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行-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夏国,殿前司步军向大宋河东军投降。”又是一个将军大声地说。
  更多的士兵都将扔掉手中的武器,蚂蚁一样排成长龙从河东军面前走过。
  这次换防总的来说秩序还是很好的,若是在平时,只需半个时辰就能结束。可这些党项人饿得只剩半条命,动作也迟缓许多,竟耽搁了小半个时辰。
  好不容易等到防务交接完毕,孙重山见党项人已经彻底变成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才笑着对王师信说:“妥了。”
  王师信冷冷地说:“敢问将军,这七千人马河东军将如何安置。”
  孙重山来的时候已经在杨华那里得到指示,见王师信问起,回答说:“王大人放心,我家大人也不是一味嗜杀之人。这些投降的士兵,大人都将发给路费遣散回家。”
  “替我多谢你家大人。”听到杨华保证这七千人地人身安全,王师信松了一口气。
  “呵呵,王大人,等下会有人引导这些降军出城去军营安置的,放心好了。”孙重山笑着说:“我家大人说了,王大人乃忠贞之士,而大人他又最喜欢你这种忠义之人,日后必定重用。我马上叫人送你去见杨大人。”
  信苦笑这摇头:“重用,如何重用。王师信深受我重,却不能保家卫国,又怎么好意思再做官。”说完话,他突然高高跃去,一头撞到皇宫门那只巨大的抱鼓石上。
  热血迸起,那只石,反要沾上油脂和饭粒。胡须的尾部还要开叉,发黄,弄得杨华很是狼狈。
  迫不得已,他只得请李清照过来帮自己简单处理一下。
  虽说是简单处理一下,过程却也复杂。李清照先用小剪细心帮他剪齐胡子,然后用皂角洗干净,等胡子干了之后,敷粉、上桂花油,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
  现在,杨华看起来利索了很多。
  他叉着脚站在皇宫门前,双手抱胸,平静地看着前方:“可以开始了。”
  杨志走到门前,大声吼道:“大宋河东军,接受夏国国君李乾顺的投降,仪式开始。”
  几个东倒西歪的太监快步走了出来,手中扶着一个形容憔悴的中年人。
  那人走到杨华面前,推开众太监,手中端起一个盘子,上面放着西夏国皇帝的玉玺:“夏国国君,李乾顺向大宋投降。”
  杨华哈哈大笑,昂首接过玉玺,径直扔在地上:“没有夏国了,还要玉玺何用。从即日起,贬夏国国君李乾顺而河间王,转送太原安置。”
  “万岁,万岁!”
  几千河东军士兵都欢呼起来。
  “河东军万岁!”
  “杨大人万岁!”
  ……
  微微闭上眼睛,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滋味。
  良久,杨华这才一把扶住李乾顺,温和地说:“河间王乃至诚君子,你也不要担心,我家皇帝定会善待你和你的家人的。我西征之时,已在太原为大王起了一处宅子,连用人都给你准备好了。”
  李乾顺看起来稀哪个是一个儒雅的文人,听到杨华这句话,他苦笑道:“将军有心了。”
  “自然有心。”杨华笑着说:“党项在我河东西面,中间只隔了一道黄河。正如本朝太祖皇帝说的那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嘿嘿,河间王让本大人失眠很长时间了。”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三十二章 政治
  杨华这么说,李乾顺也只能苦笑了,失败者也只?羞辱,而杨华是天承朝最跋扈的将军,素来都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也许自己将来还真要仰他的鼻息了。
  接受完李乾顺的投降之后,杨华命令杨再兴带着一支一千人的军队带着这个西夏国君回太原去。随行的还有中护军指挥使,杨华的侍卫长折彦文。这两个人都身上带伤,杨再兴断了一条左腿,已经没办法指挥军队。而折彦文则断了两根肋骨,也只能让他回太原休养。
  这次西征,河东军损失虽然不大,可三员大将的受伤还是让杨华颇为恼火。尤其是赵明堂,因为身上的伤实在太重,基本宣告其军事生涯的结束。
  李乾顺做了这么多年的西夏国君,应该说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走的那天,还是有不少西夏旧人随同前往太原,以便服侍,其中还包括杨华一直不能招降的李良辅。
  站在皇城的城楼上,看着李乾顺的背影,已经大量的随行官吏。杨华禁不住感叹,李乾顺这人还算是不错,很给恩好感的。如果不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或许还能同他交一个朋友。
