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我过了桥,”他招呼道,“你们这帮人就把汽车开过来。”所有的拖车被迫留在后面。他已经向司机们说明了如何通过铁轨回到大路上的办法。 

斯坦福德开着吉普车安全地过了桥。在使后面的汽车可以放心地跟着过桥后,他和3个士兵抄近路朝公路开去。在靠近公路时,他们停下吉普车,往南走去,看一看道上的路障是否清理掉了,但刚走了半英里,就突然被敌人包围了。一名中国人打着手势让斯坦福德躺到路边上,他动作十分迟缓,卫兵朝他开了一枪,子弹擦着他的脑袋而过。两名手拿自动武器的中国士兵赶着俘虏们回到路上,朝那座铁路桥走去。一名士兵被派到前面侦察,但从南边先是打来几发迫击炮弹,接着射来一阵子弹。斯坦福德猜想这是跟在后面的车队打过来的。 

而后他看见坐着费思的打头儿的那辆汽车朝他们隆隆驶来。显然惊愕得不知道开枪的中国兵逃跑了,这辆汽车冲了过去。第二辆从斯坦福德身旁高速驶过,但几秒钟后一枚火箭弹击中了这辆车,使它停了下来。斯坦福德转身看见了停在山水里正北费思乘坐的汽车,他想费思的司机这会儿正等着后面的汽车。 

但是,其它汽车没有一辆试图冲过夹击岭,费思的汽车向山水里开去。斯坦福德偷偷摸摸地穿过这个村子到了路上,途中没有碰到中国军队。他对这个地方很熟,一个人平安地从一条小河的冰面上走过,决心找到费思的汽车。但根本没有发现他的指挥官的一点点迹象,他又继续往南走。附近走来一名中国士兵,他改变了方向,但那人却一直跟在后边。斯坦福德趁夜幕往西急忙钻进松树林,走到一片他从未见过的高低不平极难走的地带。当他从这座鞍状山脊的另一边注下攀爬时,绊了一跤,扭伤了脚踝。 

斯坦福德后面的汽车设法通过了那座铁路桥,但车辆争着过桥挤得很厉害,伤员们又喊又叫。到了路边,第32步兵团团长韦斯利·J·柯蒂斯少校向前走过停下来的汽车,在一辆车里找到了费思。他们俩同龄,都是32岁。“中校,”柯蒂斯说,“我是布克,您怎么样?” 

 “咱们走吧,”费思说。 

柯蒂斯继续往队伍前面走,发现米勒少校横着躺在斯坦福德的吉普车的后座上。“迪克,”他说,“我们离开这儿时你是准备不得不靠两条腿了。” 

 “我疼得厉害,走不动了。”他一只手被枪打伤,另一只手冻坏了,一条腿里还带着几颗子弹。在和柯蒂斯说完话后,米勒检查了几名士兵,这几位都有枪,但却只剩一两发子弹了。他听说前面有个路障,他们难以通过。快到半夜时,两发迫击炮弹在距米勒100码远的路右边爆炸,打破了长时间的沉寂。接着又有两发炮弹打在离米勒更近的地方,他知道他们很快将遭到交叉射击。他可以想象出伤口又疼了起来,一辆着火的汽车就可使他们所有的人成为容易打中的靶子。 

打头的汽车的司机请求米勒允许驾车快跑。他往前走了100码,没有发现任何动静。对于明摆着的危险只有一种前途未卜的选择,“开始行动,”米勒说道。 

车队往前行驶了200码后到达一拐弯处,而后从左边的一座小山上劈头盖脑打来一阵机枪和步枪子弹。打头的汽车被一阵子弹击中,一头栽进一条沟里,把路挡住了。米勒绝望地瞪着眼。车队不得不停在冰天雪地之中,受着残忍的惩罚。过了一会儿,中国军队开始靠近其它汽车,用手榴弹把它们炸得着起了火。米勒目睹着一名伤员爬过一片开阔地往一个隐蔽处爬。雪地上现出他的轮廓,他很快被打死了。 

米勒明白他的双手如不保护起来就会被冻僵。他看了看倒下的那个士兵,确信他已经死了。可他还未来得及戴上手套,机枪子弹就从他的脑袋周围“嗖嗖”飞过。他向一堆连在一起的小丘爬去,那儿躲着两名没拿武器的美国兵。其中的一个士兵刚过铁路的路堤就匆匆退了回来。“中国军队朝我们这边来了,”他说。三人朝相反方向跑去,但身负重伤的米勒远远落在了后面。一名美国兵返回来帮他,但米勒却说:“你跑吧,你还有机会。” 

