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物做任何改变,那也是一种病态。

    第七是当事人久久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把自己封闭在悲伤的壳子里。甚至觉得只有独享这种哀伤,才是对于死者最好的悼念。

    还有一种刻意伪装过的悲伤,也要高度注意。那就是当事人看不出一点哀伤的表情,反而充满了高涨的情绪,反常地活跃,企图用马不停蹄的工作来掩盖悲伤,让自己无暇顾及悲伤。在地震中失却了亲人的一些干部,就是用这种方式处理自己的哀伤,结果是精神不堪重负,最后崩溃。

    对于那些从不在人前谈及悲伤的人,其实更要引起高度的注意。那种掩藏起来的悲伤会不动声色地蔓延,变成一种更隐蔽更内在的损伤。

    有人在悲伤的时候,会轻率地做出重大的决定。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母亲病逝之前,很想见到她出嫁。她就随便找了一个男朋友。可惜紧赶慢赶,也还是没有在母亲过世之前确立两人的正式关系。母亲逝去后,她觉得这是自己最对不起母亲的地方,让母亲死不瞑目,带着满腔的遗憾走了,她就仓促地和那个男人结了婚。我们都劝她不可这样草率,她却铁了心执意要办,说这是她能做到的对母亲的最好报答。后果当然是不幸福,很快就又离了婚。

    至于酗酒或是滥用药物,甚至吸食毒品,很多也是在巨大的伤感之时,人陷入茫然无措的低潮,听一些损友的教唆,走入歧途,把自己推入了更大的困境。

    现代的悲伤,较之古时的悲伤,更复杂和多样化了。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反倒让消化吸收悲伤的时间,变得更短了,以致很多悲伤完全没有得到释放,就被强行压入意识的底层,新的悲伤覆盖在上面,层层积压,酿成巨大张力。

第二部分 第67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14)

    农耕时代的悲伤,比较集中在天灾和生老病死方面,现代悲伤,在以往传统的悲伤范畴之外,又有了新的悲伤形式。

    比如:

    1。股市的低落和金融风暴,造成财富的大幅度缩水。

    2。购买楼市的时候价格高涨,现在楼价下降,引起怨天尤人的懊悔。

    3。以往读书就有出路,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千钟粟自有颜如玉,现在这些都没了。大学毕业,等待你的也许是失业。

    4。以前是封建主义包办婚姻,一旦结了婚,就很难离婚。虽然品尝不到真正的爱情,但还是比较稳定的。现在,离婚率不断攀升,失恋更是家常便饭。

    5。竞争上岗,绩效工资等等。时刻有可能下岗,被炒了鱿鱼,或者自己丧失了某个重要职务……这种职业生涯中的顿挫,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

    6。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到了年龄必须要退休,丧失了工作。而在农耕社会里,都是自己家的田地,老农是宝,只要你自己干得动,就没有离开岗位这一说。

    7。子女随着父母调动而频频转学,丧失小伙伴。

    我开心理诊所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年龄很小的咨询者,他说自己的问题就是想要把妈妈杀掉。我吓了一大跳,看他白白净净营养良好的模样,不像是受了什么虐待,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恨自己的母亲?他说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妈妈特别爱搬家。每一次搬家,都是妈妈的主意。不是嫌房子太小了,就是嫌周围环境不够高尚,最后是买别墅……反正爸爸拗不过妈妈,每一回都遵从了妈妈的意见。房子是越来越好了,小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卧房,游戏室,还有专门的书房……

    可这个清秀的小男孩说,每一次搬家,我都要转学。我根本就没有朋友,因为还没等到交上朋友,我就又搬走了。妈妈搬家,从来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在妈妈的眼里,我就不是人,就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要大房子,不想要书房游戏室,我只想要我的朋友。现在妈妈又要筹划着搬家了,能阻止搬家的唯一方法,就是杀掉妈妈……

    你说吓人不?

