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苍龙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神苍龙道-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一出城门,却见闻太师的门人吉立率领着一支大军,从后面展开了追杀,平灵王心一横,立刻命令精锐禁卫军殿后,自己与后妃、近侍落荒而逃。

  经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却听得身后马蹄声响,平灵王心中一沉,知道自己的精锐禁卫军全军覆没了,但他来不及心疼,立刻命令近侍抛下宫女后妃,只带着八百精锐近侍和侧妃张飞燕,往东鲁方向逃去。

  平灵王把金银细软、各种宝物全都收进了豹皮囊中,与精锐近侍骑着快马,倒也摆脱了追兵,由于昼夜兼程,不出三天就来到了东鲁的地盘,在面见东伯侯姜文焕之后,将闻太师征伐东海之事详细说了一遍,并说明归顺之意。

  姜文焕见平日里不把自己放在眼中的平灵王前来投奔,自然是大喜过望,很痛快就结纳了,并且封平灵王为子爵,还送给了一块食邑。

  平灵王谢过之后,刚准备往自己的食邑出发,却见姜文焕看向张飞燕的目光中充满了贪婪,便开口问道:“姜大夫,不知此女是何人?”

  平灵王见对方称自己为姜大夫,心中不由一阵失落,但还是咬了咬牙,恭声说道:“此是臣的侍妾,姓张,名飞燕,最擅掌上舞,如果侯爷喜欢,末将愿将此女献给侯爷。”

  姜文焕的一双眼睛从没离开过张飞燕,干笑着说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平灵王笑着说道:“末将一片诚心,侯爷不要推辞,其实末将不不愿在外享受封邑,末将只想追随侯爷,希望有一天随侯爷杀向朝歌,推翻昏君,将来侯爷作了天子,我等也能做个一方诸侯,才解了一口心中恶气。”

  姜文焕呵呵一笑道:“本侯何德何能?敢图谋天子高位?这一点本侯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其实只要本侯保住这一方诸侯的位子就不错了。不过姜大夫愿意杀敌立功,本侯心中也是高兴,既然如此,你就做本侯的先锋官吧,食邑照旧归你,本侯另拨你五万人马,你先好好训练军队,之后随本侯攻打游魂关,共斩昏君,为我父报仇。”

  平灵王心中暗暗冷笑道:“你在这里装什么装?如果你不想做天子,为什么这么拼命的去攻打朝廷?还不是想以斩杀昏君的功德让大家推举你为天子?不过你不知道天子早已经被圣人定下来了,凭你这点德行怎么配?本王确实想做一方诸侯,不过却不是被你封的,而是要抢你的位子,嘿嘿,你现在强占了我的张美人,将来我要把你的后宫妃嫔全部占为己有。那张美人虽然给了你,却还会照样给本王暖床。”

  但是表面上平灵王还是装作兴奋激动的样子,躬身谢过了姜文焕。

  在第二天,平灵王被姜文焕把叫了过去。只见姜文焕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指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文士,对着自己说道:“姜老弟,昨天你退下之后,这厮在孤面前说你的坏话,让孤对你小心戒备,现在孤把他绑了,任你处置。”

  平灵王浑身一震,立刻跪倒在地,流泪说道:“末将蒙侯爷不世之恩,怎敢起二心?求侯爷将此人问斩,以证明末将的清白。否则的话,便是侯爷不信末将,这样的话,末将只有离开侯爷,远投南疆或者北海来证明清白了。”

  姜文焕双手扶起平灵王,笑着说道:“本侯如不相将军,怎肯将这厮擒来任你处置?又怎肯把此人的谗言如实相告?将军且放宽心,本侯立刻斩杀此僚。”

  说完之后拔出佩剑,立即将那文士亲手斩杀。

  “多谢侯爷对末将如此信任,请侯爷放心,末将定当重重酬谢侯爷的恩典。”平灵王的眼中悄然闪过一丝精芒,伏地说道。

  “嘿嘿,我自然要好好回报你,请你放心,你的女人我一定会帮你照顾好,你的士兵也定当为我所用,你的国土我也一定会帮你守好的。”

  平灵王的心中得意万分,今天姜文焕出手斩杀忠臣,必定再无人敢说自己的坏话,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展开行动了,不过眼下可不是时候,这姜文焕也是一员虎将,现在杀了岂不可惜?让他为自己冲锋陷阵岂不是更好?

