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向平原(指平原太守颜真卿)求救?”颜杲卿说:“真卿是我同族兄弟,贼人岂不提防?若向真卿求救,不但没好处,反而害了真卿。”

此时史思明领兵1万,日夜兼程,已经兵临常山城下。史思明极有计谋,是叛军将领中的佼佼者,有“常胜将军”的称号。他想只要颜杲卿投降,河北也就会停止反抗,便派人送信,约他城下相谈,劝其投降。但是颜杲卿都以历数安禄山叛国作乱、分裂江山之罪作回答。史思明见劝降无望,就下令攻城。不料,城墙坚固,守军英勇,久攻不下。史思明又派人到蔡希德处调兵。

颜杲卿早已经派儿子颜泉明到太原王承业处求救兵,约定在常山城下夹击叛军。谁知王承业不顾国家安危,只想保存实力,拒不出兵。颜杲卿只好派次子颜季明到平原求救,因有叛军围困,救兵又迟迟未到。常山成了无援的孤城。叛军援兵到后,便日夜攻城不止。颜杲卿和袁履谦等爱国将领和守城军民一起日夜奋战,打退叛军数次进攻,城下叛军尸体累累,守城军民也伤亡惨重,直战到箭矢用尽,刀刃卷缺,战况极为惨烈。正月初九,在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常山城破。颜杲卿、袁履谦等被俘。叛军进城肆意杀戮,尸横塞路,血流满地。

鉴于颜杲卿在河北的影响力,史思明以高官厚禄引诱颜杲卿投降,但遭到严词拒绝。史思明恼羞成怒下,便把刀架在颜杲卿次子颜季明的脖子上说:“你若降,就不杀你的儿子!”想以此要挟颜杲卿投降。颜杲卿说:“死不降贼!”史思明大怒,挥刀杀死颜季明,将颜杲卿等人押送洛阳。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面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范阳户曹小官,是我奏请朝廷任你为营田判官,后又为太守,你为何要负我而反呢?”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道:“你原来不过是营州(今辽宁朝阳)一个牧羊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恩幸无比,有哪一点负于你?而你起兵反朝廷。我世为唐臣,禄位是朝廷所给,怎么能与你一起反呢!我是为国讨贼,恨不得杀了你,怎么能说是反呢?”安禄山恼羞成怒,命人把颜杲卿、袁履谦拖到洛阳天津桥的柱子上绑起来,使用残酷的刑罚折磨他们。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用刀割了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在旁边一个叛将的脸上。颜杲卿、袁履谦被凌迟而死,却始终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颜氏一门,当时死义者共30多人。洛阳百姓无不垂泪流涕。

颜杲卿被杀后,史思明、蔡希德等叛将又陆续攻下了响应颜杲卿的各郡县,河北形势再次面临危急。玄宗一面令颜真卿率部坚守平原,一面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向洛阳进军。郭子仪一路攻下了云中、马邑,打开了井陉关,矛头直指洛阳。

颜杲卿被杀后一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1万多人、太原弓箭手3000人出兵井陉关,打退叛军,收复了常山,被关押在常山的颜杲卿夫人因此得救。接着,郭子仪也带领精兵到常山和李光弼会合。

河北的一些百姓受尽安禄山叛军掳掠的痛苦,听到郭子仪、李光弼大军打过来,自发集合起来,修筑营垒,抵抗叛军。等郭、李大军一到,就参加了大军队伍。郭、李两支大军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接连打击安禄山叛军,河北十几个郡重新回到唐军手中。

至德二年(757年),颜真卿泣涕诉堂兄颜杲卿事迹于肃宗李亨,并转诉太上皇玄宗,当年王承业冒功一事才真相大白。不过这个时候,王承业已因其他事被罪而死,张通幽因此被杖杀。肃宗为表彰颜杲卿,追封颜杲卿为太子太保,其妻为清河夫人。

之后颜真卿派颜泉明去河北寻访颜杲卿父子遗骨及流散家人,仅寻得颜季明头骨带回。颜真卿缅怀堂兄一门忠烈,“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国难家仇,一齐涌上心头,怀着“抚念摧切,震悼心颜”的悲愤心情,和着血泪写下了《祭侄文稿》的祭文。此帖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被认为是“天下奇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颜杲卿死时65岁。他从起兵到失败,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他的抵抗延缓了叛军对长安的进攻,为唐王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尤其他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兵俘虏,押往大都时路过滹沱河畔的真定城,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颜杲卿》一诗:

〖常山义旗奋,范阳哽喉咽。

胡雏一狼狈,六飞入西川。

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鋋。

人世谁不死,公死千万年。〗

元代诗人陈普有《石堂诗稿》传世,其中也有一首《颜杲卿》:

〖骊山歌笑入青云,曾识常山有战尘。

忠骨已澌余发在,因人得见梦中人。〗

据《正定府志》所载:颜杲卿遇害后,有个叫张凑的人暗中收其齿发,后来设法交给了颜妻欧阳氏。颜夫人初有疑,凭床而哭,忽听有鞭打床声,只见杲卿遗发跳箱而前,夫人方信。“忠骨”一句即指此事。

颜杲卿死后,堂弟颜真卿奋力坚守平原,联络清河、博平兵马五千,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在堂邑(今山东聊城西北)附近击败叛军2万余,克复魏郡。随后,北海郡太守、平卢游奕使等均与真卿联络,共同抗敌。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授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肃宗急于收复京城长安,不纳李泌之计,放弃在河北的攻势,将兵力集中于陕,使叛军在河北势力复张,颜真卿远处敌后,孤立无援,只得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月弃城撤出,辗转江淮、荆襄等地,于至德二年(757年)四月北上到达凤翔(今陕西风翔县)谒见肃宗。肃宗授他宪部尚书,加御史大夫。

