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风云---凤翔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风云---凤翔三国-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在南下的途中,和张飞、关羽相逢在半路,自然是欢喜万分。又有了左膀右臂的刘备急忙跑去和刘辟汇合了(不知道这个刘辟是不是刘家的亲戚)。双方在一起,自然就要找曹操的麻烦,于是就在汝南竖起了反曹的大旗。不过,刘皇叔的能力现在的确不行,而刘辟这个黄巾军出身的将领还比不上管亥,关羽能够杀了颜良,可这三个人都没有成为曹仁的对手。云哥哥已经被刘备倚重为后军总指挥了。问题是,这个后军步过五百兵士,骑兵不到百名,实际上,也就是一近卫军统领,主要任务当然是保护家眷们和辎重啦。五月中,曹仁率两万大军离开宛城,直扑汝南。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刘备,很自然品尝到了黄巾军的作战苦果。看到曹军强大正规军战斗实力的刘辟手下,还没有和曹仁军队面对,就开始了溃逃,任凭刘备等怎么阻止也阻止不了。刘备很清醒地意识到,仅凭自己手中这不到三千人的兵力,绝对不会是曹仁大军的对手,无奈的刘备只好放弃汝南率众南下,到处打游击了。

曹操接到曹仁顺利拿回汝南的战报后,立即派遣满宠,以汝南太守的官职,进驻汝南,在以防守为主的同时,狠狠打击袁绍留在这里的亲袁势力和地主恶霸,同时,将保甲屯田强行在这里推行,所用的强制手腕却是整个曹境中最铁血的:汝南境内的豪门恶霸,在满宠的血腥手腕下,被杀了近三分之二,大量土地和财产全部归公;同时,还活跃在汝南境内的各个武装力量,是地主豪强的一概要求解散,否则坚决镇压;属于那些黄巾军小股部队的,则进行安抚招降。同时,满宠依照许都的成功经验,贴出告示,晓喻那些原汝南的黄巾军散兵,既往不咎,只要真心归来,全部分给土地,成为普通的正常的老百姓;而还愿意当兵的,家眷将得到免一年赋税的优待,以后的赋税也按许都的政策执行。在满宠这些政策,杀恶霸得民心,优厚的安抚政策,稳定的生活面前,谁不愿意归顺?三个月后,汝南的形势稳定了下来。满宠从那些愿意加入军队的兵士中又召集出四千精兵,加上收复的各性各色地方武装的力量,整个汝南的军事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人,加上百姓归心,把个汝南弄成了坚城一座。而还企图在汝南掀起风浪的刘备,尽管杀了前来围剿的蔡阳,在满宠的坚壁清野政策下,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好在汝南外围转悠,喘息着等待袁曹大战的结果。

而袁绍派出的和刘备欲形成互相接应之势的,四月底就流窜到了许都附近韩荀骑兵,则被留守许都的曹洪赶进了鸡洛山玩完了。袁绍在得到韩荀玩完的消息后,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很得意地说,幸好没有听辛毗等人的建议,去袭击许都,不然损失就大了,这个韩荀的失败就说明了他眼光的正确性。至此,袁绍派出的捣蛋部队全军覆没,荆州刘表果然不出兵,曹操身后的威胁基本解除了。现在,就剩下江东了。

而就在我还在寿光的时候,孙策真的杀了吴郡太守许贡。其实许贡给皇帝上书也是尽臣子本分,孙策太过分了的,许贡此人也是轻财好义的主,家里养的门客又多,以后,孙策遇刺就是他的门客干的啦,孙策处置他,太着急了。不过,我既然没有羽哥哥悲天悯人的心胸,多管闲事的性格,这种事情我不会阻止(再说,我也阻止不了),却会利用的。

注:这篇很勉强的上来了,我真的很不会写战争场面,请大家原谅!

