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抖擞的应召丁壮,却不约而同升起了一种惭愧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油然的敬佩,敬佩这些有胆子应召的勇士。
阳光灿烂,万里无云。
此时此刻,这些百姓们的心中只有惭愧和敬佩,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想到:这八百丁壮固然都是勇士,可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中又有几人能从战场生还?也许,这就是做勇士的代价,难免战死。可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他们死去的只是身体,而却将留下发人奋起的精神。
……
第二天的训练一如昨日,入夜乃停。
百姓们都有事做,很少有人一直看到晚上,留到最后的只有七八人。
这七八个人彼此相识,下城后,相对一笑,彼此一揖,各自归家。
有去城西的,有去城南的,有去城北的,有去城东的。
城西黄、严诸氏、城南淳於等家,城北郭、辛等氏,城东张、赵两家。
原来,这几个人并非寻常的百姓,而是城中诸豪强大族家中的宾客、奴仆。他们都是奉本族家长之令,特地登城窥探荀贞练兵的。
郭、黄、淳於、张、赵、严等家虽不肯出人助荀贞南下,但他们或为仕宦之家,或是士族,族中不缺懂晓军事之人,有的族中更有人杰,他们都看出了荀贞南下的风险,也看到了这个“风险”会给阳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就如文太守的担忧:万一荀贞兵败,波才回师北上怎么办?
所以,他们无法做到无动於衷,都派出了宾客或奴仆登城窥视。
辛家派出的是个知晓兵事的宾客,回到家中后,回报辛家的家长:“荀掾今天总共做了三件事:上午教新卒辨识金鼓,下午教新卒队列,以及把钟功曹招募到的八百丁壮编成了什伍,分发了兵械。”
辛毗、辛评、辛瑷等辛家子弟也在座。
辛评蹙眉说道:“上午教新卒辨金鼓?军中金鼓号令极多,甚是繁杂。只一个上午的时间,够么?”
宾客答道:“军中号令确实繁杂,但我今日观之,荀掾似将之简化了,大部分都没教,只教了闻鼓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
“只教了这四种?”
“是。”
辛毗插话说道:“进、击、止、退,若是只教这四样,一个上午却是足够。”他沉吟片刻,又说道,“新卒只有步卒,没有骑士,不必考虑步骑金鼓之不同。这四种号令虽然简单,但实用,用来对付精锐之师不行,用来对付波才这样的乌合之贼恰到好处。”
“小人也这样认为。”
辛家的家长问道:“队列呢?教了什么队列?”
“荀掾先是令各部新卒依行、伍立定,站立不动。站了一个时辰后,又教他们立在原地,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卧倒,时而后摔。如此,又练了半个时辰。最后,又教他们以‘队’为单位,绕高台缓跑。我听城头的郡卒说,荀掾昨天下午也是教新卒队列,也是这样训练的。”
辛家的家长说道:“站立不动、左转后摔、绕台缓跑,像是在教阵法?”
辛评、辛毗饱读兵书,两人低头忖思了下,说道:“像是。”
辛家的家长再又问道:“给八百丁壮编伍,分发给他们军械,荀掾是怎么做的?”
“右兵曹史戏忠亲自给丁壮编的什伍。下午编伍成,荀掾亲自给他们分发兵器。在分发兵器之前,他与戏忠、荀攸先把丁壮依照身高、体格分成了几队,接着给以不同的军械。个矮之人给以矛戟,高大之人给以弓弩,强壮之人给以旌旗,悍勇之人给以金鼓,又专门把瘦弱矮小的人留在一边,没给兵器,大概是要把他们用为军中杂役。”
辛毗赞叹说道:“《司马法》云:‘凡战,非阵之难,使人可阵难,非使可阵难,使人可用难’。行军打仗最难的不是布阵,而是得人而用并使其各称其职。《吴子》云:‘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荀掾分军械之举正合《吴子》之教,深得《司马法》之要也。”
宾客说道:“我听城上的郡卒说,之前,荀掾也是按照这个方法给那千余新卒分发军械的。”
辛评、辛毗、辛瑷同时转目坐在主位上的辛家家长。
辛家家长抚须笑道:“荀家子练兵颇有章法。前数日,贼兵围城,他带宾客出城击之,此是勇也。今两日,他城外练兵,有条有序,此是智也。智勇双全,不愧荀家乳虎之号,难怪他这几年声名鹊起!佐治,玉郎,你们的请求我允了!你们这就去族中选挑壮勇吧。”
出人助荀贞南下是件大事,辛评、辛瑷只是族中后辈,做不了这个主,最后拍板还得家长。经过今天一天的观察,辛家家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辛评还好,辛瑷喜形於色。
辛家的家长说道:“荀家子虽有智勇,此次南下以寡击众,胜负仍是难料。玉郎,我虽允了你们从选人助他南下,可没答应也让你南下啊!你欢喜甚么?”
