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醉枕江山-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则天展开血书,只看了一眼,脸色就变了。

她默默地看完血书,缓缓抬起头,对小蛮道:“这东西,怎么落到你手里的?”

小蛮把狄仁杰如何传出血书,狄仁杰的家人如何宫门受阻,自己如何答应替他在御前鸣冤的经过说了一遍,然后双膝跪倒,泣声说道:“陛下,臣妇今日入宫,一为谢媒,二便是鸣冤。

臣妇鸣冤,本只为夫君一人。这世间人一切秘密,瞒得过别人,怎能瞒得过他的枕边人?臣妇深知,丈夫绝不会谋反,所以想请陛下为之明察,还我丈夫清白。如今在宫前,竟然接到狄相的血书,以臣妇看来,蒙冤入狱的怕不只是臣妇的丈夫一人。陛下治理天下,宰相们就是帮陛下治理天下的柱石之才。臣妇泣请陛下,慎重处理此案,于国,不要误折了栋梁。于臣妇,不要折了家里的脊梁。陛下明鉴!”

小蛮伏地,哭声顿起,武则天看着那血书,久久不语,殿上静悄悄的,只有小蛮低低的哭泣声。

血书上的字迹很潦草,显然是匆匆写就。上面除了一个大大的冤字,还写着“臣狄仁杰忠心于国,忠心于君,既无谋反之心,亦无谋反之举,臣冤枉!请陛下明察!”这样一段话。武则天心中很是疑惑,狄仁杰是亲口招认了罪名的,如今又要喊冤,到底意欲何为?

小蛮伏地哭泣不止,武则天缓缓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婉儿,你先带小蛮下去歇息。”

小蛮不肯起身,哭泣道:“陛下!”

武则天和缓地道:“朕会公允地处理此案,你且退下吧!”

上官婉儿向小蛮使了个眼色。小蛮这才起身,又向武则天一礼,随着上官婉儿退下去。

武则天手持血书,心潮起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其中另有文章?”

沉吟良久,武则天缓缓吩咐道:“小海!”

“奴婢在!”

“速去御史台传朕口谕,要来俊臣马上晋见!”

“遵旨!”

※※※

小蛮随着上官婉儿来到偏殿,上官婉儿刚把殿上的宫娥寻个理由遣出去。小蛮就赶上前来,急声道:“婉儿姐姐……”

一语未了,眼泪又落下来。上官婉儿强抑揪心的悲伤,安慰她道:“小蛮,我知道你担心。我也……,如今我也托付了一些人,还趁着连日大雨,命人在宫中散播苍天垂泪、有人含冤的消息,相信很快就可以传到皇帝耳中,皇帝是一向相信这些东西的。唉!我只恨,恨自己做的还不够多。平时我明明有很多结交朝臣、培植势力的机会,却都被我放过了,如今仓促间想要救人,却无人可以托付。”

小蛮芳心一沉。失声道:“连婉儿姐姐也没有办法么?”

上官婉儿黯然道:“我一直在想办法,只恨势力不出宫门!尤其是来俊臣的御史台,我根本插不进手去。我已经想过一些主意,可是这谋反大案……,薛怀义和梁王武三思先后造访御使台的事。我已经听说了,如果连他们两人都不能救出杨帆,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小蛮赶紧问道:“什么办法?”

上官婉儿道:“既然不能抹杀他的谋反嫌疑,那就只有审,审出一个清白,才能让他出来。可是。我很担心,以来俊臣的为人,无罪也会被他审出个有罪,此人是宁可错杀三千,不肯放过一个的。不过……”

婉儿抓住小蛮的手,柔声道:“说起来,还是你有办法。不但能进宫鸣冤,居然还带来了狄相的血书。皇帝对狄相一向另眼相看,这几天皇帝心情郁结,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她最赏识和信赖的狄相也想反她,说不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小蛮道:“小蛮能做到的,也仅止于此了,接下来能否利用此事,让皇帝回心转意,还要依赖婉儿姐姐!”

上官婉儿道:“我会见机行事。眼下是关键时刻,正该趁热打铁,我不能与你多说,我先回御前,看看有什么动静!”

小蛮赶紧擦擦眼泪,道:“好!婉儿姐姐尽管去,小蛮在此等你消息!”

