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义来 维克多·弗兰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出意义来 维克多·弗兰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矛盾取向法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管病人的病因为何。Edith Weisskopf Joelson曾说:〃虽然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必须要找出病因,但是很可能童年期有一些引起神经官能症的原因,到成年期却另以纯然不同的因素使神经官能症获得缓解。〃

心理情结、冲突及创伤,常被认为是神经官能的原因。其实,有时候更好说它们是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而非病因。当潮汐低落,暗礁就显现了出来,但暗礁并非是低潮的原因。如果没有某种情绪的低潮,忧郁症又是什么呢!同样的,内因性忧郁症患者(endogenous depressions,千万不可与神经官能性忧郁症相混),很典型的症状之一是〃罪恶感〃。其罪恶感并非造成忧郁症的原因,而是因情绪低潮,使其浮现出意识的层面来了。

至于神经官能症的真正原因,姑先不论其为生理性或心理性的精抻官能症,可能像〃预期的焦虑〃这类〃反馈机质〃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畏惧症有其症状,此症状又加强病人的畏惧。类似的链状情况也可在强迫症患者身上看到。强迫症病人与萦扰他的思想奋战,然却反而加强其作祟的力量,因为压力引起反弹作用。但是如果病人停止与他的强迫思想作战,而用讽刺的方法嘲笑它们一番;于是就在应用这种矛盾取向法之时,其恶性循环作用被切断了。症状获得减轻最后终至萎缩。那些并非由于〃存在的空虚〃而引发症状的幸运病例,不只可成功地减轻他们病态的畏惧,甚至到最后可完全痊愈。

我再重复一次:预期的焦虑要以矛盾取向法来克服;过分的意愿与过度的反应要以〃减反应作用〃来克服。然而最后,这些方法都只是方法;除非我们引导病人再度发现其生命的意义及天赋使命,否则仍不能彻底协助他。

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自我关心,无论是自怜或自我轻视,都将使情况更坏,而其治愈的生机却是〃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

215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
15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The Collective Neurosis)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集体性的神经官能症,同时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它自己的心理治疗法以应付之。现时代的集体神经官能症可以说是〃存在的空虚〃。〃存在的空虚〃是一种个人性的〃虚无主义〃(nihilism),而虚无主义可界说为〃生命没有意义〃。如果现时代的心理治疗学无法脱离虚无主义哲学的撞击与影响,那么充其量它只代表了集体性的症状,而没有治疗的效果。这种脱离不了虚无主义的心理治疗,通传给病人的并非真正〃人〃的图像,而只是一张漫画而已,虽然它不是故意这样做。

首先,心理治疗学有一个危险,将人看成〃不过尔尔〃(nothingbutness),人只是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及社会学的状态,或只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用这样的观点来看,人就不成其为人,而成为机器人了。并且因为否认了人的自由,反而更助长了神经官能性的宿命论主义。

当然,人是〃有限〃的,因此他的自由也受到限制。但是人并非具有脱离情境的自由,而是面对各种情境时,他有采取立场的自由。举个例子,我当然对自己的灰头发没有责任,但是我没有去理发店染发(如同许多女士所作的)却由我自己负责。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大量的自由,即使是像选择发色这样的小事亦然。

216 泛决定论的批判
  16 泛决定论的批判(Critique of Pan…determinism)

 精神分析时常为人所诟病的即其所谓的〃泛性主义〃(pan…sexualism)。但我怀疑这样的谴责是否正当。因为我认为其更错误与更危险的是所谓的〃泛决定论〃,〃泛决定论〃忽略了人面对任何情境时有采取立场的能力。人并非完全被制约及被决定的,而是他自己要决定向情境屈服还是与之对抗?换言之,人最后是自我决定的。人不仅仅是活着而已,他总是要决定他的存在到底应成为什么?下一刻他到底要变成什么?

