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技巧在经验的推销者那儿;经常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有个人性格执拗;从来听不进别人意见。他十年来始终开着一辆车;未曾换过。有许多汽车推销者跟他接触过;劝他换辆新车。    
    有些推销者说:“你这种老爷车很容易发生车祸。”还有些推销者说:“象这种老爷车;修理费相当可观”。    
    但是这些话反而触怒了他;他更加固执地拒绝了。    
    这一天;有个人到他家拜访;对他说:“我看你那辆车子还可以用半年;现在若要换辆新的;真有点可惜!”    
    事实上;他心中早就想换辆新车;只不过不想给别人留下耳根软的印象;因此固执着不换。经这人这么一说;他心情十分爽朗;马上决定实现这个心愿;就向这位与众不同的推销者购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10章 人人都是顺毛驴 (3)逆向思维激将法

    所谓激将法;指的是用带有刺激性的语言;来激发对方的某种情感;让对方的情绪受到震撼;并在冲动的情绪的驱使下;顺着我们指引的方向行事。    
    这是一种交际中的逆向思维;能在顺毛摸法失效的情况下发挥特殊的作用。    
    民国时的章太炎先生位饱学名士;因为得罪了袁世凯;于1914年被幽禁在北京龙泉寺;章愤而宣布绝食。    
    第二天;他的弟子钱玄同、;朱逊光、;马夷初和吴承仕去看他;劝他进食。章太炎不管别人怎么劝;只是一味摇头就是不肯进食。    
    吴承仕灵机一动;想起了三国名士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于是便说:“先生比祢衡如何?”。    
    章太炎一瞪眼说:“祢衡怎么能比我?”    
    吴承仕连忙说:“刘表要杀祢衡;自己不愿戴杀士之罪;而指使黄祖下手。现在;袁世凯比刘表高杆多了;他不用假黄祖这样的角色;叫先生自己杀自己。”    
    章太炎听完一骨碌翻身下床;恢复进食。劝章太炎这样心高气傲的饱学之士;平常的办法是不会有效的。而吴承仕用的就是激将法;一激再加一比;赞美中有刺激;比较中有规劝。    
    激将法是日常交际、;推销和谈判中常用的语言艺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看准对象。    
    激将法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一般说来;适用于哪些社会经验不太丰富;且容易感情用事的人身上。对于那些老谋深算、;办事稳重、;富于理智的人;激将法是难发挥作用的。    
    三国诸葛亮率兵十余万出斜谷;驻扎在渭水边上。曹魏派遣司马懿出兵抵抗。诸葛亮远征在外;急于进攻;可是司马懿拒守渭南不出。为了激司马懿出战;派人给他送去妇人的服饰羞辱他象妇人一样胆小。可是司马懿却故意当着使者的面笑嘻嘻地穿上衣服表演了一番。    
    诸葛亮气得七窍生烟;没有办法;过了三个月就鞠躬尽瘁。    
    同时;激将法也不宜于对于那些故事谨小慎微、;自卑感强、;性格内向的人。因为语言过于刺激;会被他们误认为是对他们的挖苦、;嘲笑;并极可能导致怨恨心理。所以;选择好对象是激将法成功的第一要义。    
    (2)要讲究分寸。    
    激将法要讲究使用语言的分寸;激发起对方的情感;不是目的;使对方的反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才算有效。锋芒太露和过于苛薄的语言;容易使对方形成对抗心理;而语言无力;不痛不痒;则又难能让对方的情感产生震撼。因此;在使用激将法时;一定要注意言辞的分寸;既要防止过度;又避免不及。    
    (3)要保持风度。    
    使用激将法时;所用的工具是言辞;而不是态度;切不可为了激将而甩脸子、;拍桌子;这不仅有损自己的风度;还可能让对方心生厌恶而拂袖而去。    
    在苏联外交史上;有一位风格独特的外交家;那就是赫鲁晓夫。他经常在谈判时;脱下皮鞋来拍桌子;来恐吓和刺激对手;但是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因为他的态度暴露了色厉内荏的本质。    
    下面是一个使用激将法推销成功的小例子。    
    一位老总到香港开会;来到一家珠宝店;对一只钻戒很感兴趣;准备买回去送给秘书。但嫌几十万港元的价格太贵;有些犹豫不决。    
    接待小姐见此情形;笑着对他说:“您真有眼光;昨天有位欧洲的王子也是一眼就看中了这只戒指;后来因为贵没买”。    
    这位老总听后;马上掏出信用卡;买下了这枚钻戒;而且还得意非常。    
    这就是劝将不如激将的神奇效果。如果那位接待小姐从正面劝说;那位老总未必能下决心买下那枚钻戒。而反面的激法;倒促使他们下了决心。因为人都有自尊心;荣誉感;当他听说某亲王也喜欢这枚钻戒;但因为太贵没买时;强烈的自尊、;争强心被激发了出来。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11章  做一个有悬念的人 (1)逢人只说三分话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则要沉默寡言。    
    无独有偶,在戴高乐之前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驟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这里所说的圣人,无非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    
    我们也许做不了圣人,但是我们却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要求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免开尊口。    
    比如说,在交际到中,我们千万不要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而要留给别人一点猜疑的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看破,才能显示出我们的人物的风范。我们可以去求证这个问题的答案,只不过千万不要说出这五个字。否则的话,对方马上会把我们看作一心想进身某个交际圈的急功近利的淘金者,或者是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而优裕的生活的小角色。    
    俗语说:“祸从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多在说话当中演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但是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别人的嘴里出来;就成了短处和隐私。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大忌。    
    人间的关系大半如此复杂;局外人很难真正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况且另外还要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    
    因此我们对任何问题都不宜凭主观猜测乱说;更不不可因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好批评;把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如果对方恰巧不认可此人;那么在听了以后不是以为我们别有用心;就是认为我们幼稚无知。而把一个人说得一无是处;而对方偏偏就是那个人的朋友;那就会惹下麻烦;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    
    古人教导我们: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说话要谨慎。可是我们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那就惟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社会上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做浪;把别人的短处和隐私;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说某某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象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如果贸然把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自。说出的话就象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当我们明白自己说错了时;我们还能把话从别人的耳朵里掏出来吗?    
    一方面;我们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另一方面;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每个人都有许多秘密;我们或许一时冲动找人去倾诉。但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世界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正好正了别人的陷阱。    
    “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我们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首先;人与人之间只有在舍弃了竞争或明知竞争无用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的友谊。在竞争关系中交真心动真情;最终只会更加尴尬而自寻烦恼。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    
    某甲与某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只有一个升级的机会。如甲升了官乙没有升;两个人就会处于一种十分难堪的境地:如继续与甲友好;难免被认为是趋炎附势;甲主动与乙友好;对方也会认为是一种假惺惺或显示优越感。    
    其次;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斗争与矛盾;社会上到处都有的是小人;而且易退易涨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也就充满了陷阱;君子又斗不过小人;说话稍有不慎;便有被套进去任人宰割的危险。    
    知音难求;我们为了一时的畅快;对并非相知的人畅所欲言;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很可笑!如果双方关系浅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我们把自己的秘密都谈出来;就显出我们没有修养。对方会认为我们不配与他深谈;觉得我们冒昧。我们对他肝胆相见;对方也许还不耐烦呢!!    
    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说三分话;已经很不少了。    
    


