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流才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态,山上的枯枝烂叶太多了,如果对方使用火攻,那很糟糕。可一旦将这些枯叶清理出去后,现在所有的树木正是一年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长得青葱滴翠,想烧起来很难。除非张元也是一个穿越者,还要比石坚掌握的知识更多,使用大量燃烧弹才行。

在四方山的山脚下,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同时也因为依偎着雨河,有着很好的灌溉,被宋朝百姓开发。其实在宋人来之前,这里也有少量的土著人,他们也耕种了,但技术很落后。最主要这里的地势低洼,如果雨河遇到雨季不大年代,还会有一个收成,可遇到雨势大的时期,那么他们的庄稼就会颗粒无收。

宋人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土地肥沃,于是与当地的土著人合作,一起将堤岸加高。这也是一个笨办法,毕竟他们中间没有高明的水利大师,只有采取鲧治水的办法,堵!毕竟经过以万年计算的冲刷,本来的堤岸就让淤泥沉淀下来,很宽厚。现在只要在上面加高一层,就可以将洪水阻挡。但也不是小工程,而且才来到这里的宋人并不是很多。于是与当地的土著人合作。

因此,与那些矿山相比,这的土著人与宋朝百姓关系还算是密切,当然,在叛乱时,还是有许多土著人因为贪婪,伤害了宋人。可也有一些土著人的部族,选择了中立。

可随之而来,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雨河两岸都是平原,都在被宋人开发,因此不断地加高。这些洪水没有发泄,一直向下边的主河洪河流去。但它从上游带来的沙石与泥土,也因此不断地在河底沉淀下来。于是几年后,终于成了一条地上河。

那些海客意识到这样下去,并不很妙,总有一天,河水超过地面许多,将他们修建的堤防冲垮。于是向石坚请教。石坚当时也没有想到以后还会在这地方作战,他叫海客画出地图,然后想了地会说:“只有一个办法,疏导,在旱季,等到河床干枯时,将各个支流疏通扩大,让洪水迅速进入洪河。”

办法是对的,因为相于雨河来说,洪水的水面更宽,离印度洋也更近,只要将洪水迅速泄走,泥沙没有沉淀的时间,那么河床就不会上涨。当然,还是上涨的,那样会很慢,还有两边百姓可以在旱季治理,那么就可能将这一危害消除。

可雨河太长了。一千多公里。开发地水域就有一千多里。这样治理下来。到哪里来地人手。除非石坚现在造出挖掘机来。石坚说完后也无奈。叫他们先慢慢等待。倒不是等他将挖掘机造出。而是等到这里百姓最后多起来。有了足够地人手。治理起来就不困难了。毕竟雨河不象长江。也不象宋朝地黄河。它有很长地枯水期。疏挖也方便。

但张元到了这里后。他第一个映像就这里地地形险恶。怎么说?现在雨河正是水势达到最高峰地时间。现在石坚居扎在四方山上。如果他将雨河地堤防挖开。那么在山脚下围困他们地所有叛军。立即会被洪水冲得一个不剩!

因此他立即派出人手。对方圆数百里地地方进行搜查。防止石坚在其他地方派了人手。埋伏下来。而且他还派了许多叛军在堤防上巡逻。将这个隐患去掉。

石坚在四方山上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他也是点头。虽然愤恨张元地人品。可也不能不承认他地军事水平。如果这样地人在年青时。会宋朝不拘一格地任用。他就不会走上邪路。那么宋朝多了一个人才。也少了一个敌人。

当然。石坚也不可能对宋朝地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相比于以前地王朝。宋朝地科举制度已经向前迈了很大地一步。许多寒士考中科举后。得到朝廷地任用。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地。象东晋一朝。除了陶侃外。有几个寒士出人头地?

