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坡之上,武田军的城砦已被越后军攻破。
    在城砦下方沟掘,被雨水灌满,每间隔一段沟掘的上方都漂浮着一两具尸体。
    城砦的木制的曲轮之上,好似箭靶一般,密布着箭羽,以及铁炮射击过后的孔洞,箭橹歪歪斜斜地半倚在一边,同样数具尸体伸出在外。
    而战事最激烈的城砦大门处,木制大门早已被攻城时的火攻烧成焦炭。
    而大门堆积着二十多具尸体,武田越后两军将士尸体横七竖八地交叠在一起。
    眼见争夺一个城砦就付出了如此代价,这名足轻面部不禁一阵抽搐。
    “快些吧,起码还有上百具尸体,要搬运呢?”
    足轻出声催促言道。
    眼下越中,武田军与上杉军的会战已拖延至九月底。
    待上杉谦信会合了甘粕景持的援军之后,兵力已经在武田军之上。
    于是上杉军当即向对峙中的武田军发动攻势。
    而在武田军一方,亦没有闲着。
    自从对阵之日以来,李晓的武田军似乎只做着一件事,就是挖壕沟,修城砦。
    于是越后军将士,每日还未晨起时,就可以听见对面山头的乒乒乓乓地敲打声。
    原来武田军,早已经起床,并似土拨鼠一般开始忙碌了。
    武田军到处在阵地四面,挖壕沟,修城砦。
    而且武田军并非是一天两天的干,而是起早贪黑,持续作业,大有一股在此地盖出数座新城的气势。
    越后军对武田军这不进攻,转而是修筑工事的战法,感到十分诧异,在战国之中,没听说哪一国大名,有用此战术的。
    而越后军待武田军修筑工事报给上杉谦信之时,对方沉思了一阵,却没有说什么。
    上杉军也就放任武田军如此下去,也不对对方修筑工事,进行袭扰。
    事实上亦无法袭扰,武田军在得到马场昌房,以及本愿寺的援军后,总军势已经达到九千人。
    于是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当甘粕景持的援军到达之后。
    准备进攻的上杉军这才发现,武田军本阵,以及各备队的所在区域上,一共被他们修筑起十二座临时的城砦。
    将四面修筑得犹如铁桶一般。
    并且武田军还没有停下,他们的工程还在延续,战线继续向四面延伸,三座未修筑好的城砦,还在继续搭盖之中。
    对此情景,上杉军武士足轻至上而下,一副十分无语的样子。
    所以上杉军最初的攻势,尽管占据了兵力的优势,但是一时之间,就陷入了苦战。
    武田军的城砦由战力相对较弱的飞驒,越中豪族入城屯守,而李晓的三大备队,作为机动游走的兵力,以为相互支援。
    并且武田军城砦修筑十分有技巧,彼此之间相互呼应。
    攻击一个城砦必然会遭到其他城砦的侧击,使得越后军往往无法单独攻击一个城砦。
    而攻打城砦之时,越后军还必须提防武田军的三大备队的侧旁袭击。
    在开战的头三日,上杉军尽管占据兵力优势,但是攻势十分不顺利。
    在攻打武田军城砦之中,越后大将天神山城城主小国赖久队,遭到李晓的神冈备,蛇尾备联手伏击。
    小国赖久战死,首级被讨取,而此役毙命战死的上杉军亦超过三百多人。
    小国赖久是上杉家宿将,从第一次川中岛合战起,参加过上杉家多次合战,其本人亦名列上杉二十五将之一。
    此人战死之后,上杉谦信闻之大怒,随即命令停止攻击。
    事实在头三日之中,上杉军在武田军城砦之下伤亡近千人,这足以证明武田军三个月建立的防御网,如何之有用。
    上杉谦信停止进攻,正是重新寻求攻击手段。
    上杉谦信驻马山头,观察武田军阵地,足足看了一日,终于为他找出破绽。
    次日上杉谦信集中三千多军势,择其猛攻武田军一个城砦。
    而李晓派出的各路援军,遭到上杉军拼死阻击。
    上杉军激战一日,终于攻破了李晓防卫圈中一个城砦。
    驻守城砦的是李晓麾下与力,飞驒高堂城城主广濑宗城。
    而广濑宗城战死,其下两百人或死或降。
    城砦缺了一环,防御力减弱,上杉军沿缺口陆续攻略,在接下来七日之中。
    武田军城砦又为上杉军攻破三座。
    李晓麾下越中豪族,赤丸城城主中山次郎兵卫战死。
    神保家白鸟城城主神保长住,在守城战中,被弓箭射中右目,几乎贯脑。
    而上杉军名将,有越后钟馗之称的斋藤朝信,在攻城时,为武田军铁炮流弹击中,身负重伤。
