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食王传-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不是全部磨成粉的咖啡豆都拿去做了麦芽糖,林翰喝过一瓯王冼按王况说的做法加了nǎi又加了糖的咖啡之后,就喜欢上了,从此之后,建林酒楼的三楼以上,每次到了用餐完毕的客人,都会得到这么一瓯的咖啡,免费赠送,大概只有那么三四口就喝完了,想要再喝的,那就要另买,也不贵,三文一瓯,十文一壶。

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大家都能习惯这种味道的,可以说是几乎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第一天,一个雅间十个人,端上去十瓯,大家闻起来觉得香,喝却是不习惯,除了有位客人喝了一半外,其人人都是只尝了一小口就放着不动了。

第二天,还是一样,只有一个客人将咖啡喝完,其他的客人还是一小口。

等到第五天,建林酒楼的掌柜就发现,有一个雅间的客人竟然将咖啡全都喝完了,还觉得不够,又点了两壶,每人分了点,再仔细回想一下,原来这间的客人是前几天来过一次的,当时他们都是只喝了一小口。

不用半个月的工夫,来建林酒楼的客人就大多都喜欢上了咖啡,用完餐后,见伙计又是每人送那么一小瓯,干脆就直接点了几壶,边喝边聊天。当然也还有人是不喜欢的,这个并不难理解,就在后世,咖啡传到中国过了百年,依旧是有人喝不惯的。

王况从来就没指望过前期靠从安息人那里换过来的咖啡赚钱,毕竟货源在安息人那掌握着,靠它赚钱不现实,只有自己有货源了,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赚到钱。

安息商人也很刁滑,当新的咖啡喝法在长安被士大夫阶层接受了之后,他们句想着要攥紧货源,想用咖啡豆来换取更大的利润,但奈何这一步已经被王况算到,从第一批的咖啡豆到咖啡新喝法出来的时间里,林家铺子几乎把安息人当年能收到的咖啡豆全都换了下来,并都按王况吩咐的好好保存着,这些咖啡豆,除了做麦芽糖外,足够长安喝一整年的。

掺了咖啡的麦芽糖并不会马上推出,按王况的想法,这是要在战时推出的,咖啡有助于人集中jīng力,那么用在兵士身上,应该也能有那么一点效果的,最起码,他们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都会在吃过含有咖啡的麦芽糖后有一点点提高,不管提高多少,哪怕是百分之一,都是好的,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细微差别,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么。

平常人却是喝不起咖啡,一壶咖啡要十文,一壶好茶不过只要三文而已,要是用了差的茶,一般酒楼都是免费送的,能喝咖啡的也只有那些家有富余的。

也许是这个时代含咖啡因的饮料除了茶叶之外就再无其他的原因,李世民也喜欢上了喝咖啡,不过却也不会多喝,只有偶尔jīng神疲乏了才会让宫nv寺人mén给他泡上一瓯,要想解渴,还是喝茶。

因此咖啡的销量并不是很高,这也绝了那些安息人想凭借咖啡发财的心,又加上今年安息的咖啡差不多都没了,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还是拉到林家铺子去换辣椒酱,至于明年,林家铺子自有对策,定个咖啡豆的最高限价,如果有安息人胆敢越线,哦,对不起,我林家铺子不和你做生意了。

林家铺子这么做确实是很霸道,但是却没人反对,唐人为什么要反对啊?限价对自己有利,难道还要我胳膊往外拐帮安息人说话么?再说了,要是我跳出来反对,平白的得罪了林家铺子,这以后还想不想和林家做生意了?没人有那么傻。

因此当林家铺子在自己店mén口贴出这么一个招贴后,安息商人是愤愤不已,却又没处张扬申冤去,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反歧视一说,爱跟谁做生意,不爱跟谁做生意,这是商贾自己的权利,你有钱能咋的?就不卖你,我就歧视你怎么了?

