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没有研究南翼俄国人的战役能力。
促使敌人在短期内对“中央”集团军群采取决定性行动的最重要原因是:
(1)、从军事和政治角度考虑,必须是迅速地夺取重大的胜利。敌人认为,他们对“中央”集团军群采取军事行动比对“B”集团群采取军事行动,
更易达到取得迅速和重大胜利这一目的。况且在“中央”集团军群地段内运动的军事行动,可以消除或至少减少德军会在莫斯科方向上发动进攻的担心。敌人担心这次进攻会在明年开始。
(2)、“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线走向十分有利于开展大规模战役。从运输观点上看,这里有方便的集结地域,对开展斯莫棱斯克战役来说具备有有利的出发地域(苏希尼奇——托罗佩茨突出部)。斯莫梭斯克地域应视为对付“中央”集团军群决定性战役的第一个目标。从其距离来看,这一目标对俄国统帅部的能力完全适合。
(3)、如其得逞,在击溃德军战线中央的部队之后,利用战果向西,向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继续发展进攻,最后分割北翼的德军。
(4)、与此不同,罗斯托夫战役在部队指挥和后勤供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如果得逞,虽是这样的战役也可能会导致德军战线南翼崩溃,但对进一步扩张战果只创造了一个不大的机会。虽然如此,也应该预料到,在“中央”集团军群当面展开主要战校的同时,顿河战役也会展开。
戈林

200天大血战
附录13:1942年11月17日,希特勒给第6集团军关于突破斯大林格勒地区伏尔加河的命令
第6集团军司令部-集团军司令
作战处-部,1942年
给步兵第51军司令部的电报-11月17日13
通报:航空兵第8军-时15分
向在斯大林格勒的所有指挥员(到团长)口头传达元首的命令:
“我得知夺取斯大林格勒的斗争有许多困难已损失了大量部队。但是,现在由于伏尔加河结冻,俄国人的困难更多,假如我们利用这段时间,以后我们就能保证少流血。
我期待指挥员们,像过去多次表现得那样,再一次竭尽全力,做好各件工作,而部队也能像它们经常表现出来的作战艺术那样打好仗,至少要冲到炮兵工厂和钢铁企业区附近的伏尔加河岸边,并夺取这一部分城区。
航空兵和炮兵应尽全力为这次进攻开辟道路并坚决支援这次进攻。
希特勒
我坚信,这一命令会在我们英勇的部队中引起新的精神振奋。
保卢斯
第6集团军司令部
作战处1A·N·4640/42·秘密