上官婉儿回到殿上,武则天正托腮沉思,等着来俊臣的到来。婉儿也不多话,只是悄悄站到了她的旁边。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侍候武则天多年的上官婉儿比任何人都清楚。

现在,还不是她说话的时候。

那只名叫“千文钱”的狸猫自己在殿堂上跑来跑去,倒是觉得这地方空旷新鲜,很是有趣。跑着跑着,它忽然看着一排博古架上挂着一只鸟笼,鸟笼里有一只羽毛色鲜艳的鹦鹉,不禁蹲下来,猫眼炯炯地看着那只鹦鹉。

鹦鹉没注意“千文钱”贪婪的眼光,它在笼子里东张西望,悠闲地啄了啄羽毛,忽然开口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儿是丽春台,是武后闲来散心的所在,并不是日常办公的武成殿,所以宫里宫外,有各种供她解闷儿的玩意儿,这只鹦鹉就是武后极为宠爱的一只宠物,它学说的话儿,都是韦团儿教给它的。

“千文钱”看着上边那只傻鸟,很是眼馋,虽然它的食物一向不错,可是这等能亲自捕来的血食,想必吃着会更有味道。

“千文钱”蹲在地上,仰头看着那只笼中鸟,忽然站起来,倒退了几步,突然加速向前冲去,临近博古架的时候,它猛地一跃,蹿将起来,先跃到博古架上,再借力向空中一跳,便抓向那只鹦鹉。

第三百五十二章狸鹉之争

“千文钱”一头朴在鸟笼子上,一爪抓住鸟笼,一爪探往笼中去抓那鹦鹉,那鸟笼被他一扑,在架子上左右乱晃,里边那只鹦鹉吓得跳来跳去,惊叫不已。

宫里侍候着的几个宫女见此情景,连忙上前帮忙。

在鸟笼内外打架的,是皇帝的两只宠物,哪一只她们也不敢伤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们分开,那鹦鹉扑了一地鸟毛,惊恐地缩在笼中一角,“千文钱”被人抱在怀里,瞪着一双猫眼,很遗憾地看着它得而复失的猎物。

这一切,武则天自然看在眼中,逗得她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来来来,把朕的猫儿和鹦鹉都拿过来,叫朕瞧瞧这两只不安份的小家伙儿。”

武则天笑眯眯地说着,等到两只宠物拿到面前,武则天把狸猫抱在怀里,又看着案上那只鹦鹉,脸上的笑容忽然消失了。

她是一个非常喜欢从一些异象和征兆去揣测一些事情的人,看到怀里这只依旧跃跃欲试的狸猫和那只惊恐的鹦鹉,她忽然想到:“狸猫,狸猫……”狸?李?鹦鹉,武?这狸猫和鹦鹉之争,莫非意喻着李氏和武氏之争,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警示?”

这时候,韦团儿处理完了一些事情,堪堪赶到殿上,听宫女诉说了刚刚发生的事情,便凑到武则天面前,笑道:“大家,这猫儿和鹦鹉当然不能关在一处了,它们之间哪能共存呐。大家把猫儿交给团儿吧,团儿给它妥善安置个地方,省得它又打这只鹦鹉的主意。”

武则天缓缓地道:“狸猫和鹦鹉,当真不能相容么?”

团儿拖口笑道:“大家,那猫儿看见鹦鹉,还能不想一饱口腹之欲?若要它们在一起,能相安无事才怪呢。”

“事在人为!”

武则天很认真说了一句,好象受到了什么启发,目光频频闪动。

她的手紧紧摁住那只蠢蠢欲动的狸猫,不让它扑上桌去,一边若有所思地抚着它的毛发,安抚着它,一边对韦团儿道:“朕喜欢这只狸猫,你把它抱去,好好调教,去一去它的野性!”

韦团儿答应一声,从武则天手中接过那只猫来。

武则天又道:“狸猫和鹦鹉就一定不能相安无事?朕不以为然!这天下都是朕的,朕还治不了一只狸猫?团儿,你好好调教它,不管你用什么法子,一定要让这只狸猫和这只鹦鹉能共处一室,互不相侵!”

“啊?”

韦团儿抱着狸猫,面露苦色,狸猫吃鸟,这是本能,怎么可能让它们共处一室,还互不相侵嘛!

“千文钱”方才在武则天怀里挣扎半天,也没够着案上的那只鹦鹉,这时被韦团儿抱在怀里,与那只鹦鹉视线平齐,彼此看的清楚,更是心痒难搔,它使劲挣了几下,挣不脱韦团儿的怀抱,恼将起来,抬起爪子便狠狠一挠。

韦团儿娇嫩的掌背上顿时出现几道血痕,痛得她哎哟一声放了手,那猫使劲跳上案去,一头撞得那鸟笼翻倒,咕噜噜摔下案去。鹦鹉在笼中乱叫乱跳,翅膀乱扇,脱落的羽毛儿纷纷扬扬,弄得武则天一连打了几个大喷嚏。

※※※

来俊臣赶到丽春台的时候,只见里边好象刚刚经过一场混乱,才打扫干净似的,心中十分纳罕。不过他可不敢多问,依旧中规中矩,趴在地上向武则天行了一个大周朝独一无二的来氏五体投地大礼,毕恭毕敬地道:“臣来俊臣,叩见陛下!”

