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论辩技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演讲论辩技巧-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熟悉后,各自示范的演讲了一遍,并录了音,然后让学生体会他演讲的
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接着再让学生讲,他重点指导。结果在全县职业学校
演讲赛中,7 名获奖的演讲中前5 名均为他指导的学生。
3。从长远利益上看,应把演讲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4。值得强调的是,指导者不要把演讲与故事,演讲与诗歌等其他艺术混
同起来,更不应该替学生写演讲稿,弄虚作假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当然给演
讲者提提意见,帮助修改是无可厚非的。
科学评判讲实效

这里首先谈谈评分标准问题,目前就各地中、小学演讲赛的评分标准来
看,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却又不尽完善。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评分标准,
均为10 分制。A:某中学的评分标准:1。 稿件构思新颖、紧扣主题4 分;2。
吐字清晰、感情丰富2 分;3。 动作大方适度2 分;4。真人真事,符合实际2
分。B:某部门组织的中、小学演讲赛的评分标准:1。思想内容;2。场内效果;

3。 表情自然大方;4。服装得体,共计10 分。另外有一些学校和单位搞演讲
赛根本没有评分标准,只凭印象打分。我前文已经谈过,有演有讲是演讲的
最基本特征。这里的“演”指态势语,一般眼神、动作、神态、势姿等。“讲”
指有声语言,一般包括语调、速度、停顿、节奏等。如果我们不以这一特征
为依据,把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思想内容放在首位,就将导致评分标准的
片面性,不完整性或过于复杂,我觉得上面两例共犯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
抓住演讲的基本特征来拟定评分标准。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两个评分标准:A。10 分制:有声语言3 分:态势语
言2分;思想内容3分;赛场效果2分,B。 100分制:思想内容30分;表
达形式20 分;有声语言20 分;态势语言20 分;风度5 分;会场效果5 分。
笔者认为,这两则评分标准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它好就好在能以演讲特征
为准则,来确定评分标准。当然这并不是说凡演讲活动都必须以这两个评分
标准为模式。正确的评分标准应当根据演讲特征及赛(会)的目的、对象、
内容乃至民族、地区等情况拟定,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其次,评委的组成问题。现在有好多学校及有关单位搞演讲赛,大多都


是由领导当评委,这是不妥当的。其弊有三:(1)领导当中未必每个人都
懂演讲,不懂者就很难掌握评分标准。(2)一般来讲,领导都比较忙,比赛
前特意抽出时间来分析研究评分标准是不大可能的。(3)由于评委不懂行,
造成评审中失误,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组织单位的声望以及今后活动的开
展,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领导不能当评委,而是要看他是否懂行,如果我们
对事业负责,组织单位就必须请行家里手任评委。哪怕是一般化,小规模的
比赛,也应尽量让一些懂行的人参加评审。

(金国安)


竞选演说AB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成语,曾被大史学家司马迁尊为“此言虽
小,可以喻大”的道义信条,千百年来,也一直被许多人奉为人际交往中的
一种自我价值观。然而,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在竞争中求生存的改革年代里,
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缄口不言或重行寡言的谦谦君子是远远不够了。如果一味
“不言”,那么,纵使你满树“桃李”,也难免有“无人识君”的遗恨,一
如贾平凹笔下的那块珍贵殒石,一直被当全无用的“丑石”,湮没数年,无
法实现其真正价值。

如何使“桃李”下早日“成蹊”呢?这就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取得社会、
公众的理解与承认,以积极的沟通实现自我价值。而竞选演说正是达此目的
的一个重要方式。