德宗建中三年底(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唐。当时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去安抚李希烈,目的是要借刀杀人。这时颜真卿已经70多岁,年老体衰。同僚劝他向皇帝辞职不去,但他毅然领命前往。颜真卿到达淮南汝州(今河南临汝)后,对李希烈晓以大义,劝其息兵罢战,让人民免受战祸之苦。李希烈不听劝告,反而要挟颜真卿协助他反唐。建中四年(784年)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后称王,有叛将提议要颜真卿任李希烈的宰相,颜真卿厉色说道:“尔等可知颜杲卿否,是吾兄也。安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叛将不敢再劝降。李希烈便把颜真卿拘押起来,还在他住的院子中挖了一个大坑,声言要坑杀他。颜真卿毫无惧色。不久,唐军征讨李希烈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希烈在失败前夕,派人在颜真卿的住处堆上柴草,泼上油,对颜真卿说:“不能屈节,当自烧。”颜真卿毫不迟疑,投身赴火,被人拦住。事隔不久,颜真卿最终被李希烈缢杀于汝州,终年77岁。

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他的祖辈三代皆工书法,其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颜真卿自幼受家学熏陶,热爱书法。一方面接受家传,一方面学习前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点,初师褚遂良的笔法,后来又接受张旭的指导。经过长期的辛勤磨炼和精心研究,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颜体”书法。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有诗赞颜真卿的书法造诣:“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等名家都是学颜体。

【二 扼一城而捍天下的张巡】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张巡正担任真源(今安徽毫州西)令。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位身高七尺、须髯一怒尽张的男子,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其英雄的胆略和闪耀着光辉的智谋,坚守孤城睢阳达两年之久,大小战斗400余次,杀敌12万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后世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大气磅礴的《正气歌》中,热情地讴歌了十二位英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张巡便是其中之一。

张巡,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便聪悟有才干。他不但博览群书,通晓阵法,而且才华出众,记忆力惊人,读书不过三遍,便终生不忘,写文章不用打草稿,落笔成章。张巡守睢阳时,士兵有万人,城中居民百姓却有数万人。张巡每见一人,便询问其姓名,一遍过后,满城没有他不认识的人,遇人便能直接叫出名字,满城军民无不为此惊讶而感动。张巡为人气志高迈,喜欢与有学识的长者交流,不屑与庸俗之辈为伍,以至“时人叵知也”。玄宗开元末年,张巡进士及第,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当时其兄张晓任监察御史,兄弟二人“皆以名称重一时”(《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

天宝中,张巡调授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令。他为人倾财好施,扶危济困。在任期间,由于公正廉明,体恤民情,不仅政绩出众,且深受百姓爱戴。当时,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倾朝野,有人劝张巡去走杨国忠的门路,为自己找个好出路。但被张巡严辞拒绝,说:“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张巡传》)

不久,张巡调任真源(今河南鹿邑)令。真源地处中原,多豪强地主。他们与官府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其中以华南金最为横暴,当地人称“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到任后,果断地将华南金依法处决,然后赦免其党羽,威恩并施,从此人人向善,莫敢违法。张巡为政简约,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从声色迷梦中惊醒,仓促布置抵抗时,叛军的铁蹄已踏过河北诸郡,气势汹汹地直奔河南杀来。并快速南下,预备夺取江淮富庶之地,进而取洛阳,进逼长安。由于大唐承平日久,百姓累世未经兵戈,加之朝廷重文轻武,武备松驰,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被叛军的嚣张气焰吓得手足无措,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叛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率众从灵昌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荥阳,大败封常清部于武牢(即虎牢关)、葵园,进占洛阳。东都沦陷,天下震动。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以叛将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千,向东进军,唐郡县官吏大多数望风逃走或者干脆投降,因而叛军气焰极为嚣张。但叛军进至山东时,遭到东平太守吴王李祗与济南太守李随的抵抗。有人带头后,山东其他各地官民纷纷举兵响应,起兵抗贼。

当张通晤往东南掠地时,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见叛军势大,打算献郡降敌。杨万石为张巡的顶头上司,他一向看重张巡的才干,便委派张巡为代表,到西边迎接叛军。当时,杨万石手下剑拔弩张、虎视眈眈,四周刀光剑影,所以张巡当场没有表示反对,而是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率吏民攻克了睢阳,斩杀了叛将张通晤。

当时,雍丘(今河南杞县)令令狐潮想以城投降叛军。为了增大自己的政治资本,令狐潮主动率军出击,击败了淮阳方面赶来的唐军援兵,并俘获百余人。令狐潮将唐军俘虏押回雍丘,准备处死。刚好这时候令狐潮出城办事,唐淮阳士兵乘机挣脱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令狐潮无奈,只得丢下妻儿逃走。随后,唐淮阳士兵迎贾贲入城。

西迎叛军的张巡行至真源后,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庙(唐高宗乾封元年,高宗过真源,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事见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一·道教》),宣布起兵讨叛。群情激昂,吏民中愿意相随者达数千人。张巡从中选取出精兵1000人,西去雍丘,与贾贲会合。贾贲、张巡兵合一处,入雍丘后,首先杀令狐潮妻儿,相约共同守城。东平太守吴王李祗闻讯后,即授贾贲为监察御史。

令狐潮为报杀妻儿之仇,率叛军精兵15000人攻打雍丘。当时守城的唐军总共也不过3000人,兵力对比悬殊,但雍丘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抗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