“起来吧!来卿,你对狄仁杰那些人,是怎么审理的?”

来俊臣刚站起来,忙又弯下腰去,道:“回奏陛下,臣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陛下的慈悲大度感化他们。对过于顽固的人,就多方搜集证据,以确凿的证据叫他们无可辩驳,不得不俯首认罪。”

“是么?”

武则天淡淡地瞟了他一眼,说道:“他们都是自行认罪的?”

来俊臣道:“是!他们一被捕,狄仁杰就知道大势已去,因此率先认罪,之后,任知古、裴行本等人先后认罪。迄今为止,只有一个魏元忠不肯认罪,侯恩止曾想对他用刑,刚把他吊起来,臣就知道了,马上赶去阻止了他。

臣以为,对这些大臣,不宜动用严刑,一旦用了大刑,难免予人屈打成招之嫌。必须得公允一些,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据迫使他们认罪。”

“嗯……”。

武则天缓缓地道:“确实不曾动用刑罚,用酷刑逼供?”

来俊臣陪笑道:“臣怎么敢对陛下妄言呢,臣亲自审理的案子和臣经手过问的案子,可以保证,绝对没有动过大刑!不敢有瞒陛下,因为陛下还未下旨确认他们的罪行并昭告天下,所以他们现在还有官身,臣连他们的朝服官衣都不曾刻下,臣又怎么可能对他们用刑呢?”

武则天双目突然一冷,沉声道:“既然如此:狄仁杰又怎么会传出血书,向朕鸣冤呢?”

武则天说着,把手中一团布帕向来俊臣狠狠掷去,那布帕轻柔,半空飘落在地,来俊臣急忙赶上几步,弯腰捡起布帕,展开一看,心中便暗骂:“王德寿这个蠢才,叫他看紧那只老狐狸,怎么还能把血书给传出来!”

来俊臣心中想着,面上却做出一副惊愕、委屈的模样,说道:“这……臣也不知!或许是这狄仁杰畏死,知道陛下一向宠信他,所以……,鸣冤是假,求情是真,希望陛下心软,饶他性命!”

“会是这样么?狄仁杰以鸣冤为名,希望得到朕的怜悯?”

武则天犹豫起来,上官婉儿看看来俊臣,又睨了武则天一眼,轻轻敛了双目,柔声道:“来中丞一向尽忠国事,是大家可以信任的臂膀,来中丞所言,当无虚假。可是宰相鸣冤,皇上若不过问,不但有碍皇上的声名,于来中丞也有妨碍……”

武则天转过头来,问道:“婉儿有何高见?”

上官婉儿道:“陛下何不提狄仁杰等人来御前亲自问问呢?”

这句话出口,来俊臣心里“叶嗵”一声,一颗心吓得几乎要跳出腔子来,立即装作委屈模样道:“上官待制此言差矣!朝廷自有法度,哪有以帝王之尊亲自审理犯人的道理?如此作为置国家法度于何地?置三法司于何地?此例一开,后世帝王皆可效仿,随时插手司法,纲常法纪何以维持?”

上官婉儿马上道:“贞观六年,太宗皇帝曾过问并释放三百九十名死囚回家与亲人团聚,一年后到京受刑!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谋反,太宗皇帝亦曾私室相见,语之曰:‘为君之故,从此不忍上’,太宗皇帝做得,我大周皇帝就做不得?”

来俊臣出身虽然寒微,却有偏才,能编出《罗织经》这种罗织、诬陷大全的人来,哪能没点真本事。

他立即反驳道:“太宗释放囚徒与亲人团聚一事不假!可那是太宗皇帝依例录囚时所作的决定,而非对专人、专案进行提审。本朝今年的录囚之期可还没到呢,因此不可引为先例。

至于太宗皇帝密室私唔侯君集一事,却是民间传说了。既是密室私唔,旁人怎生得知?竟连太宗皇帝说过什么都如亲眼所见,足见其虚假。太宗起居录中可没有此事。试问,这是何人说出来的?

若是太宗皇帝当真于私室会唔侯君集,知其必死,垂泪作此言语,侯君集当时就可恳求天子,赦其一子,留其血脉,又何必在刑场上才说出这个希望,由监斩官驰奏天子,特赦其一子流放岭南?”

婉儿之才,主要是她的文才和料理政务的才干,于刑狱方面的知识,还真未必比得上写过《罗织经》的来俊臣。她自幼生长在宫里,这找人话柄、寻人漏洞,抬杠强辩的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