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并非永远如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岁月并非永远如歌-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人的死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悲剧又发生了。    
    每开出一辆救护车,于一心都要下车过去看看是不是要找的人。他还不时地让大强去打听里面有关营救工作的“进展信息”。“抢救人员”通过对讲机把里面的营救进度传送到外面。工作人员再将其转达给迫切想知道里面情况、类似于一心这样焦急等候的人们。    
    大强探听消息回来了,上了车:“倾翻的那辆集装箱卡车,已经被刚才开进去的那辆装甲车拖开了!”“一共有多少辆车被埋在了里面?”“这边的车少,从那头往这边开的车多,据他们估计大约有一百辆车左右!”“这里既然以前出现过埋车‘悲剧’,为什么不早点采取补救措施呀?”    
    “报纸上作过这方面的报道,说这段公路需要改道。不过,它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加上这几年也再没出过事,人们可能就麻痹大意了。这次要不是集装箱卡车翻了,也许事故就不会发生了。另外,它不完全取决于雪的大小,还与风向有关系,去年的雪并不比今年的小,就没出事!”“我有生以来还从未听说过,大雪能把公路上跑的车给埋起来!”    
    于一心看见前方又开出一辆救护车,马上下车。这辆车闪着蓝灯开了过来,车里躺有两人,抱在了一起。于一心眼尖,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正是赵铁、周坤。他马上回到自己的车上,冲大强说了一句:“跟上前面的那辆车!” ……    
    这是出院后的第三天,赵铁、周坤躺在了于一心家客厅里的两张单人床上,除赵铁的左脚、周坤的右臂有点冻伤外,两人没有什么大的损伤。据医院里的医生讲,那些军人一共救出 180 多人,数他俩伤得最轻!两人在医院里仅待了一天半就被允许出院,之后被接到这里。几天来,于一心两口子放下手中的事,哪都没去,就在家里照顾两人。    
    刘畅正在给周坤换药:“听大强说,到目前为止,在这场事故中,已经冻死了 23 人,你俩真是万幸!”坐在旁边的于一心打趣:“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说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周坤说:“怎么到的医院,我都不知道!”“当时救你们的那辆车从我面前开过,我一眼就看见周坤戴的那个红毛线帽了。当时你俩搂抱在一起,到医院后,几个医生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你们分开!”    
    周坤的脸泛起红晕:“于哥!”“没什么可害羞的!据说当时的情景像一首以“甘之如饴”为主题的赞美诗、似一部以‘情至意尽’为内涵的交响曲,把那几个医生感动得‘荡气回肠’!”于一心的话把几个人都说乐了。“为什么你俩伤得轻?一来抱在了一起,二来你们铺的、盖的比他们那些人都多!”    
    赵铁仍心有余悸:“多亏我们货没卖完就往回走,要不然我俩就没命了!那几条毛毯‘立功’了!”“于哥,您怎么知道我俩被困在里面了?”    
    “我也只是感觉。如果你们没事,星期一上午赵铁或你准会给我来一个电话,因为办公室还有病人和续身份的人等着你俩呢。到了那天晚上还没有你俩的音讯,电视里又报导了在你们回来的公路上有许多来往的车辆被大雪埋住了,这下刘畅就有点急了,我也觉得大事不妙,赶紧和大强找你们去了。走之前从库房里拿了十床大被子,就这样,那天晚上也给我俩冻得够受!”“我们那辆破面包车是什么时候弄回来的?”    
    “你们进医院的第二天,我和大强用我的车拖回来的。你别说人家当兵的还真负责,把我俩的证件全用笔记录下来,生怕有人冒领!”周坤坐了起来:“听大姐说,车里的东西一样没丢!”“公路上的那些军人都是荷枪实弹,谁敢靠近呀!“比起我和周坤的命,那点东西就不算什么了!”    
    于一心看了一眼赵铁:“其实有这段经历也不是件坏事,哪个事业有成之人的背后没点故事呀!就说咱这里的老蒋吧,好事坏事都让他赶上了,仅咱们知道的就有多少。虽说他在这里也算是挣足了钱,可是他又扔了多少?海关扣、警察罚、交赎金不说,家里还死了人。再有,上次他的库房被盗,明明是房东偷的,警察不去抓贼,反倒查他的公司。结果丢了两万多美元的货不算,又给人家补交了一万多美元的税!”    
