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仙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小仙女-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畦种的是香葱,韭菜和大蒜。
  翠绿色的香葱,整齐地栽在土里。葱的尖上是黄的,仿佛是给它们戴上了一顶黄色的小尖帽似的。
  而被露水洗得油光锃亮的扁而长的韭菜很明显可以栽割了。
  蒜苗那白玉般的茎,翠绿的叶子,簇拥在一起,活像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
  后面的三畦则分别种着顶花带刺儿的黄瓜,小灯笼似的辣椒,胖娃娃般的冬瓜,还有青里透红的西红柿,生机勃勃,互相竞长。
  在那翠绿茂盛的枝叶间,夹着一层星星点点的白色的辣椒花。微风吹来,李秋儿闻到辣椒花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李秋儿忘我的沉浸在这大自然中。
  而在菜园中忙着除草的李爹,抬头看到自己小女儿的身影,知道她是要过来摘菜做晚饭,便开口道:“秋丫头,要什么菜,我摘给你。”
  从天人合一回过神的李秋儿原本想吃韭菜炒蛋的,可早上才吃过韭菜盒子,便开口道:“爹爹,你摘点小白菜,两根黄瓜,一个冬瓜就可以了。”
  “行”李爹回答一句就闷声不吭的摘起菜来。
  看着专心致志摘菜的爹爹,李秋儿就郁闷不已,自从李爹回家后,原本就少言寡语的他,现在更是惜字如金,平时若非必要,肯定不会多说半个字。
  由于老爷子和奶奶两个人领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的差事,闲来无事的李爹就整天的跑到后院侍弄这些蔬菜。
  而李秋儿和大姐李春儿则负责洗衣做饭。
  一会儿的功夫,李爹把摘好的菜放进李秋儿拿来的菜篮子后,又转身忙碌起来。
  李秋儿回到前院时,正好迎面遇到走出厨房的大姐李春儿。
  李秋儿拿出怀里的手绢一边帮她把额头上那排密密麻麻的细汗擦干,一边嗔怪道:“我都说了煮饭这活,让我来,你偏要争着干,你看,出了一头的汗。”
  想着晚上就简简单单的几个菜,自己就能应付过来,便接着道:“今晚就让我掌厨吧。你就歇歇,给我打打下手就行”
  李春儿挥手夺过李秋儿的手绢,快速的在额头四周上抹了一圈,才接话道:“我又不是尼姑,可不吃你那素菜。”
  原来李秋儿虽然知道现代的一些菜谱,可是却不善于厨艺,她炒菜要么是用水闷熟,要么就是用水煮熟,每一个菜,都离不开水。而且放的油盐酱醋也是少得可怜,没有任何的味道,清寡得很。
  而李春儿因为已经定亲,所以很早就跟在李婶身边学习厨艺,再加上她有几分天分,所以她的厨艺虽然比不上大厨,但是和李秋儿想比,就如小巫见大巫。
  所以李春儿回家后,一直都是她掌厨,而李秋儿虽然厨艺不行,可刀工却厉害得很,因此一直给自己的大姐打下手。
  明白个中情由的李秋儿也不再执着掌厨,进厨房把切菜的事物拿到洗菜的石台上,开始准备切菜。
  而一旁的李春儿则坐到井边的桂花树的石凳上,拿起石桌的葵扇,一边扇凉,一边心不在焉的下指令:
  “秋丫头,你先把冰镇在井下的精肉先切了。”
  因为是夏末秋初,还有个秋老虎,所以肉类要想久放,在没有冰库的情况下,只能冰镇在井下。
  李秋儿按照指令,把精肉处理完后,开始切冬瓜,拍黄瓜……
  一炷香后,完成任务后的李秋儿一抬头,便看见大姐李春儿正歪着头,拖住腮,怔怔的看着前方发呆。
  李秋儿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自从归家后,自己大姐虽然还如以前那样热情爽朗,可是在不经意总会露出担忧,困扰的神情,特别是这几天,更是时常走神发呆。
  知道她有心事,李秋儿曾多次出言试探,可她愣是不说,自己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也不好做得太过,只能偃旗息鼓。
  奶奶向来疼她,可是大姐姐却没有向奶奶吐露,想必也是怕她老人家跟着担心。要是,娘亲在,或许她还可以和娘商量商量。
  可惜,昨天娘亲托人带消息过来,提及原本已经康健的二姐,却因为听到自己家变的传言,知道哥哥还昏迷不醒,在这连串的打击下,又病倒了,所以她们回家的时期只能再次的延长。
  李秋儿眼看太阳已经西斜,再不做菜,天就晚了,正想叫醒走神的大姐李春儿,外面却忽然响起一道敲门声!
