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唐第一风流纨绔-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朝中乱事又刚平,朝纲不稳,实是需要太后娘娘及几位顾命大臣替陛下理政,待局势平衡下来后,才可考虑让陛下亲政!”

“万万不可!”李元轨忍不住对刘祎之怒目,“正是有尔等佞臣在朝堂上妖言惑众,才使得我大唐朝纲混乱,皇帝大权旁落,”李元轨也似乎豁出去了,转身对殿下诸臣挥呼道:“诸位,如今的陛下自小聪慧,年轻有为……何况陛下年岁也不小,完全可以亲政,陛下可以亲政,为何还要其他人代掌朝事呢?”李元轨说着,再对不知所措的李旦作礼道:“陛下,臣等都支持你亲理国政,还请陛下下旨,拿下祸害朝堂的乱臣,臣等誓死效忠陛下!”

李旦越加被吓坏了,一个劲地阻止诸王不要再说什么,他不会亲政的,一切朝事还是交由太后娘娘做主,同时又向武则天保证,他根本没有想亲政的意思,朝事都由她来负责!

诸王的反应还是很出乎贺兰敏之的意外的,不过他也知道,李元轨、李贞等人这般表现,正是他们知道得力的手下失踪,计划差不多暴露了,今日朝会上才会孤注一掷,想通过皇帝李旦,及众多支持的大臣,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的,他准备站出来,揭这些人的底

但还没等贺兰敏之站出身说话,殿上的武则天忍不住,她站起来,威严地喝令道:“够了,都给我安静!”武则天说着,走到战战兢兢不知所措的李旦面前,厉声说道:“陛下,今日诸王竟然敢逼宫,他们并不是想让你亲政,是想谋逆,他们打着让你亲政的旗号,实是想总揽朝政大臣,甚至想改立君,”说着再转身面对诸臣,脸色冷的可怕,“诸位爱卿,本宫已经掌握了诸王想谋逆的证据,他们就是想趁陛下刚即位,对朝事一无所知之际,怂恿陛下亲政,以达到混乱朝纲,从中取得大权的目的,甚至他们还打算另立君,要是陛下不同意他们所讲,他们准备废了皇帝,再立君……”在许多大臣的目瞪口呆中,武则天威严的喝令:“带吴年安上殿!”

吴年安就是贺兰敏之手下所执的那名李元轨手下,一听到武则天喝令带吴年安上殿,李元轨等人傻了,但他们依然不甘心,再次对慌作一团的皇帝李旦作礼奏道:“陛下,太后娘娘是想栽赃臣等,臣等对大唐可是忠心耿耿,根本没想到过谋逆,还请陛下替臣等做主,陛下……臣等是全力支持你亲政,还请你下旨,除了太后娘娘的辅政权力,拘捕武敏之、裴炎、李敬玄、狄仁杰、张柬之等为虎作伥之臣,陛下……”说着李元轨跪地磕头起来,其他几位宗室王也纷纷跪在磕头,以表示他们决无谋逆之心,只是不愿意看到大唐的江山落入武姓人手中,乱了朝纲,以至天下出现大乱!

“够了你们!”武则天暴怒,以手指着跪在地上的诸王道,“本宫忠心耿耿地替先皇理政多年,又奉先皇之命,辅佐当今的皇帝,尔等竟然如此污蔑本宫,你们已经在密谋谋逆,连宫中禁军都想策反,想天下大乱的是你们,本宫不会容忍你们这些乱臣贼子在这里嚣张的……”

武则天的威严还是没有人可以比的,她亲自站出来后,成功地镇住了场面,没再有大臣站出来支持李元轨等诸王,反而有多位大臣站出来,支持武则天代皇帝理政贺兰敏之当然是讲的最慷慨激昂的,李敬玄、狄仁杰、张柬之、刘讳之等人轮番上奏,要太后以国事为重,继续代皇帝打理朝事,以免天下出现乱事而李元轨等人则拼命的批驳,殿中一片混乱

这时殿下传来喝声:“吴年安带到……”

“宣……”

随着武则天威严的喝令,两名禁军将士推着耷拉着脑袋的吴年安走入紫宸殿

在诸王愤怒的能喷出火的注视中,不敢侧头看任何人的吴年安被带到殿前,扑通一声跪在殿下,头伏在地上,不敢有任何动作

殿下的大臣倒是安静了,他们全神注目前跪伏在殿下的这个人

“殿下跪着的是何人?”武则天亲自问询了

“回太后娘娘……小民……小民叫吴年安!”