同样地,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有改变的自由,因此只有在有关整个群体的统计学研究之庞大架构中,我们才能预测一个人的将来,至于个体的人格(personality),仍然是不可预测的。任何预测的基础,皆是用生物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条件来表示。然而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却在于他具有超越上述条件的能力。而且,人终究要以同样方式来超越他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自我超越。

让我引用齐博士的例子作为说明:我敢说齐博士是我一生中所遇见过唯一像魔鬼般的人物。那时人们称他为〃斯坦霍夫的大屠杀者〃,斯坦霍夫(Steinhof)是维也纳一座大型精神病院的名字。当纳粹开始其〃安乐死计划〃时,他手中握有所有的线索,并且对当局委派绐他的任务极为热衷,因此他尽量不让任何一个精神病患者逃过煤气间。战争结束后我返回维也纳,也就是说我逃脱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煤气间之后,我问及齐博士的遭遇如何?他们告诉我:〃他被俄国人囚禁在斯坦霍夫精神病院的一间密室里,但是第二天发现门被打开了,从此再也没见到齐博士。〃以后我与其他人一样,相信他由同伴的帮助逃到南美洲去了。然而一直到最近,有个过去曾任奥地利外交官的人来我这里看病,他在铁幕中被囚禁了许多年首先在西伯利亚,后来在著名的莫斯科卢布拉卡监狱。当我正给他作神经科的检查时,他突然问我是否认识齐博士?在我肯定回答后他继续说:〃我在卢布拉卡认识齐博士,他死在那里,大约四十岁,是因为膀胱癌病死的。但是,你很难想像他死以前竟会是十足的一个好难友、好同伴。他去安慰每一个人,他活出最高的道德标准。他是我在监狱的漫长岁月中所能遇到最好的朋友了。〃

这就是齐博士的故事:〃斯坦霍夫的大屠杀者〃。你怎么敢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呢? 你可以预测一部机器的运转或预测机器人的行动!更甚者,你甚且也可以预测一个人精神的机制或动力(mechanisms or dynamisms of the human psyche),但是,人比精神(psyche)还要复杂多了。

217 精神医学的信条
17 精神医学的信条

我简直无法想像会有一个人是完全被制约住而没有丝毫的自由存留。因此无论是神经官能症甚或精神病患者,都会有残余的自由,不管所存留的自由有多少。事实上,即使是精神病,也不能触碰到一个人最深的人格核心。我记得有位大约六十岁的病人被带来看我,他罹患听幻觉已有数十年之久。 当时,我面对着一个衰败的人格(personality)。不出所料,他四周的人都认为他是白痴,但我却发现他身上辐射出一种多么奇异的魅力!他从小就想要作神父,然而他却只能享受到星期天早上在教堂唱诗班中唱圣歌的快乐。陪同他一起来看我的姊姊诉说,他有时会非常激动,但最后总是能恢复自我控制。我对这个病人非常的精神动力很感兴趣(underlying psychodynamics),我以为他对他姊姊的关系有很强的〃固定现象〃;因此我问他:〃为什么你能够恢复自我控制?是为了谁的缘故?〃停了几秒钟后,病人回答:〃为了天主的缘故。〃在这时刻,他最深处的人格显露了,而在这样的深底,不论其智能的秉赋是多么贫乏可怜,却显现了美丽的宗教生活。

一个无法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可能失去了他的〃有用性〃,但是仍然保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这就是我的〃精神医学信条〃。如果没有此信条,我就认为实在不值得去作一个精神科医师。为了谁的缘故?只是为了损坏而不能修理的〃脑机器〃吗?如果病人再也没有人性的尊严了,那么〃安乐死〃就可以使用了。

218 再赋予人性的精神医学
18 再赋予人性的精神医学 (Psychiatry Re…humanized)

良久以来(事实上已有半世纪之久了)。精神医学试图以机械作用的观点来解析人类心灵,因而对心理疾病的冶疗,也光是从技术上着眼。我相信这场梦已经过去了,现在地平线上隐约可见的已是〃人性化的精神医学〃,不再是〃心理学化的医术〃了。

一位医师如果仍然认为自己的角色主要是一个〃技术员〃(technician),那么他应该坦白承认他所看到的病人只不过是一部机器,而无法看到疾病后面的〃人〃。

一个〃人〃并非许多事物中的一件事物,〃事物〃是互相牵连决定的,而〃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要成为什么在天赋资质与环境的限制之下他就成为什么。举例来说,在集中营这个生活实验室与考验场中,我们发现并且见证有些难友的行径像个恶棍,有些却宛如圣人。人在他自身内有两种可能性,去实现哪一种是由他自己所抉择,而非视情境所定。

我们这一代处于现实主义的时代,因此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人〃是发明奥斯维辛煤气间的〃存在〃;但同时,〃人〃也是笔直走进煤气间,口中念着天主经或犹太祈祷文的〃存在〃!

【全书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