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对方不高兴。
就算面上不说,心里多少有些想法。
且薛倩的事情,太过于严重了,私自讨家,若是一个人还好。比较差一点地情况是,和人私奔。
私奔?
这事定了出去,倒霉的是整个薛氏一族的姑娘。
但更差地是,被人拐卖走。
丁老夫人和赵氏没少为这件事情烦心,但是有一件事情已经被她们提上了日程,就是薛宁的婚事不能再耽搁了。
薛家还有那么几个姑娘。
真怕一直连累到薛宁身上。
但这些事情,丁老夫人和赵氏都有志一同瞒下了薛宁。
在她们看来薛宁还是一个孩子,不该拿那些事情让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烦心。
……
船行了五天,还有十天左右才能到达曲阳。
中途只停留了一次做了补给,但很快就起程上路了。音靠岸的时间很是短暂,女眷们都没有下船休息。
倒是顾文柏出去了一次。
顾文柏,该死的顾文柏。
薛宁哼哼地拿着针戳着绣了一半的缎面。
船上的日子最无聊不过了。薛和安上一次跟着去陶安的时候,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早就没有什么记忆了。
但这一次到底是五岁的孩童了,虽日日多了时间念书,但一直在船上呆着也无聊,在知道顾文柏就是那个大哥哥后,每日缠着他。
顾文柏下船的时候,顺带着把安哥儿也带了下去。
这一次过后,两人的关系更好了。
害死的。
薛和安那个时候才多大。怎么就能记住顾文柏这个人呢。
薛宁皱着眉头用力一戳。
“嘶”
“怎么了?”桂花听到动静忙走了过来,看到缎面上的血迹后。桂花唬了一跳拿开那缎面,拿了帕子一按。
“快起拿了伤药过来。”桂花冲月季喊道。
月季忙去开了箱子。
等上了药后。桂花劝道:“姑娘要不出去走走。”从船开后,基本上就呆在这房间里了。每日去给丁老夫人和赵氏请安之后,就一步也不踏出去了。
“要不去老太太那里坐一坐,正好在那里用膳。”
薛宁冷哼一声。
若是没有拿过顾文柏在,薛宁哪里会不去陪陪祖母。
但也不知道那流氓哪里装的委屈。饭菜不都是一样,薛宁就不信母亲的性子会不给他开了小造。
也不知道怎么哄得丁老夫人,第二天就同丁老夫人一起用饭了,身边还跟着小尾巴薛和安,有时候赵氏也陪在一旁。
薛宁看得窝火,但难得看祖母说起一个外人笑得这么开心。只能憋着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是不想出去,去了甲板都是那人和安哥儿在玩。
青英从外头敲门进来。
“小少爷认的字越来越多了。刚才路过的时候听到里头有诵读的声音。”
薛宁目光一亮。
青英状是不在意地说道:“甲板上的风不大,也没有浓雾,姑娘要不要出去看看。”
薛宁嗯了一声。
丁香朝青英投去佩服的眼神。
青英抿了抿嘴,笑了笑。
姑娘这几日反常的举动,看出来得怕不只是自己一个人。
……
这次先生没有一起跟着离开。王妈妈上了年纪也没有跟着一起走。李管事和孔妈妈也留了下来,又委托了赵府帮忙看着宅子。
薛和安每日下午都会念书。先生不在,原本大家都有些担心,后来在听说了顾四爷也在里头陪着。
丁老夫人只笑这次请的人好。
薛宁暗忖这个时候出去应该不会碰到那个人,就戴上帏帽往甲板上走去。
许是已经找人说过了。
薛宁过去的时候,甲板上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丁香和月季两个人搬了一张椅子过来。
薛宁坐在椅子上,对着汪洋怔怔发呆。
“哎呦,小野猫出来放风了?”
耳畔传来一阵流里流气的声音。
薛宁一个扭头,就看到顾文柏双手抱臂站在几步开外同样望着大海。
“你怎么不在里面?”
“不想知道那络腮胡子男的事情?”