米勒设法一下下挪到拐弯处,在那儿发现了一根棍子。他拄着它作拐杖,从一片地里向山水里走去,但他很快发现右手被冻在了棍子上。当他试图涉过一条布满冰块和石块的小河时,他的左脚一滑,鞋里灌满了水。他继续走,走进这个已没有人烟的村于,最后找到一间空房子,地上还有盖被。他坐下来,大概过了数小时之后,想法子用嘴把小刀咬开,割断左脚上的鞋带,脱下湿透的鞋子。带在短裤上的备用袜子尚干,他费了半天劲弄出一只穿在左边的光脚上。他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痛,只是全身有点麻木,扯过一条被子盖起来,很快便睡着了。 

在刚开始突围时,伤员们顺着汽车边走边打,把中国军队压在后边,喊叫着冲往前面的路障。车队后面拉伤员的汽车只好自己管自己了。他们把几条步枪集中在一辆车上,往南边夺路而去。几辆汽车一起往外猛冲,跳跃着冲过河床和大桥边上的路,伤员们的伤口都被震裂了,疼得乱叫唤。一路上连续不断打来的子弹打死了二等兵埃德·里夫斯乘坐的汽车上的几名伤员,使一些伤员添了新伤。他们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直到被打死的司机由车厢里会开车的伤员接过去,然后拼命赶上去为止。 

这会儿里夫斯乘坐的汽车和一辆息了火的车停在离车队末尾一辆车300英尺的地方。中士本·德赖登沉着地冒着敌人的火力走回来告诉他们;“车队被拦住,你们要是走得动的话,再拉一名睡袋里的伤员越过长津湖的冰面。对岸有海军陆战队。”里夫斯走不了了。两条腿刚一动,他就疼得昏过去了。那些走得动的伤员,有的爬,有的拉着其他伤员,有的靠在一起互相帮着。有的为不能帮助里夫斯和其他不能动弹的伤员表示歉意,然后往前面的地里挪去。仍留在里夫斯那辆汽车上的伤员任何可以打仗的东西都未给留下。过了一会儿,一队中国士兵走到汽车这儿。他们喊叫着,用刺刀尖抵住这帮美国兵,打着手势让他们起来跟他们走。一些睡袋的拉链被拉开了,露出了伤员身上的伤口。中国士兵不想要重伤的俘虏,他们走了。 

后来,一名中国军官出现在里夫斯那辆汽车的后板。这显然是位大官,因为他是单独一人走过来的,身边没有跟着政治监察人员。他穿着一双擦得发亮的皮鞋和一件干净的厚大衣。“先生们好,”他用夹杂着英国口音的英语说道。伤员们使他想起了日内瓦公约中有关对待战俘的条款:保护、医生、食品。“对不起,这些东西我一样也给不了你们,”他遗憾地说。“如果有人听到我同你们说这些,我就没命了。不说了,上帝保佑你们,上天和你们在一起。”说完他转身走了。其他伤员对这位中国军官不予帮助很生气,但里夫斯感觉到上帝正在对他说:“你并不是一个人在那儿,这一切我全知道。” 

北朝鲜老百姓成家成家地带着老人,妇女和儿童从车队路过。走到每一辆汽车跟前时,他们都要停下来,看一会儿里面的美军伤兵,然后缓缓地弓一下腰。里夫斯感到很荣幸,因为这些朝鲜人这么做时可能中国军队就在附近,他们也许会砍掉他们的脑袋的。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外,里夫斯一想到做战俘的滋味就感到头痛和绝望。为了得到帮助和希望,他从口袋里掏出《新约全书》,翻到第23篇朗读起来,难友们静静地听着。 

 “嗨,司机,”里夫斯冲前面伤势很重的一个人喊道,“那股烟是从哪儿来的?”路上面升起一股黑烟。那位司机回头说,前面的汽车正在燃烧,里面还有伤员。里夫斯希望不管死多少次也不要被活活烧死。他乞求上帝把他的恐惧带走,让他像一个人一样去死。而后他对上帝说他马上就会见到他。他对随之而来的平静感到惊奇,便坐了起来睁着眼,等着去死并想着见到上帝时的情景。 

里夫斯那辆汽车的汽油通过油箱上的几个洞已经漏干了。当三名中国士兵点不着这辆汽车时,他们便各自分了工。一个去枪杀爬在车底下避难的伤员,另一个从车尾往里开枪,第三个爬上汽车两边的厢板,倾着身子枪杀美国大兵,他朝每个伤兵头上开一枪。他一排排地朝里夫斯坐的前面一排干。当他边上的人进入来世后,枪口转向了埃德。“上帝,我就来,”他说。枪口的冲击波把他震得仰卧在地上。睁开眼睛,他看了看中国兵,对他没死感到惊愕:你离着4英尺远却没有击中我!感到惊愕的那名中国兵回头看了看,然后爬下汽车。三名中国兵刚走,里夫斯就滑进睡袋里,拉上拉链,摸了摸脑袋,只擦破了一层皮。 