    在争夺城砦战的期间,李晓的旗本备,蛇尾备,神冈备轮番上阵,与上杉谦信的旗本军亲战,两军激战数日,彼此皆是伤亡惨重,所战之地一片死伤狼藉。
    不过交战之中,对李晓而言有个意外惊喜,李晓旗本备大将藤堂高虎在追击之中,不顾身上负伤七处,硬生生将谦信养子,上田众之总大将上衫景胜生擒。
    能将这位历史上上杉家未来家主生擒麾下,确实是李晓意料之外的事。
    不过李晓也并没有为难此人,命人好生看押起来。
    但总体战事,对李晓而言,是不利的,已有四座城砦被攻破,导致防御网崩裂,而李晓防线的缺口越来越大。
    此刻李晓心底亦是没底,若战事持续下去,他不知还可以支撑几日,能不能拖延至他计谋生效的一刻。
    而就在李晓担心之时,一场豪族却及时解救了李晓的困境。
    这场豪族下得极大,在雨水冲刷之下,山地之中泥泞难行,两军无法再继续激战,只能各自收兵。
    李晓好容易得此机会喘息,一面休整军势,一面清点伤亡数字。
    而这十日激战下来,武田军死伤接近两千人。
    这样的血战,尽管战前大家都有了预料,但是事情发生到当前,众人还是坐不住了。
    当然压力最大的还是李晓,他麾下越中豪族此战损失不小,眼下这帮人已经是吃不消了,联合起来数次三番向李晓请求撤退。
    当然借口各种各样,比如家里遭了盗贼,秋收在即,人手不够等等。
    不过他们统一的口径是,反正被攻打的椎名家,彼此又非什么亲密同盟,为椎名家流血牺牲值得么?管他们去死呢。
    李晓理解这些小豪族的立场,他们更关心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己家名能否存续,领地的秋收如何,石高能否增加。
    但是李晓不同,他必须从大局来考虑,椎名家与李晓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
    松仓城一旦被攻陷,下一个就轮到李晓,暴露在上杉家的兵锋之下了,眼下只要李晓撤兵的消息一传出,椎名康胤肯定二话不说,投降上杉家。
    所以这战事进行到现在,即使再艰难亦要继续。
    李晓亦何尝不辛苦,这几日激战,他的常备伤亡巨大是众所周知,战场上与上杉军精锐旗本军,两军拼得是尸骸垒垒。
    李晓可没有将越中豪族当作炮灰来使的,所以也是越中豪族甘心为李晓效力的原因之一,否则他们早就脚底抹油,各带军势回家了。
    相对于武田军这边伤亡巨大,上杉军亦不好过,作为攻击一方,他们现在伤亡更大。
    越后有三千将士伤亡,这是迄川中岛合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堪称最为惨烈的一战。
    斋藤朝信眼下重伤,生死不知,大将小国赖久又为武田军讨取,甚至连谦信的养子上衫景胜,都被武田军生擒了。
    想到这几日激战之中武田军的奋勇,越后军上下皆是不寒而栗。
    果真如上杉谦信之前所言,李晓的三大常备攻势凌厉,堪称少见的强军。
    以上杉谦信之能,亲自指挥旗本军作战下,亦只能勉强与李晓的常备打成平手,若换作他人指挥,或者战力一般的越后军,结果将不容设想。
    在如此大的伤亡之下,越后军亦不是铁人,事实上众将亦不知武田家当前的处境,心底皆没有把握战胜之。
    他们现在已开始向上杉谦信游说,退兵之事。
    第三百三十七章血战
    第三百三十七章血战,到网址

第三百三十八章 甲越和与
    第三百三十八章甲越和与
    上杉家家臣集体向上杉谦信游说。
    上杉家这些年南征北战,自川中岛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损失。
    上杉家家臣大多都是越后的国人豪族,虽皆向上杉谦信效忠,但之前这些豪族就独立性甚强。
    上杉谦信继承越后守护之后,这些豪族国人就隔三差五地给上杉谦信叛乱,前有大熊朝秀,中有宇佐美定满,后有本庄繁长。
    现在这些人之所以服从上杉家,是靠着上杉谦信战无不胜的声威压制下,各豪族亦能从战事中获利不浅,所以这才供上杉家驱使。
    而这次面对的武田军,着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各豪族在几日内所见战事之惨烈,丝毫不逊色于川中岛,这点大大超过他们之预料,而李晓亦乃武田家名将,之前就没有太大的信心能战胜之。
