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争大唐-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哥,小、小弟,这,这心、心里头慌、慌得、得紧,紧啊。

对于这个小了自己三岁的老十,李贞接触得并不多,平日里也无甚交往,只不过是逢年过节拜会一下罢了,不过倒是知道这家伙天生胆小怕事,此时见其吓成这副德性,心里头还真是一阵的好笑,刚想着出言安慰几句,却见坐斜对面的魏王李泰阴恻恻地冒了一句:十弟,尔紧张个甚子,嗯?没做亏心事,哪怕半夜鬼敲门?

李泰虽没明指是啥亏心事,可大家伙都不是傻子,自是听得出李泰暗指太子之死与李慎有关,李恪巴扎了下眼,似笑非笑地看了看李贞,却并没有开口说话;李愔则瞪大了眼,宛若现新大陆一般地盯着李慎在看,那架势宛若要将李慎一眼看穿的样子。眼瞅着大家伙来意不善,李慎可是急了,带着哭腔地嚷道:四哥,你瞎说,我没有,我没有。

你没有个啥?嗯?说清楚了。这回轮到李愔粗声粗气地喝问了一句。

我,我,我就没有害九哥,是你们害死了九哥,反怪起了某来,你,你们李慎被李愔这么一吓,立马哭了起来,抽泣地反驳道。

放屁,尔说谁呢?

扯淡,敢做不敢当么?

李慎话音刚落,李泰与李愔几乎同时出言呵斥了起来,登时就将李慎吓得大哭不止,边哭边拉住李贞的手,求着道:八哥,真不是小弟做的,您要相信小弟啊。

他娘的,老四、老六这哥俩个一唱一和地搞个啥妖蛾子?李贞冷眼旁观了一阵,见味道有些子不对头,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却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李慎的肩头,表示一下安慰之意。

唉李恪突地悠长地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道:想当初,我等兄弟济济一堂,而今却,唉,真是令人扼腕啊,何人如此之狼心狗肺,贼胆包天,竟敢冒此大不韪行此等之恶事,天在看着呢。

就是,他***,要是让老子查出是谁干的,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李恪话音刚落,李愔有意无意地瞟了李贞一眼,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

切,六弟这话说得好啊,不过么,只怕你不是人家的对手哟,嘿嘿懒洋洋地坐着的李泰瞄了李贞一眼,阴阴地哼了一声,接着便冷笑了起来。

哈,妈的,这群混球果然有所勾搭,娘的,这帮小子看样子都打算冲着老子来了!李贞心中一动,已然瞧破了些蹊跷此番东宫之争中,最有力的除了李泰这个嫡子之外,也就属李贞自己了,而李泰那头因着相州军粮案还没审清之故,刘洎尚在停职中,实力已是大损,再者无论军功、政绩都远不及李贞来得耀眼,眼下的局势已是李贞一马当先了,诸皇子要想入主东宫,自然而然地便会将苗头对准领先者,此乃必然之事,却也无甚可言之处。

多说无益,此等时分压根儿就没必要跟哥几个去吵闹,李贞只是冷然一笑,懒得去理会一帮子哥哥们的指桑骂槐,索性连眼睛都闭上了,不过么,心里头的弦却是因此而绷紧了许多,暗中寻思着该如何应对三家的围攻。

哥几个见李贞不搭腔,叨咕了几句,也就无趣地停了下来,各自默默地盘坐着,等候着圣旨的到来,却没想到这一等便是一个多时辰,都快到亥时了,才见柳东河打着伞,领着几名小宦官从殿外匆忙而入,看那架势就像是来宣旨的,大家伙立马来了精神,全都坐直了身子,企盼地看着柳东河,就指望着柳东河能宣布出宫回家的令谕了。

圣上口谕。柳东河环视了坐在蒲团上的一起子皇子们,拖腔拖调地喝了一声,待得诸皇子各自跪好之后,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圣上宣越王李贞甘露殿觐见!

儿臣遵旨。李贞没想到会有这么道旨意,登时便愣住了,直到柳东河轻咳了一声,这才紧赶着叩头谢了恩。

一见李贞起身要往外走,一班皇子们全都急了眼,各自对视了一番之后,李泰最先忍不住了,霍然站了起来道:柳公公且慢,父皇可曾有旁的令谕么?