  在杨华同他接触的这段时间看来,此人气质高雅,说话谈吐都很坦诚,对如何治理国家很有一番减低。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西夏的国君,这样的人才杨华是不肯放过的。而今,也只能叹一声可惜了。
  不过,同李乾顺这段时间地交流还是让杨华对如何治理宁夏有所启发。李乾顺以前亲政之时,一直致力于民族融合与汉化政策,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杨华也老实不客气地全盘接收了他的政治遗产。
  沙州、甘州、凉州那边且不说,毕竟是党项人的固有地盘,杨华还没办法接受那里的政权。也只能听任那三万沙州军割据,留待以后以军政手段解决。就目前的宁夏而言,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
  首先,当然是实行汉化政策。党项的发式自然不能保留,于是,杨华发布一条命令,所有宁夏人都必须剔光头发,等以后长出来后再结成汉人的发式。为了推行这道政令,那十多完俘虏兵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些家伙在银川造了很大的孽,也剔了发,算是同杨华站到一条船上了。现在回到本乡之后,大多做了厢军。而在河东政治体系中,军人地地位极高。于是,这些俘虏兵在做了厢军之后,很多军官还兼了地方团练、知寨‘、保正等基层组织地头目。这在李乾顺时期根本不可想象,在得到利益后,这些毫无廉耻的家伙执行起杨华的命令来,更是卖力。
  这十多万人牢牢地控制着地方政权。四出设卡抓捕顶着党项头式地百姓。勒令所有百姓说汉话。穿汉服。闹了个不亦乐乎。
  虽然他们做事态度粗暴。不讲政策。很有现代镇城神管地风范。但工作效率却是极高。而杨华也默许了他们地出格举动。只要不闹得太过分。对于这些家伙他还是很宽松地。民族融合就是一场革命。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还是需要国家强制暴力地。
  有这批还乡团和既得利益者地存在。杨华感觉自己在西夏地根基算是稳固了许多。按照后世一个伟人地阶级分析法。国家就是一个阶级镇压另外一个阶级地暴力机器。阶级问题不是宁夏地主要矛盾。而民族问题地解决才是重中之重。
  这批俘虏军有十多万。而宁夏总人口也不过两百来万。可以说。这些人代表着宁夏路地社会主流。笼络住这么一批人。才是杨华现在最需要做地事情。
  随着地方政权地建立。银川军也出发去河套平原了。
  那边地情况比银川平原要复杂些。银川平原人口众多。百姓多以小自耕弄为主。
  随着党项贵族大地主被河东军整个地连根起出,小自耕弄已经成为宁夏路的主体阶级。银川平原民心稳定,已经成为杨华手头最可依靠地粮食基地和主要兵源地。而河套那边则多以牧民为主,这些党项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社会结构也多以部族为主。要想管理他们,则要多花上一些心思。
  一想起河套平原的事,杨华就有些头疼。
  最后,他还是借鉴了后世的一些管理经验,决定让银川军去河套之后,将牧民们都依部落编成不同的队,登记造册。并将牧场依照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划分成不同的区,收归国有。到夏、冬两季时,国家按照各部族的牲口数量核定牧区。
  草原问题的关键其实就两点:人口数量、牲畜数量。
  牲畜数量问题关系到草原的承载量,若牲畜多了,草不够吃,自然有寻找新的牧场。只要国家牢牢地掌握着草场,就算是掌握住了游牧部落
  。
  当然,国家要想将牧场收归国有,有些部落定然不肯答应,甚至会起兵反抗。银川军这次去河套就是干脏活的,反正于忆和余良手头的一万人马都是从俘虏军中抽调的精锐,下手非常之狠。余甚至认为,杨华这次派他去河套的意思是让他将那些盘根错节的部落理上一理,最好能将部落上层一扫而空。
  他也有决心干好这事,只要草原上只剩下贫穷的牧民,再没有酋长老爷。国家也就成为他们直接统治者了。
  至于人口问题,也是草原上一个让人无比头疼的问题。草原的承畜量有限,能够养活的人口也有限。一旦风调雨顺,人口大量繁衍,草原上的出产也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那么,南下抢劫汉人就是唯一的出路。
  在金国,女真上层唯一的手段就是实行减丁政策,派部队定期到草原杀人,以维持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的数字。
