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帝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帝无双-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古人骑马过招,免不了武器对撞,当然有时高手过招,比的是技艺,未必每次都会武器相撞。但是马上回旋余地少,武器不碰撞是根本可能的,不比王越和吕布,在地上打了三百回合武器没碰一下,因为地上完全可以闪展腾挪,不必依靠武器遮挡。这也是王越不与人马战的原因,同样也是吕布在步战输给王越的原因之一。

马战不但要比试武艺,也要比试马术。像那种菜鸟将领,交马一合便被撞得双脚不稳,失去重心,便会被对手顺手一枪或一刀秒杀,如颜良杀魏续交马一合就砍掉了脑袋。而像张飞这种猛将,自然马术练得像双腿长在马腹上一样。

张飞要给刘协训练的就是这种抗冲撞打击的能力。

只见刘协大喝一声纵马向张飞奔来,张飞屹立不动,看着跑近面前了,顺手将蛇矛对着刘协的飞龙戟一击,刘协便身子一歪,晃了几下才坐稳,要不是颇有武功根底,早就跌到马下了。

就这样一连五六天练习下来,刘协依然接不住张飞的随手一击。

关张倒不以为然,认为刘协年方十岁不到,能接住张飞一击而不跌下马来已经算是神童级的人物了。刘协却心里很是急躁。

这时王越过来察看刘协学艺的进度。看到此光景便摇头对刘协道,陛下太过急躁,忘记运力的根本要领了。

刘协这才如梦初醒。因为前世也擅长用剑,所以用剑时习惯性的气运丹田,真气随任督两脉直流而上直灌右臂,气力连胡车儿的那种蛮力都不惧。此刻双手持戟,却纯粹用双臂力量出击,自然挡不得张飞一击。

于是刘协沉下心来。叫人在骑射场中间立上几十根大木柱子,自己手持一根长长的铁棍在柱子中间来回驰骋击打。每次击打前必先气运丹田将全身气力灌注在双臂和双腿之上。久而久之,运气便成为一种习惯,气力自然随着心念而集中。

又十几天下来,经过一阵刻苦的努力,刘协终于能够勉强接下张飞使用五成左右的力道一击。这种进度,连关、张这种练武奇才都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又练习了一个多月,马上渐入佳境,坐在马背上就像坐在床上一样,行动自如。这才开始跟张飞和关羽学习枪术和刀术。

张飞的枪术和关羽的刀术完全是两种风格。

张飞的枪法自名为“风雷枪法”,舞起来虎虎生风,隐隐如风雷之声,再配上他那黑脸虬髯的霸气面孔,令人未战先怯。但是张飞的枪术并不是霸道型的枪法,而是以细腻快速为主,辅之几招爆发性的绝招。在三国诸猛将中,逐虎过涧的典韦力量应该最大,其次就是吕布、张飞、许褚和关羽等人了,张飞的臂力绝对不会比关羽小。但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而张飞的蛇矛只有六十多斤。这是因为张飞的枪法偏向细腻快速,进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连绵不绝,中间又会穿插几招高爆发的枪法,令敌手防不胜防。若是武器太重反而影响枪法的灵动性。

正因为这种细腻快速的枪法耗费气力较小,所以张飞能够分别跟马超和许褚大战上三天三夜打个千多招不分胜负。同时张飞突然的高爆发招数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在演义中张飞斗纪灵“战不到十合,张飞一声大喝将纪灵刺于马下”,也就是张飞前十招斗纪灵,纪灵并无败象,突然张飞大喝一声出了一记绝杀招令纪灵猝不及防,被一枪秒杀。这种情况在网络游戏中经常出现的,两人你一刀一刀砍得正欢,突然其中一方一个暴击攻击把对手秒了。张飞的爆发招数就类似于这种暴击攻击。所以关羽三十个回合没砍死的纪灵被张飞十招就挑杀了。

关羽的刀法属于霸道威猛型,每一招都是势大力沉、石破天惊。他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在演义中有记述重量的武器中是最重的。吕布武艺天下第一,但是他的方天画戟却没说具体多重,实际他的画戟跟张飞的九曲蛇矛一样,不过六十三斤。关羽的臂力并不是三国诸将中最厉害的,但是却拿着最重的武器,而且长刀本就以劈砍为主,非常霸道。所以关羽的刀法自然属于大力霸道型。