  且说闻太师率领大军平定了平灵王,忙着安抚百姓,收编降兵。清理战利品。当天晚上又在东海城中大摆筵席,一是庆祝次战得胜,平定了平灵王,而是款待敖丙,以示感谢之意。

  “平灵王已逃走,不知太师对于东海城如何处置?”敖丙在席间忽然问道。

  “老夫准备依照旧例,请天子册封望族子弟,在此建立侯国,永镇东海。”闻太师诧异的看了一眼敖丙,随后问道:“不知老夫所言有何不妥之处?小友有话不妨直说。”

  敖丙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晚辈倒是有几条建议,不知太师能否采纳?”

  本书首发17K小说网(。17k)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东海郡! '本章字数:3326 最新更新时间:2014…10…04 09:00:00。0'
  闻太师听了敖丙的话,呵呵一笑说道:“小友但说无妨。”

  敖丙对着闻太师一抱拳,恭声说道:“太师有没有想过不在此地建国,而是直接设立郡县,由朝廷直接掌控?”

  “设立郡县,由朝廷直接掌控?”闻太师一怔,随后问道:“怎么个掌控法?”

  敖丙缓缓说道:“可从为朝廷立功的中下级将领中选派一些人手为一郡郡守,郡下设县,设县令,既可处理一地政务,又能镇守地方,同时还要规定,无论是郡守还是县令尽皆不授予封邑,而是由朝廷发放俸禄,官员尽皆有考核与任期,天子可直接任免,我们还可在郡县之下增设其他将佐,这些将佐尽皆由朝廷任命,一是分郡县长官之权,二是起监督牵制的作用。这样一来,这些将领既受天子直接掌控,又受当地将佐监督,再也不会出现诸侯举国反叛之事,更可以为朝廷镇守地方,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随后说道:“祖宗之法,从来没有过这等规定,如果我朝如此做,会不会引起诸侯不满?”

  敖丙却是淡淡冷笑道:“现在诸侯之中对我朝不满的难道还少吗?在下且问太师,那些宗室贵胄立下了何等功劳?为何就要受封侯位?而眼下正值我朝危急存亡之秋,各地诸侯反抗不断,众将立下大功,却无尺土之封,如何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难道一个忠字真能让他们为国尽忠,死而后已吗?更何况,就算某些忠臣良将真的为国尽忠,难道朝廷不需要对他们进行褒赏吗?更何况,如果我成汤天子将此制度推广到整个天下,以后诸侯全无,又何来诸侯反叛之说?”

  闻太师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倒也有理,只是祖宗之法,轻易不能更改,否则定会被群臣所阻,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敖丙冷笑道:“如果祖宗之法真的不能更改,那么我们就要学着三皇五帝的传统,将天子之位不断的禅让下去,哪里还有什么成汤天下?如果当初不是夏启王破坏了祖宗之法,哪里大夏王朝的五百年国祚?所以历史证明,祖宗之法也不是一定要守的,关键是要看当政者是不是下定决心,只要我朝天子原意下此决心,万事都不是没有可能。”

  接下来,敖丙又用元神传音道:“更何况我朝气数将尽,即便是不改祖宗之法也避免不了最终的命运,改了之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到底该如何行事,还请太师自己做决断。”

  闻太师沉思了半晌,忽然轻轻叹息一声,用元神传音道:“小友此论的确有理,待我回朝之后便上奏天子,此事干系重大,需要天子以及群臣同意才可施行,不过还请小友放心,老夫必定竭尽全力,劝天子行此新法。”

  敖丙轻轻一叹,也知道太师所言属实,便不再多说,只是问道:“不知太师何时还朝?”

  闻太师沉吟片刻,说道:“老夫准备三日后班师还朝,这一次平定平灵王,老夫比预计的提前了两个多月,多亏小友帮忙,老夫回去之后一定上奏天子,为小友请功。”

  敖丙却摆手说道:“太师不必如此,在下并不想受到什么封赏,只不过是想万民百姓日后少受战乱之苦而已。此次太师还朝,在下还有两件事要拜托太师。”

  闻太师立刻痛快的说道:“有什么事尽管说来,小友之事就是我闻仲之事。”

