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争大唐- 第4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无忌并不是真的生气,一见崔泽自请其罪,脸色立马就是云开雾散,笑着摇了摇手道:罢了,此事休得再提,尔便说说太子殿下会如何应对好了。

崔泽略一沉吟,含笑地看着长孙无忌,淡然地道:小侄料定太子殿下必能看破此局,应对之道么,当在世叔身上。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既不承认,也没有否则,只是追问了一句道:哦?此话怎讲?

崔泽刚要开口述说,突地见长孙冲急匆匆地从竹林间走了过来,立马便收住了话头,诡异地一笑道:世叔,该是有贵客到了。

果不其然,崔泽的话音刚落,长孙冲便小跑着进了亭子间,一躬身,略有些子气喘地道:父亲,太子殿下已到了府门外,请父亲明示。

长孙无忌看了崔泽一眼,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得长孙冲满头的雾水,愣是搞不懂自己的父亲究竟在笑甚子,误以为自己的穿着出了岔子,忙不迭地往自个儿身上偷偷地瞄上了几眼,却并未现有甚不妥之处,可一见长孙无忌光顾着笑,却半晌没有明示,不由地有些子急了,低低地唤了声:父亲,您这是

哦,没事,没事,去,大开中门,为父亲自去迎接!长孙无忌心情似乎很好,一挥手,笑呵呵地吩咐了一句,由着长孙冲搀扶着起了身,惬意地伸了个懒腰,看着崔泽道:子詹,尔便陪老朽一道去迎驾罢。

是,小侄遵命。崔泽自是明白长孙无忌此举乃是公开宣示他崔泽是长孙世家的嫡系,这是要向太子推荐自己了,心里头还真是一阵好笑,只不过崔泽谨慎得很,自是不会显露出来,笑着躬了下身子,恭敬地应答了一句。

嗯。长孙无忌对于崔泽的表现极为认可,点了下头道:子詹先行一步,老朽更衣便去。话音一落,自顾自地摇晃着胖硕的身躯出了亭子间,往前院行了去

长孙无忌一向为人谨慎,门生故吏虽众多,却甚少在自己的府邸见客,除了几位世交之外,平日里从不轻许朝中官员上门拜访,故此,长孙府邸向来冷清得很,然则今日却是怪了,先是三位亲王联袂前来拜访,接着又是太子殿下亲至,这可是稀罕之至,引得无数百姓蜂拥在大老远地看起了热闹来,人声鼎沸间,气氛还真是热闹非凡。

外头热闹得很,可李贞却并没有露面,依旧端坐在金辂车中,脸色平静得很,透过车厢上的窗帘子,细细地看着已然打开了中门的长孙府邸,心中颇为感慨早些年过年过节的时辰,李贞也曾到长孙府中拜访过,可自打因抢婚之事后,李贞就再也没来登过长孙家的大门,这一晃便已是数年过去,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唯一的变化就是李贞的身份已经是半君了,出现在此地已经不叫拜访,而叫驾临了,一想到其中的不同,李贞自己都忍不住莞尔地笑了起来,只不过笑容里玩味的意味却是浓了些以李贞的智商如何看不出这几日来的一切都是一个局,虽尚不能确定老爷子布置出这么个局的真实用意何在,可有一条李贞却已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老爷子这是要逼着李贞来拜会长孙无忌,既如此,李贞也就懒得玩甚子微服出巡的把戏,索性大大方方地排出太子出巡的架势,大摇大摆地驾临长孙世家一回,看看长孙无忌究竟会如何应对。

殿下,出来了。就在李贞正想着心事之际,长孙无忌领着家中大大小小的男丁已迎出了中门外,鹰大一见,忙贴到车帘子边,低低地唤了一声。

嗯。李贞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却并没有动弹,依旧是大模大样地端坐在车中。

长孙无忌行出了自家的府门,突地现李贞居然是全副太子出巡的排场,登时就愣了一下,眼皮子跳了跳,却啥表示都没有,堆着笑,几个大步走到金辂车前,一丝不苟地大礼参拜道:老臣长孙无忌恭迎太子殿下。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长孙无忌这么一大礼参拜,跟随在其身后的崔泽及长孙冲等人立马全都跟着跪了下来,各自请礼问安不迭。

诸位爱卿免礼。李贞端足了太子的架子,在车厢里呼了一声,一哈腰,由着几名随身小宦官服侍着下了马车,缓步行到了躬身而立的长孙无忌的身前,满脸子歉意地拱了拱手道:司徒大人,本宫冒昧前来,多有打搅了,还请司徒大人见谅则个。