200天大血战
附录14:1942年11月26日保卢斯给曼施泰因的信
第6集团军司令-古姆拉克车站
报集团军群司令及-1942年11月26日
参谋长-军官签字
报“顿河”集团军群
司令官冯·曼施泰田元帅
尊敬的元帅先生:
一、十分感谢11月24日的来电及应允的帮助。
二、为对我集团军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本人仅作如下报告。
1、当11月19日俄国人向集团军的左右邻部队开始大规模进攻时,连续两天,集团军的两翼处于暴露状态,俄国人将自己的快速兵力迅速投入业已形成的突破口。我西渡顿河的快速兵团(坦克第14军)的先遗部队在顿河以西撞上了优势兵力的敌人,并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再加上燃料不足,他们的行动受到束缚。同时,敌人迂迥到了步兵第ll军的后方。后者遵照命令坚守所有北面的阵地。为了消除这一危险,不得从前线再撤下一些兵力,所以,只有将步兵第11军左翼调转向南。而后,再将该军先引向顿河以西的登陆场,以防止敌割断顿河以西部队与主力的联系。
在采取这些措施时,接到了元首要求以坦克第14军左翼进攻多勃临卡的命令。但是事态发展先于这项命令。因此我没能执行这个命令。
2、11月22日早晨,步兵第4军调归我指挥。在此以前,该军在坦克第4集团军的编成里。第4军的左翼从南往北撤退,经过布津诺夫卡。结果,整个南翼和西南翼处于暴露状态。为不让俄国人毫无阻挡地潜入集团军后方(斯大林格勒方向),不得不从斯大林格勒和北线撤出一些兵力。还有机会及时地集结这些兵力,但这时在顿河以西地域的部队来说已经作不到了。
在从斯大林格勒战线撤下来的部队的支援下,步兵第4军与西翼得以在马里诺夫卡地域组织了不太强的防御。11月23日,马里诺夫卡确有几处被突破。结局暂时还不能判定。11月23日傍晚在马里诺夫卡以西地域里发现有敌大量坦克兵团,其编成里仅坦克就不下数百辆。这些情报己被多方所证实。在马且诺夫卡与顿河之间的整个地域内,只放了一些力量薄弱的德军警戒分队。通往斯大林格勒及佩斯科瓦特卡(通往顿河大桥)方向上的道路,对俄国人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来说是敞开的。
在36小时内,我没接到上级的任何命令和通知。几个小时以后,我只能做如下的抉择。
a、或者坚守战线的西段和北段,并观察集团军的整个战线在短时间内将是如何被从后方来的突击摧毁的。这样一来,表面上我是顺从地完成坚守的命令;
b、或者在这种条件下,定下唯一可能的决心:动用所有兵力猛烈攻击打算在集团军背后插上一刀的敌人。不言而喻,定下这样的决心就不能再坚守战线的东段和北段。并且以后也只能考虑在西南方向突破。
按“B”方案我将根据现实情况采取行动, 但要第二次违背命令。
3、在这种困难情况下,我给元首发了—份电报,假如必须采取后一种决定,我请求给我行动自由的权力。有这种授权我就有了倚仗,就可在新情况出现时,防止过晚地发出唯一正确的命令。
我只会在十分必要时才发出这种命令,并不会过早,我没有什么可证明的,我能请求的只是信任。
我没有接到对这封电报的直接回答。
相反,今天接到了陆军参谋总部下发的两份电报。电报对我的限制更多了。我仅向你报告,无论我还是全体指挥员,都充满着坚持到最后一息的坚强意志。
然而,很清楚,我是在考虑到我在元首面前要对近30万人负责,才请求允许我根据情况采取行动的。其实,类似情况每天每时都可能重新出现。
三、今天情况标在图上寄去。
虽然往战线的西南段派遣了新的兵力,那里的情况仍然是紧张的。战线南段(步兵第4军)形势有些好转。最近那里每天都要击退敌坦克和步兵非常猛烈的冲击,然而我方遭到的损失是巨大的,弹药消费量也极大。
斯大林格勒战线每天都要遇到敌人猛烈攻击。在战线北段,东北角(步兵第94师)和西翼步兵策76师的处境非常困难。我认为,主要的冲击还只是在北线,因为敌人在这里有供运送援兵的铁路线和公路。近几日,我将着手从西而派遣援兵到北线。
三天来,通过空运提供的补给只能满足最低计算需求最的—小部分(三百架“容克”式飞机每天的运输量为六百吨)。
近几天,在补给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尽管如此,但是,我仍然相信,集团军在短期内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
诚然,即使将来向我开辟一条走廊,暂时也还不能说,在集团军的力量越来越弱,并且缺少掩蔽所、住房、建筑用木材和劈柴的情况下,能否长期坚守住斯大林格勒地域。
因为我每天都要碰到大量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对未来的询问,所以假如我有机会获得比目前更多的、能用来鼓舞我的士兵的士气、增强他们的信心的消息的话,那我是很感激的。
我仅向您报告,从把指挥权转给您,元帅先生这一事条中,我看到了,为支援第6集团军,可以做到一切的保障。
为不辜负您的信任,我的指挥人员、勇敢的士兵们将同我一道竭尽全力。
忠于您、元帅先生,
保卢斯
请您原谅我在当前处境下用质量低劣的纸给您写信和不工整的笔迹。