他的刀法中最精髓的三刀叫“尽命三刀”。每次一与人交战,他便会怒夹马腹,那马受力便全力狂奔,而马上的关羽则气运丹田聚集全身的力量拼力发出石破天惊的一击。那马至少有个三百斤,关羽体重接近两百斤,再加上那八十二斤的青龙刀,五百多斤的重量在飞速奔驰而来,再加上关羽双臂的数百斤之力的拼命一刀,攻击力量何止千斤?后来再配上那神骏的赤兔马更是如虎添翼,冲阵取敌军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

刘协跟张飞学了一个多月,就把张飞的枪法招数全部学熟,使起来虽然远远不及张飞的威力,却也基本得了要领,余下的只是需要时间去磨练。

关羽的刀法却整整学了两个月,只因他气力不足,很难融会贯通关羽那霸气逼人的刀法。尤其是那尽命三刀,总是让关羽看了直摇头,觉得秀气有加,霸气不足。不过也没办法,除了画戟劈砍的威力不如青龙刀以外,刘协的臂力不足是最大的因素。只是对于关羽来说,刘协这种年纪能有如此臂力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稀有了,不能要求太高。

学完关张两人的武艺,刘协又盯上一人——水无尘。

相对张飞的枪法和关羽的刀法,水无尘的两刃三尖刀更适合刘协的飞龙戟。飞龙戟与两刃三尖刀的区别,只是两刃三尖刀的三刀是紧凑在一起,而画戟的两个月牙刃身是用小枝连着,多了一个钩的功能而已。

玉堂殿,演武场。

一个全身银甲的小将手持一杆长戟,身后的金龙白色披风在风中轻轻的飘扬,跨在雪白的逍遥马上,朝着对面的一个强壮如熊的猛将道:“胡将军,请了!”

胡车儿马上一揖,舞起独脚铜人槊朝刘协攻来,身后传来张辽的喊声”皇上年幼,注意分寸。“

一黑一白,一大一小,两员将领在沙地中交战起来,两匹骏马来来往往,场内尘土飞扬,兵器相交之声不绝如耳。

场边观战的众侍卫和将领看得惊呆了,因为他们看出胡车儿初始还畏手畏脚的,不敢倾尽全力,杀到后面完全是尽力而为。

刘协虽然力气远远不如胡车儿,每次武器相交都是一碰即撤,不敢硬碰,但是他枪法灵动而快速,时而不时的来上几招杀手招,忽而又变成刀法,戟身在空中不断划出诡异的弧线,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劈来,杀得胡车儿手忙脚乱。

两人足足杀了一百多招,不分上下。然而马上交战终究不如地上交战灵活,武器交碰多了,面对胡车儿的天生神力,刘协逐渐双臂乏力,不像当初他与胡车儿步战,完全可依靠他的灵动而迅捷的身法,避开武器相接。

终于杀到一百五十招,刘协大汗淋漓,勒住马脚,大声喊道:”停,朕输了。“

场内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连关、张这样的猛将都忍不住喝彩起来。

第六十七章农夫皇帝(两更跪求收藏)

夏去秋来,又到了菊hua盛开的季节。

“阶烂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御花园中,菊花朵朵,香飘满园。一阵香风吹来,漫天的花瓣如雪花般随风飘舞。

刘协摇头晃脑的吟着唐太宗李世民的《赋得残菊》,漫步在飞舞的花瓣中,衣袂飘飘,俊美的面容和优雅的身姿,再配上那柔美的诗句,如金童下凡,看得身后的宫女呼吸都屏住了,像一群花痴一般。

这无良的少年汉帝,剽窃起后人的诗来,都不带脸红的,信口就来。在他看来,历史已经偏移轨迹,四百多年后有没有李世民这个人都是未知数,就算有也未必就会再写出这首诗来,所以心里毫无惭愧感。

“好!陛下好诗,陛下好诗!”众宫女鼓掌叫好。

刘协听到耳朵里却感觉是在称赞他“好湿”,心头一阵恶寒。

秦雪娇笑道:“难得陛下今天如此雅兴,不如请陛下再吟一首好不好?”

