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义来 维克多·弗兰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出意义来 维克多·弗兰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 求意义的意志

人要寻求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而非因〃本能驱策力〃(instinctual drives)而造成的〃续发性的合理化作用〃。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致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心理自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s),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a)以及〃升华作用〃(sublimatious)罢了!但为我而言,我不愿意只是因〃心理自卫机制〃而活,也不准备为了〃反向作用〃的缘故而死。但是,人,是能够为着他的理想与价值而生,也甚至能够为着他的理想与价值而死。

数年前法国曾作过一项民意测验,其结果显示89%的人承认需要为了某些因素而话。更甚者,61%的人承认他们肯为了生命中的某个人或事物去死。我在维也纳的诊所中用此问卷测验工作人员及病人,结果与法国的数千人样本测验雷同,只有2%差距而已。换言之,求意义的意志对大多数人是一〃事实〃,而非一〃信条〃。

当然,会有某些个别情况,其表示的价值观只是潜藏的内在冲突之伪装。如果如此,它们只代表法则的某些例外,而不能视之为法则本身。对于这些情况,精神动力学的解释可以揭发其潜意识底下的因素;而我们必须处理其虚伪的价值观(最好的例子是执迷不悟的顽固分子),这样便可揭开其面具,暴露其真相。不过,一旦面临到人真实的一面(也就是人渴望一生尽可能充满意义的事实),就该立刻停止揭穿面具的举动。如果不立刻停止,适足以显示揭发者有意贬低他人灵性上的渴望。

202 存在的挫折
  2 存在的挫折

一个人求意义的意志也能遭受挫折即意义治疗学所称谓的〃存在的挫折〃。〃存在〃(Existential)一词有三种用法:(1)表达〃存有〃本身,例如独特的人类存在型式。(2)表达存在的意义。(3)在个人的存在中努力去寻找具体的意义,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求意义的意志〃。

存在的挫折也能导致神经官能症,但意义治疗学为这类型的神经官能症,刨造一新名词,称之为〃心灵性神经官能症〃,以区别于一般常用的〃心因性神经官能症〃(psychogenic neuroses)。〃心灵性神经官能症〃(Noogenic neufoses)非起源于心理因素,而是源自人类存在的心灵层次(希腊字〃noos〃意指心灵mind)。这新创的名词表示所有个人人格中有关灵性的部分。我们必须记住,在意义治疗学的架构中,〃灵性〃一词(spiritual)并非只是宗教上的含义,而是指人类生命中一特殊的层次。

203 心灵性神经官能症
3 心灵性神经官能症

心灵性精神官能症并非由于〃驱策力〃与〃本能〃之间的冲突所引起,而是由于不同的价值冲突所引起。换言之,是来自道德的冲突。或用更通俗一点的说法,是由于灵性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中间,存在的挫折常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于心灵性神经官能症患者,适当而正确的治疗,显然通常并不是心理治疗,而是意义治疗,此治疗法者胆敢进入人类生命中的灵性层次中去。事实上希腊字〃Logos〃不只表示〃意义〃也有〃灵性〃的意思。人类灵性的产物,诸如渴望存在的意义以及这种渴望的受挫,都必须用含有灵性意味的意义治疗法来施予治疗。治疗者热诚且认真地面对存在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去追溯潜意识的根源且处理本能的问题。

