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边戎-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伯彦等却坚持认为京师四壁既已失陷,如果此刻贸然进兵,不但会陷康王于危地,而且可能会促使金人对二圣(赵佶、赵桓)不利。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有赵构暗中支持的汪伯彦等人占了上风。宗泽坚持要入京勤王,他是副元帅,又是首先拥护赵构的大功臣,赵构不好太拂他的脸面,便给他三千人,命他为前锋先行。

刘锜也请从宗泽赴京,他这么一说将领中的强硬派也纷纷请行,赵构心想若让这些人都去了汴梁,自己在大名府又变成孤家寡人了!因此坚决不准,只命诸将屯扎在大名府周围各州县,以待有变。

这时又有人向汪伯彦进谗,说刘锜不但曾受了汉部的爵位,而且还成了汉部虎公主的干弟弟,所以汉部才放心地把兵马交给他。汪伯彦大惊,赶紧来向赵构打小报告,赵构听完后觉得也像,从此不再信任刘锜,但此刻又还不敢太过得罪汉部,只是命他屯扎临淄,就食于青州,算是将他搁置了起来。

刘锜在连续几次请战不成之后反被汪伯彦弹劾他越职,无奈之下只好领兵向东,以义军首领的身份在临淄附近驻扎了下来。青州位于渤海之滨,济水、淄水都是从这里入海,位置较为偏僻,刘锜驻扎在这里无论做什么都影响不了整个中原的战局。但杨应麒听说刘锜到了临淄却派人送粮送马送兵器,又给他增新兵五千人。刘锜得了这批钱粮兵马后就在淄水沿岸训练起来,一边练兵,一边期盼赵构早日进兵,但盼来盼去总是空,甚至私下忖道:“人家汉部出钱出人出力,大将军遭软禁也冒险派兵援救。咱们自己的人倒好,天天想着自保,连父兄君上都不顾了!”

这时赵构手下兵马渐多,钱粮开始不敷使用,还好有王师中、李应古一南一北各送了粮草一万担来,大大舒缓了赵构的军需危机,尤其王师中更是识趣,不但送来了军粮,还送来了两车绸缎、器皿、琉璃、香料等奢侈品来。

赵构大悦,他生长于帝王之家,离开京城后各地接待的官员虽也尽量献上美衣美食,但河北大部分地区经济并不十分发达,而这时又在战乱当中,所以献上来的东西与汴梁士人家中的日用相比也颇为不如,和帝王之家更是没得比!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地方上的精米华服落在赵构眼里也如同糟糠旧衣,所以这时王师中偷偷献上这批好东西来赵构如何不喜?当下大大表彰了二人,这时他还只是兵马大元帅,还没权力直接升两人的官,但自然有他的侍从太监蓝珪等人和王师中、李应古派来人接洽,暗示康王将来必有以报。

汴梁的形势一日比一日糟糕,赵构的地位却一日比一日稳固。他先在大名府,随后又转到东平,不久又转移到济州。赵构到达济州之时已有兵马近十万人:其中济州凡九千五百人,由杨惟忠统领,是赵构的亲卫;开德府兵马一万九千人、濮州七千人,以及卫南、韦城等据点驻军,由副元帅宗泽统领;兴仁府一万九千人、广济军八千人、单州六千人、柏林镇三千人等,由节制兵马黄潜善统领;青州汉部援军一万人,由刘锜统领;此外有孔彦威、常谨、丁顺等来归义军一万五千人等等。除了这些直接听赵构调动的兵马以外,还有河北赵野、河南范讷、河东曹广弼、陈留赵子崧、登州王师中、沧州李应古等人,乃至于两河自发抗金的义军,均遥奉赵构的大元帅令,环绕汴梁洛阳,布列中原河北,只等赵构出兵的号令。

但赵构的主力不进,其它军队便都不敢入京勤王,或者如范讷之流迟疑不知进退,或者如曹广弼之辈孤军奋战。直到宗望、宗翰掠大宋二帝北迁,宗泽孤军不敢轻进,曹广弼阻截仅得金银,赵构却反而将车驾越移越向东南,终于来到了大宋的南京应天府,也就是后世的商丘附近。

对于赵构的龟缩,陈正汇和杨应麒各有各的看法,陈正汇认为赵构这等行为十分可憎,简直是置父兄性命于不顾。杨应麒却认为他的这种考虑有理智的成分在里面:“他现在冲到汴梁去,救出父兄的机会未必很大,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去的机会却不小。”

陈正汇睨了一眼他的上司说:“七将军,要是大将军与宋帝易地而处,您与康王易地而处,你也会像他这样么?”

