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韩信-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臣眼珠一亮:“天下!本君还未考虑这么远。军师有何图略,请讲!”
蒯通便侃侃说道:“自立赵王只是权宜之计,只为镇抚赵地。主公既克赵,不可固步自封,当派大将乘势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强。若能如此,吾南拒大河,北有燕、代,海内之地,四得其一,天下诸侯何人能奈我何?一俟天下有变,即可挥师南下,西进秦川,功成之日,帝位亦可得也。”
武臣闻言大喜:“军师深谋远虑,原来早已为本君筹划。”蒯通道:“蒯某既投效主公,自当竭心尽力为主公分忧。”
武臣忧道:“军师所言甚善,只是秦师平定张楚之后,必来灭我赵国,那章邯王离均一时名将,骁勇多智,右将军周文也不是敌手,如率师而来,有何人能拒之?”
蒯通道:“蒯某保奏一人。主公若得此人,何惧他章邯王离!”武臣急切道:“此人是谁?”蒯通道:“此人乃吾师弟,淮阴人韩信,深得吾师真传。”
武臣“哦”道:“韩信之名,本君已有耳闻。那陈王曾想让他接替周市,兴师征齐。近来又闻陈王到处寻他,让他接替周文伐秦,只是未能找到,那周文便兵败自刎。军师可知他在何处?”
蒯通道:“吾已打听到,他正在魏地,待主公即位赵王之后,吾便亲去魏国寻他来。”武臣便道:“韩信这种帅才,可别让魏咎抢先得了去。”
于是二人商议明日之作秀。

次日,武臣又召集众人于府邸商议。
那张耳满心盼望的蒯通,这一次抢先发言,力主武臣自立为赵王,还拿出一卷连夜炮制的劝进表,呈给武臣。
张耳登时傻了眼,想不到蒯通出尔反尔,搞出这一手。
武臣也不问其他人,只问大司徒邵骚以为如何。那老奸巨滑的邵骚,立刻悟出武臣的心思,说道:“君与陈王共举大事,彼可为王,君亦可为王。以君今日之处境,此时唯有南面称王,方可脱离羁绊,免受意外之灾也。”
张耳刚说了一句:“怎不迎立赵公子歇——”便被蒯通驳斥道:“诸君跟随主公久,还是跟随赵歇久?诸君想得富贵,是赵歇为王好,还是主公为王好?”
瞬时众人反应过来,齐声力劝武臣称王。张耳已知大事已去,也只好改口劝武臣自立为王。
武臣假惺惺谦让一番,终于不忍拂大家之意,同意称王。
于是挑择黄道吉日,于邯郸城郊,辟土为坛,武臣即位赵王。邵骚资格最老,封了右丞相;陈余战功彪炳,封了大将军;李良、韩广、张厣、陈释等一干猛将皆封了将军;就连那起初力主迎立赵公子歇的张耳,也封了左丞相。
武臣即位之后,按蒯通的图略,令大将韩广率五万雄狮,北伐攻略燕、代之地。
而官拜上卿的蒯通,因武臣恐韩信被魏王咎得了去,上任没两天,便被武臣催促,离开邯郸去了魏国。一路快马加鞭,回到了清溪鬼谷。

韩淮楚听完蒯通略述武臣自立赵王之事,笑道:“二师兄,那赵国方立,正百废待兴,你怎不在赵国辅佐赵国,倒有闲暇回山拜祭师傅?”
蒯通支吾道:“吾得知师傅死讯,哀痛万分,茶饭不思,赵王怜我,特许我假期,让我回山祭师。”
韩淮楚端详蒯通一会,说道:“我看师兄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不像是茶饭不思,形销骨立的样子嘛。莫非师兄另有要事在身,到魏国别有公干,拜师只是顺便?”
蒯通叹道:“好你个韩信!什么事也瞒不过你。不错,师兄我到此,是为了别的事情。”
韩淮楚心忖蒯通别有军国大事,不便询问,也就不再刨根问底。
蒯通又拿出两百金,捐给随何。随何也不客气,笑纳了,说道:“有了小通这笔钱,可以筹划一下重建鬼谷道场之事了。
蒯通说道:“我们道场太大,想尽复原貌实在太难,也不实用。不如修几间馆舍,作个纪念供人凭吊算了。”
韩淮楚这些时日也觉重建鬼谷道场太过艰难,见蒯通也这么说,便改变主意,说道:“二师兄言之有理。咱们就先修演武厅与论辩堂吧。
鬼谷道场学分三派,不仅文臣武将的摇篮,还是道家练气之圣地。未毁之前,有大小馆院数十所,还有供子弟骑马射箭练习武艺的练武场。为培养弟子实战能力,又在山坡上辟了一个模拟战场,供演习之用。诸子百家之典籍,更是汗牛充栋,应有尽有。
而演武场与论辩堂乃是其中最瞻目的地方。平日不开,偶尔门主出关,不定期开启二处,考察弟子们学艺情况。众弟子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济济一堂,煞是热闹。
韩淮楚获师门秘笈《鬼谷十四篇》,便是在演武厅一次兵棋推演中展露才华后被师傅鬼谷悬策慧眼识珠,方将这纵横家的至宝传了给他。
韩淮楚提议先修演武厅与论辩堂,随何与蒯通均表赞同。