    现在在部属伤亡惨重之下,豪族家主亦同时向上杉谦信谏言,开始提议退兵。
    最先主张退兵的豪族们,委婉提出,说这几日大雨之下,上杉军驻地较低,遭遇洪水侵袭。
    在雨水浸泡之下,伤兵死伤甚多,而反观武田军却驻扎地势较高,却不用担心洪水之事。
    所以他们先委婉建议,能否转移阵地,退到附近的高地之上,待天晴之时,再进攻击。
    面对众家臣提议退兵,上杉谦信一直沉默不言,这时又有人提出军粮已有所不济,越后军出战这数月来,耗时长久,前不久前直江津之町又遭到佐渡水贼的袭击等事。
    而且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与武田军决战,就是获胜亦是得不偿失。
    所有一切建议都是劝说上杉谦信退兵,甚至还有部分人露出威胁的口吻。
    这时上杉谦信终于震怒了。
    “两军之胜负,乃是谁可以支撑到最后,谁就是胜者,不错,我军是伤亡惨重,但是我可以看出武田军,亦在苦撑。李晓眼下的处境,肯定更困难于我们十倍。”
    很少在众人面前动怒的上杉谦信,如此疾言之下。
    众家臣们摄于他的积威,皆是默然不语了。
    众人盼顾了一番,这时却有人低声提了一句:“可是景胜殿下,眼下还被武田军羁押,若继续猛攻下去,我担心……”
    听到此言语,上杉谦信眉头一拧,显然有几分犹豫。
    他对上衫景胜还是十分疼爱,自他被武田军俘虏之后,确实有几分担心。
    但是这一切,皆不能影响上杉谦信与李晓决一死战的决心,他深信武田军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只需再加一把力,就可以了。
    “不论如何,大雨停止,继续向武田军进攻,若有违令不战者,消极怠慢者,一律剥夺知行,流放佐渡。”
    眼见上杉谦信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各家臣们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正如上杉谦信之猜测,李晓眼下确实是在死撑。
    九千军势伤亡近两千,按照冷兵器时代战斗,这是极高的战损比例。
    李晓能维持军势至今不崩溃,实际上已是奇迹。
    不仅是越中豪族军心动荡,就是归附李晓最早的飞驒豪族,如内岛氏理,锅山良行等人亦是动摇了。
    甚至连三大备队之中的将领,亦有向李晓建议暂时退兵,没有必要为椎名家打生打死的。
    李晓亦是承受了巨大压力在死撑,眼下他唯一的指望就是自己的计谋,可以实现,迫使上杉谦信退兵。
    按理而言,武田信玄与自己约定的期限早已经过去了,难道中途出了什么变故。
    当大雨停止之后,上杉军再次向武田军的城砦猛攻。
    这场合战开始时,在听闻进兵的太鼓声时。
    无论是上杉军,武田军,两军将士,皆是抱着不情愿,甚至绝望之色投入战斗。
    这合战才进行半日,一直作为攻击方的上杉军,仍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消极怠战的局面。
    而武田军这边更糟,一个越中豪族麾下足轻,甚至准备哗变,幸亏被李晓听闻消息,亲率十几名侧近,进入军中镇压,这才稳定下来,否则事态扩大,引起军心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两家方战到第二日。
    尽管麾下家臣劝了一波又一波,但是皆被上杉谦信斥退。
    上杉谦信已下定决心;从正在围攻的松仓城处,山浦国清再调部分兵力来增援。
    尽管从攻城军势处分兵,颇犯兵法忌讳。
    但在上杉谦信眼底,宁可拿不下松仓城,亦要在正面溃败李晓的武田军。
    正待松仓城的援军,赶赴路上之时。
    这时军营之中忽然传来消息,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使者,从春日山城,亲自赶到越中前线,要向上杉谦信宣示足利义昭的御内书。
    上杉谦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