  gt;

第三十九章 登门
更新时间2014…7…22 23:52:46  字数:2063

 “这个时辰,怎么还有人上门?”李秋儿心里疑惑道,正想去把院门打开,可外面那轻微的敲门声却又截然而止。
  纳闷不已的李秋儿瞧了眼还处在神游天外的大姐,哑然失笑的摇了摇头,想来定是自己神经过敏,刚才出现幻听了。
  可不一会儿,外面却再次传来声如细丝的敲门声,李秋儿有点恼火的冲到前院。
  “这人上门做客,怎么反倒像做贼似的小心翼翼”李秋儿一边嘀咕,一边把院门打开。
  大门一开,迎面便看见一个书生打扮的少年。
  那是一个极美的男子,长眉若柳,身如玉树,一双温柔得似乎要滴出水来的澄澈眸子钳在一张完美俊逸的脸上,细碎的长发覆盖住他光洁的额头,垂到了浓密而纤长的睫毛上,一袭白衣下是所有人都不可比的细腻肌肤。
  此时他刚刚敲门的右手还高高举着,似乎院门突如其来的打开,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让他没有及时的反应过来。
  李秋儿看着眼前这位儒雅的美男子,也有点回不过神来,她重生到这异世的一个多月以来,可没见过这号人物。
  少年书生愣了一瞬,待看清来人是自己未婚妻的小妹,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佳人时,心里隐隐约约有点失落。
  少年高举的手顺势的摸了摸李秋儿的头,看着小丫头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便故意板起脸道:“怎么,才一段时间不见,秋丫头就把文才哥哥忘得一干二净了?!”
  “文才哥哥?文才哥哥?!”李秋儿在心里默默重复,并快速的查阅了一遍原主的记忆,才幡然醒悟,这文才哥哥原来是大姐姐的未婚夫,即是奶奶的堂姐小周氏的嫡孙,朱家的唯一男丁。
  在原主的记忆里,因为李秋儿时常黏着李春儿,所以这便宜姐夫对她也是照顾有加,很是溺爱!
  想到这,李秋儿连忙杨起笑脸,开玩笑道:“我倒是想忘,可是大姐姐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你的名字,我哪能忘得掉啊!”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文才听闻此言,原本有点失落的心情瞬间变得明媚起来,连声音也激动得高了几个分贝:“真的?!你大姐姐真的每天都有提起我?”
  李秋儿一时语塞,想到这是规矩严明的古代,对于农家女子,虽然不必拘泥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女子的做派,但自己也不能像前世一样可以随随便便的开这样的笑话。李秋儿心里正琢磨着怎么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
  恰好此时,听到声音,出来察看动静的李春儿也刚好到达门外。
  朱文才看到翩然而来的少女仪容韶秀,有着说不出的清绝脱俗,她手提薄纱绮罗裙,身姿曼妙,墨黑的长发如瀑布般顺滑,似绸缎般轻柔。松松地绾起青丝,斜叉珠联璧合,垂银星弦月以衬之。
  整张脸脂粉未施,有种‘珍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的自然美态,仿若初萌芽的莲花般清雅清灵脱俗中隐含媚态横生,柔风若骨处又见刚绝热情。
  李秋儿看见朱文才自从自己姐姐李春儿出现后,他的那双眼睛就恨不得长在姐姐身上,片刻不离。不由得吃吃一笑,看着两人含情脉脉的对视,李秋儿知道久别重逢的他们必定会有很多情话要说,也不再留在这做电灯泡,适时的退了下去。
  “你瘦了!”
  “你瘦了!”
  李秋儿一走,留下的两人立马‘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异口同声道。
  话一出口,两人都笑了。
  “你家里发生的事,我都知道了,你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朱文才看着明显瘦了一圈的未婚妻,心疼得不行。
  李春儿闻言,心里就像喝了蜂蜜水一样,甜滋滋的。她也不扭捏,大大方方道:“我没事,天塌下来,有爷爷和我爹爹顶着呢,轮不到我操心。”
  李春儿虽然嘴上说的轻松,可眉宇间却有一丝抹不去的忧愁。
  “府试成绩不是明天才出来吗?你怎么今天就回来了?!”
