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阀天下-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卫将军说:“海南王阁下,你是这当今世界上最顶级的政治家,你永远都这么充满希望,你永远都给人以一种理解和宽容的力量。”

    陈中笑着说:“大卫将军,我们的宽容,不代表没有底线,我们之所以在努力的蓄积力量,就是想让这个游戏更加刺激一点。也许我们有一天会在太平洋的战场上相遇,我们也许会是盟友,也许会敌人,那时,我们也许会用职业军人的对话方式,交谈这个世界的变化,决定这个世界的新的格局和结果。”

    陈中之所以和大卫将军谈到这些,他们都知道,美国正在中国做些什么,他们已经悄悄的而且很体面的加入到了瓜分中国的行列。

    在这个历史时期,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首先提出的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曾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美国的南北战争后,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

    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

    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

    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占中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也在下降。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门户开放”政策采取了对列强的讨好方式,提出了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西方列强在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的瓜分达到疯狂的地步。各国分别划定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在山东划定势力范围,强租胶州湾,俄国在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国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在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日本在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内各自划定一些享有优先权或独占权的区域。甲午中日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夺取矿权与铁路修筑权、强占港湾和租借地,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陈中就当前的大清现状不无痛苦的说:“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已经是无语了。泱泱大国却这般孱弱,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

    慈禧这个老太婆只知道在宫廷内玩弄权术,但是,见到列强开到家门口的军舰大炮,就吓得魂飞魄散了。我们的民族在一个只懂得争宠的女人手里,除了谄媚就是卖地,只为她求得暂时的欢愉。殊不知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会让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巨人轰然倒下!

    用一个民族的尊严去换来她一个人的安逸,用一个万里河山去讨好来到家门口的强盗!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海南王阁下,你似乎很激愤。”大卫见到陈中有些激动说。

    “对不起,大卫将军,我们海南的朋友,我有些激动了。你们的国家的对华行为,并不影响我们私下还是朋友的关系。我的确已经非常愤怒了。这也许是一个历史的转折,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契机。

    总之,清廷的存在,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的民族的发展,我们海南现在已经无需隐瞒了,我们即将对清廷开战,去推翻腐朽的朝廷,重新给我们的民族树立尊严和信心!这是我此生不变的意志!”

    大卫说:“海南王阁下,您的志向一定会实现的,我们永远都是支持强者的,我相信,当你竖起反清的大旗时,虽然有许多人很不舒服,但是,最终他们的天平还会偏向你这边的。

    十五年前,你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他就和我谈到过同样的话题,他曾经也是这么渴望,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你们民族的现状,可是,那时的历史时机极不成熟,你们的经济还不是很强大,还缺少很多的人才。所以,你的父亲,那时真的很急躁,甚至一度的急功近利。

    后来,他看到了你的成长,他在给我的书信中忽然表现的很是兴奋,我能够读的出来,因为他从你的身上看到希望。

    海南王阁下,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祝福你,希望您的伟大志向能够实现。”

    “谢谢你的祝福,大卫将军。我想,一个逆天的游戏即将开始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德国之鉴
    大卫将军此次海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对于海南做一次试探性的访问。针对海南的发展,希望能够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合作。

    陈中也非常清楚,美国人绝非池中之物,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一定是美国。

    美国人很聪明,中国不过是一只还在沉睡的雄狮,在这只雄狮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帝国辉煌,是任何了国家和民族都无法相比的。

    这种雄狮总有一天会醒来,不是哪一个强悍的军事帝国可以用武力征服的。妄图吞并中国的日本,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尝到因不自量力而酿下的苦酒。

    而聪明的美国人用极其灵敏的前瞻性嗅觉,对于中国国内的各方势力进行详细的评估,他们更愿意相信,十年后的中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个可以改变中国历史的,就是这个目前还不被人注意的一个小小海南岛。

    于是,美国人此次带来了一部分机械的出售的协议,和钢铁方面的技术投资,同时,也带来了战略性的建议。

    大卫和陈中探讨了海南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国家发展的借鉴性经验。

    他们在谈到德国时,就着重分析德国的政策再近一些年来的起伏变化所带来的优势和弊端。

    德国的发展第一在战略目标超出国力所及。大战略目标,即国家战略目标,是国家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奋斗方向。它在大战略的诸多要素中处于核心和龙头地位。

