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吃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司马懿吃三国-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城楼墙垛背后的司马懿冷冷地观察着城下沙场上的战况,沉默不语。

当他望见周瑜以三军主帅之身竟还在双方战阵之间打马东奔西驰地来回指挥时,他心中暗暗一动。难怪这周瑜与当年的孙策情投意合,素有莫逆之交——他俩原来都是活跃过度,轻浮无备的嗜战好斗之士啊!

突然,司马懿的唇角浮起了一抹冷笑,吩咐身边的一个亲兵侍卫道:“拿最锋利的‘狼牙毒箭’来!传最能射的弓箭手来!”

一张一人多高的半月形巨弩被抬到司马懿的身旁——他冷冷地吩咐道:“装上十支‘狼牙毒箭’——朝着敌方大旗下那个银铠将军连环发射!”

“嗖嗖嗖”一串破风锐啸划空掠起,一支支大拇指般粗细、箭镞浸有剧毒的“狼牙毒箭”暴射而出,犹如一道道钢蓝色的闪电射向了城下对方阵列“周”字旗下的周瑜。

“都督小心!”周瑜身旁的亲兵卫士们慌忙举着盾牌飞赶过来替他护住全身。

“噗噗噗”一阵闷响过后,九支“狼牙毒箭”被他们的盾牌硬生生接了下去,巨大的冲击之力使得他们七倒八歪——就在这一纵即逝的空隙之间,周瑜却没能避开最后一支“狼牙毒箭”,它“噗”的一声,以洞金贯石的劲道一下射穿了他的那副银鳞铠甲,正中他的左胸。

周瑜那俊美异常的面庞上,痛楚之色倏地一现即隐。他一把拔下那支“狼牙毒箭”,假装镇静如常地扬声下令道:“全军发起冲锋——生擒曹仁逆贼!”

江东战士们齐声喊杀,如潮水般狂冲上前——周瑜却驻马停在“周”字旗下,他用手捂着左胸,鲜血从他指缝间“汩汩”流出,冷汗从他的额角上颗颗滴落。

一年之后,周瑜就因被这支“狼牙毒箭”射伤了心肺而始终无法治愈,最终溘然身亡。他的去世,直接导致了江东方面强势扩张的势头被一举遏住。孙权、鲁肃、吕蒙后来多次北伐,都再也没能取得像周瑜在赤壁一役当中的骄人功绩。

而刘备那边,长沙郡的韩玄被诸葛亮与赵云率兵一战而诛,郡尉黄忠立刻开关献城而降。其余桂阳、武陵、零陵三郡望风披靡。刘备终于掌控了荆州江南全境疆域的十之七八,为自己赢得了一块根据地。瞧他们的势头日后必是愈来愈猛——据说益州特使张松已经劝说刘备带兵进入成都,协助同为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璋联手抗曹了……

建安十四年二月初八,司马懿在江陵城阁舍里收到了两封信函。

一封是他的妻子张春华写来的。她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生下了司马懿的第一个儿子,她写信让司马懿为这个儿子亲自取名。司马懿想,这个儿子是在曹军举师南征期间所生的,正可谓应了“师卦”之时,不如就起名为“师”罢。至于他的字嘛,因为他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就取为“子元”。

另一封信函是丞相府东曹掾崔琰写来的,他要求司马懿即刻做好军务交接工作,丞相府和尚书台将调他返回许都另有任用。

自己就要离开这荆襄之境了,离开这里的山山水水、人人事事了,司马懿忽然在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不舍之情。但是,许都那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在召唤着、等待着自己赶快返回去大展身手。

一念及此,他举目望向赤壁所在的那个方向,沉沉地想道:今后,所有的人也许都不会知道,在这建安十三年,我司马仲达也曾来过赤壁,而且,我在幕后所发挥的作用不次于诸葛亮和周瑜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但我一定会让史官把我的名字从这段史书记载中隐去……这一切的内幕,是没有必要让任何外人知晓的。历史的走向,时代的潮流,就这样被我和叔父大人以“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的手法暗暗地扭转了,而所有的人却都被蒙在鼓里,他们甚至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导演和主角……

司马懿一边静静地想着,一边将一些事涉机密的信函慢慢投进了卧室里的炭火铜盆里,看着它们被一寸一寸地烧成红亮的灰烬。他的眼底,也仿佛闪跳着一颗颗暗红的火星,光芒虽然并不刺眼,但热度却足以灼痛任何一只胆敢抚触它们的手!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1章收集民意,助曹操上位第137节司马懿的官路