    “上次我被抢,如果我和周坤不报警的话,也就损失那 700多美元,可是我们这一报警不要紧,盗匪没抓到,又往里填进一百多。警察还三天两头让我去他们那里辨认罪犯,不去还不行。那些人穿上囚服,理成光头,在我眼里都一个模样,哪能认得出来呀!每次去,他们都搬出十几本大像册,往我眼前一放。我见了就头疼,一坐就半天。你说,咱哪有闲工夫干这事呀!”“所以我们中国人遇到事都不爱报案,一来是语言不通、怕耽误自己挣钱的时间,二来他们的破案率也太低。其结果使得罗马尼亚的坏人专盯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咱们都是有钱人,损失了‘又都不在乎’。”……    
    


第十一章睡在“原子弹”旁的女人

    吴玉自从嫁给了那个罗马尼亚驻土耳其大使馆的签证官后,就搬到他那里去了。新家离她刚来罗马尼亚时住的那个别墅不远,仅隔了两条街道。这里是“富人区”里的“飞地”,四周都有围墙,与那些“富人”的宅子分开,形成自己单独的一个大院。因为它集中了外交部里有头有脑人物的家,所以院子有军人站岗,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出。    
    距离院门右手不远处,有一栋铁红色的二层小楼,那就是吴玉的“爱巢”。这天她在客厅里嗑着瓜子,悠然自得地和刘畅闲聊。刘畅抱着吴玉的儿子,用一个木鱼逗他玩。“你这里比我想象得还要好!”“于哥今天怎么没来?”“和大强去外地了。”    
    电话铃声响了,吴玉拿起话筒:“你好,我就是。”……“对,你把钱送到我这来吧!”……“对!是进不来。没关系,你到了以后,打个电话。我去大门口取!你放心吧,我跑不了。”……“明天就走。也不一定,你听我的电话吧。得到通知后,你再乘飞机去土耳其。”……“对,我不管往国内汇款,只负责把钱安全‘捎’到土耳其,剩下的事你们自己办。汇也行,带回去也行,那就是你们的事了。”……“好,一会儿见。”    
    她放下电话继续和刘畅唠嗑:“前几天一个带钱的中国人卷走了几十万美元,人去楼空。谁也说不清他跑哪去了,有人猜测去了美国!这个人你见过,就是有一次到你店里拉袜子,你没给,脸挺黑的,就那个人!”“是他呀!我看他挺忠厚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下子我合适了,中国人都知道我罗马尼亚有家、有孩子、跑不了,都找我带钱。”“你也得小心点,整天和那么多钱在一起不是件好事!还有,多了少了的,说不清!”    
    “我让他们在家把钱都换成面值为 100 美元的钞票,包上、封好,签上字、做好记号。我根据外面的厚度收费,一万元收 150 美元。要是碰上个不自觉的人,多装几张我也没办法。到了那边以后,我在大使馆里原样再给他们,省得找麻烦,安全也有保证。这边接钱,不让他们进家,虽然这些人知道我住在什么地方,可是不经我允许他们进不来。”“你的那位先生,知道你一次带多少钱吗?”    
    “现在清楚了。开始他不敢,后来我答应分他一半的利。如今他比我的‘瘾’还大呢!”“刚才你电话里讲,明天就走?”“瞎说呢!他们谁也不知道我确切的出行时间。我怕他们谁起坏心,路上劫我们的车!车到了土耳其后,我用电话通知他们,暗号:‘今晚请客’。他们就明白了,然后再买机票动身。”“我怎么听着,都觉得危险呀!”    
    “可不是,自从最近带钱‘火了’,我就经常做噩梦,梦见被坏人追杀,想跑腿动弹不了,全身出冷汗,最后被吓醒。”“其实,你干点别的也不少挣!”“远没有这个快!再说这里的中国人也需要我。不然的话,这么多的美元怎么‘搬’回中国?”    
    吴玉说完拉着刘畅进了一间卧室,指着地上的大包小包:“你看这里堆的是什么?”刘畅顺着她的手看过去,见地板上整齐码放了用各式纸张包好的、大小不一的小“长方体”,其数量只比一百多不会比一百少,全部加在一起的体积,相当于两个三、四十年前普通人家装衣服用的木箱子那么大小。刘畅猜测这些都是美元,但没敢开口,因为这个堆实在是太大了。“这些都是面值 100 元的美钞!”    