柳东河自然听得懂李泰问的是什么,不过却也没多说些什么,只是摇了摇头道:老奴不清楚,或许陛下另有其他安排,且容老奴再去问问。

哼!李泰冷哼了一声,一肚子气脑地扭过了头去,面色铁青地生起了闷气来,其他哥几个见李泰吃了憋,也自无趣得很,自是不会再上前去啰噪,就这么眼巴巴地看着李贞大步行出了两仪殿。

父皇,儿臣不孝,让您生气了,是儿臣的不是。刚走进甘露殿的书房中,李贞一眼就瞅见李世民面色黯淡地端坐在胡床上,低垂着头,一副伤心的样子,忙不迭地便抢上前去,一头跪倒在地,请起罪来。

罢了,平身罢。李世民满是倦意地虚抬了下手,淡淡地说了一句。

谢父皇。李贞告了谢,起了身,却不问李世民宣召的用意,只是默默地低头站在了一旁。

李世民神色复杂地扫了李贞一眼,长出了口气道:贞儿,西域之事办得甚好,朕甚是欣慰。

全仗父皇宏恩,三军将士用命,儿臣不敢自承其功。李贞没想到老爷子突然又说起了西域的事情,忙不迭地便出言逊谢了一番。

嗯,在朕面前用不着如此小心,此等奇功便是朕亲自去了,最多也就是如此之景象罢了,尔之功天下皆知,过谦则虚矣!李世民挥了下袖子,一言便定了论调。

父皇过誉了。李贞见状,也没敢再多说些什么,只是诺诺地拱手回了一句。

还没等李贞转过弯来,李世民突然间改变了话题:陇州一案是何由来?

关于陇州一案,李贞早在三天前便已急报给了李世民,内里早已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述说了一番,此时听得李世民问起此事,虽有些子奇怪,却也并不慌乱,不慌不忙地躬了下身子,条理清晰地将陇州一案介绍了一番,丝毫不曾有添油加醋的地方。

嗯,朕心里有数了。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漫应了一声,突地眼中精光一闪,冒出了一句令李贞大吃一惊的话来

第三百九十六章舍我其谁(下)

8o57

贞儿精通军略、政务之余,还能断案,朕倒是没想到啊,也罢,刑部芩尚书如今告病在家,刑部眼下已是群龙无,贞儿可敢为之?李世民的话音并不算太大,却令李贞大吃了一惊,满脸子不敢相信之色地看着李世民,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

刑部尚书,这官衔听起来不小,正儿八经的朝堂大员,手中的权柄、能量也是大得很,更有趣的是刑部原本是李泰的地盘,如今若是李贞当了这个刑部尚书,只消动动手脚,三下五除二就能将李泰的势力全都踢出刑部,从而斩断李泰最有力的一条胳膊。听起来很是美妙罢?然则却没那么简单,问题就在于此时的局势上先不说李治遇害一事上刑部要担负起重责,也不论李贞担任了刑部尚书后所要面对的来自诸皇子之压力,就说值此东宫之位虚悬之际,李贞出任了刑部尚书之后,那东宫之位还能有份么?这可是个严峻到了极点的问题。

在李贞看来,这是个信号,内里的奥妙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令李贞一时间也无法看穿所有的秘密,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下决心要公开查案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只是这等事情为何要交给身为夺嫡者之一的自己,却令李贞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了,可不管怎么说,老爷子既然在此等时分放了话,那就绝不可能容得李贞表示不同的意见了,是故,尽管李贞心里头疑虑丛生,却还是很快便收住心神,一躬身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李世民并没有马上答话,而是审慎地看了李贞好一阵子,见李贞面色很快便由惊疑转为了沉稳,再无丝毫的异常,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刑部能有贞儿坐镇,朕也就能睡个安稳觉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叙罢了,贞儿万里急赶,就回府休息去罢。

是,儿臣遵命!李贞心里头也急着要回府与两大谋士好生商议一回,自也没矫情,一听老爷子放了话,紧赶着躬身应了一句,退出了书房,接过柳东河殷勤递过来的雨伞、雨披,谢绝了柳东河派人相送的提议,独自一人大步向宫门而去。

唉李贞走后不久,始终端坐在胡床上的李世民终于站了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大雨瓢泼的夜空,长叹了口气,而后突然提高了声调,高声喝了一句:来人!

正在书房门口侍候着的柳东河忙不迭地领着几名小官宦匆忙走进:老奴在。

李世民连头都不曾回一下,只是沉着声道:传朕旨意,后日早朝!