丞相府东曹署厅堂的木窗外,碧森森的树荫里,一只只夏蝉贴着枝条长一声短一声地嘶鸣着,混和着酷热如沸水的高温袭进屋内,令人禁不住有些心烦意乱。

厅堂门口一侧的草席上,坐着丞相府里的守门仆役曹老三。他一手哗哗作响地摇着一把蒲扇,一边敞开了衣襟亮出了大肚皮,身子半仰半倚地靠着门框,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叫热。说起来,这曹老三也算是曹丞相一家的远房旁亲,跟着已经故去的曹丞相的父亲曹嵩老太尉颇有些年头了。曹丞相念在他是服侍过自己父亲的曹府老仆的份儿上,就没把他遣返回谯郡乡里,而是留他在丞相府当了一份闲差,权当为他养老。

但这曹老三仗着在丞相府里干了多年的仆役,自认为有些资历,便有点儿瞧不起相府里新近进来的一些青年掾佐。这时,他当着东曹署秘书郎王昶的面,又口无遮拦地说了起来:“嘿!王昶,你可别只晓得埋头在书案里死‘啃’什么文牍啊!天气这么热,你歇一歇嘛!且来听你曹老叔给你侃上几句……你说说看,在咱们丞相府里,哪一个年轻掾吏的官儿升得最快呀?”

正在伏案整理文牍的王昶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微微皱了皱眉,不咸不淡地答道:“这个问题,王某倒不晓得。”他在心底里嘀咕道,东曹署里的杂事多如牛毛,我王昶哪有闲心去琢磨这些问题啊!也只有你曹老三这种一天到晚看门守户无所事事的仆役们才有空去胡思乱想这些事儿。

“唉!这样的事儿你居然也没上心,那你在丞相府里整天忙的是什么啊?只知埋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那是笨牛!罢了!罢了!让你曹老叔告诉你——说起来,在这丞相府里所有的年轻掾吏当中,只有你的顶头上司、东曹属司马懿大人的官儿升得最快!自建安十二年底来,你曹老叔在这相府中,对他的飞黄腾达可以说最是知根知底的了。”曹老三一打开话匣子,便眉飞色舞地侃侃谈道,“记得建安十二年他进丞相府时,大概是二十八九岁吧,比你现在的年龄就大了三四岁,也是一个小小的文学掾,官秩不过才六百石。是建安十三年七月吧,他跟着曹丞相到荆州南征了一趟,回来后没多久就提到了兵曹属的位子,官秩一下升到了比千石。后来,他又外放到了皇宫里当了一两年的议郎,在尚书台荀令君手下当差,荀令君对他很是赏识,建议吏部破格将他的官秩升到了一千石(高于六百石,低于千石)。去年四月,他又转回了丞相府,一步就登上了东曹属这个显要的位置。啧啧啧,官秩顿时达到了比二千石。当然,这比二千石的官秩倒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东曹属这个位子实在非同小可——能够代表着曹丞相专门行使对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选举擢拔、赏黜升迁的大权!就是朝廷里尚书台那个吏部尚书之职也比不了呐!”

“曹大叔!你这话可不能乱说!东曹署眼下的主官还是东曹掾崔琰大人呢!司马大人只是东曹署的副官。这段时间里,由于崔大人患病在家休养,曹丞相才暂让司马大人以东曹属之职而代行东曹掾之权。”王昶听到曹老三信口开河,急忙发话打断了他,“崔大人病愈返职之后,司马大人哪还能像你说的那样,行使什么代表曹丞相对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选举擢拔、赏黜升迁的大权呢?你这话可说得有些过头,传出去会对司马大人不利的。”

“哎呀!你这小毛头懂什么?你知道崔琰大人和司马大人的大哥司马朗主簿是什么关系?他俩是多年的故交好友!他对司马懿大人平日里的悉心栽培,你我都是有目共睹的!”曹老三觉得王昶刚才的话有些火辣辣的味儿,便也不甘示弱,干脆来了个“大兜底”,“告诉你吧!崔琰大人在这次生病前就已经被朝廷和曹丞相预定为吏部尚书了,只因他恰于此时得病而未能上任罢了。在他养病期间,却由司马懿大人代行其东曹掾之权,这分明是曹丞相有意历练他一番,然后让他顺利接任东曹掾之位嘛。”

“噢……如果曹大叔这些话当真属实,那么属下也很替司马大人高兴啊!司马大人志高才富,学识出众,能够步步高升,飞黄腾达,堪称实至名归。”王昶从书案上站起了身,伸了伸腰,淡淡地说道,“这也没什么可惊诧的啊!”