辛瑷急了,直身前倾,跽坐说道:“瑷自幼散漫,浪荡为业,读《庄子》,掩卷神游,觉人生在世如沧海一粟,又觉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因不知吾身之何去何从,因觉今世之了然无趣,直到数日前守城与贼战,於城头数千郡卒民夫的屏息凝观中,於野外十万贼众的喊杀震天中,驱良驹、驰出城、奋入其中,以手中剑横行而出,凯旋归,方知人生之乐!仗七尺之剑,蹈锋履险,死而不顾,归为万民迎,大丈夫当如是!
“数年前,我在文若家中初见贞之,当时,他刚自请为繁阳亭长不久,与之对谈,言无出奇之句,观其举止,行无惊人之举,一如寻常人耳。数日前,我在城头又见他,他率众出城,奋击贼兵,斩将掣旗,一往无前,竟如脱胎换骨。……,家长,我辛氏与荀氏齐名州郡,并结有姻亲,公今不让瑷南下,是想让天下人嗤笑我辛氏,让天下人以为只有荀家有英雄,我辛氏就没有俊杰么?”
他把双手从膝盖上拿开,离席跪拜,大声说道:“瑷愿使天下人知,我辛氏亦有英杰!”
辛评赞道:“玉郎壮志!”
辛毗笑道:“此英雄之志也。”
辛瑷生的美貌,不但为郡人所喜,也被族人钟爱。
辛家的家长很喜欢他,实是不愿他从荀贞南下的,但见他神情慷慨,听他振奋之言,知他决意难改了,稍微犹豫,做出了决定,说道:“好!你既有此志,吾身为家长,自不能阻之!”起身把辛瑷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说道:“就让天下人知,我辛氏亦有英杰!”
——
1,两汉军队内部的管理制度大体就和《尉缭子》中所述的一样。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汉简里记道:“……其旗,卒异其徽”,“左部司马旃胡青,前部司马旃胡赤,右部司马旃胡白,后部司马旃(胡)黑”,“左什肩章青,前什肩章赤,中什肩……”。
军官和士卒也有区别:“色别,五百(官名,大约相当屯长)以旃上齿色别,士吏(队率)以下旃下齿色别,什以肩章别,伍以肩章左右别,士以肩章尾色别”。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48 选编死士
谢谢书友的捧场。
——
得了家长的许可,次日一早,辛瑷、辛评、辛毗就开始从族中的宾客、徒附、奴隶中选人。
在选人前,辛评、辛毗征询了辛瑷的意见,问他想带多少人。
辛瑷答道:“二十骑足矣。”
辛评说道:“二十骑?”
辛毗问道:“你打算只带骑士,不带步卒么?”
“正是。贼众十万众,荀掾帐下只两千人。我族中宾客、徒附、奴加在一块儿,四五百人,就算我把他们全带走,对破贼而言亦无多大作用。与其如此,不如只带精勇的骑士。”
辛瑷说的很有道理。荀贞只有两千人,波才足有十万众。就算他把族中能用的人全部带去,也只是给荀贞多了几百人而已。两千多人对十万与两千人对十万差别不大。与其是这样,不如只带勇武的骑士。兵贵精不贵多。
辛评、辛毗经过考虑,认可了他的意见。
前些天相助守城的时候,城中各大族都出了不少人,辛氏也出了一些宾客、徒附、奴,都是勇敢可靠的,便从这些人中拣选。先选出会骑射的,大概三十多人。又从这三十多人中选,家有父母在而无兄弟者不要,有伤病者不要,最终选出了二十三人。
辛瑷穿上皮甲,挂起长剑,率此二十三人环拜於庭中树下,辞别家长。
家长端坐堂上,受了他们这一拜,随后,整衣冠,从堂中出来,将辛瑷等人一一扶起,与辛评、辛毗等族人把他们送出门外。
辛评、辛毗想把辛瑷送到荀贞的营中,家长却止步於宅门内,并制止他们出去。辛评、辛毗不解其意,家长也不解释,直等到辛瑷率那二十三人远去,身影消失街角后,才说道:“玉郎有为天下英杰之志,捐躯赴险,此男儿之行也,尔等何必效妇人之态?”