    刘畅吓出了一身冷汗:“听姐一劝吧,干这事太悬了!”“现在想收都难了。这里的中国人都知道我带钱安全,差不多一个月就得走一趟。你看的这些还不算多,只能说是‘正常量’。”“正……”刘畅心想:货比货要扔,人比人要死,这话一点不假;吴玉这么一个瘦弱女子,哪来这么大的胆量?竟然每月玩一次核武器的“撞击”试验;换了自己就不是做噩梦的问题了,非吓得神经失常了不可。“真得小心点,我的妹妹!”“放心吧!”    
    “说心里话,我真为你捏把汗。你们过境时倒没关系,路上一定要慎始慎终。听我家老于说,保加利亚那边还有劫道的呢!”“别说,我们的车还真没有被劫过。其实我最担心的是交、接钱,只要这两个环节不出事就行!”    
    刘畅不愿再谈论这个话题,因为甭说让自己去做,就是想这种事都胆颤心寒。“你现在还续身份吗?”“不啦,我已经加入人家国籍了!”“你现在是‘罗国’人啦?”“我是为了带钱方便才让老公给办的,用罗马尼亚护照进入保加利亚不用签证。”“你真不是一般人呀!”


第十二章钱少惹祸,钱多招灾(1)

    王伟达近期“日子”过得挺顺利,一来费武的那些货基本上处理完了,另外李振回国用这些甩货款偷发过来的几箱货也都出手了。今天,他在家里正和李振商量下一步发什么货:“这次你回去弄点童装怎样?”    
    李振近来心情就不怎么愉快,在他看来王伟达之所以能“暴发”,差不多有一大半是他李振的功劳。从出点子到托老关系甩那些“烂衣服”、“破鞋”,还有这次回国发货柜,王伟达走的每一步“棋”,不都是他的智慧结晶!而他自己现在仍拿那么几个“死”工资,心里就觉得不平衡。发货前王伟达曾许愿,干好了给他提成。现在王伟达赚了大钱,却不“燃”这碴儿了。    
    王伟达见李振没有作答,又问了一句:“你说这种季节发点什么好?”“在这里不好说,还得回国看……”    
    电话铃声打断了李振的声音,王伟达拿起电话:“喂,对,是我,噢!老总呀,您好!”……“没呢,费总发的那些货真是卖不了!”……“基本没动呢!是呀,我比您还急呢!”……“我呀,现在回不了国,我得看着这些货呀!”……“不用,不着急,货都在库里呢。不用再派人来,人多费用大不说,也使不上劲!”……“好,您放心吧,我正在想办法。”……“您放心吧!挂了,代问费总好呀!”李振见他挂上电话,心里带着气说道:“现如今,您的小瞎话杜撰得也真有点文学水平,造诣颇深呀!”他有意把造诣的“诣”字,念成纸张的纸。    
    “这种事也不能瞒长了,总拖着不给国内汇款,终究要露马脚。我想好了,最多再周转一次。你问问吴玉什么时候走,咱好把美元送到她家,提前做准备。这次你去土耳其带着货款直接飞回中国,越快越好,发完货赶紧返罗,这边还有好些事呢。”“我说王经理,我的待遇是不是也该上另一个台阶了?”    
    王伟达心想:人就不能有好心肠;几个月前连饭都吃不上,也就是我心太软,当了回东郭先生,收留了你,如今肚子刚填饱就不安分了;像李振这号人不能长时间用、太危险,最多让他回国再发一次货。等把货卖了,“甩货款”打回国内,说什么也得打发他走了。他嘴上却说:“你就放心吧,我赚了钱还能亏待你?现在不是还没完事呢吗!先干,到时再说!”    
    李振知道他这是用话填人,“到时再说?”真的赚钱了,到时就不说了。不过目前也找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待遇”,先忍着吧。王伟达见他不大高兴:“走,今天晚上别做饭了,我请客,到布加勒斯特最好的饭店,吃罗马尼亚大餐去!”    
    李振心里说:吃饭能吃几个钱。再说什么罗马尼亚大餐!在这个国家里,乡村公路边上的小饭铺和五星级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