    8。在外地工作,没有见到父母最后一面。

    这是很多人的哀痛。特别是那些忙于工作,总以为自己还有漫长的时间可以从容尽孝的人,一旦父母离世,心中的痛悔,无以言表。他们特别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自己再给父亲捶捶背,再给母亲洗洗脚。可这些,都永远没有机会了。这种痛苦像一条巨大的青蚕,噬咬着儿女桑叶般的心。我建议,只要工作不是特别繁忙,只要你不是不可或缺的首领人物,一旦父母或家人有病,就要亲身伺应。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非你莫属的事情,其实就是对待自己的家人。公众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可以找到替代的。连伟人都说,不要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公事上事必躬亲,其实也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这样,加上现代交通工具发达,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见不到父母最后一面这样的人生惨痛经验,降到最低点。

第二部分 第68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15)

    可以这样说,人类已经有过几千年的悲伤历史,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多变而又匆忙掩盖。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意识地处理悲伤。悲伤就像疾病,破碎的心需要缝合。我们常常会说,等待时间吧,时间可以愈合一切。但时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处理过的悲伤,就像用冰雪掩埋的尸体,一旦表面的冰雪被风暴吹走或是消融,尸体就会重新栩栩如生地显现,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悲伤并不是人类的专利,达尔文曾经描绘过动物界关于丧失的行为。他说:“母灰鹅在其伴侣消失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焦虑地试图寻找,它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寻觅任何可能之处,时时发出三节音的呼唤,冒险搜索的范围不断增大,完全不顾自己可能走失并发生意外……”

    我曾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有关动物的专题片,一个母猩猩发现孩子的尸体后,开始拒绝吃东西,把死去的孩子一直抱在怀里,最后自己也抑郁而死。

    精神医生干脆认为:人因为失去所爱所形成的心理创伤,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一个烧伤的人所承受的创痛。

    哀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以上讲了这么多丧失给人带来的伤痛,那么,一个沉浸在丧失痛苦中的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快地从这种特殊的“烧伤”中走出来,重享幸福的甘露呢?

    有这么几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1。首先是放下幻想,接受现实,不再有不合实际的幻想,不再自欺欺人。

    关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多次。老生常谈,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是一切康复的基础。如果这一点做不到,任何复原之路都很渺茫。要切切实实地认识到:死去就是永远也见不到了,一去不复返。不要总觉得逝者只是出远门了,还有一天会回来;失业了,就不要再寄托期盼,总觉得某一天还会被召唤,还会回到原单位上班;失恋了,就学会放下,不要做梦都想着回到从前;离婚了,就明确地告诉自己,旧的生活结束了,不可能破镜重圆。

    在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决心下定之后,你一定会品尝痛苦。大家都知道痛苦的滋味不好受,因为惧怕,我们干脆就蒙住自己的双眼,否定现实,以期避免痛苦。可是,逃避不是出路,只是让痛苦在阴暗处,像毒蘑菇一样长得更加肥大和夺目。

    不要畏惧痛苦,然后给自己时间,体验这种丧失的痛苦。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希图不去感觉、断绝感觉、逃避痛苦的想法,都只是拖延了感受痛苦的时间,让痛苦变得更加鲜明和尖锐,而让自己更加虚弱和被动。

    记住,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放声痛哭。可以把这种痛苦用文字表述出来,可以向最好的朋友倾诉。

第二部分 第69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16)

    有人担心自己在公开场合或者当着别人的面哭泣,是一种不体面的行为,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会显得不够坚强,甚至丧失男子汉的尊严。这些想法,都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2。我们要破除几个不恰当的观念。

    比如,男子汉不能哭泣。我们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小男孩摔倒了,嘴角咧着刚想哭,妈妈走过来说,勇敢点,不要哭!你是个小小的男子汉呢!小男孩就抽噎着,把眼泪憋在眼眶里了。

    咱中国人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其实它也包含着男儿也是可以有泪的,可以哭泣的意思,只是要有充分的理由。一个人遭受重大的丧失,这就是理由。就算在别人眼里这理由不重大,但只要你觉得有必要,就可以哭泣。有一句话,叫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在这里稍稍改动一下,叫做“流自己的泪,让别人说去吧!”

