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改正)。1965年12月7日在北京病逝。  

黄炎培(1878-1965)国民党元老、爱国民主人士。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早年因反清逃亡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后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参与发起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底发起筹组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离沪经香港转赴北平,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  

过之翰(1887-1965)原民国政要。安徽蒙城人。1911年入南京陆军讲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25年任段祺瑞执政府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后历任西北银行总经理、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冀察政务委员会财政处处长等职。抗日战争初期,随宋哲元部参加对日作战。后在沪、港隐居。新中国成立后,任民革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65年病逝。  

关玉衡(1898-1965)原东北军军政官员。吉林集安人。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奉军营长、张作霖大帅府警备处处长兼汽车队队长、大帅府驻京军务处处长、兴安屯署军务处处长兼第三团团长等职。1931年6月25日在四方台处死以中村为首的四名日本军事间谍,随即被日本军阀引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后到上海、东北等地参加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辗转全国各地。1949年冬回哈尔滨。新中国成立后,任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65年病逝。  

温楚珩(1885-1965)同盟会会员。山西洪桐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帮助詹大悲等筹办《大江报》,宣传反清。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任汉口军政分府政务处处长。后任山东都督府顾问。”二次革命“时,参加反袁起义,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武汉市监察委员会委员。1965年病逝。  

张云川(1903-1965)爱国民主人士。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黄埔军校第六期肄业,曾任北伐军团政治指挥员。1930年参加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视导员。1941年参加民主政团同盟,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局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等。1965年在北京病逝。  

安恩溥(1894-1965)原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镇雄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团长、旅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六十军第一八二师师长、第六十军军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云南省政府民政厅长等。1949年12月随龙云起义。新中国时期,历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及民政厅厅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参事室参事等。1965年逝世。 

鹿钟麟(1886-1966)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河北定县人。早年从军。后入冯玉祥部,历任团长、旅长。1924年参与北京政变,任国民军第一师师长、京畿警备司令兼北京市政督办。1926年任国民军前敌总指挥、代理哈察尔都统、国民联军总参议长。1927年后,历任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北平临时政治分会委员、军政部代部长、西北军代总司令等。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参谋长、第一战区副司令、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抗战胜利后,任华北宣慰使、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后返天津居住,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1966年1月11日在天津病逝。 

王认曲(1902—196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湖南临澧人,原名王应澍。黄埔军校第一期、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师参谋长、纵队参谋长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166师副师长、中央军校第13期第1总队总队长、军校军事教官、第6补训处(安康)处长、暂编第1师中将师长等。抗战胜利后,历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兼干训团教育长、天津时新报社社长。1947年1月兼任东北青年训导总队总队长。10月辞职赋闲。1948年1月当选湖南在乡军人联合会常委。1949年8月参加长沙起义后,出任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高参。11月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任高参。1950年起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议、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66年1月因遭批斗,病逝湖南长沙。  

陈叔通(1876-1966)爱国民主人士。浙江杭州人。清末进士。后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浙江都督府秘书长、大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等职。参加过反袁护法斗争。后长期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及浙江兴业银行董事。抗日战争时期,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从事民主运动。1948年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出席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主任委员等。1966年2月17日在北京病逝。  

陈春圃(1900-1966)汪伪政府高级官员,汉奸。广东新会人。1920年起追随汪精卫,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秘书、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常委、《民气日报》(办于美国)总编辑、侨务委员会常委兼侨民教育处处长。1940年后,随汪精卫投敌,历任汪伪政权行政院秘书长、政府建设部部长、广东省省长、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党部组织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判处无期徒刑。新中国成立后仍留押监狱。1966年3月10日在上海监狱病逝。  

郭德洁(1906-1966)李宗仁夫人。广西桂平人。1924年嫁与李宗仁。1949年12月随李宗仁赴美定居。后患晚期乳腺癌,仍于1965年7月随李宗仁回到祖国大陆,陪同李宗仁到祖国各地参观。后因病重回北京医治。1966年3月21日在北京病逝。  