200天大血战
附录15:1942年12月19日曼施泰因呈报参谋总部的报告
印数: 3份,第3份,12月19日14时35分。
绝密。发至指挥部。由军官转送。
陆军总参谋长即呈元首
鉴于“B”集团军群内事态的发展和因此而造成的输送新锐兵力的道路被切断,“顿河”集团军群内形成的局势,使得我们不能更多地考虑在近期内为第6集团军解围。
因为兵力不足及天气状况,采取空运进行补给和将集团军仍然留在要塞地域都是不可能的,四个星期的包围证明了这一点。而坦克第57军依靠自已的力量显然也无法恢复同第6集团军的陆上联络,第6集团军长时间坚守自己的阵地,那就更谈不上了。我认为,集团军在西南方向上的突破,至少是保存基本兵力和还有作战能力的集团军快速部队的最后机会突破的第一个目标是大约:在梅什科瓦河地区恢复同坦克第57军的联络。突破可能只是集团军边战边向西南方向移动的—种形式,目的是通过此次行动,集团军将放弃要塞地域的有关地段。
在这一次战役过程中,必需以足够数量的歼击机和轰炸机保障空运补给。
因为现在敌人对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北翼的压力已经可以察觉到了,所以,为保证坦克第57军完成任务,无论如何必需迅速从高加索战线调兵到这里来,掩护坦克第57军的深远右翼。
在继续延误时间的情况下,坦克第57军的进攻就会被阻止在梅什科瓦河地区,或者其北面,或者被敌人在其右翼发起的冲击牵制住,从而从里面和外面发起进攻的部队的协同动作就将遭到破坏。在实施突击前,第6集团军无论如何也需要几天时间用来重新部署兵力和补充燃烧储备。
“大包围圈”里的粮食还能维持到12月22日。土兵的体力急剧衰弱(他们每天吃200克面包已经是14天了)。据集团军指挥部的通报,大量马匹都被吃掉或者饿死了。
舒尔茨 “顿河”集团军群
作战处No·0368/42
司令官曼施泰因元帅

200天大血战
附录16:1942年12月19日曼施泰因的命令
给第6集团军司令 1942年12519日18时整
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 印数: 5份,第4份,
绝密·发至指挥部,由军官转送
1、坦克第4集团军用坦克第57军的兵力粉碎了上库姆斯基地域的敌人,并开进到下库姆斯基附近的梅什科瓦河地区。坦克军正在卡缅卡及其以北地域向敌强大的集团发展进攻。
奇尔河战线的情况不允许动用兵力向顿河以西卡拉奇发动进攻。奇尔斯卡亚附近的顿河大桥控制在敌人手里。
2、第6集团军应在最短时间内转入“冬季大雷雨”①战役的进攻。同时必需预先考虑到,为给第6集团军运送货物的车队放行,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顿斯卡亚察里察河同坦克第57军建立通信联络。
3、情况的发展可能导致第二顶里提出的任务扩大到集团军向坦克第57军的梅什科瓦河实施突击。预定信号为“雷击”⑤此时,最重更的仍是借助坦克的支援尽快同坦克第57军建立通信联络,给为第6集团军运送货物的车队放行,然后利用卡尔波夫卡下游和切尔夫连纳亚河掩护翼侧,在梅什科瓦河方向上实施打击,逐渐肃清要塞地域。
假如情况允许,
“冬季大雷雨”战役应紧跟在“雷击”进攻之后进行。空运补给应是常流水不断线的,不要造成大量的物资积压。重要为是尽可能地坚守住皮托姆尼克机场。
凡是能移动的技术兵器,火炮,首先是作战需要的火炮,而且又有炮弹的,都要带走。其次是很难替代的武装和仪器。后者要及时地在大包围圈西南地域集中。
4、第三项里提出的措施要进行准备。该条只是在“冬季大雷雨”特殊信号发出后才生效。
5、报告第二项的进攻日期和时间。
“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作战处 元帅冯·曼施泰因
No·0369/42 1942年12月19日
绝密
发至指挥部
《冬季大雷雨》是斯大林格勒解围战役的代号——作者。
《雷击》——第6集团军实施突破战役的代号———作者。

200天大血战
附录17:1942年12月24日曼施泰因给参谋总部的报告
总参谋长 1942年12月24日
立即报告 绝密
电报发出1942年12月 发至指挥部
24日17时30分 由军官转送
第1项,为实现突破,正如报告所讲,需6天准备时间。这段时间内,应用飞机将燃料(一千吨)和粮食(五百吨)运到。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这是应该和能够做到的。突破能否成功,谁也不能断定。但是,假如不能补给被围地区的第6集团军,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如果我们希望成功,那就应以最快的方式(自行)将霍特的坦克第3军①同两个坦克师调来,最后将机械化第16师②调来,与此相应,要开始动用坦克第1集团军作机动行动。
第2项,假如保卢斯得到上面提到的燃料和粮食,他的部队就能出动。坦克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