但石坚也在用行动告诉人们。人才并不一定通过科举才能发现出来。如他对申义彬、萧小一、苏仕国、梅道嘉地任用。他们那一个考中过进士。象申义彬更是一个纯得不能再纯地白衣。

可张元进攻时也遇到了麻烦。石坚在这四座山下,修建了粗大的栅栏。这个不难。毕竟四方山上有着许多粗绣,还有树木。最主要四方山成一个四边形,在它们中间,还有一个面积很小的盆地。因为领近雨河,随便在地下一挖,就会涌出泉水,宋军还不愁水源。

石坚这次前来,除了带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外,还带了大量的武器。并且为此牺牲了行军速度。想一想,几万士兵本身就驼着东西,加上两万多匹马,这带了多少武器前来。

张元发起了数次进攻,可在石坚利用地势,居高临下之下,而且还有几道栅栏与壕沟的掩护下,无数的箭弩,还有**包,手榴弹,并且还有少量的步枪。

张元塞了几万人进去,硬是一道栅栏也没有攻下。这样一来,这些土著人不乐意了。每牺牲一个战士,他们的部族力量将会减少一分。以前在海上,他们的族长看不到便罢,在石坚几次海边游击时,叛军几乎溃败之下,他们也无可奈何。现在这种情况

不愿意了。于是说,你们也有军队,为什么不进攻|的族人牺牲?

萧虚列手上是有三万多契丹骑军。可这次石坚修建的栅栏粗大,还有壕沟,战马起不到作用。现在就是他们上去。也许战斗力会比土著人强些,但起的作用也会很大,反而白白牺牲。他也不会让契丹士兵冲锋。于是双方僵持下来。

石坚在山上看到这一情形,他只是一声冷笑。对于这种局面他早在意料之中。这群人还终是乌合之众罢了。不然石坚也不会有那个计划。当然如果张元这群人团结起来,不要命地冲锋,就是石坚修一百道栅栏也没有用。他能带多少武器?终究有耗尽的时候。

但张元还不会得逞,到了那时石坚只有提前发动最后一击。可是那时候叛军还没有到齐。这样一来,将会使大洋岛的平叛无限期的拖长。

可石坚带了许多武器前来。那么就会牺牲一个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后勤供给。近四万的大军,还有抓获过来的俘虏以及解救的百姓。多少张嘴吃饭?每天的消耗都是惊人的数字。这还是石坚知道自己暴露了目标,在临近雨河时,劫持了碧河边一个小镇的粮仓。现在张元将所有粮食运往内陆。随便到那个小镇上都能获得许多粮食。否则石坚早就断粮了。

石坚被迫无奈,只好将那几千个俘虏全部放了出去。这些俘虏还不相信,直到跑到叛军中才欢呼起来。这一路他们遭到人生以来最大的折磨。不但为宋军挑负沉重的行李,而且一路开道都是他们,到了四方山修建栅栏的主力也是他们。就这数天,活活有近千人被累死。

张元奇怪,如果按照石坚前对待敌人的手段。这些人不可能活着让他们回来。他弄不懂石坚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有一点,他立即将这些人召集过来,向他们询问石坚大军的情形。因为一路上他们都与宋军呆在一起,也知道宋军所有的举动。

通过他们,张知道石坚真的没有分兵出去。张元有些不解,难道石坚真的江郎才尽,被自己逼到这地步?事实他放出许多人,在方圆数百里打探也没有找到一个宋军的影子?

在这种情况下,石坚还会有什么法?打地道?简直是笑话,几十万大军驻扎下来,方圆数十里都是他的人,石坚有本事打通这么长的地道?或者石坚再来一个飞天?往哪里飞,四面都是他的人。

但张元没有对石坚四方山的大军怀,他反而担心起来,石坚安排了宋朝的援兵。于是他立派出了许多人,到海边察看宋朝的船队,会不会有大军前来。

而且张元还得知了一条最的消息,那就是石坚军中的粮食不多。或者再来个杀马。杀吧,看你将马肉吃完了,吃什么?但这情形使得张元又想起石坚在祁连山半刀山的故事。他还是心里发虚。

于是他再次派出许多探子对四周所方进行监视巡逻。张元的目的很简单,随你什么阴谋诡计,我自做到滴水不漏,你也没有办法。如果张元看过金老大的书一定会说:“他强任他强,清风过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到了第十天,终于山上宋军的粮食更少。石坚命令士兵杀了几百匹马。这些马也都是老马,或者弱马,除了驼负东西外,想要在战场上作战,也奔跑得不快。不过土著人喜欢。跑得快他们受不了。

张元在山下看到这个情形大喜。杀吧,杀吧,看你有多少马来杀。而他因为将这一季粮食收上来,短时间也不愁粮食供应,而且在这么多土著人部族视线下,他将石坚歼灭,更能树立他的威望。

