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匪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年匪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笔者看来,梁先生不仅是一位大儒,还是一位聪明人。他是一位同孙中山一样“聪明”的聪明人。孙中山的聪明在于看清了旧中国腐败落后的根子——封建专制,梁先生的聪明在于看透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即中国的农民过于散漫、愚昧和落后。这种散漫、愚昧、落后的主要表现是:一、缺少最起码的启蒙教育,缺少最起码的文化知识。五四运动之风远远没有吹到农村;二、长久的处于无政府状态,形同一盘散沙。现有的政府机构,也是只知道收税拉夫,远不知道为农民服务;三、经济凋敝,生产长年处于一种原始状态,靠天吃饭已成多年旧俗老约,没有半点“新法治农”的意识(如今讲科学种田)。而农村经济的停滞、凋敝又影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梁先生的一句话一语中的:中国的历代政府不管农民,农民也不关心政府……

鉴于此,出身书香门第,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梁先生决心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他力志从最基本的教育、开化入手。试图为中国农村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一开始,这位性格倔强的大儒先是在李济琛掌权的广东开展试点,名曰“乡治讲习所”。后因蒋介石扣留了李济琛而未办成,便又到河南搞了一阵,并成立了河南村治学院,梁任教务长,并亲自撰写了《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但因种种原因,效果不甚明显。

1930年9月,韩复榘正式到山东主政。这时,梁先生的乡村建设的宏图也有了新的契机。韩复榘热烈欢迎他率领河南村治学院的一帮学者到山东搞乡村建设。

村治学院的主要课程有:乡村建设理论、农业知识、农村自卫、精神陶练、武术等科目。学院院务组织有:教务处、庶务处、图书馆、乡村书店、招待所、农场、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庄仓合作社、卫生院、凿井队,其中农场和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十分活跃,农场养有波支猪(波兰与中国猪混交种)、荷兰牛,有鸡场、鸭场,另设美棉托里斯种子田。农场领导养蜂、养蚕、领导带头植树造林,成立林业工会。县政府还设有户籍室、承审室、公报处、民众问事处、金融流通处、合作金库、乡村饭店、农民自新习艺所、国术馆等,邹平全县划为14个乡。县政府讲究高效办公,15间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县长以下直辖一室五科(你看了以上这些感到吃惊是不是?然而这都是历史的事实)。

梁先生在邹平县的试验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认可,遂由内政部召开第二次内政会议,议决县政府改革方案,令各省设立县政建设研究院,并设实验县。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沂蒙县离着邹平最多100公里,故邹县乡村建设的经验很快在沂蒙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县长王达礼更是十分积极(王因推广乡村建设经验有功,于1936年升任青州专署副专员,但主要还是兼沂蒙县县长,他与我爷爷之间的故事一直延续到1943年,他死于对日军的作战为止),专门从邹县的乡村建设学院要来了17名学生,协助他工作。

分给我爷爷那个区(第九区,下辖三个乡,40多个村)的学生叫季风,20来岁,有文化、工作积极性高。当时,这批学生的官名叫“协理官”,即协助区长工作。很有权力(不像现在的某些顾问,一不顾二不问)。有时,重大的事情他们有拍板权,我爷爷非常尊重他,尽管他比我爷爷小11岁,大家都称他“季协理官”。而他也很尊重我爷爷,既不像杆子们那样称他“大掌柜”的,也不像老百姓那样称他“王区长”,而是尊称“汉魁兄”。

季风是济宁(府)金乡县人。在乡村建设方面很有经验。因为济宁、菏泽两个地区是全省的第二批模范示点县,季风在没有到乡村建设学进修前,是乡里的文书,已有了不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他和我爷爷很投脾气,就连看的书也很一致。比如《六韬》、《司马法》、《春秋左氏传》、《诗经》、《论语》、《老子》等等。其他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之类更不在话下。

那几年里,没了兵乱,没了匪患,妇女也不再缠脚,儿童严禁被买卖,连小偷也不见了。真有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新风尚。

同时,西南三乡的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以山货为主。而且这些东西要比粮食值钱得多。爷爷说,他们多是将山货卖给县里的贸售局或是来山上收货的商人,他们再将山货销往上海、北京、济南、青岛,甚至关外与内蒙。