竞选演说,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中凭口才自荐,去竞争某项职
务、某项工作的活动。提到竞选演说,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西方的总统竞选,
其实,在我国,数千年前便早有先例了。战国时赵国的毛遂,原只是平原君
手下一个普通门客,后来,在赵面临秦重兵压境之际,他通过自荐,脱颖而
出,作为平原君的“特使”,“凭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说服楚王
发兵,挽救了赵国;西汉的东方朔,也是一介平民,他凭着向武帝上书,在
“自我吹嘘”中言之凿凿,情之切切而“终得圣主青睐”。如果说,在毛遂
和东方朔的时代,凭自荐而被重用还只能算凤毛鳞角的话,那么如今,无论
在工厂、机关还是乡镇、军营,这类事已不再属于新闻了。许多名不见经传
的“小人物”,通过自荐、竞选演说的讲台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他们在
竞选演说中表现出的令人膛目的朝气与胆识、令人惊叹的坦诚与豁达、令人
钦羡的出色才华,不能不使他们的同事以至上级对之刮目相看、重新评价。

如何组织好竞选演说,使更多的人才有适当的机会脱颖而出呢?我们向
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竞选演说形式。

单纯演说型

这种类型适用于初次开展这项活动或竞选对象较多的情况。首先,可由
竞选者本人根据所竞选职务的要求及听众、环境、场所等特点,事先拟定演
说提纲或演说稿,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按指定顺序或抽签决定的顺序依次演
说。每位演说者的演说时间可视具体情况排定,一般在十几分钟内,最好不
超过二十分钟。最后,听众根据竞选人的演说效果及平时印象举手表决或投
票表决。

问难答疑型

这种类型运用于竞选对手较少、主持人有一定经验的情况。

首先,可由竞选者本人有准备地对自己的竞选宗旨、竞选条件等做出简
要介绍,然后以“答记者问”的形式,由听众就所关心的问题对竞选者质疑
问难,竞选者需随时给以恰当的解答和阐释,最后进行公众投票。

这种形式要求竞选者事先对听众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比较全面、周密
的考虑,临场时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主持人来说,也要有随时把握时机、


驾驭全局的能力,既要防止听众的提问离轨岔道,也要在必要的时刻,及时
帮助竞选人解围。

演说论辩型

这种类型的竞选演说较前两种更趋复杂些。

它要求竞选者不仅要做好有充分准备的演说,还要具备即兴论辩的能
力;不仅需要应付来自听众的种种质疑,还要随时准备回答来自竞选对手方
面的疑难。会场往往会出现竞选者与听众之间、竞选者互相之间、听众与听
众之间立体交叉式的激烈论辩局面。这就要求竞选者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机
敏灵活,临阵不慌;听众事先也应对提问论辩的各类问题有所准备,避免太
多的随意性;主持人则更需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言语的技巧,以便统摄全局,
收到预期效果。

以上无论哪种类型,都可因地制宜、具体运用,也可根据实际综合采用。

竞选演说的主体是竞选者本身。那么,竞选者们如何在竞选中获胜,竞
选演说中应注意哪些“规矩方圆”?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注意了解、分析听众及竞选对手的特点,广泛搜集有关材料,恰当
选择演说重点。

竞选演说虽然大多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进行,但熟悉的人你未必都了
解,还需专门下功夫搞点调查研究。比如,听众们对竞选的呼声如何?他们
对你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点?听众中不同意见的焦点在哪里?最涉及
听众切身利益、最能打动听众的问题是什么?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只有了解并针对不同听众的不同口味,才能在设计竞选演说稿时做到有的放
矢。此外,如有必要,还应进一步了解一下对手方面,自己与之相比较,优
劣长短各在何处,知已知彼,以便演说中扬长避短。

总之,凡事预则立。预,就是充分准备。据说植物界怪杰路德·帕班克
为了寻找一种最高级品种,曾培育过一百万种植物品种。竞选演说亦如此,
围绕目标汇集一百种材料,然后经提炼,舍去其中的九十样,余下的内容就
会如集中了营养精华的强化食品一样,量少质高,耐人寻味。