石坚用望远镜看着远方。这一天赶来的叛军已经很少了,也就是说叛军也基本上都在这里。其他地方也有一点,可不足为惧。他写意地躺在一块草地上。草地上的碧草颜色鲜艳。还有少量的野花在开放,其中有一种野花开得象草霉,宋朝百姓都叫它草霉花。石坚其实知道在原先他的前世,这是新南威尔士州的州花特洛皮。

石坚望着西边的天空,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火烧一般。石坚在想来到这世界发生的事。本来他只想能过一个好日子,甚至他还读经义,准备科举,以便出人头地,不再受李母那样的人侮辱。可没有想到不知不觉地将他抬到这样的高度。最让他郁闷的是,他也做好了配之这高度的准备,可是却又让他遇到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看来上天还是公平的,既有得必有失。

他又看着四下里的士兵。从陕西带过来的士兵,现在面对这样的形式,他们并没有感到恐慌,特别是一百多个老兵,他们都是跟过石坚万里长征的。在他们想法,石坚在万里长征时,遇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危险,还是照样一一化解。眼下真的没有解了?石大人先是地道,后是降落伞,然后是镜子。天知道石大人下次用什么?只有他用出来才知道石大人这些东西的妙用。

况且丁将军和朱恨将军在果子沟时,就带着五百名宋兵消失了。这些老兵都敏锐地知道石坚不会让他们去做无用之功。丁将军的沉稳,朱恨将军的勇猛,还有那五百士兵都是他们大军的高手。

这种情况下,石坚不把他们放在身边,可想而知,肯定另有安排。因此,这些陕西兵还是信心百倍。照样啃着马肉,一个个谈笑风生。

并且让石坚感到满意的是,在他们中间,石坚又看到了几个小将很勇敢。一是山遇惟永的儿子,与他的侄子,山遇农多,山遇金番。还有黄真文,蒙衷,海昌义,都很不错。而在田瑜的军队中,也只有一个谢晓晨让他看得上眼。

当然山遇惟永将他的儿子放在他身边,也是有目的。但这目的很好,山遇惟永在想他现在立下了功劳,可他后代怎么办?因此他希望他的儿子与他的侄子也有出息,这样山遇一族才能长久繁荣下去。或者当时有人怀石坚遭到了朝廷的忌惮。但山遇惟永作为半个外人,他看得比玉素甫还要清楚。

忌惮肯定是有一点,但刘

有想害石坚。只是制肘罢了。到了关健时候还得重果然不出所料。去年秋天,石坚终于第一次登上真正的相位。而想他的儿子立功,跟在什么人后面立功最快?还用说,只有跟在石坚后面。石坚知道他的心意,这是好事,说明山遇惟永真正想在宋朝立足。

反观田瑜的士兵,那就不行了。他们一个个面带惶恐不安,啃着马肉也如同嚼蜡一样无味。实际上石坚现在的粮食还有,但石坚杀马,主要这些马留下也没有多大帮助,第二也是大战在即,他为士兵补充体力。

但他不能说,也许他也要的是这样的效果,可以想像张元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些士兵沮丧的样子,他一定会放松警惕。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就是他们的原先主帅田瑜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看到叛军越来越多,而石坚除了防守外,几乎不作为,田瑜担心地将萧小一拉到一边。他不敢向石坚盘问,只好问萧小一了。

他问道:“萧大人,:在我们这样下去,似乎很不妙啊。”

萧小一微微一笑。石坚制的计划,他没有参加,可后来石坚也和他交谈过,看萧小一有没有补充的地方。

萧小一说道:“壁之战,孙刘多少大军?曹操多少大军?”

田瑜一愣,这个能比较?

萧小一又说道:“不错,我们的士兵没有孙刘的多。可对方的士兵能和曹操的大军相比么?”

曹操的大军当时横北方,当然是这些杂牌乌合之众不能相比的。可这也不一样,曹军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这才是真正失败的原因。

萧小一似乎看到田瑜在想么,又说道:“再来谈谈~水之战?符坚多少大军,东晋多少大军?他们可不是在水上作战的哦。”

还别说,符坚的情形与张元的情形有~似。而且张元也比不上符坚,符坚当时也是北方的雄主。但他带的也是一群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