运筹帷幄篇 第九十四章 荐才

一统北地篇——第九十四章荐才

早在我来到江东之前,曹操除了同意了孙策当大司马的要求,还为曹章订了孙贲之女为妻,并且命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为茂才,竭力表示了自己和好的诚意,更愿意成为亲戚的关系。孙策对曹操的表现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在亲情关系(这个亲情并不可靠)和事业之间,孙策还是倾向了事业的,我赶到江东的时候,孙策他们正在商讨到底伐曹进攻广陵,还是出兵江夏,第二次攻打黄祖。要说,让孙策产生想攻打广陵的想法,陈登也要负一点责任的。陈登是陈瑀的侄儿,叔叔曾败于孙策之手,作侄儿的有怨言是很自然的。问题在于,你不要在孙策的对面说怪话,要知道,广陵的地位本来就对孙策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你再说几句不恭敬的话,孙策这样的火爆脾气能饶过你才叫怪。所以,我到的时候,孙策正要下定决心要出兵广陵。

我没有去丹徒,而是直接去了曲阿。要是直接去丹徒,又专门去救人,也太明显了些。其实,我还在考虑要不要让孙策去丹徒的问题,如果,能说服他放弃攻打广陵,孙策也就不用去丹徒了,那这场刺杀就不会发生了。我来到曲阿的时候,孙策刚刚杀了高岱。孙策杀高岱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高岱太得人心了。(高岱者,隐於馀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岱以为然,及与论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岱字孔文,吴郡人也。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其友士拔奇,取於未显,所友八人,皆世之英伟也。太守盛宪以为上计,举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於许昭家,求救於陶谦。谦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浆不入口。谦感其忠壮,有申包胥之义,许为出军,以书与贡。岱得谦书以还,而贡已囚其母。吴人大小皆为危竦,以贡宿忿,往必见害。岱言在君则为君,且母在牢狱,期於当往,若得入见,事自当解。遂通书自白,贡即与相见。才辞敏捷,好自陈谢,贡登时出其母。岱将见贡,语友人张允、沈昬令豫具船,以贡必悔,当追逐之。出便将母乘船易道而逃。贡须臾遣人追之,令追者若及於船,江上便杀之,已过则止。使与岱错道,遂免。被诛时,年三十馀。)从这件事情上,也看出孙策对士族学士很不感冒,唉,人都是有弱点的呀!

当孙策见到我的时候,神态多少有些不太自然,看得我倒是莫名其妙:“伯符兄今日莫非有要事要办理?子云来的不是时候,对吗?”孙策嘿嘿一笑:“没有什么事情的。不过,策听得人言,说子云与那曹操的关系很是不错……”我扑嗤笑了出来:“伯符兄乃爽快之人,今日为何这般吞吞吐吐?弟帮你说了吧。你听到的应该是,我,赵如是曹公身边的小人,靠着曹公宠爱,作了一个赚钱的奸商,可是?”孙策尴尬地一笑:“你也知道自己的名声如此不堪。这个……”

我明白了:“看来,对于兄与我交往,你这里的人也有不少话语吧!不过,子云做事,问心无愧。我是在曹公处得到不少照顾,这一,你也知道,我的哥哥们多在他处;这二,我的医术你也清楚,曹公的头疼之症多是我来诊治的,受宠也是应该的。嘿,不瞒你说,我在袁绍那里一样得宠,人家那里的人就没有这么多嘴多舌的,看我是袁大将军跟前的红人,很多人还来巴结我的。”

孙策啊了一声:“你在袁绍处也……”我耸着肩笑道:“不错。袁大将军很喜欢人拍马屁的,子云这方面作的不错。我是个商人呀,当然是什么有好处,我做什么。比如在你这里,我是正正经经的,绝对不做小人的。我要是那种喜欢奉承的小人,你早杀了我了,对吧!不过,我可是真心当你是朋友的,如果,你觉得我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我马上离开,绝对不连累与你,如何?”孙策摇头了:“你的嘴巴还是这么厉害。”我哈哈大笑:“我的嘴巴本来就厉害。好了,我也不说这么多了,我来见你,是有要事的。我呀……”

孙策阻止我说下去:“子云,你先不要说其他的,中原形势如何?袁曹之战,你怎么看?不要说你不知道,既然你在曹操和袁绍处都吃香,依你的本事,不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我叹气了:“我当然知道啦,你不问,我都要说的,谁让我答应过为你出小主意的。”孙策笑了:“说句实话,子云,我怎么看,你都不像一个奸商、小人。干脆,你留下吧!”我是一笑:“你留下我,就不怕别人骂你?算了,我明白你的心意。再说,娘亲不会答应我留在外面的。还有,我的生意一时间也离不开我的。我留在你这里,就什么都没有了。”孙策轻叹一声不再说话了。