张之江(1882-1966)原国民党陆军上将,爱国民主人士。河北盐川人。早年投新军,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参与滦州起义。民国成立后,先投陕西督军张绍曾,又投冯玉祥,历任团长、旅长、代理哈察尔都统、西北边防督办、国民军全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后,历任豫陕甘考核院院长、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术馆馆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1936年加陆军上将衔。抗战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退役。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大陆,任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民革中央委员。1966年5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吴绍周(1902-196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贵州天柱人,苗族。贵州讲武堂毕业。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军职。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战时期,任第十三军第一一0师副师长及师长、第十三军副军长兼豫西警备司令、第八十五军副军长及军长、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等。是著名的抗日将领。抗战胜利后,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场,所部第一一0师、第二十三师投诚,吴被俘虏。新中国时期,接受改造。1952年10月获释放回长沙与妻子团聚。1962年曾任省参事室参事。1966年5月10日在长沙病逝。  

张 钫(1886-1966)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河南新安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了西安起义。民国成立后,历任山西陆军第二师师长、汉中镇守使等职。因对袁世凯称帝不满,被诱捕入狱。1916年被段祺瑞释放,返回陕西与于右任等组织靖国军。1924年任北洋政府将军府略威将军。1927年后,历任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第二十路军总指挥、第七十六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二军团军团长、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司令、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及院长等。1946年晋升陆军上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任豫鄂陕边区绥靖主任。1949年12月在川北举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1966年5月25日病逝。 

王凌云(?-196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南伊阳人。1930年后,历任旅长等军职。抗战时期,任第七十六师师长、第二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九师师长、云南省警备副总司令、豫西行署主任等。1949年底被人民解放军俘虏。新中国时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61年12月获特赦释放回郑州居住。1966年文革初期,在郑州失踪,或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王家烈(0893-196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贵州桐梓人。1914年投军,参加了护国和护法战争。1922年入川投石青阳部,并加入国民党。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贵州省主席。1932年起与毛光翔为争夺贵州统治权而混战。1934年下半年起多次参与堵击长征的红军。1935年3月薛岳控制贵阳,遂被迫辞去省主席及军长职。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二十军团副军团长等。1946年被迫退役。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大陆,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等。因“红军长征史”常提到其名,故文革开始后即受迫害,1966年8月11日在贵阳逝世。  

黄绍竑(1895-1966)原国民党陆军上将。广西容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广西入桂军,历任营长,统领,支队司令,旅长,讨贼军军长、总指挥等。1924年与李宗仁等统一广西。后历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党代表、第十五军军长、国民政府委员、内政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谋长、浙江省主席、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监察院副院长、立法委员等。1949年3月任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和谈失败后赴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政府。9月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1966年8月31日,因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在北京寓所自杀。 

余心清(1898-196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爱国民主人士。安徽合肥人。早年任冯玉祥部随军牧师,并任冯玉祥部军官子弟学校校长。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冯玉祥西北军工作,曾任冯玉祥部开封训政学院院长、察哈尔民政厅厅长。1933年11月代表冯玉祥参加福建人民政府,任经济委员会主席。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逃亡日本。1935年回国后继续从事反蒋活动。后任第三集团军政训处中将处长、行政院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任第十一站区孙连仲部政治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9月因动员孙连仲起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49年初经中共地下组织营救获释,后赴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典礼局局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文革开始后受迫害,1966年9月4日在北京逝世。  

楚溪春(1896-1966)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蠡县人。保定军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毕业。历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国民党北平宪兵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第二十五师师长、山西军官教导团教育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行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部参谋长、第二战区北区总司令兼四十三军军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沈阳城防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北省保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49年随傅作义在北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兼副秘书长等。1966年9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孙福麟(?-1966)原国民党陆军少将。河北青县人。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第十九军第二一五旅第四三0团团长、师长、第八十三军代军长、第二战区高参室主任等。抗战胜利后,任第四十三军副军长、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4月,在太原战役被人民解放军击败俘虏。新中国时期,接受改造后获释放。1966年9月23日因癌症在青县病逝。  

赵承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