日头渐高,工匠们络绎到来,随何便让韩淮楚赔蒯通去鬼谷悬策墓前祭扫,自个去工地张罗工程。
韩淮楚陪了蒯通,沿着山径,一路向师傅之墓行去。
蒯通忽然挑起话题,问道:“韩师弟可知吾回山所为何事?”韩淮楚讶道:“师兄不是别有公干,顺便到此的吗?”
蒯通笑道:“吾之公干,便是为了师弟你。”
韩淮楚何等聪明,一闻蒯通弦歌,便知其雅意:原来那赵王武臣,也如魏王咎一般,想请小生出山为他效命。
当下装糊涂故作惊讶道:“为我?师兄从赵国远道来此,竟是为了我韩信?”
蒯通锐目紧盯韩淮楚,正色道:“正是!赵王得知师弟之名,特命吾请你出山相助,愿将倾国之兵交予师弟,不知师弟可有意乎?”

第二十一章 势同水火
韩淮楚心道:汗!这阵子小生成了香馍馍了,先是陈胜,后是魏咎,这会又有武臣,都来延请与我。这一次武臣竟要将倾国兵力,托国之重交给小生,倒真是求才若渴了。
那武臣的结局,韩淮楚自是知道,又岂会答允?
韩淮楚也不正面回答,却将话题一转,反问蒯通:“二师兄,你得师傅他老人家相术真传,可为赵王看过相?”
蒯通闻言一怔。
他投靠武臣之后,便暗自看过武臣面相。那武臣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相貌堂堂,一望便是大富大贵的王者之相。
蒯通对武臣的面相十分满意,还庆幸自己找了一位好主子。
今日师弟韩信忽然问起武臣的面相,却是为何?莫非他想知道武臣的命格,以免投错了人?
蒯通遂呵呵一笑,说道:“师弟放心,赵王命中大贵,若非如此,师兄我怎会栖身于他?”
韩淮楚却叹息一声:“看来二师兄之相术,并未学到师傅之精。否则,当日也就不会在陈胜身上,费了恁多猜测了。”
一年前与韩淮楚一同来求拜鬼谷悬策为师的陈胜,由蒯通把关为他看相。蒯通看陈胜也是王者之相,再看又不像,便吃不准询问师傅,那鬼谷悬策只看了陈胜一眼,便将他PASS掉了,为此陈胜一直耿耿于怀。
蒯通自分相术不如师傅,时有走眼,但那是他自家事情。只是韩信此时也说自己相术不精,他又不懂相术,怎好对自己说短道长?
蒯通当即眉毛一挑,变色道:“师弟此言何意?”
韩淮楚淡淡道:“二师兄没有看出,那武臣命中有场血光之灾,将死于非命么?”
蒯通怒道:“师弟你不想栖身赵王便算了,,怎能满口胡说?你又未亲眼见过赵王,更不懂相面之术,怎知赵王有血光之灾?”
韩淮楚心道:小生从未来而来,怎会不知?却又不便明说,便陪笑道:“我有没有胡说,师兄日后自知。那赵王也算得上是个明主,只是命有不测。我劝师兄休贪恋一时之富贵,速离赵国,以免陷入是非之中。”
未请得韩信,这韩信反倒来劝自己,蒯通心中那个气是不打一处出,面红耳赤道:“师弟太小看我蒯通了。我投赵王,非为贪恋富贵,乃是为实现平生之抱负。”
韩淮楚见师兄发怒,忙陪不是道:“算我说错了。我知师兄不是贪恋富贵之人。”
蒯通怒气稍减,问道:“师弟是不想投效赵王的了。”韩淮楚点头道:“人各有志,累师兄千里赶来,实在对不住。”
蒯通满脸失望,韩信拒绝入赵,自己一番雄图伟略只有另想办法。叹了口气,说道:“咱们兄弟之间,胡谈对不起,我知师弟你也是为了我好。咱们去师傅之墓吧。”