  敖丙正色说道:“也无他事,只是拜托太师在回朝之后,无论用何手段,务必杀了奸臣费仲与尤浑,这二贼子乃是西岐的奸细,这二贼子当初引诱天子杀了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只要杀了他们,将首级献给二侯,并向东南两路诸侯解释清楚因由,必能令他们退兵,可解我朝东南两路战事。西岐不尊天子,擅自出兵征伐北伯候,我朝正好以此为借口进行讨伐,一旦西岐被灭,天下诸侯自然安定,我朝江山庶几可保。”

  闻太师闻言,浑身剧震,思索片刻后郑重说道:“老夫一定尽力而为,如果真能保住成汤天下,小友之功当为第一,届时老夫定会表奏天子,对你整个四海龙族进行封赏。”

  敖丙抱了抱拳,表示感谢,然后又用元神传音道:“还有一事,请太师务必小心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此人外表忠义,心实奸诈,多余的话在下也不便说,太师日后自知。此事已过,晚辈明日一早便要告辞了,呵呵,在下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回我东海了。”

  闻太师自然不知道敖丙说的好长时间,竟然是指包括幽冥血海中的数十年,随口感叹了几句,又与敖丙痛饮了一番,这才散了宴席。

  第二天,闻太师率领众将与敖丙辞别,又将敖丙擒下的平灵王众将进行收编,并派了几名心腹将领,帅五万大军再加上新收编的十几万平灵王旧部留下驻扎东海城,这才率领吉立等大小将官二百余名,带着二十万大军班师回朝。

  闻太师回朝之后,纣王率领文武百官亲自迎接,闻太师谢恩之后回府休息。

  第二天早朝,太师双眼扫视之下,但见费仲尤浑也在其中,便向纣王问道:“臣在出征平灵王之前,将此二人打入牢中,不知是陛下为何将他们放出?”

  纣王陪笑说道:“我观此二人并无大恶,便擅自做主放出二人,太师劳师远征,征战数年,为国操劳,何必为此二人而大伤肝火?”

  就在这时,却听得麾下大臣联名参奏费仲尤浑飞扬跋扈,**大臣,并蛊惑天子残杀忠良,搅乱社稷,并将近年来两个贼子所收受贿赂的礼单都一并呈了上来,闻太师闻言大怒,跪请纣王下旨杀此二人。

  纣王见闻太师及群臣尽皆跪倒在九间殿,尤其是闻太师受先王托孤,帝乙先王在临终之时要求纣王事之如父,现在见他行此大礼,如何受得了?无奈之下只能应允。

  见纣王同意了,早已将二臣恨得牙根痒痒的虎狼侍卫立刻将他们拖到了午门外,一刀斩讫。

  闻太师见斩了二贼,终于松了一口气,又提出将二贼子的头颅送给东南二路诸侯,以解战事,纣王本来想要保全他们的尸首,却又听得闻太师奏言,他们以尸首为国立功,可封爵位,惠及子孙,纣王这才勉强同意。

  闻太师又向纣王上奏折,请求建立东海郡,纣王因为费仲尤浑被杀,心情不佳,推说身体不适,便宣布散朝,闻太师无奈,只得退去。

  半月之后,闻太师带着东南两路诸侯退走的消息来到宫中,亲自向纣王汇报。乘着纣王高兴之余,便把设立郡县的好处详细向纣王进行了汇报。

  纣王本就是个聪慧的君主,一听之下自然就明白了事情的利弊,当即准奏,经过征询闻太师的意见,便命游魂关总兵窦融兼任东海郡守,又任命郡尉以及十几个县令、县尉,正式成立了东海郡。

  纣王设立郡县的消息传来之后,黄飞虎等数十个贵族的心中都很不满,但是他们听说是闻太师的主意,更何况东海郡的设立并没有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便都不再多言。

  唯有黄飞虎的脸上有不平之色,回到王府与周纪、黄明、龙环、吴谦及其弟黄飞彪、黄飞豹说起此事,愤愤地说道:“我黄某奉王命征伐东海,立大功二百余场,被天子封为王爵,却无尺土之封,而窦融区区总兵,竟能获得东海一郡,虽然天子规定有任期,却又言明当下乃战乱时期,允许连任,这其实与一方诸侯有何区别?亏得黄某尽忠为国,贵为王爵,却不如区区一介总兵,此恨实在难消。”

  周纪却小声说道:“大王,依我说,我们不如反了他的,现在天子昏乱,江山几欲不保,更加上天子赏罚不公,大王虽是皇亲,却也遭到如此不公的待遇,而末将听闻凤鸣岐山,西岐贤王姬发拜昆仑异士姜子牙为相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我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