“不会的。”杨应麒道:“我和大哥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等尴尬境地的。所以你说的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陈正汇道:“未必吧,现在大将军也在金人手中,景况可未必比宋帝好!”

杨应麒心头一震,叹道:“你说得对,我方才的说法是太看不起别人了。要真是和他们易地而处,也许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陈正汇也知道刚才那句话触到了杨应麒的痛处,不敢再纠缠下去,转换了话题,说道:“以现在的形势看,七将军你认为宗翰宗望接下来会怎么做?”

杨应麒道:“这还用说,定然是要将赵氏连根拔起。”

陈正汇道:“他们要将赵氏连根拔起,那我们就要尽量保住赵氏,以号召天下抵抗金兵。”

“不错!”杨应麒道:“如果宋廷二帝逃不出来,那么赵构承继大统的机会就很大,那时候……”

陈正汇道:“那时候如何?”

“继续扶植他。”杨应麒道:“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出兵保护他!只要赵氏一脉尚存,中原未定,宗翰宗望便不能无后顾之忧,便不敢过分逼迫大哥!”

陈正汇道:“可万一赵构真能中兴大宋……”

“这还用说!”杨应麒道:“如果大宋中兴之势太旺,那我们就要反过来想办法抑制它。”

陈正汇道:“可我们要正式向中原拓展,始终顾忌着大将军,这样拖下去,始终不是办法!”

“是啊。”杨应麒道:“大哥的事情真不能再拖了,越拖我们恐怕越不利。”

就在这时,中原方面传来消息:大宋兵马大元帅康王在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改元建炎。

杨应麒闻讯笑道:“他的动作倒也不慢。”便以完颜虎之名遣使往贺,算是承认了这个政权。

是年为华元一六七八年,金天会五年,存在了一年多的靖康年号自此而废。

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上)

华元一六七八年,金国所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抵不住朝野上下的压力,迎立已废的元佑皇后,尊为宋太后垂帘听政。

元佑孟皇后因为早已被废,名爵早除,所以金兵掳掠赵氏宗室时便把她漏了。在张邦昌登基的前夕,这位废后所居的建宁宫失火,在混乱中她逃出宫门,依附于前通直郎、军器监孟忠厚家。张邦昌即位后把她推出来,本意是借赵氏余荫弹压朝廷,颇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可惜张邦昌不是曹操,元佑皇后以一个被废的皇后,也没有足够的权威号令天下。张邦昌号令不但出不了汴梁四壁,就连汴梁城内也多有人劝他退居臣子之位。

张邦昌至此才知道皇帝这个位子自己是坐不稳的,其时赵氏留在大宋的宗室男丁里,还没被金兵掳走的就以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的血缘最近,所以天下士林都有拥立之意。由于金兵已经北退,宗泽、曹广弼等已准备进军夺回汴梁,张邦昌大骇,监察御使劝他说:你现在抢先迎立赵氏,将来还能转祸为福,图个善终,否则别说皇帝,连命也保不住!

终于张邦昌在众官的敦促下,以太后的名义遣尚书左丞冯澥为奉迎使,持皇后诏书前往迎立康王。

赵构得诏书大喜,这做皇帝的心思他从汴梁被围之前就开始想了,当时是恨不得金人赶紧替自己把父兄解决掉。如今金人掳走了父兄,中原无主,按常理是该轮到自己了。但赵佶、赵桓被掳走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要他称帝,如果由自己宣布称帝,那就如同做了婊子却没有立起贞节牌坊,有快感之实而没有贞节之名,不免不够两全其美,而且也容易让天下人诟病他急着做皇帝而不顾父兄的安危。这时得了太后的诏书,尽管这个才被扶起来做傀儡的废后其实并没有敕立新帝的资格,但这时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只要即位的程序基本完整就好。

当下赵构移檄诸道帅臣替张邦昌说话,认为他还算是一个恭顺的臣子,命未行动者不必再进军汴梁,已到汴梁城下者不得擅入。

不久元佑太后以手书诏告天下,道“二帝蒙尘、恐中原失君,故立康邸以嗣宋朝大统”之意。太后手书来到赵构所在地后,汪伯彦等连忙率百官上表劝进,宗泽在前线闻讯也移书表示拥护。张邦昌又从汴梁赶来伏地请死,赵构见他识趣会做人,反而加以抚慰。