当一位医师无法区别到底是灵性的层次还是本能的层次时就会发生危险的混淆。容我引证下面的例子作为说明。

有一位高级美国外交官到我在维也纳的诊所,希望能继续接受精神分析治疗。他已经在纽约接受一位分析家治疗长达五年之久。一开头,我就问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需要分析?第一次分析是在何种情况下开始的?结果我弄清楚原来这位病人不满意他的事业,并且感觉要遵从美国的外交政策非常困难。然而过去那位精神分析家一再地告诉他应该跟父亲和解亲善,因为美国政府及其上司皆为他父亲的〃心像〃,因此他对工作的不满是由于潜意识里隐藏着对父亲的憎恨之故。分析持续了五年,病人愈来愈接受分析家的解释,直到最后他已经看不见现实的森林,而只见到幻影的树木。我与他会谈了几次之后,问题清晰呈现,他的职业使其求意义的意志受挫,他真正地渴望从事其它种类的工作。我认为根本没有理由不放弃这份事业,他如此做了,结果非常满意喜悦。最近他向我报告,虽然从事新工作已经过了五年多,他仍然深感满意。对于这个病例,我怀疑是否要像对待一位神经官能症患者那样去处理,我认为他不需要心理治疗,甚至也不需要意义治疗,理由很简单,因为事实上他根本不是病人!并非每个冲突都必然是病态的,有许多冲突可以是正常而且健康的。类似的概念,〃痛苦〃并非总是神经官能症者的病理症状,〃痛苦〃有时可以是人性的伟业,尤其是因存在的挫折所产生的痛苦。我要断然否认,一个人寻找他的存在意义,或怀疑其存在意义,皆是源自某种疾病。〃存在的挫折〃既非病理学亦非病源学的名词。一个人的忧虑或失望超过他生命的价值感时,只能说是一种〃灵性的灾难〃,而不能视之为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一位医师将灵性的灾准视为心理疾病,就会将其病人的〃存在性失望〃用大量的安神剂埋葬掉了。医师的真正工作是引导病人通过存在的危机而获得成长与发展。

〃意义治疗〃的任务,在于协助病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亦即尽量使他随着分析的过程理会到存在中隐藏的意义。从这方面看来,意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有些相像。然而,意义治疗努力使人再意识到某些东西,因此它不光是注意人潜意识内的本能因素,还关心灵性的事实,诸如:人潜伏而尚待实现的存在意义,及其求意义的意志。但是,任何分析法,甚至是那些未涉及心灵或灵性层次的分析法,在其治疗过程当中,都会企图使病人理会到,他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到底是什么。意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前者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关怀是实现意义与价值,而不仅仅为了满足驱策力及本能,或只是为平衡协调原我,自我、超我间的冲突;或只是为了去适应社会与环境而已。

204 心灵动力学(Noo…dynamics)
4 心灵动力学(Noo…dynamics)

我应该肯定,人的寻求意义与价值可能会引起内在的紧张而非内在的平衡,然而这种紧张为心理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我要大胆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最坏的情况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人体认到他的生命有一意义。正如尼采充满智慧的名言:〃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我认为对任何心理治疗,这句话都可作为座右铭。在纳粹集中营内,我们可以亲眼看到,那些知道还有一件任务等待他去完成的人,最容易活下去。后来美国的精神医学家在日本与朝鲜的集中营内也证实了此点。

就拿我自己作例子,当我被抓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时,我正准备付梓的原稿被没收了。(这是我第一本书的笫一个版本,英译本在一九五五年由Alfred A.Knopf出版,书名为《医师与心灵:意义治疗法简介》The Doctor and the Soul: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当然啦,那时我最深的心愿是要再次写出这本书,而这竟帮助我活着度过集中营的严酷。例如当我患伤寒感觉很难受时,我用碎纸片记下许多摘要,以备重获自由时能重新著书。我确信这份动机协助我度过巴伐利亚集中营黑暗的牢房,而克服了令人崩溃的危机。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奠基于某种程度的紧张:人〃已经达成〃与〃还应该完成〃二者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人〃是什么〃与〃应该成为什么〃之间的紧张。这种紧张是人类生命中固有的属性,为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我们不必再迟疑去要求人实现自身潜在的意义了;也只有这样作,才能唤醒人潜伏状态中的求意义之意志。我认为我们如果以为人最主要的需求是〃平衡〃(生物学上称为Homeostasis),是没有紧张的状态,那将是心理卫生上的一种危险的错误观念。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不紧张,而是为了某一值得的目标而奋斗挣扎。他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任何代价地解除紧张,而是唤醒那等待他去实现的潜在意义。人所需要的不是生物学的平衡,而是我所称的〃心灵动力学〃心灵动力在紧张的两极之中,一极代表需实现的〃意义〃,另一极代表必须实现此意义的〃人〃。我们不要以为这只有对正常情况中的人才是如此,其实对于精神官能症病人甚至更加确实。如果建筑师想要巩固一座老朽的拱门,便需增加覆盖在拱门上的负荷,如此拱门的各部分才能接合得更紧密坚固。所以,如果治疗者希望增长病人的心理健康,就不必害怕经由再次探索其生命的意义而增加他的负荷。