我望着他,嘿嘿一笑:“好了,我不留下,不是一样在为你办事?喏,你要知道哪些方面的消息,只要我知道的,你尽管问就是。”孙策笑笑:“好吧,我也不再勉强你。这样,你先说说你对这场大战的看法。”我沉吟了一下:“这场战争是绝对不可避免的。黄河南北两大势力之间的火拼是早晚的事情,不过,我可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来的这么快。在我想来,至少还有两年才对。”孙策一点表情也没有,就听我在说。

我在心里慢慢选择用语,既不能显得我什么都知道,也不能一点实际的东西都不说:“袁将军拿下公孙瓒用了四年的时间,他境内的经济发展并不好,更多的是吃老本,只是,他的老本的确很雄厚,实力比曹公要大的多。光看表面上的情况,他在这场战争中是占据了优势的:人多自然兵足;地广自然资源丰厚,粮草充足;幽州、并州距离关外近,袁家与塞外的势力关系不错,他的战马来源不错,骑兵的实力明显大于曹军。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再看曹公,他取得豫州、徐州的时间都不长,境内的各种地方势力也很多,还没有整合一体,团聚力明显不足。豫州、徐州这些年战火不断,人口大量流失,他的兵源比袁将军差远了。在人员上,这场战争,曹公是以少数迎战多数,不利因素显而易见的。再说财力:曹公在很长时间里,都以一州之力供养了整个朝廷,前方士兵的需求就不说了,后方的摊子也很大,很重,因此,在财力上,他也不如袁将军的;曹公唯一有优势的在于步兵的精良,骑兵的人数不多,可是攻击力很强的,这点,我很清楚,因为我二哥和四哥就是他们中间的。论单人作战能力,曹公的兵强于袁军,可是人数上的劣势却是很明显的,因此,两军直接对阵,也难说结果。”

孙策听着,眼珠子不停转,显然也在对比袁曹的实力,进行着自己的分析。我轻轻喝口茶,等着他说话。孙策还没有开口,有声音在我们身后响起:“那以你赵如看来,他们之间谁的胜数要大一些?”我和孙策急回头看时,张昭正站在身后。孙策笑着起身:“子布先生来的正好,子云从北来,我正要他说说中原的战况。”我也急忙给张昭见礼。张昭也不客气,直接坐下:“吴侯,我已经听到了赵如的话,就想听听他怎么看结果。”孙策也看着我点头:“子云,继续说说你的看法。”

我也不客气:“是,子云就不藏私了。伯符,子布先生,你们都是人中豪杰、英杰,这在江东征战多年了,应该都明白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光是人数多少,财力多寡,地盘大小,而是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子云在许都和邺城都经营了多年,对双方的人物,性格多少也清楚一些,所以,在我看来,这场战争曹赢袁败。”

两人对看一眼,张昭便问:“你刚才说的,可是曹军明显处于下风。为何你还如此看好曹操?”我笑笑:“子布先生,我就凭一点:那就是,我在曹操那里被他的手下骂,而在袁绍那里受人追捧。袁将军此人是四世三公之后,作任何事情讲究表面行为。他本人帐下的文武虽然双全,可派系纷争也十分厉害,一旦遇到需要进行决策的时候,都是争论不休的,哪怕一方明明有理,另一方也要找各种理由进行反对,政令不能统一,这是为将之大忌,特别是大战期间。曹操这方面就好的很,他和他手下的谋士都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总能将事情整理的非常到位,人心齐则政令齐,这是一胜;这二胜:袁绍为人外宽内忌,能用人却不放心,不愿意放手;曹操则是用人不疑,肯放手让底下的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因此,在大战中,一旦激战起来,兵不见将,将不见官的情况下,曹军每个将领都可以号召士兵,组织起有力的战斗,士兵都有主心骨;而袁军就绝对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的。这三,袁绍不懂孙子兵法的,不会用计谋取胜,只靠人多,这……嘿嘿,恐怕不是曹操的对手。综合这些,我就看好曹操,所以说曹赢袁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