在这些山货中,首推柿子。我们老家的柿子树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果大,肉肥,色鲜,味美而著称。至今,仍有十数棵元、明年代的柿子树展现着玉树临风的美姿。老鹰崮上的孪胞柿树更是出名,年产柿子500多公斤。该树已载入本县的《奇树异木》卷册(县志的一部分)。我们老家的这种柿子特别好熟。温水浸泡10余小时即可去涩,甘甜可口,解热生津,另外它还可晒成柿饼,该柿饼圆扁(就像外星人的飞行器),甘甜性寒,败内火,凉心肺。具有润肺涩肠止血之功能,可治吐血、燥咳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等症。再就是山楂,老鹰崮的山楂,外号“大红袍”。这种山楂个大,肉肥,酸中带甜,营养丰富。它的外形特别漂亮,红艳艳,亮晶晶,上边还布满了金黄色的星星,故外号又叫“大金星”。它是健脾行气、祛瘀化痰,消食磨涨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脂症亦有较好的疗效(如今,济南、北京城里大街小巷的冰糖葫芦几乎全是用它作原料)。其次是娃娃蘑菇,我们当地人称它为“线莪子”。因为它形似胖胖的大娃娃,故名娃娃蘑菇。最大的重达五公斤。在七八月份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它往往生长在山洞、凿顶,因在一条线上生长,故又叫线莪子。这种蘑菇色泽洁白如玉,肉质鲜嫩,味道芳香,营养特别丰富,其性甘平偏凉,能健胃宁心,调剂平衡,有小人参之称。

那几年里,可以说是沂蒙县经济发展的黄金岁月。我爷爷“统辖”的西南三乡在每年的评比中连连夺魁。

由于生活稳定富足,山上的杆子们大都自动“转业”,当了农民或果农。我爷爷说有一阵子,枪锈得都拉不开栓了。

不仅如此,他们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走下山来,到城里做买卖啦。

“穆陵关杂货铺”即源于此。

第二部分

第15章

天下第一关——穆陵关(1)

季风有文化、有远见,他建议我爷爷把生意做大。我爷爷很快采纳。他们立刻在沂蒙县城里开了几家货栈,一律以穆陵关开头,如穆陵关烤烟铺、穆陵关炭栈、穆陵关棉花货栈等。为什么取名“穆陵关”呢?这就是我爷爷的主意了。说到穆陵关就要说到齐长城。

原来,在秦长城之前的200年到400年,山东境内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齐长城。齐长城西至济南、长清一带;逶迤东延,直至海边。正好它的中间一段穿过我们老家的沂蒙山区。更巧的是,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穆陵关就在我们县境内。

为什么说它是“天下第一关”呢,因为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西周时期全图”上,惟一标出的关隘就是穆陵关,可见它的历史。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就曾说:“齐地南至穆陵。”而穆陵是南北交通要冲和齐长城的中点。我爷爷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包括解放后的一段时间,站在老鹰崮的崮顶,仍可看到穆陵关关楼的雄姿(1958年大跃进,及至“文革”中的农业学大寨,齐长城遭到严重的破坏)。

中国人历来就讲究什么“八大景”(即每个县都整出八处名胜古迹来,不管这古迹是否有价值)。古老的沂蒙县自然也有它的八大景。仅从齐长城一线望去,就有穆陵关、烽火台、点将台、常将军庙、石门晚照、孔子周游列国时留下的行教堂、威震边关的韩通城等。而在这八大景中,穆陵关最有名,所以我爷爷就取了这个名。

我爷爷他们搞生意如此快当,与当时他们的西南三乡有了丰富的家底有关。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老百姓的日子普遍有了提高。那个时候,普通农民穿绸衣,戴礼帽的已不在少数。出门都是骑毛驴,极个别的还有自行车。老百姓富了,乡里自然也很富。有了家底,货栈自然就办起来了(先期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没有钱就是空想)。