赵构不久就在南京登坛受命,作册告天,张邦昌率百官称贺。尊靖康皇帝为渊圣皇帝,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不久汉部虎公主遣使来贺,赵构大喜,也派使者回访,以尽情谊。

赵构即位以后,宗泽日日盼他回都汴梁,重振宋室;刘锜天天盼着他整顿兵甲,收复两河。但赵构哪里还敢回汴梁去?他的父兄就是在那里被金人俘虏的,更别说去两河了。所以他才登基就有南逃之意,毕竟他驻跸所在的京东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容易受到胡马的攻击,所以他才做皇帝没几天便暗示江南的官员修缮江宁城墙并兴建宫室,以备偷安。

“唉,果然还是这样……”杨应麒在津门闻讯后叹道:“我有时候真想知道,我来到这个世界后到底改变了什么!”经过一番考虑移书欧阳适,让他调动水师进入舟山群岛,以应江南可能发生的变局。

当时李纲、宗泽等主战守,黄潜善等主议和。黄潜善主张用靖康年间所签订的誓书,划河为界。赵构派去辽南回拜虎公主的使者,任务之一就是请完颜虎居中调停,他赵构愿割弃黄河以北的领土,奉金主为兄。

完颜虎将赵构的书信拿给杨应麒处理,杨应麒又让胡寅等滞留宋臣传视,胡寅等人看完后不敢相信,均道:“此信恐怕是假的,还请七将军不要理会!”

杨应麒道:“信或许是假,使者却不假——那是我们派去贺赵构登基的使者带回来的。”

胡寅等仍然不肯相信。但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原来自古新帝登基,照例刑部总要大赦天下,结果天下诸路都收到了赦文,唯独两河没有,那意味着南宋政权已正式放弃两河!

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两河上下就连匹夫匹妇听说之后也都知道新皇帝也要和他的父兄一般,弃两河与金人了!曹广弼这时还在上党与银术可纠缠,闻讯后公开移书赵构,表示赵构若守两河,忠武军便仍听大宋调派;赵构若弃两河,忠武军将视宋廷诏书为乱命,从此不再听调。

天下群议如此,但赵构仍然宁可犯天下之大不韪也不敢得罪金人,又加派使者前往津门请虎公主调停。

胡寅等人第二次听说讯息后满腔热血逼在胸膛中上不去、下不来,痛声大骂黄潜善等人误君误国!但他们所身处的津门市井却不这么看,那些对宋帝已毫无敬畏的说书人天天拿着赵构的事情冷嘲热讽,把他形容得胆小如鼠,怕金如虎。对于这些“诽谤”滞留的宋臣一开始听说了无不拍案而起,怒斥其胡言乱语。但津门的这些说书人不但口才了得,分析起当前时局来竟然也井井有条,往往把这些滞留宋臣驳得无法为赵构转圜。到后来一些宋臣一听津门市民说起此事便愧恨欲死,颇以主上如此庸弱为耻!

胡寅第二次来请求杨应麒莫要转达赵构割地求和之意时,杨应麒道:“你还认赵构为君么?”

胡寅道:“太后所立,群臣所戴,自然是胡寅之君。”

杨应麒道:“既然这样,那我问你:你的君主请我帮忙,你却来阻挠你君主的事情,你说你这到底是忠?还是不忠?”

胡寅愕然,咬牙道:“胡寅是忠于国家社稷!”

杨应麒道:“那你是说你们这位新的赵官家不忠于国家社稷了?”

胡寅连说了几声“这”后,竟然是无法自辩!

“原来你连自己在做什么都没想明白!”杨应麒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是你这个新的官家三番两次来信请求我帮他卖国,我站在中间也难做,眼下拦是拦不住的了,只有把书信转交给大金皇帝了。我告诉你,你这个新的官家想卖两河,人家金主还未必肯买呢!”

胡寅一凛问道:“七将军的意思是……”

杨应麒道:“我们汉部乃是大金的心腹大患,看宗望宗翰的意思,应该是要先灭赵氏,孤立汉部,然后再以天下压一隅灭我汉部,到时华夏可就亡天下了!如果赵氏不灭,他们女真人有腹背受敌之忧,便没法全力来对付我们汉部。所以就算你们官家愿意割地称臣,金人也未必肯买帐!”

胡寅道:“七将军是说金人不亡我赵氏不肯罢休么?”

杨应麒道:“这个当然,难道你不这么认为么?”

胡寅道:“若是如此,那可得赶紧通知朝廷严加防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