第二部分 锦心绣口 左右逢源 第11章  做一个有悬念的人 (2)一头不说话的驴

    一天;有位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说是要向他学习演说的艺术。他为了表现自己在演说的良好素质;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    
    待他讲完;苏格拉底说:“可以考虑收你为学生;但要缴纳双倍的学费。    
    年轻人很惊讶;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加倍呢?”    
    苏格拉底说:“我除了要教你怎样演说外;还要再给你上一门课;就是怎样闭嘴。”    
    在研究说话艺术的同时;还要学一学少说话。古人所谓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兴味长;就是这个意思。    
    这与提高口才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能说得又少又好;一句顶十句;顶一百句;这才是真正的会说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虽然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是绝对不会错的。    
    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台;如果非说不可;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调和姿势。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这值得加以研究。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地主请四个朋友吃饭。    
    大部分客人都来了,可是客人丁却一直没来;主人等得不耐烦:“该来的怎么还不来。”    
    客人甲想了想,认为主人是想说:“不该来的却来了”;于是扭头离去。主人见状;着急地说道:“不该走的走了。”    
    客人乙一听不乐意了;这不明摆着说:“该走的没走吗?”于是起身就走。主人急了;追了出去:“我不是说你。”    
    客人丙在旁边一听;心想:不是说他,那一定是在说我吧。也十分生气地回家了。    
    结果客厅里只剩下地主一个人面对着一大桌子的饭菜叹气。    
    这个笑话说明,在生活中谁也不能不说话。可是说话的后果却不尽相同。话说得好;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话说得不好;小则可以招怨;大则可以坏事。    
    话说得越多;出毛病的机会也就越多。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不大乱说话;只有胸无点墨的人才喜欢大吹大擂。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我们是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入证实我们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    
    为了使我们的话为人们所重视;所感兴趣;唯一的秘诀就是少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有时间静静的思考;使说出来的活更精彩。    
    美国第13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872—1933年)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艾丽斯·罗斯福·朗沃思就曾说柯立芝“看上去像从盐水里捞出来的”。    
    对于这些批评;柯立芝十分精辟的回击说:“我认为美国人民希望有一头严肃的驴做总统;我只是顺应了民心而已。”    
    柯立芝总统任期快要结束时;他没有对自己的政治使命和未来发表什么长篇大论;只是发表了一句有名的简短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记者们觉得他话里有话;老是缠住他不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