“是何人家的奴仆?”

“小民是……是霍王殿下府中的管事……”吴年安飞快地看了眼想向他扑过来的李元轨后,马上住了口,把头垂的低了

武则天走到殿下,再厉声问吴年安,“本宫要你将霍王遣你做的事源源本本地讲出来,要是你将事情的本末都讲出来,本宫会饶你一命,要是你有一句谎言,本宫马上就杀了你……”

吴年安抬起惊恐的脸,看了看脸如寒冰的武则天,再看看一边怒目而视的李元轨,咬咬牙,还是将他所知道的情况都讲了出来李元轨与其他诸王合议如何行事,如何在朝会上逼迫皇帝表态,逼迫武则天交权,并如何联络、收买禁军将领,准备不得已的情况下发动兵变、拥立君、另立宰相等计划,李年安都详详细细地讲了一遍!

吴年安的话在殿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把大多的大臣都炸懵了,因为没多少人知道这情况,不知道情况的大臣根本没不到,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危急的时刻!

武则天的反应非常快,她有这位许多大臣都认识的李元轨的家仆当殿供认就行了,不需要再有其他的讨论,马上下达了命令:“来人,将这些乱臣逆子都拿下,交由大理寺审查!”

随着武则天的喝令,候在殿外的一群如狼似虎的左羽林军将士蜂拥入殿,将跪伏在殿下的李元轨、李元嘉、李贞等一群宗室王拿住,飞快地押了下去

而李元轨、李贞等在在被押下去的路上,还不停地回头怒骂武则天……





第三卷大唐天下第一百三十五章紫宸殿中的交锋

://。。

第一百三十六章新的高度

'··]更新时间:201311012:39:06本章字数:4059

因为大明宫中的禁军基本被武则天通过贺兰敏之控制,朝会上这般争吵与动荡,宫中禁军并没有什么“反应”,没乱事起来禁军将士严格执行武则天的命令,一力维护皇宫的安全

城中的诸卫也基本被控制住,那些不愿意听服的都被抓获了,因为武则天的行事果断,再加上贺兰敏之一直以来的布置,完全掌握了左右羽林军、左右千牛卫,基本控制了左右金吾卫,并将亲信渗透到了其他诸位中,除了皇朝堂上起了大波澜,诸臣胆战心惊外,军中并没起乱

坊间百姓倒是没受什么影响,照样过他们该过的日子

长安城内平静的程度出乎许多人的意外,涉事的每个人都觉得,一场大的变乱变要来到,长安城内应该是一副乌云压城、人心惶惶的样子,不应该这样平静的如此的平静,太过妖孽,让许多人不适应只能说争斗的两方实力相差太悬殊,将倒霉的一方没能力兴风作浪

不过长安城内虽然平静,与往常无太多异样,但朝中大臣都知道,这表面的平静下面蕴藏着汹涌的波涛,可能在须臾间,一切就会暴发,将一些人吞噬那些不愿意惹事生非的人,不是十分火急的事都不愿意出门,他们呆在自己的府上,小心地打探着长安城内的变化

这变化是很快就来临的,度快的同样出乎许多人的意外!

大理寺的官员紧张地查案,已经升至大理寺少卿的名探苏无名领衔查此案案件并不复杂因为有吴年安这个非常有力的人证,还有多名诸王曾想拉拢的禁军将士的证词,及他们准备的一些皂甲等武器装备被搜出来,案件很快就大白于天下,这些宗室王谋逆的罪名成立

其中鲁王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所招认的供词成为决定性的东西李蔼也是这次宗室谋划政变的一个核心人物,但在事情败露,诸王被问罪后他马上改变了主意,做了一件背信弃义的事情,把宗室起兵的计划全盘报告给了武则天这也让武则天知道了多宗室王密谋的细节

这一切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包括武则天和贺兰敏之都很意外,他们没料到上天给了他们如此好铲除诸多宗室王影响力的机会贺兰敏之无意中提出的让诸王留在长安的措施引发了诸王最直接的反抗在朝会上针锋相对,并因为反抗的失败,谋逆的罪名被戴到他们的头上,可以给他们定最重的罪,大部分宗室王将结束他们的政治生涯甚至生命,李唐宗室遭遇到最大一次清洗