二人向鬼谷悬策坟墓走去,快到坟前,远远望见一人,跪倒在墓碑前,正焚香祭奠。
此人年约四旬,头带角巾,儒雅潇洒,透出一股子名士风流。韩淮楚一见大喜,原来此人正是鬼谷悬策第三大弟子,李牧之孙李左车。
在鬼谷道场,鬼谷悬策大部分时间用来闭关修道,无暇授徒,韩淮楚的兵法均是跟随李左车学的。李左车对他来言,亦师亦兄,韩淮楚对他十分敬重。
多时不见三师兄,此时见李左车回到鬼谷,韩淮楚分外欣喜。
但他身边的二师兄蒯通,却面色十分古怪。一见李左车在此,转身便走。
韩淮楚拉住蒯通,问道:“二师兄,师傅坟墓就在前面,你为何要走?”蒯通低声道:“左车在此,我还是回避的好。”
韩淮楚瞬时明白过来,蒯通之所以要走,是因那赵王武臣未迎立赵歇,自个儿称王,已与赵歇成了敌人。这两位师兄,各为其主,虽曾同门学艺,此番见面定会十分尴尬。
蒯通道:“师傅之墓我已知道,待会我自去祭奠。”话说完,拔足便走。
殊知李左车已望见蒯通,高声喊道:“二师兄,请留步!”
师弟既已出声相唤,蒯通只好停步,回过头来。
李左车手摇羽扇,缓缓走到二人面前,冷冷问道:“二师兄为何一见我面,便要离开,莫非师兄讨厌见到左车么?”
蒯通见他语气不善,索性将话挑明,冷笑道:“你又何必明知故问?你为赵歇,我辅武臣,如今你我之间,势同水火,又何必相见?”
韩淮楚万想不到,这两位师兄,一见面语气便这么冷冰冰的,同门之谊已荡然无存。
李左车长笑一声:“好个各为其主!二师兄,你既已明白这个道理,今日死在我的剑下,休要怨我!”
话一说完,只听“仓啷”一声,李左车寒剑出鞘,直指蒯通咽喉。
他本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后,家学渊源,那一剑施展如失蛟神龙,称得上如火纯青。
而蒯通只是一介文人,又哪里能躲得过李左车这一剑,一时之间,面色如土。
却见韩淮楚右手虚空一引,那李左车施出的必杀一剑忽然走偏,贴着蒯通脸颊掠过。人影一幌,韩淮楚欺身上前,伸出手电光石火抓住李左车剑身,问道:“三师兄,为何一见面便要取二师兄性命?”
李左车想不到韩信会出手相阻,方才自己这必杀的一剑也不知怎地会走偏,怒道:“韩信,这不关你事,闪到一边去!”
李左车平素对众位师弟彬彬有礼,如同名士君子,此番一怒之下,竟对韩淮楚毫不客气。
韩淮楚笑道:“怎不关我事?二师兄陪我同来,我怎能让他丧命?”
韩淮楚初入鬼谷,武功平平,在李左车这等名家眼里不值一哂。此番见韩信要为蒯通出头,不欲与他多言,猛力一抽,只想把剑夺回,好快点斩了蒯通。
殊知那剑握在韩信手中,如同生根一般,半分也夺不回。李左车又惊又怒:“韩信,你何时变得如此高强?”
韩淮楚笑脸劝道:“还望三师兄看在往日同门的情分,罢手饶过二师兄。”李左车怒斥一声:“韩信,你懂个什么?此乃军国大事,岂能念同门情分,效小儿女之态?今日不杀蒯通,李某誓不罢休。”韩淮楚惑问道:“二师兄只是文人一个,何以令你如此嫉恨?”
李左车左手羽扇一指蒯通:“这个就要问你的二师兄了。”

蒯通临行前,武臣召来蒯通,密谋道:“寡人接获密报,国中不少人与赵歇暗送秋波,图谋不轨。那赵歇乃赵国后裔,有他在,寡人寝食难安。寡人欲出兵征讨,爱卿以为如何?”
蒯通沉吟一阵,说出一条毒计:“赵歇盘踞河东,有名将李左车辅佐,又国中之人心向赵歇,恐难以撼动。何况赵歇无罪与我,出兵讨伐名不正,言不顺。不如遣派杀手暗中狙杀,毕其功于一役。赵歇一死,其党羽无所恃,则河东唾手可得矣。”
(蒯通的这条计,现在名为斩首行动,M国最擅长运用此道。)
武臣遂从其计,派刺客往河东暗杀赵歇。
于一次郊猎之中,那杀手埋伏在草丛中,等赵歇走近,猝然发难,一箭将赵歇射下马来。
众护卫一拥而上,将那刺客擒住。一番严刑拷打,那刺客供出乃是武臣所派,主谋便是蒯通。
那箭射中赵歇左肋,未伤及要害,又有铠甲护身,赵歇得而幸保不死。饶是如此,赵歇这一箭也伤得不轻,直到现在还躺在床上。
李左车正在军营,闻讯赶到探伤,得知是蒯通的主谋,不由怒火万丈。
李左车乃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离开鬼谷后,便跟随了赵公子歇,入了三晋盟。
对于复兴赵国,一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