原来他知道了。
薛宁心下一动问道:“嗯,想知道。”
顾文柏轻笑:“小野猫想知道,总要付出一点代价吧。”说着转头看了薛宁一眼:“至少把你的那帏帽拿下来。”
“好啊。”薛宁笑得很是灿烂,只可惜顾文柏看不见。
他能看到的只是薛宁一步步走近。
忽然……
薛宁抬头狠狠地踩了一脚。
“还不走。”薛宁对傻在那里的青英说道。
PS: 若是可以的话,,晚上之后还会补一更。。看情况拉。。
第二百零八章 训妻 (60+)更
等回到房内,薛宁已经冷静下来了。
“姑娘,要不要去把椅子搬回来?”青英低声说道。
薛宁瞥了一眼:“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方才有些无理取闹?”
“不敢。”
是不敢,而不是不会。
薛宁心中微恼,倒不是觉得青英的态度,而是不理解自己怎么碰上顾文柏就全然失去了自己的理智。
只能说……这男人实在是太可恨了。
薛宁暗暗咬牙。
“不过是一张椅子,让人坐了就坐了吧。”薛宁说完随手翻开一直拿在手里的书册看了起来。这是在库房里找出来的,曾经是薛文林书房里的书。这一次要回曲阳,已经有过一次航程,自然明白海上的日子极度难过。薛宁又不想日日拿着根绣花针,就让人去找了书。倒是赵氏听说了后,给她抬了整整一箱子的书。
也就是难过时候薛宁才再一次知道,自己的确是有所欠缺。丁老夫人和赵氏都想过把薛文林的遗物诸如这些书册放好,但薛宁却是从未想起过。
手上这一本《九有志》便是薛文林的收藏,算是一种古本介绍了地理人文事迹,薛宁翻了一翻,靠着床头看了起来。
青英松了一口气,也拿了绣活坐在一边。
赵氏偷偷找过她们几个人,让她们无事的时候多做一些荷包帕子之类的,贵重高低都要做上一些。
为此薛宁并不知情,只以为她们几个人是在船中无聊。
……
舟船一路畅通无阻,直奔曲阳。
老宅留守的管事,周强和周强媳妇带着仆役们候在码头,而站在众人最前面的一个则是四老爷薛文平。
说来当年去陶安的时候,周强媳妇和江妈妈还争夺过跟随胡老夫人去陶安的位置。胡老夫人不发话,两个人暗地里没少做动作。只是一直到临出发前。胡老夫人才拍定了江妈妈跟随,而周强和周强媳妇守在老宅,分管内外事宜。
一句话就是监视薛文平和刘氏二人。
这要是换了别人指不定在胡老夫人走后有所防备,但薛文平倒是没有这些想法只是认认真真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只要这两个人不添乱,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
周强和周强媳妇为此从中得了不少好处,原先对江妈妈跟随,自己留下还有怨念,现在却是高高兴兴地。
舟船停下来,四房的人没有出面。
这一次薛文绍、薛文广、薛文庆都回来了,也不差四房这边的人。
薛宁带上帏帽站在甲板上往下面看。
薛文平和薛文绍等人说话的时候神情颇为激动。说得激动处还比手画脚。虽隔着远,但似乎也听到了薛文绍的笑声。
过了一会儿,就见他们抬头往舟船这边看来。
薛宁等了半刻。就有下人跑到船上说可以下船了。
薛宁回头,同顾文柏对了个正眼。
顾文柏朝着薛宁笑了一笑。
薛宁微怔,忽得也笑了起来。
只可惜这一切都隐藏在帏帽上,在顾文柏看来薛宁只是停顿了一下又同往常一样转头回去。
顾文柏眺望远方,曲阳。
丁老夫人走在前面。赵氏跟在一旁扶着。
薛宁紧随其后,在后面的就是抱着薛和安的顾文柏。
只是两人中间隔了好几个丫鬟。
因而薛宁竖耳也只听见后面隐隐的说话声音,想要听清楚却是不方便地很。
等双脚踩在地面上,薛宁深吸一口气,在海上晃荡了半个月终于有踩在实处的感觉了。一行人未多停留,直接上了马车。
薛和安被顾文柏抱上了薛宁的那辆马车。
马车动了起来。薛和安偷偷撩起帘子看了一眼道;“大哥哥要去哪里?不跟我们一起回去吗?”
