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大帝国- 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算制如何简洁有效,两国或多国间地进出口额不会总是恰好相等,必有一国在贸易结算时有余帐可收,而欠账国必须用资金、或某种别的通货、或信用贷款来清账。

最后还有一点,即令在清算贸易制下,国与国间仍有借款,如果有某种一致承认一律接受的货币单位可用。则国际间那种资本交易必定更利便。德国未尝不可以采用一种“欧洲经济共同货币”将上述问题一举解决之。不过那样一做又将引起别的困难:各国采用一种共同通货将造成“欧洲经济空间”的各部分间更大的政治统一、更大的经济平等和更大的贸易自由。而在这个过程中。较落后区域地发展会使高度发展地德国经济蒙受不利。因此“建立一种欧洲通货”之说根本为德国所不取。

因为无论采用金银那种货币,或者采用金,德国都没有这些贵金属地产地,所以也就无法占据主动,所以德国主张将各国的通货置于德国支配之下,将德国马克作为欧洲的“最高通货”。加入德国集团的各国将维持自己的通货制度,但他们的货币政策将受德国指导。若干德国学者用政治理由来解说何以应该用德国马克作“欧洲的最高通货”。这种辩护是与德国两种思想配合地:一是“政治高于经济”的一般观念,一是“一种通货的力量是决定于它后面的政治力量”之德国货币理论。他们说,欧洲各国已经一一将他们的货币附属于德国马克,德国既为欧洲最大的进口国与最大的出口国,这种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利造成了德国马克现时的支配地位。

德国马克与其他欧洲各国地通货间之兑换关系将以什么为基础呢?德国对这问题地答案是:决不会以黄金为基础。德国称德国只将金本位看作一个“历史问题”,复活金本位绝不可能。欧洲各国不会再允许其经济生活受黄金这个超国家因素的统治与指挥

“对于我们,黄金不是一个问题了……黄金做为经济独裁者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它将来充其量只是当作一种平衡清算账目地商品。至于金本位究竟有无前途。那不是一个黄金问题。而是美国要应付的一个问题。”

按照德国的意见,战后欧洲各国货币单位的“基本价值”将决定于“那国劳工的生产成绩”。在这个计划下,各国不用黄金作为稳定的通货因素。而接受德国国家银行提供的马克存款作基金,德意志银行按规定的汇率收受这国的通货。德国国家银行既有操纵马克之全力,自可以藉此操纵欧洲各国通货。也许有人会反对这个制度,说它会限制个小国的

由,德国的答复是:限制各小国的经济自由正是“欧的本质。

德国军队占领某国后,德国便将那一国的通货与德国马克“协调”,无一例外。至于德国直接吞并的地区如奥地利、苏台德、但泽、卢森堡等处,马克已经成为唯一的通货,或至少与当地的通货同等做法币使用。

德国规定这些未废止的地方通货与马克间的汇率时,故意提高其对马克的兑换价值,人为地使地方货币升值,可以换到更多的马克。该措施用意在于调整各吞并地的价格和工资水准,使其配合德国本土的价格,这样一来,他们对德国工业的竞争力便被消灭了。在名义上独立的各国,德国则操纵汇率以掩饰德国从价格上取得的便宜。在大多数德国占领的国家内,其中央银行全与柏林的德国国家银行合作,并在其指挥监督下从事业务。

“欧洲新秩序”,只会有一个主子,一个“领袖”和一个“中枢”,而这个主人翁将是德国。所以现在的欧洲,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化的德国,所有的国家要么成为德国人的奴仆,要么成为德国人的农场。“

梁袠行讲完之后,赵刚点了点头,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强大,就必然要有所取舍。即令德国能将“欧洲区域”扩展到最大的程度,欧洲的自足经济仍有严重的限制。欧洲的食油、纺织纤维、石油、橡胶、谷类及若干种金属资源均感不足,假如德国控制了非洲、并在欧洲大加努力,也许可以弥补食油方面的缺乏,增加棉花收成及羊毛产量,扩大谷类种植区域。但无论欧洲或非洲均非满意的橡胶来源地,而欧洲或非洲均不能供给各种需要的金属与石油。如果德国能控制近东的油田、增加罗马尼亚和俄国的石油生产,那么德国也许能够获得足够的石油以供给欧洲的需要。不过这需要多年的时间方可达成。