这可是李世民回京之后一次下令开朝,说明李世民已经从丧子之疼中恢复过来了,柳东河心中登时便是一热,恭敬地应答了声:是,老奴即刻去办。停了停,又试探地问了一句:启奏陛下,诸王尚在两仪殿中,可否

哼!李世民猛地回过了头来,冷哼了一声,吓得柳东河忙不迭地便趴在了地上,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暗自痛恨自个儿好端端地多嘴个甚子。

罢了,让他们都回去罢。李世民怒视了柳东河好一阵子之后,意气阑珊地挥了下手,不耐烦地说了一句。

是,老奴告退。柳东河这一回可不敢再多嘴了,恭敬地应了声诺,爬起身来,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书房,自去办理相关事宜不提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望着越王府敞开的大门,李贞没来由地鼻子一酸,泪水便和着雨水一道流淌直下出了宫,李贞并没有乘坐王府管家刘德全派来的马车,依旧骑着清水河一战中斩杀颉苾达度设所得的那匹火龙驹,冒着雨往王府赶,倒不是李贞矫情,只是因着李贞嫌马车慢,急着要回府与两大谋士议事罢了,此时到了自家的府门外,心情激荡之下,恨不得出声长啸一番,好在李贞还算是清醒,知晓这儿是长安城,半夜里鬼叫一番着实不太适宜,也就强忍住了这等冲动,只是喃喃地念叨了几句,可泪水却止不住地淌了出来。

殿下,是殿下,快,快迎接殿下。打着伞在王府门前台阶上恭候多时的管家刘德全见一彪人马转过了府门前的照壁,登时便嚷了起来,也顾不得雨大,颤巍巍地便跑下了台阶,一头便趴在了雨水中,哽咽地嚷道:老奴叩见殿下,老奴总算是将您给盼回来了。

对于刘德全这个跟随了自己近十年的老宦官,李贞还是有些念旧的尽管刘老太监这段时日来没少私下搞些小动作,为自个儿捞些好处,可李贞却也没怎么往心里头去,只是不再让其参与王府之机密罢了,管家还是让他当着,此时见刘德全激动得全身颤抖不止,李贞自也颇为感动,翻身下了马,伸手扶起刘德全,笑着道:这段时日本王不在京师,辛苦刘公公了。

该当的,该当的,能为殿下效劳,实乃老奴之幸事。刘德全没想到李贞会亲手扶自己,一时间激动得老泪纵横,一迭声地表着忠心,而后一激灵,高声道:殿下,您快里面请,老奴已备好了汤水,请殿下更衣沐浴。

此际李贞心中有事,急着要跟两位谋士议事,自是不想多耽搁,这便笑了笑道:这个不急,嗯,这样好了,本王尚未用膳,就麻烦刘公公送些膳食到内书房罢。话一说完,李贞顾不得刘德全的抗议,笑着便走进了王府的大门,熟门熟路地便往内书房赶去,到了地头一看,不止两位谋士,还有雁大也在场,登时便笑了起来,大步走了进去。

参见殿下。一见到李贞走了进来,正小声交谈着的三位越王府核心立马停下了谈话,各自起身给李贞见礼,这其中纳隆与雁大都是两年多不曾见到李贞的面了,饶是他二人都算是心性沉稳之辈,却也因此而激动得面色通红。

纳先生,雁大,本王不在京时,辛苦二位了,本王在此多谢了。李贞见到纳隆与雁大,心情自也甚是激动,躬身拱手,对二人行了了礼。纳隆与雁大哪敢真受了李贞的礼物,慌忙各自退开,口称不敢当。

二位当得。李贞一丝不苟地将礼行完,这才满脸子诚恳地道:本王虽远在塞外,却也知晓京师局势之恶劣,幸得二位全力支撑,否则本王尚不知何时能回京,此等大功本不适言谢,一切容本王后补罢。

纳、雁二人都追随李贞日久,知晓李贞不是个讲虚言客套之辈,此时见李贞如此说法,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漏*点,眼角不由地全都润湿了起来,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到了底儿,还是纳隆较为清醒,知晓此时不是谈论这些谢不谢的问题之时辰,面色一正,对李贞摆了下手道:殿下请坐,就先由雁大汇总一下京师这段时日的动态好了。

一提起正事,李贞自也没再矫情,点了下头,走到上的位置坐了下来,对着雁大挥了下手道:先说说东宫出事之日的情况好了。

是。雁大躬身应答了一句,而后清了清嗓子道:禀殿下,据查,太子身亡当日,吴王、魏王两边的人马都有所调动,似乎早就料到东宫里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