顾文柏是赵氏在安排的,薛宁也是才知道他不和众人一起返回四房。
薛宁心里有憋得慌。
路上一言不发。
薛和安看着不理会自己的姐姐,扁了扁低垂下头。
女眷的马车直接进了二门。
从二门处下来。薛宁突然看到薛婉朝自己这边而来的笑容。
诡异地,有些不舒服。
薛宁皱了皱眉头,再看过去的时候,她已经带着人去了长房那边。长房如今就只剩下她一个姑娘,薛嘉嫁为人妇。暂居的江芷晴也离开薛府了。
进了四房的地方,不得不说薛文平的办事很让人放心。下人们有条不紊地迎接主子们回来。
薛宁看着擦得一尘不染的的桌子,莫名想起听说在船上这些日子只是日日躲在房里不出来的刘氏。
下船的时候,瞥了一眼,似乎眼睛一直红肿着。
也是难怪,这一次虽说不能多停留。但每一次靠岸补给的时候,都有专人去那书信。但都没有薛倩的消息。
赵氏正陪着丁老夫人说话:“咱们在曲阳旁边不是买了小宅子嘛,来之前就让人去打扫了一番。文柏那孩子就带着人住那里了。”
“住在那里好。”丁老夫人点点头:“让下人们伺候地精心一些。吃穿用行决不能亏待了人家。”不说丁老夫人对顾文柏印象很好,就是他是护送四房的人往返这一点,都不能委屈了对方。
按理老宅不是没有空院子,薛文绍他们也提议过,今日到的时候,薛文平也说过这件事情。只是顾文柏主意已定,笑着婉拒了。
住在顾府多少有些不便,住在外面的话反而更合顾文柏的心意。
三房正院
薛文平忙了一通才安顿下众人,迈着疲惫地步伐刚到了门口就被人迎进屋子里去。
“老爷。”听到外头的动静,刘氏顾不上其他直接奔了出来。
薛文平一把握住她的手,拉着往屋子里走去。
房门被关上,薛文平道:“你是怎么照顾的女儿,别人都没事,怎么偏偏就……”薛文平接到陶安的信笺的时候。还觉得奇怪,毕竟之前关于回来祭祀的事情已经说过好几次,也做了定论。
等看到信的时候,才发现薛倩……离家出走了?
找了几天不见人影。
薛文平不可谓不着急,暗中请了不少人顺着陆路去往陶安查询,心里只想着许是薛倩在陶安受了委屈,要回曲阳来。
“我……”薛文平的问话,让刘氏更觉得委屈。都问她,她要问谁去。薛倩可是她的亲生闺女,就这么一个孩子。掏心掏肺的疼爱还不够吗?刘氏根本就没有想到薛倩会突然偷偷地离开。
这么一个姑娘家……
若不是怕日后找到人,会害了她的名声。在陶安的时候,刘氏早就要拍许多人去找寻了。刘氏甚至想过派人在城门口堵着。总能找到人的。
但不说薛府没那么的实力。就是有这个实力,若是真做了这种事情。薛倩回来都不用活了,唾沫子都能淹死她。
薛文平蹙着眉头,脑袋里回想着方才薛文绍同他说的话。
若是薛倩真的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只能让她除名。
三房可就她这么一个孩子啊。
薛文平有些茫然了。不知道当年一直选择只要薛倩一个孩子到底是对是错,心里又懊恼对薛倩的教育太过于失败了。
想到这,薛文平看了刘氏一眼,叹了一口气,又怎能怪刘氏呢。刘氏出自书香门第,自然规矩是不错的。从小的时候薛倩也是乖巧懂事的孩子。一切都在遇见那个……
薛文平目光一闪。
“倩姐儿在陶安可有认识什么人?或者出去?”
刘氏皱了皱眉头。
薛文平就明白是肯定有了。
“在陶安的时候,倩姐儿和一位丁家的姑娘关系处得极好的,三五不时两个人结伴出去玩。倩姐儿常常去丁家做客。我想着日后也没有那么多自在的时间了,又是去丁家的也没有怎么拦着。”
“丁家的……”
“对了。”刘氏道:“那丁家姑娘和宁姐儿从前在武宁府的时候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