太子殿下驾临寒舍,老臣迎驾来迟,恕罪,恕罪。长孙无忌见李贞拿足了太子的派头,一时间还真没搞懂面前这厮到底是来干啥的按长孙无忌出迎前的预想,李贞该是有求于自己才对,可这会儿见李贞竟然摆足了架子,哪有半点求人之状,心里头不犯叨咕才是怪事了,可在这当口上,长孙无忌就算有着满腹的疑问,也没法问不是,只能是按着接驾的礼节,恭敬地应答了一句。

李贞抬了下手,示意长孙无忌不必多礼,笑呵呵地开口道:司徒大人客气了,本宫也就是来走走,串串门,司徒大人不会不欢迎罢?

岂敢,岂敢,太子殿下能来,老臣家中蓬荜生辉,殿下您里面请。长孙无忌尽自精明过人,可一听李贞这话说得如此之随意,心里头的疑惑登时便更深了几分,可也没就此带到脸上来,只是躬着身子,比了个请的手势。

司徒大人请。李贞也没多客套,笑呵呵地摆了摆手,自顾自地便走进了长孙世家的大门,后头一大帮子东宫属官忙不迭地跟了上去,簇拥在了李贞的身边,由长孙无忌陪着径直进了二门厅堂,数十名东宫卫士立马各自散了开来,将厅堂围得个水泄不通,自有一起子东宫宦官们对前来奉茶送点心的长孙家下人进行盘查、试毒,好一通子慌乱之后,宾主这才各自落了座。

哦?崔博士也在?李贞坐定之后,这才像是突然间瞅见始终跟在长孙无忌身后的崔泽,笑呵呵地问了一句。

崔泽本自垂手站在长孙无忌的身后,此时听李贞了话,忙不迭地抢了出来,躬身逊谢道:微臣崔泽见过太子殿下。

嗯,不必多礼,来人,赐坐。李贞点了点头,一副反客为主的架势,不容置疑地便吩咐了一声,自有两名东宫小宦官去取了张圆椅进了厅堂。

微臣谢过殿下。崔泽先是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见长孙无忌微微颔了,这才出言逊谢了一声,一撩下摆,坐在了下手。

长孙无忌见李贞如此大刺刺的做派,心中自是微微不爽,可身为臣子,自是不敢公然说李贞的不是,再者,长孙无忌也奇怪李贞整出如此大的架势的用意何在,心里头暗自猜疑个不停,可却并没有开口问,而是满脸子笑意地躬身坐着,一派听候李贞话的样子,当然了,李贞先前所言的串门子之理由,长孙无忌是浑然不信的。

长孙无忌在那儿猜疑不定,李贞自是瞧在了眼中,可却宛若不觉一般,也没先跟长孙无忌套话,倒是一脸子亲切的笑意地看着崔泽道:崔博士年轻有为,一手文章锦绣非凡,本宫可是仰慕已久了的,呵呵,本宫也颇好文墨,若得闲暇,崔博士不妨到本宫处多走动走动,也好为本宫之文斧正一,二。

太子殿下过誉了,殿下乃天纵之才,微臣万不能及,能得殿下指点,微臣三生有幸矣。崔泽一听李贞这话露着招揽之意,心中自是好笑不已,可脸上却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逊谢不已。

詹过谦了,等这几日忙完,本宫或许有闲,子詹便来好了。李贞呵呵一笑,也不给崔泽推辞的机会,一言便即定了论,不待崔泽有所表示,立马侧头看向长孙无忌道:司徒大人,昨日午间您与房相、诸相所言之事,本宫深以为然,已去见过了父皇,只是李贞话说到这儿便即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一丝苦恼之色,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却并没有再往下说。

哦?那陛下之意是长孙无忌一见李贞这副样子,便知晓李贞这是当着众人之面在演戏呢,尽自心中恼火,可一听李贞提到了圣上,却还是不得不出言问了一句。

唉,本宫身为人子,替父出征本是该当之事,即便司徒大人不提点,本宫也该自请才对,只是父皇忧心西北有乱,深恐征高句丽之际,西北有失,特令本宫留守以备不测,唉,本宫恨不得即刻提兵扫平高句丽小儿辈,可唉!李贞一脸子痛心疾状地说道。

西北有乱?殿下何出此言?长孙无忌一听登时就愣住了,眼珠子转了转,不敢相信地追问了一句。

司徒大人请看,此乃安西大都护府数日前来的急信,言及薛延陀大汗夷男已病重呕血,堪堪就要不行了,其二子争位,战祸将起矣。李贞摇着头,说了一番,一伸手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份卷着的文档,递给了长孙无忌。