“呵呵呵……”曹老三挥了挥手中的蒲扇,“啪”的一下打死了一只叮在自己肚腹上的花脚大蚊子,摇头晃脑地说道,“司马大人有些真才实学是不假,可他怎么能够这么快就飞黄腾达?这你就不懂了吧?他的大哥司马朗大人担任着丞相府主簿,是丞相大人身边最得宠的人,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最主要的是,他的父亲——原京兆尹司马防大人是当年举荐曹丞相为‘孝廉’,后来又抬举曹丞相做了洛阳北部尉,一直帮助曹丞相在仕途上步步高升的故旧之交!曹丞相又最是重情重义,他为了报答司马防大人当年的抬举之恩,才会对司马懿兄弟如此关照嘛。再加上他们司马家一族在朝廷内外人脉极深,和光禄大夫杨彪、尚书令荀彧,还有你的堂叔祖大鸿胪王朗等元老重臣私交甚深,嘿嘿嘿——有着这么得天独厚的出身、背景,司马懿大人是想不升官都难呐!”

“曹大叔,你可不要再信口开河了。”王昶听了,急忙向他摆了摆手,满面肃然,正色说道,“曹丞相是何等英明的命世雄杰?他一向知人善任,难眩以伪,选贤用能最是公正无私,从来也不曾以亲疏关系、门户出身、虚名浮誉为凭据来提拔人才。依王某之见,司马懿大人能够在短短三四年间便荣升到官秩为比二千石的东曹属,纯系他真才实学所致。曹大叔可千万不要再在他人背后议论这些事儿了。”

曹老三听了王昶这话,不禁面色一窘,暗暗心道:你这小子在这个时候还跟我曹老三装什么假正经?官场上的事儿,你当真以为就那么黑白分明,让人一眼都看得透透彻彻啊?底下还深着呐!去年腊月司马防大人病逝之日,曹丞相竟还从百忙之中抽身亲临吊祭,在葬礼上他那番悲恸欲绝的表情是多么感人啊!就从这一点上,你小子怕是到现在也没怎么把它瞧明白啊。老子今天告诉你这些事儿,是想提醒你,司马懿这个东曹属位置很快就要空出来啦,你得赶快去找你那个当大鸿胪的堂叔祖王朗钻门道才是!没想到你这小子却给老子装模作样的,到时候你这愣头青吃了几个哑巴亏才会晓得我曹老三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他重重地哼了一声,把手里的蒲扇摇得哗啦哗啦直响,再不开腔了。

王昶看到曹老三那副不以为然的模样,不禁也暗暗撇了撇嘴,不愿和他多言。诚然,司马懿大人的疾速发迹,确是丞相府里的一大奇事。关于他的平步青云,相府内外流传着不少说法,比今天曹老三口中的花样还多得多。毕竟,才刚满三十四岁的司马懿,竟不声不响地就被曹丞相一下提升到了丞相府东曹属的职位上去,眼下又正代行东曹掾之权,轻轻巧巧便掌管了相府内外的人事大权,实在令不少熬了多年资历也没能“得道升天”的大小官员们议论纷纷。是啊,在这乱世之中,各种奇迹已太多了。江东孙权手下那个早夭的周瑜,年纪轻轻,三十三岁便当了孙刘联盟数万大军的大都督;益州那个羽扇纶巾风流一时的儒生诸葛亮,只凭着一出“隆中对”,也是三十岁不到就当了刘备的军师。但他们凭的是真才实学,是赫赫战功,他们所拥有的职位与他们的能力和付出是对等的。司马懿凭什么就能被曹丞相破格重用?还不是靠着自己的世族出身、父兄荫庇和吹牛拍马爬上去的,有什么过人之处?

相府内外的议论沸沸扬扬,神神秘秘,像今天这样评说司马懿的人,曹老三肯定不会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不过,在许多人眼中,司马大人那里的表现都一切如常。他的目光依然平视前方坚定沉着,他的步态依然四平八稳从容不迫,他的讲话依然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身边的文书小吏仍是王昶,车夫仍是他的旧仆余忠。他乘坐的犊车也是原来的犊车,并没有添什么华丽饰物。总之,他的形象还是和擢升之前当丞相府文学掾时一样。

饶是如此,司马懿还是没能避得了背后有像曹老三这样的人说长道短,王昶在心里沉沉叹了一口气。古语讲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当真是至理名言,亘古不易。

“今天的天气可真是热啊!”忽然一个清清朗朗的声音传了过来,却见东曹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