一个完全封闭的欧洲自给体系会产生不幸的经济后果,剥夺千百万人日常生活上若干必用品,如咖啡、可可、茶、橡胶套鞋等。它会搅乱欧洲那个高度配合并依赖非欧洲原料的工业体系,这会引起致命的政治后果,因为欧洲生活水准如被降低,不久便会使德国欧洲容易发生革命和社会动乱。德国绝不能在一个单纯的欧洲基础上建立它的帝国。德国常辩称发动民族自足经济者不是他们:在1901年以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是建立于一种扩大的国际分工上。这个体系带给英国的惠益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到一战快结束时,该体系已经几乎破坏无余。德国认为,英国的封锁已经摧毁了国际分工,于是各国不得不各自制造“温室工业”,一战结束后没有一国愿意牺牲这些“温室工业”,其结果是1920年以后、特别是1912以后,各国莫不愿意尽量扩大出口贸易,尽量减少进口贸易,并出现了关税壁垒,德国在欧洲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将别国所做工作做得更好而已。德国的自足经济是客观需要的产物,而非主观选择的结果。正如欧洲的资源不能充分供给自己的需要一样,欧洲的市场亦不能充分吸收德国工业的产品。

在将来若干时期内,欧洲似乎不能吸收德国生产的机器、纺织器、照相机、无线电机、化学用品、眼科器具、汽车等等。“所以”,德国解说道,“如果有人说德国反对世界贸易,那未免愚不可及”。相反的,德国德国愿意参加世界贸易的热情不减于1913以前的德国,不过德国决不愿为国际贸易而危害它自己的“政治生存”,也不愿让世界贸易以来别国的喜怒好恶而转移。

德国对于国际分工的本身并不反对,但就其足以危害德国“政治安全”而言,他们反对它。德国的这番话意思是说:德国必须以自给的方式组织欧洲、组织世界,使德国自己能控制世界贸易的进程与方法。

所以,这种德国式的贸易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良机,一个彻底打败德国人的良机。

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十二章 … 德国的弱点

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的果实中还是要跟外界进行经济现在的德国经济分为两块“国外贸易”与“世界贸易”加以严格区别。“国外贸易”指“欧洲大陆经济”范围内各民族间与各区域间的贸易。德国将从各邻邦吸收大部分的必须原料,德国将允许邻邦有一种“合理的工业化”,但如果这些国家居然为争取参加世界市场而发展其工业,那使是“冥顽不灵”。

为世界市场而生产,那是德国工业的任务——德国工业将为欧洲各国取得供给的中心。决定欧洲的“国外贸易”者是大德意志和其附庸各国的“供给需要”与“安全需要”;这种“国外贸易”将由贸易协定与清算协定加以严格规定。

“世界贸易”,照德国的定义是指各洲间的贸易,或更确切说是指欧洲经济与世界其余部分间的贸易。不可免地,这种贸易的性质和形式不仅要看大德意志的需要是什么,而且要看其他各国——美国,拉丁美洲和远东——如何组织他们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大多数德国经济学者承认,世界贸易将来亦须在某种程度内遵守国际分工与区域专业化的原则,但他们坚决主张这个一般原则必须有一些重要限度和条件限制。

旧式的自由主义的国际贸易原则均符合英帝国的利益而不适合德国的利益,因为自由主义的国际贸易原则使德国与物资地来源隔绝。从德国观点看,对大德意志最重要的是它与外间世界的一切关系(经济。政治,及文化的)总和。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及文化的关系构成所谓“外部经济”。“世界市场”只是这“外部经济”的一部分,而且并非经常是它最重要地部分。

照德国经济学者地意见,为德国地利益计,若干的物品,如汽油、橡胶等等,即令在国内生产时其费用比在国外生产较大,亦必须在国内生产。因此。德国必须增加德国制造的“典型商品”如机械、光学仪器的出口。获得更多的利润。以补贴那些“关系国家根本”物品的生产费用。