  当然,这样的手段实在是等而下之。杨华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草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那好办呀,我来帮你们养。
  他决定在河套草原的黄河灌溉区定期招募破产牧民,由国家发给土地、农具和种子,让他们转职做农民。并实行优惠政策,一旦牧民定居,变成农民,可免征三年赋税。如此,河套平原即得到了开垦,国家也可增加收入,而草原牧民多余的人口也找到了出路,不在成为国家的隐患。只要那些党项人肯去当农民,迟早都会被汉化掉。
  实际上,后世的河套经过千年开发,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农业区。杨华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将河套平原的开发提前了。
  这不过是他同关群和赵行德推敲出来的一个初步计划,一旦实施起来,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不过,不管是否有效,做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天气一日冷过一日,也许还得冷上一个月。
  小冰河期的威力让习惯了北宋时期温暖气候的人们有些不习惯,所以,银川之战之后,各地各战场都同时安静下来。如此,算是给了吴敏和刘琦以喘息之机。否则,以张浚今年冬天咄咄逼人态势来算,关中只怕早已易手,至少已是不可收拾。
  这也算是老天爷给了杨华整顿宁夏的时机。宁夏这边千头万绪,没几个月时间整合不好。而宁夏在他未来的战略布局中将占有重要位置,山西已经残破,关中情况也不是很好。未来的战场需要宁夏的粮食、牲口和人力支持。
  看着屋檐下挂着的冰凌,杨华摸了摸额头,对坐在身边的赵行德说:“行德,以你看来,我何时南下关中为佳。”
  赵行德还是那副谨慎模样,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宁夏路政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理顺。”
  “一年?”杨华走到屋檐下,抽出横刀将屋檐上挂着的冰凌一一敲掉:“时间太漫长了,来宁夏这么长时间,还真有点想家了。我打算一开春,等雪一化就去关中。现在是二月,还有一个月时间。只需要吴敏和刘琦他们能够撑住。”
  “那么,宁夏路的政务如何处理?”赵行德问。
  “就交给你吧。”杨华笑着收刀入鞘:“你来做宁夏路制置使,替我守好这份家业。”
  “是。”也看不出赵行德是喜是忧,反正他还是那分永远不变的淡定。
  “宁夏路的军政你就一把抓吧,你毕竟在夏地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情况也熟悉。”
  “是。”还是那一声淡定的允诺。
  天承帝的圣旨终于等来了,圣旨上,皇帝大力褒奖杨华西征之功,并说,应群臣之请,封杨华为夏王,算是给了杨华一个回音。至于新收入大宋版图的宁夏、甘肃两路,朝廷将不再派出官吏,一应地方人事任免,皆由夏王自定。
  杨华扔在雪地上的李乾顺的玉玺先前被关群悄悄的收了起来,也许,是时候给杨华了。杨华作为李乾顺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法理上已经可以说的通了。
  在圣旨到达银川的同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天承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明诚去世了,副相位置出缺。皇帝说,本打算任命杨华接替这个职务的,不过,其他宰相认为,杨华宜出任首辅一职。
  任命书即将下达。
  听到赵明诚去世的消息,还在清点西夏皇室库藏的李清照痛不欲生,匆忙回太原去了。大宋痛失一名金石专家,而不是一个合格政治家。
  三月,雪化了,春雨如丝。
  关群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地来到皇宫,“大王,可以南下关中了。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三十三章 急转
  群这段时间消失了很久,这家伙长于谋略,对于政务兴趣。因此,在杨华同赵行德制定管理宁夏和甘肃的政策之时,他总是一言不发。
  杨华每次问他意见时,他只是笑笑:“主公英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