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冉萄簟U帕疾煌猓扰扇颂福苑酱蛱绞貚i关的人是商人子弟,拿钱贿赂,一起瓜分。麻痹了,趁机打峣关,过了这一关。张良在这两件事上立了功。张良在亡楚上做了许多工作。退秦宫还霸上。与樊哙一起反对刘邦入秦宫。这是第三件功劳。这事意义重大。第四件功劳是利用项伯化险为夷。第五功劳是刘邦跑到吕后长兄吕泽驻军处下邑,刘邦得到短暂喘息,他提出至关重要的决策,决定捐出函谷关以东土地。张良提出三个人,韩信、彭越、黥布。这是张良划策的第五件,下邑划策,重用人才。张良的十件大功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其他的都是局部问题。真正关系全局的正是这个。刘邦提战略,张良提措施。第六件事是阻封六国集中力量。这指刘邦曾想封六国后代为君,张良一口气说了八不可。刘邦臭骂郦食其。第七件大功是劝阻刘邦加封齐王。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不想干,当时陈平与张良都主张封韩信。第八件大功是废止合约追杀项羽。鸿沟议和后,张良力主追杀项羽,这是第八功。第九功是刘邦追项羽到固陵,被打得受不了,韩信彭越不来,征求意见,张良认为不来正常,建议给他们加封封地。刘邦就接受了建议,给二人加封土地。二人领兵来垓下。最后一功是建都关中,万世基业。娄敬提出来,刘邦犹豫,张良支持。建都长安,刘邦不听,张良支持,刘邦立即动身。
汉初,二次封侯时,大家争军功,杀过多少人,俘虏多少占城多少,灭多少国家,张良没有,封侯时,刘邦表态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张良之功。刘邦说,自择齐地三万户。齐国是最肥沃的,可见对张良多好。张良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就把他封一万户他为留侯。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这很重要。当初见面的地方封,是纪念。是一个感激。当时封侯时,功臣们得了多少呢?曹参一万零六百户;周勃是八千一百户;萧何是八千户;四是夏侯婴六千多;灌婴、陈平、樊哙五千户。张良敢要吗?如果张良要了,麻烦就大了。张良聪明。不贪,只要一万,不要齐,要留,当初见面的。为纪念。这是智者。否则他会成众矢之的。这事叫辞封。
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间的通道上,复道上,看见手下议论,问张良,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刘邦纳闷。问怎么回事?张良说,这些人和你一样是平民,现在封侯了,他们几个在算,天下的地,不够分哪,而且,你封的都是喜欢的,杀的都是恨的。有功有过的,所以商量谋反。刘邦听吓坏了。怎么办?张良说,取上素不快,计群臣……找一个最恨的,所有人都知道的,封了,让大家都知道明白。有一个叫雍齿的,赶快封这个人。三月,刘邦宴请文武,亲自封他为什邡侯。所有人都乐了。这叫急封雍齿。他跟刘邦的结怨叫源远流长,早了。刘邦起兵时,雍齿就是部下。他是沛县丰邑人。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他打了胜仗,雍齿叛变了。叛变简单,一是雅不欲属沛公,看不上刘邦;二是受到魏国军队的压力,告诉雍齿,投靠我就封你,否则灭了。这种压力下,雍齿叛变了。手下也跟着跟刘邦作对。刘邦回打打得大败。一攻没攻下来。这是心病了。刘邦想投奔另一起义军,没借成,好不容易打下荡,二攻又失利了。最后刘邦被迫投奔项梁了。刘邦三攻丰邑,才拿下。雍齿投了魏国,后来雍齿投回刘邦,更不能杀了。恨得牙痒,不敢杀,会散民心。张良不知道,但是刘邦心里清楚。这事,张良巧妙。有智慧。
