙式,一招一式连绵不断,衔接起来,浑然天成,毫无破绽。
他蓦地长啸一声,衣袍一鼓一胀,纵起身来,双拳倒击,提膝压腿,一式“倒骑龙”打出,先从一套武当长拳开始。而后循序渐进,打完长拳,出招渐渐如带泥沙,掌若云霞漫漫,正是一套武当绵掌,而后又听呼呼风响,青书掌势一变,由柔转刚,浑然和谐,竟是武当高深内家拳掌“震天铁掌”,这两门掌法虽都是内家,但却截然不同,但青书交替间却浑无滞涩,显然已经融会贯通。他越打越快,胸口热流越来越暖,忍不住又是长啸出声,悠悠如龙,在整个幻阵中不住盘旋。
青书出招越来越快,也渐渐不成章法,开始还泾渭分明,看得出这一路是“绵掌”,这一路是“长拳”,到得后来,竟是东一招西一式,只见武当派精妙招式不断在他手中现出,“震天铁掌”“倚天屠龙功”“绵掌”“虎爪手”“大行神掌”交次使出,左一招右一招,青书长发狂舞,蓦地哈哈大笑,铿的一声长剑出鞘,淬出一道雪亮精芒,忽快忽慢,“绕指柔剑”“神门十三剑”“柔云剑术”等等都一一使出,使到后来,他东削一剑,西刺一剑,似已不为招式,不成章法,但仔细看之,却恍如画圆一般,劈削撩刺,俱都凌厉绝伦,却锋芒内敛,竟而圆润无缺,仿佛间似窥太极剑意。
好似半空中蓦地响过一道霹雳,青书蓦地高高纵起,剑出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