一些美军从长津湖的冰面上逃了过去。午夜,在下碣隅里以北约一英里处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前哨,一百名美国兵被问到口令。尽管无一人答得上口令,但海军陆战队还是建议他们不要动,因为他们就在雷区边沿。后来海军陆战队把他们带到他们的防区,在那里让他们吃了一餐热饭。 

罗伯特·E·琼斯少校和休·梅中尉带领的是最多的几组人马之一。他们在中途带上了罗宾斯上尉,他离开了汽车,宁肯忍受痛疼也不冒被俘的危险。临近半夜时,远方重机枪和大炮的火光表明他们正在接近下碣隅里附近海军陆战队的地盘。他们决定冒险一直往前走,在附近的山丘里过夜不啻于被冻伤或被俘。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近冒烟火且有喧嚷声的地方时,一名绝对不会弄错的美国兵把他们吓了一大跳:“站住!”这是罗宾斯所听到过的最甜的字眼儿。侦察机飞行员们已经提醒海军陆战队说夜里要过来美国兵,所以他们已准备好迎接他们了。他们先提供了一顿热乎饭,让医生看了伤病,然后给了他们一间屋子。当罗宾斯不知不觉地快要入睡时,他充满信念地念了祷词,说他在这一天从老天爷那儿得到了许多帮助。 

机智的斯坦福德也在往南摸,他小心谨慎地不走大路,因为路上有军队脚上的靴子留下的痕迹。在长津湖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他看到了下碣隅里的灯光。他一步步渗透到海军陆战队的哨兵那儿,被一个火箭兵连带走了。 

当从扬斯城来的路易斯·格拉波终于醒过来时,天已微微亮。他已昏迷了10个小时,一点也不知道他乘坐的那辆汽车是为数不多的未着火的汽车之一。他听到到处都是中国军队。真该死,弹药块用光了。他旁边有个伙伴,子弹穿透了太阳穴,脑袋上的骨头凸了出来。格拉波爬过去,把这具尸体拖到自己身上以作掩护,手里紧紧握着一颗手榴弹。“如果他们来抓我,”他暗暗对自己说,“我就和他们玩儿命。”汽车上的其他人看来都死了。他又失去了知觉,当他醒来时,周围一片寂静。他屏住呼吸,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便推下压在身上的尸体。他的伤腿疼得很厉害,得想办法出去。他从汽车缝里仔细观察了一番,这里看起来像一个几百人躺着睡觉的宿营地,但他们都死了。 

上帝啊!费思特遣队被消灭了。他尖声叫着他的伙伴:“杰里!”一片沉寂,而后他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格拉波……格拉波。”格拉波大吃一惊,杰里·米勒就躺在这辆汽车的另一边!耶稣基督!他有点恐慌了。杰里说:“格拉普,格拉普,救救我。”他能做什么呢?他抓过一条睡袋扔给他的朋友。在远处,格拉波看到北朝鲜难民正把雪融化后给美国伤兵喝水。他向他们大声喊叫,并打手势指着米勒。老百姓把米勒装进睡袋,拉上拉链,格拉波给自己套上两条睡袋,感到又劲头十足了。 

没一会儿,两个脸上有微毛、看上去16岁左右的中国兵走过来拣美国兵的卡宾枪。他俩环视了一下汽车上的尸体,发现格拉波是唯一一个看来还活着的人。格拉波想他们可能对他表示歉意,便让他们看他的伤口。他对北朝鲜老百姓一直在帮美军伤兵感到惊奇,对为什么中国士兵没有向这些老百姓开枪感到不解。但中国兵只是为他们站岗。格拉波决定等到下午他有了足够的气力从冰面上逃过去时再开始行动。 

在附近,车上唯一的幸存者二等兵埃德·里夫斯躺在死人堆里。当周围敌人都走光后,他想爬下汽车。但每一次都是刚一动就没气力了,又滑回睡袋里,而后便晕了过去。“上帝,为什么别人都死了而我还活着?如果您要我下汽车,您可帮我啊,我自己下不去。”到了夜里,中国士兵爬进汽车找寻长统靴子。里夫斯眼看着他们把手伸进睡袋里摸美国兵的脚,发现皮靴,就把尸体拉出来,脱下靴子穿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