    同时,也要尊重眼泪。不要从小就不让孩子哭,把哭泣和软弱画上等号。你可以一边哭,一边坚强。哭泣是人类的正常情感表达的一部分,值得尊重,值得发扬。当然了,并不是号召大家遇到什么事想不开就哭天抹泪,而是针对“哭”是不体面不刚强的谬误,来一个拨乱反正。

    咱们前面提过祥林嫂。在如何对待悲痛这个话题上,祥林嫂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反复述说苦难,被打上了苦命人和惹人厌烦的烙印。

    其实,倾诉是非常重要的。独自哭泣和沉思固然在哀伤中必不可少,而当着他人的落泪和述说,对释放心灵的重压,有着异乎寻常的疗效。其中的道理,科学家们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阐释清楚,也许又和神秘的内啡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你要学会倾诉。不过也要注意,仅有眼泪是不够的,还要有升华。要明白这些眼泪的意义,要在述说中不断有所解脱和提高。比如祥林嫂的述说中,就包含有对自我的谴责,因为她总以为只有冬天下雪的时候才有狼,不知道春天狼也会出来;有对孩子的怀念,因为阿毛非常乖;还有对那个悲惨场景的回忆,因为草丛中,阿毛的五脏都被掏空了……

    正是在这样一幕又一幕的回忆中,祥林嫂才艰难地挣扎着活了下来,这是值得鼓励的方式。最后杀死了祥林嫂的是万恶的封建礼教,是她捐了门槛,也赎不清罪恶的可怕舆论。

    要鼓励祥林嫂式的表达方式。只是不能随便找到个人就倾诉,要讲究方式方法,当然也要注重地点场合。倾倒苦水,如果对方不理解,来个冷面相对,也许会让原本就滴血的心受到更深的鞭笞。这就要建设起自己的支持系统。

    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之中,借麦克白之口,说出这样的话:“说出你的悲伤吧!没说出来的悲伤将摧毁你那过度疲惫的心,使它破碎!”不管我们如何评价麦克白,这句话实在是精辟入理的。

第二部分 第70节:封印悲伤,再建自我(17)

    3。悲伤的表达,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不过事情总是两方面的,有人要倾诉,有人就要倾听。在我们的一生中,表达的时候很可能没有倾听的时候多。那么,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大家普遍的一个想法是:你哀伤,可以找我倾诉。谢谢你的信任,我很愿陪伴你走过沼泽。不过,你的表达要适可而止,不能太激烈。要不然,我也受不了。

    这个想法,有商榷的必要。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规定的时间,来约束人们表达悲伤。就像我们不能规定人一天之内微笑多少次是相宜的,我们也无法规定丧失的悲伤应该怎样表达才是适当的。只有透彻地表达了丧失之痛,如同发麻疹,疹子出透了,才能比较有效地排解悲伤,比较快地复原。在这种时候,任何不恰当的比较,都会干扰悲伤的过程。作为一个倾听者,有些话是不合适的。让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不要说:“你看人家XX,比你还惨呢,现在不是好好的吗?”因为哀伤是不能比较的。

    再比如,不要对丧失了孩子的父母说:“你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嘛。”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是不能替代的。你这样说了,本意是好的,甚至将来这对夫妇正是依靠这个方法,走出悲哀,正视自己的责任。但在悲痛宣泄的过程中,你不能这样说。

    面对失恋而痛不欲生的人,我们最常用的开导之词就是:“嗨!你吹了的那个对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早就看出她(或他)不怎么样了!不要这么无精打采的,这事就包在我们身上了。咱发动群众,一定给你介绍一个新的更好的,保险比这个人强!”

    要知道,那些为失恋而垂头丧气,耿耿于怀的人,其实绝大多数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