这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是贺兰敏之能接受的这一切,远比原来的历史上诸王起兵作乱,武则天再派大军平叛所造成的影响小上许多,因此送了命的人也少了不少少了许多人被杀这让贺兰敏之少些负罪感,他可以免遭朝中其他大臣的忌恨当然,让他乐意看到这番情况的是,他在朝中的威望及权势进一步增加,并有了多的手段进一点掌权及至迈向高的一步

这是一场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的较量,那些有幸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在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才发现,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在情理之中,没什么可以意外的

因为事情发展的太过于迅诸王来不及做出周密的安排,他们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真实地讲,诸王并没时间和机会做出周密的布置,从他们参加李治的丧事结束后,发现不能离开长安,回长封地上,也就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么点时间他们这些一直在封地上的宗室王,不可能在长安培植很大的力量的,他们所能依仗的,就是宗室王的身份及影响力,还有短时间内能积聚的力量

诸王确实是尽最大努力在秘密积聚力量,但所有的一切行动都是太迟了,他们的根并不在长安,而是封地上,贺兰敏之所提的让诸王留在长安,不让他们回封地,可以说斩断了他们的根,将他们对朝廷施加影响的资本减少了很多这一点李元轨、李贞等人最真切感受到了,所以他们急切想离开长安,回到封地上,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待在长安差不多是等死,但他们没能如愿!

诸王在长安的行动并不自由,受到约束太多,而且还有不少人隐隐中的盯梢,所有的迹象都表明有人在采取措施对付他们,诸王再也坐不住了,开始谋划,并准备采取果断行动

但事情的进展远非他们想象的那般顺利,可以用很不顺畅来形容,作为主要谋划者之一的吴年安被人绑架,是让许多人心惊肉跳诸王都不是一般人,吴年安失踪后,他们就知道事情很快就败露,马上做出应急措施,加快力度收买宫中禁军将士,并准备在朝会上力搏一番

但这么多宗室王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他们没有可能掌握驻扎在长安的军队,这是他们致命之处,军队是一切的根本,没可能掌握军队,一切都是扯谈朝中重量级的大臣支持他们的也很少,许多人虽然不站出来反对,但明显不看好他们,在他们站出来当面叫板武则天时候,许多人只是采取旁观态度,并不发表意见诸王在这次朝会上这般表现,只能算是鱼死破的挣扎,现在的李旦只是个傀儡,根本没可能为他们做主,他们想依仗李旦铲除武则天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在朝堂上占据了某一个特定的、重要的位置的人,都有过非常多的经历,他们都是老狐狸,知道诸王公然对抗武则天只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他们完全清楚诸王会落败的,只是武则天将谋逆的罪名按到他们头上,还是出乎许多人的意外,这次事件牵涉到这么多宗室王,这么多李唐皇室的子孙公然谋逆,为李唐宗室王定罪的是外姓人,简直有点像在讲笑话一样

许多朝臣也清楚,武则天要痛下杀手了,要是在这特殊的时候,有什么行为及言语上的失误,很可能自己也会被拖到这泥潭里进去,因此大多大臣都是明哲保身,不轻易发表意见,没敢为诸王申辩,甚至在武则天当殿宣布大理寺官员的调查结果时,都没有人替他们求情

武则天在朝会上宣布大理寺的调查结果后,马上宣布了对诸王的惩罚措施

越王李贞、琅玡王李冲父子因为是事件最主要的谋划人之一,武则天对其没一点留情,杀无赦,韩王李元嘉、滕王李元婴、霍王李元轨等威望最高的几名宗室王以谋逆罪被勒令自杀,虢王李凤、毕王李上金、葛王李素节,及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皆被削除封号,贬为庶民,并流放至岭南至马蜀一带鲁王李灵夔因儿子之故,被降爵,但他无颜面对众多遭难的李唐宗室子弟,服毒自杀了!

可以说,除了少数几名在次此事件中表现不错,没参与谋逆事件,甚至还有功劳立下的宗室子弟如李孝逸、李蔼外,其他的宗室子弟差不多被收拾干净了,借李治的丧事,李显、李贤的事件,武则天没费多少力气,就解决了诸王的威胁,轻松获取胜利,获胜的轻松程度是没有人想到过的

一些被牵系的大臣也被罢了职,流放或者被其他形式处置的大臣不太少数,可以说大部反对武则天干政的大臣都被处理了,那些心存不满的大臣只能把怨念压在心里,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