提出上述意义治疗的优点之后,继而我要说明它的缺点。今天有太多的病人抱怨,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全部无意义,以及终极的无意义。他们无法体认到为了它就值得活下去的某种意义,他们被内在的空虚所萦扰纠缠,他们中有一种虚幻的寂寞。这种境遇我称它为〃存在的空虚〃。

205 存在的空虚
5 存在的空虚

〃存在的空虚〃是二十世纪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类要成为真正的〃人〃时,必须经历双重的失落,由此而产生存在的空虚。人类历史之初,〃人〃就丧失了一些基本的动物性本能,而这些本能却深深嵌入其他动物的行为中,而使它们的生命安全稳固。这种安全感就如同伊甸乐园一样,永远与人类绝缘,人必须自作抉择。除此之外,人类在新近的发展阶段中,又经历到另一种失落的痛苦,即一向作为他行为支柱的传统已迅速地削弱了。本能冲动不告诉他应该作什么;传统也不告诉他必须作什么,很快地他就不知道自己要作什么了,于是他愈来愈听从别人要他去作什么,于是他就愈来愈成为顺从主义的牺牲者了。

我在维也纳综合医院神经科的工作同仁对全院病人及护理人员作了一项全面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55%的问卷呈现或多或少的〃存在的空虚感〃。换言之,一半以上的人感到过生命无意义。

〃存在的空虚〃所表现最主要的现象是无聊厌烦。现在我们可以领悟叔本华所说的,〃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事实上,现时代中所兴起的无聊厌烦感,比起灾难疾病要给精神科医师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且这类问题必定会日益增加,因为自动化机器不断进步,使一般人增多了闲暇的时间,但可怜的是其中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要用这些新获得的自由时间来作些什么?

举个例子,让我们仔细想想〃星期天神经官能症〃(Sunday Neurosis)这回事。当一周的匆忙结束,而内在的空虚浮现,使人理会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不满意时,就会发生此类忧郁症了。很多自杀的案例都可以追溯到这种存在的空虚上面。现代如此广泛普遍的酒瘾(Alcoholism)及少年犯,除非我们能意识到问题底下的存在空虚,否则就无法理解为何有此种现象了。领养老金者及老年人的危机问题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许多种不同的面具及伪装隐藏着存在的空虚。有时求意义的意志受到挫折,于是用其他代替者作为朴偿,例如求权力的意志(包括最原始型态的权力意志)以及求金钱的意志。也有些时候.这种受挫的求意义意志被求享乐的意志所取代,因此成为性的代偿作用(pensation)。在这些案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存在的空虚,性欲遂猖獗泛滥。

在神经官能症患者中发生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某种型式的反馈机制与恶性循环作用。这我后面会再提到。我们可以再三再四地观察到,神经官能症之症状一旦侵入存在的空虚中,就会继续兴风作浪。但是如果在心理治疗中我们不增补意义治疗法,那就永远不能成功地使病人克服他的病况。要预防病人将来再复发,我们必须充填其存在的空虚。因此,意义治疗法不只适用于上面所述的心灵性病患,也适用于心因性病人,特别是对〃假性神经官能症〃病人更为适当。玛加达曾说过,〃每一种治疗方法,无论它多么受到限制,在某方面都可以成为意义治疗法。〃

现在让我们深思一下,如果有位病人问你:〃到底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此时我们要怎么办才好?


206 生命的意义
6 生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