在chūn耕结束没多久,王况就收到了长安送来的咖啡种子,担心气候不适应,他没敢全部的都用去育苗,只拿了三分之一出来,就这也还分了两拨,一拨在璃棚里育苗,一拨在外面地里育苗。一百多颗种子,最终还只得了十几棵苗,棚里棚外都有,其他的大多都是才出个芽苞就烂死在泥里了,安息人倒是没敢在这种子上做假,从播种的情况看,至少有八成的种子是有活xìng的,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得法而làng费了,这个却是怨不得安息人。

十几棵苗最后也先后在一个月内全都死了,这让王况很是郁闷,梅兰竹菊四个丫环这也是第一次见自家郎君种东西没活的,知道王况心中苦恼,就都自告奋勇的到处去寻不同的土壤回来再试,又育出了一批苗,然后分开多组,各组施的féi和浇水量都不相同,但结果又是失败。

无可奈何下,王况只得让人捎信去长安,看看能不能买到会种卡法的奴隶,买一个会种植的可比自己慢慢mō索省事多了。咖啡的种植计划就此暂时停了下来,剩下的种子,王况不想再làng费了。

第三二0章土法流水线(上)

更新时间:2012…8…2623:20:49本章字数:4119

第三二0章土法流水线

李世民的一纸诏书,害苦了许多人,尤其是王况,他是最郁闷的,好端端的搞出罐头来,却被李老2一张嘴,说是要天下各州县都要储藏罐头,这下可好,王况怎么忙得过来?

全天下共计人口近千万,就算一千万好了,按李老2的想法,要保证各州各县至少储备有够半年吃的罐头,瓜果类的好些,可以不做那么多,一个家七口人是大唐每户人口的平均数,这个每户并不是按家族来分的,而是按你是不是分了家,是不是在衙mén备了案分的,有的人家,四世同堂,没分家,还是一人管着家的,哪怕是几十口人也算一户,而有的人家,如果儿子都长大了,分了家,分了田产,那么哪怕只有夫妻二人也是一户。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如果真的是颗粒无收的话,那么每户人家每三天吃一个瓜果罐头不算多吧?菜肴罐头,省着点,每户每天一个也是必须的,那么算起来,半年一百八十天,菜肴罐头就至少要两亿五千万个,瓜果罐头就要至少八千万个。

就算有半年的时间来做罐头,那么每天就要做近两百万个罐头,额滴个神啊,恐怕这个规模比后世全世界最大的罐头厂还要大许多倍去。这样的投资规模,别说王况承担不起,就是把全大唐两三年的素有财政收入都投进去也是吃不消。

好吧,就算真的能投这么多钱,真的有这么多的产出,竹子也供应不过来啊,就是能供应过来,竹雕匠人也忙不过来啊,一个竹雕匠,想要做出严丝合缝的竹筒,一天最多做出五个来,还得要有家人帮着才行。

没错,是可以回收用过的竹筒,可第一次你去哪回收去?

这就是个根本无解的难题,王况被李老2的异想天开雷得yù哭无泪,想要做这么多,没有流水线怎么行?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怎么行?就算是在各州都建个分号来专mén做罐头,怕是也满足不了李老2的要求。

李老2还是不了解这中间的难处啊,没奈何,王况只能写了个奏折,将所面临的问题一一阐明了,又建议李世民如果真的想开病坊的话,不妨开征奢侈品税,让富人多jiāo钱,这一部分的钱用来提供病坊开支;当然这点钱并不是很够的,如果真的病坊开起来,要收治的穷困病人不在少数。书mí群2

这个时候,天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家里都还是刚刚过了填饱肚子这个坎,这还是王况的新耕种法带来的,要不然,起码有八成以上还要挣扎在饥饱线上,刚过温饱线的人家,哪里有钱看病,必定要求助于病坊。所以,病坊的经济来源必须是多样化的,如果只靠一个来源,要这个来源出了问题,事情就大条了。

人都有惰xìng,如果百姓已经习惯了病坊的存在,习惯了免费医疗,就会养成这么个惯xìng思维,免费医疗是天经地义的。要是突然的停了,除非改朝换代,否则天下必定大luàn,民心不稳。

所以,就必须开源,不能把jī蛋全放到一个篮子里去。

奢侈品税是一个办法,而且王况还美其名曰的取了个新名词,叫“善税”,意思就是朝廷帮你们这些富人行善,帮你们积德,别看一个名词的改变,但在这讲究仁义礼孝德的时代,却还是能吃得开的,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当然各州的储备罐头是可以,不过却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是让各州量力而为,同时,也应该鼓励家中有富余的人家储备,如此双管齐下,民间和官府都有储备的话,朝廷的压力也少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硬xìng规定,王况的压力减得是最多的。