注意演说时的态度,需镇定从容、落落大方。

美国著名演讲学家戴尔·卡内基认为:充满勇气与自信,是演说成功的
第一要诀。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苦干、怯于当众说话,连林肯那样的
大人物开始在会场演说时也感到过畏惧、惶恐、忙乱。这种怯场心理将严重
障碍竞选演说的成功,极易失去听众的信任,怎样克服这种怯场心理呢?美
国总统罗斯福的经验可资借鉴。罗斯福“因为曾是病病歪歪而又笨拙的孩
子’,“年轻时起先既紧张且对自己的能力无信心”,后来,他不断地督促
自己在各种场合表现得毫不惧怕,这样持之以恒,“原先的假装(毫不惧怕)
就会变成现实。”最后,他成了勇者之最。罗斯福的经验告诉我们:自己给
自己打气,并且坚持不懈,懦夫也能成为勇士,何况我们敢于报名竞选的本
身就足以证明我们绝非懦夫之辈,那么只管大大方方走上台把我们想说想做
的告诉给听众又有何困难呢?

综合那些成功的竞选演说者的演说态度,可以归纳为:谨慎有礼而不拘
泥做作;热情自信而不轻浮傲慢;对听众既尊重谦逊又不哗众取宠;对竞争
对手既针锋相对又不失友好真诚。


竞选演说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才具有成功的最大把握。

某大学地理系二年级竞选学生会干部,有一位同学妙语联珠,滔滔不
绝,另一位同学则语不惊人、平易简洁。结果前者落选,后者却获得了竞选
的最多票。什么原因呢?是听众们不喜欢前者的联珠妙语吗?并非如此。原
因是众人心中的一杆“秤”在起作用。这种秤就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实际价值
和能力的“言行一致”。而前者缺乏的恰恰是这一点。平素的实际表现在竞
选中起到了举足经重的作用。由此可见:要当个好干部,不光要“说”得好,
更要做得好。若仅是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不具备当干部的
资格的。人们钦佩张海迪、徐良,不仅是为其所“言”而感动,更为他们的
所“行”而折服。因此,竟选演说既是“竞”口才,更是“竞”能力、“竞”
实际所为的活动。常言:“嘴一份,手一份,干得硬,叫得响”,这样的人
才最有希望在竞选中获胜。

(张燕)


怎样写告别演说辞

作为演说的一种类型,告别演说通常是指演讲者因离别某一工作职务或
某一部分人时,在所举行的告别仪式上发表的一番讲话。在激动人心的告别
仪式上,要发表一篇真正打动人心的告别辞,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
过,只要平时口语训练有素,熟悉告别演说辞的写作方法,就可以使演说达
到预期的目的,给听众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注意开场称呼

告别演说总是有具体的听讲对象的,所以告别辞一般应有称呼。比如,
华盛顿的离职告别辞的称呼是“朋友们,同胞们”;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的
告别辞称呼是“朋友们”;军人的告别辞的称呼常常是“尊敬的首长和战友
们”;学生的毕业告别辞的称呼往往是“敬爱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
学们”。恰当的称呼,不仅表示着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
以对演说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怎样称呼才算恰当,这就要根据听众的实际
情况、民族和地方的习俗而定。

抒发惜别之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要简单说明一下分别的缘由,向听众展示自己此时此刻
的内心世界,恰当地表露自己的惜别之情,从而缩短讲者和听者之间的心理
距离,唤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请看一位大学生的毕业告别辞是怎样抒发惜别
之情的:“当我站在这个神圣的讲台上的时候,当我环顾这个朴素的大厅的
时候,一种不可言状的感情袭上我的心头。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一切又是那
样的陌生。我十分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但我不一定能很好地驾驭这种感情。
因此,当我因为激动而说不下去的时候,或者过于奔放的时候,恳请诸位都
能给予最大限度的容忍。”

当轮到这位大学生代表致辞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场已经不太安静了。
可是,当他用一种深沉的语调讲完这段话后,整个会场顿时静悄悄的,全体
听众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不用说,这段成功的惜别之词已经触动了听众
的灵魂,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

告别了母校,谁不留念?!告别了老师,谁不动情?!告别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