张良受封后,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张良淡出朝政,说自己有病,不吃粮食,练功养生。这事给张良留下美名,功成不居。后人纷纷表扬他。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真不居功吗?一派认为他有病,是为养病,二是认为他明哲保身,是为了自保。这两派意见各有理由。张良确实有病,有记载。在刘邦身边,常有病,没单独领过兵。封侯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道引轻身”。有学者推测,张良像个女人,肯定体质不好。后来,高祖十一年平定黥布叛乱时,张良抱病送行。刘邦说,“强卧而辅太子”,希望他卧病辅佐太子。承认他有病。高帝十二年,刘邦临死,吕后问三问,萧相国、曹相国、王陵陈平死后,谁继任。刘邦一一回答。这非常有名。刘邦三答中,提到了曹参,王陵陈平,唯独没提到张良,一种解释就是他干不了相国,二是他病得重,没办法安排当相国的重任。说明这时张良病得重。张良的病,刘邦打天下时都没,这时重,是如此吗?有病肯定的,这时重也肯定。有病外,应该也有两个因素,一是知足,他觉得自己为帝王师,封万户侯,这是人臣极矣。他受道家思想影响深。二是自保,这个思想不是一入关就有,是逐渐形成的。司马光评价过,人生必有死,张良这样聪明的人并不希望长生,而是明哲保身。韩信族诛,只有张良是“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
张良开始从一线退出时,韩信没有被杀,萧何也没有入狱。把萧何韩信的将来说成是他预料的,这不大可能。甚至有人把范蠡等同,这不对。这不是一类人。“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这是司马迁的原话。张良曾跟着刘邦在代地打仗,萧何任相国时,跟刘邦也说过许多话。
作为谋臣,张良始终在尽谋臣的职责。与韩信等人不同,他不割据,手无实权,不会威胁刘邦的政权。刘邦屠功臣不会威胁到张良。


大风歌28…军功封侯
十六国时汉开创者刘渊说过,“吾常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而兴庠序之教,岂不惜哉?”提到四个人,一是随陆叫没有武功,二是绛灌没有文。随陆竟然没封侯可惜了。刘渊有过这种经典评价。随是随何,陆是陆贾。随何是策反黥布。陆贾在这段历史中,我们讲过两次。一是张良曾劝刘邦不要拿两万人硬拼,派两人议和,正是有陆贾和郦食其,议和灭秦,刘邦派兵打败了。第二次在鸿沟议和时,劝项羽放人质,派陆贾去的。没成功。三是刘邦称帝后,遇到大事件。统一了中原,陈婴把江西浙江收复了。江西南出现南越国。国君是赵佗。这与秦始皇有关。统一南国后,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打南越,平定了,建立三个郡——南海、桂林、象郡。当时副统帅就是赵佗,后来做了南海龙川县的县令。郡尉有谋略,但身体不好。召赵佗来番禺,整个南海郡,只有你可以商谈大事,我死之后,你做郡尉。要尽快把这儿建成独立的国家。任命了赵佗为南海郡郡尉。当时几个关口卡住,找秦始皇的官员杀掉,掌握了南海。秦帝国灭亡,赵佗吞并了另二个,自称南越王。南越国建立。刘邦统一中国后发现这个南越国,不想打,派人去说客。派的是陆贾。说客只有两个,一是郦食其,一是陆贾。郦死了,只好派陆贾。
陆贾口才也好。讲了三条:一是不要忘了你是中原人。拿小小的南越国与中央对抗,肯定完蛋。二是要借助天意镇住他。陆贾说,知道现在掌握中原的是刘邦吗?几年为了天子,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这是天意。中原是整个中国最富的地方,人口最多。现在都要来灭,皇帝没有这样做。所以,劝你归顺。否则,挖了你的祖坟。然后整个宗族灭了。派一员偏将十万人来,你肯定完。百姓杀你也是易如反掌。赵佗本是躺着听,一激灵起来道歉。不懂得礼仪,不要介意。赵佗问了两个问题,一是你看我这个南越王与韩信萧何曹参相比,怎么样?“王似贤”,好像贤明一点。这话有分寸,实际上,骨子认为你哪能比得上?二是你觉得我跟刘邦比怎么样?这话大了,陆贾说,皇帝起自沛县,三年灭了秦,最后灭了西楚霸王,所以皇帝岂是你可以相比的人?赵佗一听大笑。对陆贾非常佩服。赵佗正是因此喜欢陆贾。整个南越找不到一个可以对话的人,我天天能听到新的知识。一留留了几个月,送千金。还给了一大批礼物。陆贾收获极大。