如果再采用了慢慢积累的做法,第一年先储备一点点,第二年增加一点,如此下去,对各州的财政压力也会减低许多,不至于将各州的矛头全都引向王况,只是这么一来,不管是怎么样的一个结局,罐头产业,势必是又要上jiāo了,王况可不想那些豪mén大阀全眼绿绿的盯着他瞧。

再者,王况知道,虽然这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旱涝或地震之类的灾害发生,但其影响全都没有达到占大唐一半疆域的地步,最高峰的也只不过是三四个道而已,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样子。因此,完全可以做到举全国之力来支援受灾之地,没必要全都储备满了。

为此,唐俭老头没少被王况在心中暗骂,你自己贪吃也就罢了,竟然还异想天开要做到大灾之时家家户户都有瓜果菜蔬吃?这个要求,说起来是容易,可做起来何其之难?就在后世也只不过是堪堪做到,还是在有那么发达的jiāo通和运力的基础上的。受灾的,能填饱肚子,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当然骂归骂,至少建州是能做到唐俭老头想象的那样,甚至做得更好,只是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建州有建州的特殊xìng,首先,建州基本不会有旱灾,也不会有地震,涝灾的损失也会比,因为建州是丘陵地带,涝灾来时,也只有那些地势低的田地会被淹了,高一点的却是没事,只要做好排水就行,正因如此,发生大灾害,对建州的打击就不像那些平原地带一样是致命的。

其次,建州各县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特sè产业,百姓的富裕程度如今已经敢和长安洛阳叫板了,百姓富了的第一件事就是储备足够的粮食以防不测,这么一来,衙mén只需要做一些补充就好。最后还有一点很关键,如今周围各州都几乎或多或少的靠建州带动,如果建州有难,周围的州县不会坐视不管,他们支援的积极xìng肯定比朝廷还要高许多,可能朝廷的公文还没下,建州就已经得到妥善的安置了。

正是因为建州模式的不可复制xìng,决定了不可能天下各州都有建州这样的财力物力去做好储备,但不管如何,随着大唐天下越来越稳固,民心越来越安定,哪怕再穷的州,要做到一两个月的储备也是能做到的,加上其他地方的支援,灾害的损失就能减到最低。

对于病坊和学堂的设立,王况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是造福天下的好事,也说明了李世民确确实实就是将子民放在了第一位,而不像和谐朝一样,没得天下前说得天huāluàn坠,得了天下了,子民别说看病,就连死都死不起了。因此王况建议,设立病坊时,不妨给各地的sī人yào堂和郎中来个规定,每个郎中每月必须到病坊去轮流义诊,这么一来,病坊里需要养着的固定郎中就能少了不少,从而节省不少的开支。

但是,只靠了李世民一代帝王的个人所为就够了么?恐怕不够,如果李世民翘了辫子,哦,不对,这时候没辫子,应该说是去见先帝去了。等到新的帝王上任,恐怕就做不到这一点,于是王况又将目光瞄到了刚定出《大唐律》的长孙臭老酸身上,想看看能不能说服臭老酸,让臭老酸制定出一部关于民生的律法来。

王况是有些杞人忧天了,病坊制度从建立开始,一直到满清入关后中止,中间只有méng元一朝没有这个制度,即便是后来南宋积弱,晚明腐朽,病坊制度始终在中原大地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王况不知道这个情况,他还是用了表格的形式,将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及今后的思路都写了下来,洋洋洒洒也有十几页纸,直接丢给长孙煜让他帮着转呈了,别驾本来就是负责民生这方面的事情,奏折丢给他转上去,肯定要落到臭老酸手中,王况就不相信,面对可以流传后世的丰功伟绩,臭老酸能不动心?

奏折的事情解决了,罐头的流水线生产也就提上了日程,因为哪怕是李老2肯采纳王况的办法,不再硬xìng规定各州必须储备的罐头了,这需求量也是惊人的,哪怕你是各州都设立了作坊,全靠手工来做,需要多少人力?人家还要不要种地了?

所以,流水线必须建起来,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