这是封私信,并非公函,然则确实是出自安西大都督柴哲威的手笔不假,那信后头还加盖着柴哲威的私章,信中除了些问候词之外,通篇只是在述说安西各项军政事宜之进展,仅仅是在信的后头提到了薛延陀大汗夷男命不长久,以及分析了一下薛延陀将乱的迹象,并未说得很详细。长孙无忌虽也算是打过仗的人,可对于军务也就是个半吊子水平罢了,看来看去,都不明白薛延陀内乱关大唐何事,迟疑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试探地问了一句:殿下,薛延陀要乱,岂不正好?若如此,我西北边疆自该无事才对,老臣不知殿下所言之西北有乱是何指耶?

司徒大人有所不知。李贞见长孙无忌入了套,心中自是暗笑不已,可脸上却依旧满是担忧之色地道:薛延陀乃草原游牧之国,其国中族多且杂,狼性十足,一旦乱起,各部混战之余,民生必然凋敝,大乱过后,民无食必慌,以其民之狼性,唯有向外掠夺一道,而今其国近半已被我大唐所围,先前所能掠夺之西突厥而今已被我大唐降服,其若是要纵掠,只能向我大唐进犯,依本宫看来,其纵掠之方向有三处其一,安西之北疆,是地方定,民心尚不稳,攻掠之胜算较高,其二,河套、陇右之地,此处富庶,且我大唐兵备不算太强,若是薛延陀并力攻伐,未必不能下,其三,取夏州,而后入关中,直取长安,若是时我大军在外,其倾力前来,势大难防之下,京师恐亦有险矣。

啊,这长孙无忌听李贞此言不像有假,登时便愣住了,一时间不知该说啥才好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舆论导向之争(下)

7576

长孙无忌为相多年,又是起于战乱中之辈,自非无见识之人,虽说被李贞所描绘的情景吓了一大跳,可转念一想,便瞧出了些不对味来,轻皱了下眉头道:殿下此言虽是有理,然则如今我大唐强而薛延陀弱,其国力远不及突厥颉利可汗当年,焉敢犯边耶?

呵呵,都说长孙老儿是军略上的半桶水,果然不假,嘿嘿,人若是要渴死了,哪怕摆在面前的是鸩酒,那也得往肚子里灌呗,这么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有够差劲的!李贞在心里头恶狠狠地鄙视了长孙无忌一把,可脸上却满是慎重之色地道:司徒大人有所不知,本宫曾与薛延陀大汗之二子拔灼及大度设都交过手,这其中拔灼为人狂暴,虽是嫡子,却非君主之材,而大度设其人狡诈坚忍,野心勃勃,非甘居人下之辈,夷男尚在,此二人尚能相安无事,一旦夷男身死,战事必起,双方实力虽相近,然依本宫所料,拔灼绝非大度设之敌手,此战胜者必是大度设无疑,战后之草原必将哀鸿遍野,民无以为食,以游牧民族之狼性,其必以劫掠为脱困之道,唯一能掠者,周边仅有我大唐耳,彼时,若是我大唐无备,则战祸至矣。

长孙无忌在军略上虽是半桶水,可对于政略却是精通已极,一听李贞此言,心里头虽是信了**分,但却并没有即刻表态,而是沉吟了半晌之后,这才皱着眉头道:圣上可有何裁决?

长孙无忌这话问得有意思不问李贞是如何想的,而问李世民是如何决断的,这摆明了就是在说,你李贞如何想的他长孙无忌压根儿就不关心,他只听李世民的吩咐,这话里的意思李贞自然听得出来,可也懒得多计较,眉头一皱,苦着脸道:父皇深忧之,而今高句丽小寇猖獗,非征伐之不足以扬我国威,然西北亦不容有失,特令本宫筹划西北事宜,而父皇决议亲征高句丽,本宫实是惶恐,恳请长孙司徒能进谏父皇,暂缓北伐,先安西北为要,不知长孙司徒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还能如何?长孙无忌不是没劝过李世民,不单是他,三大宰相都劝说过了,然则好话歹话说了几箩筐了,却半点效果都没有,李世民就是坚持要亲征,长孙无忌哪还有甚可说的,此时见李贞将皮球踢了过来,长孙无忌心里头直苦,可又不好带到脸上来,只能是沉吟着道:老臣勉力而为罢。

得,等得就是您老这句话了!李贞哪会不知长孙无忌这话不过是句套话,浑然没半点诚意在内,只不过李贞原本就没打算要长孙无忌出面去劝说李世民,要的就是长孙无忌不致于跟那帮子兄弟们串通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