以烤烟为例,当时,沂蒙及周围几个县推广美国烤烟已成气候。一到烤烟收购的季节,周村辛店的几家外国烟草公司便来当地设立收购点,收购当地农民的烤烟,我爷爷他们的“穆陵关收烟铺”便以价高,量多(不压斤两),付现钱等优势,获得了丰富的货源。当地的农民也乐于把烤烟卖给我爷爷他们。我爷爷他们一旦收集到了一定数量的烤烟,就用一辆雇来的美国道奇大卡车运往青岛,卖给当时的大英烟草公司(现在的青岛颐中烟草公司的前身,青岛足球队的球衣上的“颐中”二字便是这家公司)。有时也卖给周村的日资南信、米星等几家烟草公司。我爷爷还顺便说,日本人做生意很实在,只要质量高,价钱绝对高(日本的三家烟草公司在1938年统一合并为“华北烟草公司”)。

再就是收购棉花。棉花收上来就只有一个买主了,即青岛的九家日本大型棉纺厂。我爷爷说,说良心话,七七事变前,日本的生意人及日本企业大都能礼貌经营,合法经营。他们对中国工人都很客气,青岛棉纺厂的中国工人有几次要求加薪,日本老板都同意了。他们也会照章纳税,从不耍滑头。

位于城西关的炭栈(现沂山宾馆处),则主要经营从临朐五井挖出来的煤。临朐五井一带出煤炭是远在清朝的事。清朝中叶,这儿的煤炭生产即已成气候,故有五井之称。但当时的煤矿主只顾采,而顾不上外卖,所以,先以低价买下,再转手卖出,利益还是相当可观的,但这需要大批资金,正好我爷爷他们做到了。他们成立了沂蒙县的第一家炭栈。

季风还建议成立了手工业合作社,专门生产手工艺品和小型的手工业产品。比如用弥边河上的苇子编成草帽,用红柳条编成菜篮、礼品篮等。

尤其是他们制作的一种“马扎”更是传到了海外。我爷爷将它命名为“季风牌”,并让他一人独占两成的股份。他们以高工资(当天支付现大洋)招来附近的能工巧匠制作。

该“马扎”用木质坚、纹理细、色泽紫红的檀木、柘木、长枣木组成撑梁、撑底,放锅内蒸馏熟煮,直至木性固定不再变形或干裂,然后,晾干加工。撑子用材轻、负荷重,要经得起人体的摇摆晃动。在这里,卯榫是最关键的部位。要上下内外,直冲斜靠。为了确保质量,我们不用通常的阴榫和明榫,专用难度大的“包榫”(也称插皮),使卯眼和榫头浑为一体,永不变形和松动。撑子的各件榫合后,再用潍县、周村特铸的“竹节铜轴”贯连起来,以两爿撑扎。最后用细白线为经,蓝白两色棉纱合股线为纬,顺撑梁两侧孔眼交织成几何对称的各种图案,做成美观舒适的撑面。当时,这种产品远销青岛、烟台(有烟台人又带入了韩国)、徐州、天津等地。在1935年举办的山东手工业产品展览会上,老鹰崮展出的撑子获得特等奖。

。。。。。。

季风鬼子点多,我爷爷就十分佩服他。但凡他出的主意,我爷爷都采纳,为此,县长王达礼还想来挖墙脚,要把季风调县府规划局,统一全县的发展规划。我爷爷当然不放,说季先生是乡村建设研究院派到我这儿的,你要要人,请找梁先生(指梁漱溟)。这么一说,王达礼就无话可说了。

可他俩毕竟是拜把的兄弟呀,所以,只要县里有事我爷爷总是让季风赶过去帮忙。而季风只要下山,一准的是王达礼的那辆美国中吉普来接他——这是王达礼的专车,是韩复榘为了肯定他的工作而奖励他的。此事在当时的沂蒙县传为美谈,人人都知道韩主席奖了王县长一辆专车。

知道这辆车到沂蒙的第一天拉的是谁吧,我爷爷!王达礼拉上他说,走,老兄,到你修的马路上兜风去。我爷爷当然高兴,欣然上车,不料车没跑多远,不行了,赶快停车。怎么了?奶奶的晕车!我爷爷居然不能闻汽油味(正是这一独特的原因,断送了我爷爷以后的为官之路)。

第二部分

第15章

天下第一关——穆陵关(2)

这辆中吉普王达礼一直用到了日军来侵。他把它变卖给了烟台的一位商人,筹的钱用来拉起了抗日武装。这是后话。

王达礼因敬佩季风的人格,还主动戒了酒,并尊称他为“大学士”。说起来,这又是个小故事。有一次,王达礼把季风接下山,让他帮着筹划件事。季风给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