  说到府试,就不得不提这异时空的复杂的科举制度体系。
  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历经十几个朝代,到现在的元朝,早已成立了一套复杂的科举制度体系。
  首先这个时空所有的读书人都被称为童生;不论他们岁数大小;因此有很大年龄的人还是童生。
  而童生首先要参加地方的考试就是院试;院试分为三部分;每三年考两次。
  第一部分是县试,一般是二月开始统考;县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四月的院试;通过了院试才有有资格参加八月的府试,最终府试通过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秀才就有了一定的阶级特权;如见官不跪,不用服役、不交田赋等;而秀才下一步就是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秋季举行因而称为秋闱;考中者就是举人了。
  朱文才能够一路披荆斩棘,通过了县试和院试,拿到了参加府试的资格,对于他只有十三岁的年纪来说,已是相当难得了。
  但是,因为朱家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小周氏和继母小李氏,因此朱文才不但要独自承当传宗接代的责任,而且还要肩负光耀门楣的重任,所以这最后的府试能否通过,对于朱文才来说也是最关重要。
  李春儿对没有留在府城等待消息,而是提早回家的朱文才疑惑不已,要知道这府试可是鱼跃龙门的关键一跃了。
  “难道他是担心自己,才提前回家。”
  想到这种可能,李春儿的心跳立马加快了两倍不止,她既高兴朱文才把自己看得比那秀才功名更重要,又担心朱文才家里人知道后会责怪与他,心情瞬间纠结成一团乱麻。
  李文才也不矫情,直截了当道:“当然是担心你,你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我怎么会放得下你,因为怕你受到什么委屈,所以才提前回家的。”
  朱文才与李春儿由于久未见面,又彼此的牵挂对方,一时聊得忘乎所以。
  以至于他们身后的大树,躲了个窥视的人,他们都一无所知。
  

第四十章 报信
更新时间2014…7…23 22:34:39  字数:2380

 躲在大树后偷听的正是住在李家隔壁的姜氏。
  姜氏自从得知李老爷子拥有异术后,她就私心认为自己丈夫的不幸身亡,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李老爷子的见死不救!
  而姜氏这几天时常登门造访李婶,与李婶闲话家常时,话里话外都在打探李秋儿家的私事,目的都是因为她对李老爷子怀恨在心,想报复李家,从而为自己冤死的丈夫讨回公道。
  可结果却不尽姜氏之意,因为李婶对于李家的事都是守口如瓶。每当姜氏问起,她都是闭口不谈,以沉默应答。
  姜氏无计可施之下,只得每天一有空,就躲在李家前门的大树后盯梢。
  皇天不负有心人,等到花儿都快谢了的姜氏今天终于迎来了意外之喜。
  虽然姜氏没有听清李春儿与朱文才谈话的内容,但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地的卿卿我我,这种伤风败俗的**事,一经传扬,想必李家女儿的闺誉肯定受损,李家以后也会因此被别人指指点点。
  想到这,兴奋和激动就如同决了提的河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的从姜氏的心里倾泻出来。
  喜形于色的姜氏转念一想,若别人对这事情津津乐道,想必肯定也对朱家少爷有影响,可这朱家少爷就差临门一脚就是秀才公子了,到时候,有财有势的他,若对这流言追本溯源,自己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姜氏不甘心的咬了咬下唇,心里终究割舍不下这能打击李家的大好机会,脑子飞快的运转着,眼睛也滴溜溜的转个不停,突然,她一拍脑袋,小声的嘀咕了几句,便欣喜若狂的转身离去。
  “什么?!你说我乖儿回来了?!”小李氏瞪圆了双眼,不敢置信的盯着前来通风报信的姜氏道。
  姜氏察觉小李氏明显没有领悟自己的要点,便又重复一遍道:“以我和你几十年的交情,我哪会拿这种要命的事情跟你开玩笑。”
  姜氏看着小李氏呼吸急促,明显紧张起来。心里得意可却以一副担忧着急的神情,故作严肃道:“我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你儿子朱公子和李家大姐儿在李老爷家大门前手牵着手,在那里旁若无人的耳磨私语。”
  小李氏左手瞬间紧紧的摁住因慌乱而狂跳不止的心房,又仔细认真的打量了眼姜氏的神色,看她不似作伪,就知道大事果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