众宫女纷纷鼓掌叫好。

一阵大风吹来,吹得刘协豪气大发:“好!此风甚好,朕就以大风为题作诗一首。大风……”

刚吟“大风”两个字,他就脸色僵住了,极其难看。

“大风歌”不是刘邦做的吗?这个要剽窃就玩大发了。

众宫女奇怪的望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刘协,大惑不解。

“大风从北来,汹汹十万军。草木尽偃仆,道路瞑不分。山泽气上腾,天受之为云。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龟。朝暗翳白日,暮重压厚坤。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儿怖床下伏,婢恐坚闭门。老翁两耳聩,无地著戚欣。夜艾不知雪,但觉手足皲。布衾冷似铁,烧糠作微温。岂不思一饮,流尘暗空樽。已矣可奈何,冻死向孤村!”

这诗实在太长,刘协念完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简直比练武还累。

这首诗是陆游的《风云昼晦夜遂大雪》,描述的是冬天寒风中百姓的苦楚,与现在的意境完全不合,但是因为不小心搞了个乌龙,不得不拿这个凑数。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首原本是他临时起意剽窃的诗词,还是被宫女和侍卫们传出了宫外。

刘协自众诸侯离京之后,心情大好,有事没事要附庸风雅剽窃几首后人的诗词,无一例外的流传出了宫外。使得这位前世的杀手,竟逐渐成了一代诗人,连清流派的名家都不得不叹服。

这曲《风云昼晦夜遂大雪》传出去之后,更是令朝野震动,想不到这位十岁出头的小皇帝竟然仁爱于斯,忧民于斯。原本对刘协口服心不服的一些士大夫也逐渐心底里开始接受了他,天下的寒门士子更是将刘协视为仁君。大德仁君的威名在民间更盛。

刘协边吟边走,走出一片菊园,望到远处还有一片白色的花海,便信步走了过去。

花团似雪,这是一片白色的海洋。

“这是……”刘协望着这片花海,突然惊讶得张开了大口。

“启禀陛下,此花名白叠子。”

“有花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这种白叠子的花在京城中富人家经常有见到,作为观赏使用。

这种花有的已经完全绽放,花瓣变成像柳絮一般,丝丝缕缕,如雪如茸;有的刚刚从绿色的桃子中绽开,露出白嫩的花骨朵儿。

此花雪白艳丽,是秋季中难得见到的花卉,故京城的大户人家多有种植,以供观赏。

对于前世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刘协,却深知这种花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农作物,它的名字叫——棉花。

永汉元年,注定是汉帝刘协不平凡的一年。他从傀儡皇帝变成驱逐董卓的英雄,又成为威震诸侯的强势天子,后又变身为武迷终日舞刀弄枪,最后几个月乃至第二年春天的半年时间内却变身成了农夫皇帝。

他命令雒阳地界内臣民收集一种白叠子花的籽仔细保存,要求开春后大量栽种,同时采集白叠子的花做了中原地区的第一件棉衣,并依样做了数百件供臣民试穿和参照。

这种在麻布里面填充棉花的棉衣,轻盈而暖和,保暖性远远强于数件麻衣,制作也极其简单,穿上一件即可安然过冬。而且棉花的产量极大,意味着只要空出一小块地来,就可保全家老小可以暖融融的度过冬天,而且可以保持十年八年。民间称此棉衣为“圣赐衣。

雒阳臣民惊诧于这位小皇帝的天才发明,将其视为神明,连河内郡太守曹孟德、并州刺史刘虞等人也纷纷前来观摩求经,并令治下百姓收集白叠子种子,预备明年耕种。

而这位小皇帝似乎深受启发,连连做了几件与耕种相关的大事。

首先是田地施肥的改革。先秦至汉朝,已经有了施肥的概念,并采用草木肥田。《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明西周时已认识到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礼记·月令》说利用夏季高温和降雨沤腐杂草,可以“可以粪田畴,可以美上疆”。但是肥源仅限于草木等肥料。

刘协却下旨令百姓采用溷肥(厕所里的人粪尿)、厩肥(牲畜粪肥)、蚕矢(蚕粪)以及其他排泄物来、碎骨等肥料来肥田,使肥源大大增加。由于刘协在民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使这一肥田法迅速被实施起来。

再一个发明就是犁的发明。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都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耕地,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但是这种犁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在唐代的时候,发明了曲辕犁,将长辕、直辕改成短辕、曲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但使犁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