德国四年计划的目地是造成一种自足的“合适”状态,而并非欲德国退出世界经济之外。德国的“外部经济”诚然因为有几次的四年计划而有所修正,但它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将来也会维持下去。德国希望将来与那些实行政府管制对外贸易的国家(如日本)建立大规模的“以货易货”协定;德国希望与拉丁美洲各国订立清算协定和外汇协定;他们希望与那些对外贸易大体上为私人企业的国家(如美国)缔结特殊协定,在这些场合下,德国会设法引诱那些国家将其对德贸易集中于政府支配监督下的大贸易公司之下。

而作为国际结算地硬通货,德国式没有地。无论黄金还是白银,德国一概缺乏。德国不用黄金作为德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并打算将来“欧洲新秩序”的“国外贸易”也不用黄金为本位。问题是他们将来地“世界贸易”是否也能不用黄金。通常人们认为黄金在国际经济中有四种功用:首先,黄金可以保证各国通货的汇率的稳定,因为各不同国家的通货各自代表一定分量的黄金,按照各自的黄金含量互相兑换。

例如1914年前1美元代表23。22格令(合1。5093克)的纯金,而1英等于113。0016格令的纯金,那么1英的价值等于4。6665元。其次。以调整各不同国家的价格水准与收入水准。这个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当物价在某国下降时。向该国购货比较便宜。国内的各种出口性工业的工人就业与工资便会上升,而这又可以刺激该国的其他就业与工资情形。使其上升。

当它的出口贸易额增高时,外国黄金便会流入这国,以偿付它的若干出口商品。该国的银行准备金便会增多,信用扩大,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包括存款在内)增加,工业活动和利润也会增加。但是这种发展有它的限度,超过某点以后,这种增加的工业活动和增大货币供给会造成物价的上涨。于是向这国购货便比较价昂,其出口贸易会减低,进口的商品会增多,发展过程于是倒过

金会流出国外,银行的准备金逐步减少,各银行回收款,市上流通的货币会减少,就业也会缩减,工资和利润下降。

可是当这种趋势发展时,出口商品的价格会降低,于是这个发展过程又倒回去重复一遍。世界各地的出口品价格便以这种“自动”方式保持均衡(注:这个过程的运行有一个不可少的条件,即该国的银行与信用制度必须以黄金为基础)。

黄金对于国际经济关系还有两种重要功用:国际间一切支付差额通常以黄金来结清。如果有某一国的出口超过进口,则清算者支付顺差的办法是将黄金进口这国。如果它的对外支付差额是亏欠的(即贸易逆差),则这国必须将黄金送往外国以付清债务。还有一点,黄金可以便利信用贷款及国与国间借款的进行。

德国也接受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在欧洲采用多面的清算协定制,不一定非使各国全都放弃金本位不可。在世界各部分之间,清算协定制与金本位很可能同时并用。在贸易管制与通货管制的新体系下,欧洲和世界其它各地间的商品信用与黄金之移动仍能继续。例如,假定挪威在战后持有若干的德国马克存账,而欲用它在美国购进黄金。

那么,只要让德国将商品输往美国,那么挪威不难将它的马克存账变成美金。但是必须美国愿意进口足够数量的德国商品,然后这种交易方为可能。德国声明:他们对于黄金的态度,主要将看世界黄金的保有者——美国之行动如何而定。

一位德国要人写道:“如果那个今天几乎变成世界黄金的唯一保有国(按指美国)将黄金提供给欧洲使用”,那么,德国将“毫不踌躇地”。黄金,它会同意以较自由的方式使用黄金。如果德国能征服并控制世界上若干主要产金国(如南非和苏联),它无疑地会提倡更自由地使用黄金,解决国际支付差额,藉此扩大德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依德国的见解,战后的世界经济亦将如“欧洲新秩序”一样,必须以“领袖”原则为基础。照德国的假定,将来“世界秩序”中的几个区域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