陆贾还有一大功,是提出了西汉初的治国理念。刘邦手下人的弱点是文化底蕴不足。像周勃是第三功臣,本是编织工。不懂得治国理念。解决治理问题,从理论上探讨的是陆贾。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是里程碑。今天仍值得研究。陆贾常在刘邦面前说到《诗》与《书》,刘邦蒙了。刘邦火了。乃公马上而得之,安识诗书?骑着马打下的天下,别一张嘴就是诗书。问刘邦,能马上治天下吗?这是治国理念之争。陆贾说历史有三个人只靠马上的,夫差,智伯,秦。这三个是只靠马上,都被灭了。得马下治天下。刘邦更说不清楚了。让他总结秦亡的原因。写了十二篇。刘邦一看就叫好,合成了《新语》。这部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西汉初年真正的功臣是陆贾。陆贾分析的是“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其实刘邦应当总结两点,但他只总结了一条。三杰是灭项羽的方面。他思考过打败项羽的。他没有思考过怎么夺了秦的天下,陆贾指出了,一是逆取顺守;二是恃力而亡。只凭暴力一定要亡国。提出要与民休息,反秦之弊;要以农为本;要无为而治。这是相通的。陆贾的观点奠定了西汉初年的治国理念。但是他没有得到封侯。
像曹参,军功大,像灌婴军功也记载详细。每个人都记录得清楚。说明封侯是以军功为功,像陆贾这样的,没军功不算。也说明《史记》是根据军功档案写的,有根据。这种制度是对陆贾一个人还是对所有人?像萧何做后勤部长,刘邦说他是首功。结果大臣们集体抗议。“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打仗太多了,萧何有什么功?这是刘邦遇到的集体对抗。刘邦讲过一番话,在中国词汇史上用过“功狗、功人”。这两个概念只用一次。只有萧何是功人。你们这些人是功狗。当然现在我们表彰任何人,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功狗概念。这个例子说明,西汉初年的封侯,其实是按军功在封,是所有大臣的共识。像陆贾也默认了这一共识。普通士兵也得到了许多爵位。这是西汉统治的基础。
这个方案的利与弊?军功受益阶层的利,在于他们是西汉政权的受益者。会坚决支持中央政权。这些列侯,在刘邦杀异姓诸侯王过程中正是靠他们。吕后集团覆灭正是庞大的功臣集团支持刘邦的结果。功臣派的力量大,坚决不允许出现外戚派。二是弊端,像萧何张良问题不大,靠刘邦站出来说话。陆贾就不行了。贾谊也不行。军功阶层到一定时候成了压制后起之秀的一股势力。像贾谊做到太傅,他受到排斥的正是绛灌。军功阶层固然能巩固中央政权,但也压制了后起的功臣。


大风歌29…第一功臣
(刘邦在七年反秦的战争中,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大批功臣,比如:张良、曹参、萧何、周勃等,在这些人在刘邦的眼中地位都不低,但是排在第一位的却是萧何,并且刘邦曾为萧何说话,并说别的大臣是工狗,而萧何是功人,并且给了萧何很多特权,就连萧何的父母兄弟都倍受恩惠。)
高帝六年连续封列侯后,刘邦还要为他们排座次。要把他们排出一二三四。面临问题是,二十九人中谁会排第一。这人就是第一功臣,有希望的有张良理由有:一、刘邦提过理论三杰说,张良是三杰之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然有希望是第一。二、刘邦分封列侯时,都有食邑,其他人户数是刘邦指定地点户数,只有张良是“自择齐三万户”。其他人比不上。有希望的还有曹参,一、他的食邑最多,10600户,二、军功最多。意味着他可能入选。周勃也可能:一是食邑排名第二;二是临终时交代相国人选曾说过安刘氏者必勃也,可见刘邦非常看重周勃。第四个可能入选的是萧何两个理由:一分封列侯时刘邦为萧何说话,还说了功狗功人之概念。二萧何所受的重用。特别是楚汉战争的四年中,萧何是留守后方的。全权处理后方。这四个都有希望。
刘邦对四个人感情是:对张良是敬重;对曹参是感激;对周勃是信任;对萧何是倚重。这四个人在刘邦眼中地位不同。谁会成第一取决于功臣怎么看,刘邦怎么定。功臣们意见是集中明确,集中到曹参身上,都认为他功第一。刘邦不会给,心里想给萧何。刘邦却不好说出口。封食邑时,大臣们都不同意。现在封完了,排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