    目标正确,全局皆活;目标错误,满盘皆输。正如乔治·马歇尔所说:“只要目标正确,连一个尉官也能制定战略。”

    在确定大战略目标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平衡,最关键的是所要达成的目标与力量之间的平衡。历史上,因目标过大,超出力量支撑能力而导致战争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1871年,俾斯麦经过三场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后,精心制定了所谓“大陆政策”,确立了达成“有利于德国的欧陆大国平衡”的大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全面分析了欧洲各国力量对比和各国战略趋向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是,1890年3月,德皇威廉二世迫使俾斯麦辞职后,开始对德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特别是1897年改组内阁后,具有强烈扩张思想的人士入阁担任要职,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调整为“世界政策”,提出建立“世界帝国”的战略目标。

    威廉二世进行的战略调整,主要是基于对德国综合国力的过高估计。诚然,上个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总量“超英赶美”,稳居世界第二,特别是电力和化学等新兴工业更是占绝对优势。

    但是,就综合国力特别是国际动员力和战争潜力看,老牌殖民强国英国仍是世界老大。实际上,德国的殖民地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海军力量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视海军为生命线的英国相比,更是差距较大。况且,确立了这一目标,等于是向“有利于旧的、老资格的大国的国际秩序”发起挑战。

    不管你的国力有多大,如与世界主要列强为敌,必然难逃失败的命运。可以说,威廉二世后来一系列的战略失误,都与战略目标过大有关。这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大的战略失误。

    德国第二个战略失误表现在未搞清楚国家核心利益。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发展和安全需求诸要素的集合,是决定军事力量发展的根本因素。

    从历史经验看,可将国家利益分为深层国家利益和表层国家利益。深层国家利益是指攸关国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必须全力以赴去争取。表层国家利益主要是指不影响国家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短期利益。

    有时为了维护深层国家利益,可以搁置甚至牺牲表层国家利益。有时,受大环境所限,即使是深层国家利益,也要讲究方法节奏,以间接稳妥的方式,逐步实现。

    事实表明,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到底哪些是深层国家利益,哪些是表层国家利益,是一个复杂的战略问题。

    19世纪中叶,俾斯麦认为统一是德国的深层国家利益,统一高于一切。为此,当普鲁士大军在萨多瓦战役大胜,千年古都维也纳已敞开大门的情况下,俾斯麦坚决反对进军维也纳,力主与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为确保奥地利在即将到来的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创造了条件。为此,他不惜以辞职相威胁,迫使普王威廉一世和军方让步。

    因为俾斯麦认识到德国统一的主要敌人并不是奥地利,而是法国。

    近几年来,德国各界对其国家利益的认识极不统一。对德国来说,在面临着法俄两强东西夹攻的险恶形势下,本土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本土与殖民地的关系,就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德国各利益集团却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各自狭隘的利益需要出发,影响和干扰了国家的重大决策。

    以海军大臣蒂尔皮茨为代表的海军派认为海上利益是“德国的生死问题”,力主发展海军,并全力准备对英作战。陆军派则主张全力发展陆军,重点打击法国。

    金融家和商人们希望进入巴尔干、土耳其和近东,要求优先打击俄国。

    东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们则要求优先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时任德国宰相的贝特曼…霍尔韦格悲叹道,结果是“向每一方挑战,又妨碍了另一方,而且在所有这些进程中实际上削弱不了任何一方”。

    更为可悲的是,作为最高决策人的威廉二世缺乏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对深层国家利益和战略重点缺乏深刻认知,常常受狭隘的利益集团所左右,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到处扩张,四处树敌,政策和策略相互矛盾、彼此抵消,犯了大战略之大忌,最终将俄、英等强国都推入主要敌人法国的怀抱,将自己逼上绝路。
第一百八十四章 利益逻辑
    大卫说,德国威廉二世的战略调整,直接导致了德国向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迅速划去。

    他们盲目的制订巨大的战略目标,在自己羽翼还未丰满的时候,就已经招引了太多的敌人,因而,在对手的瞩目之下,你再也没有赶超对手的机会了。

    陈中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战略性的错误是致命的。如果战略的方向出现了偏差,那么,即使你拼了命的去努力,最终也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你每前进一步,就是巨大的后退。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向,即使发展再慢,他始终会站在不败的地方。

    德国威廉二世不单是战略方向出现了偏差,没有搞清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而且,有表现出了绝对大国的清高,这种清高在很大程度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