辛瑷率二十三人,出里门,上长街,直行出城,一路上招惹来许多目光。
“这不是辛家玉郎么?披甲带剑,策马驰行的,这是作甚去?”
“他往东边去了,东城门外正是荀掾操练新卒的地方。莫非,他是要投军南下?”
“投军南下?啊呀,若真如此,那可太了不起了!”
辛瑷貌美,每当他出行之时,常有女子追从,听得别人猜测他是要投军南下,追着看他的那些女子越发倾慕他了,有胆大的乃摘下头饰,欲投到他的马上。奈何辛瑷不好女色,目不斜视,只管催马行驰,把她们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快到城门时,碰见了一辆辎车。辛瑷从车边驰行而过。
车中一男子掀起了车帘,往外看去,瞧见了辛瑷率众驰过的背影,向车后看去,又看到街上许多女子或惊喜舞蹈,或失态尖叫,不觉问道:“此谁人也?”
边儿上一个女子答道:“阳翟满城只有一个男子出行能引起此等场面,必是辛家玉郎。”
先前说话的男子虽非阳翟人,来过阳翟几次,也听过辛瑷之名,啧啧称羡,说道:“也不知这辛玉郎到底何等貌美,竟引得城中女子颠狂至此。可惜,刚才没看到他的相貌。”
“听街上女子尖叫,他这似是要出城投军。夫君既想观他相貌,咱们可快点登城,或可一见。”
对话这两人正是费畅之弟费通和费通之妻迟婢。前两天阳翟解围后,费畅担忧他们的安全,把他们从乡中接了来。一到阳翟,他俩就听说了荀贞将要南下击贼之事,继而又听说他在城东练兵。两人生长乡中,见识不多,没有见过练兵是个什么样子,因此准备登城看看。
费通点头称是,说道:“好!”催促车夫快点驾车,至登城处,与迟婢下车,两人上城。费畅派了两个家奴侍从他二人,守卒认得,不敢阻拦。上到城头,费通急不可耐的按住城垛,往下观看,正瞧见辛瑷带着二十三人正在过护城桥。
迟婢没有看辛瑷,而是展目远观,向远处的操练场上看去。
场中高台上,一人着黑衣、戴高冠,跪坐将旗下。在这个人的左右,两个甲士执赤旗而立。在这个人身侧,又有一甲士捧剑肃立。在台下,又有二十余披甲的骑士相对而立。
高台前,广阔的场地上:两千人分在七八处,或习队列,或习旗鼓,或习弩射,或演练武力。喊杀、金鼓声振地,尘烟弥漫,虽然声大,但从城头上远远望之,整体却井然有序。
迟婢心道:“跪坐旗下的那人,肯定就是荀贞了。”
她猜的不错,这人正是荀贞。
……
荀贞正跪坐/台上观新卒、丁壮操练,一个甲士来报:“辛瑷求见。”
“辛瑷?”
“他带了二十多人,说是要投军南下。”
辛瑷生性疏懒,并因受族人宠溺之故,与人言谈时常直言无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不熟悉他的人看来,又似有“骄狂”之嫌。疏懒、骄狂,性子不讨人喜。
荀贞与他相识多年,对他的性子知之甚深,也被他“冒犯”过好多次,虽不介意,然亦为之头疼,今闻他带人前来,欲投军南下,怔了一怔,却大喜起身,说道:“玉郎来了?好,好啊!快牵我的马来,我要亲迎之!”
城中那么多豪族大姓,辛瑷是第一个、也可能会是唯一一个前来投军,欲从他南下的。这太难得了。并且,辛氏不但是士族,还是荀氏的姻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荀贞都应该亲迎。
而且,前些天守城,辛瑷也曾从荀贞出城“击贼”,并在与“贼兵”的战斗中救过文聘一次,若言步战之能,他不及许仲、刘邓,但较之骑射,却胜过许、刘,也可算是一员勇将了。
相比这几个好处,他不讨人喜的性子只不过是个不值一提的小毛病罢了。
下了高台,荀贞令程偃:“去把公达、志才叫来。”
戏志才在操练那数百丁壮。荀攸则在新卒各曲中巡视。
他两人很快就过来了。
荀贞说道:“玉郎带人来投军了,咱们去迎迎他。”
荀攸甚是惊奇,叹道:“贞之,闻吾等南下,满城衣冠壁上观,唯玉郎前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